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醫葯垃圾處理法律知識

醫葯垃圾處理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5-01 23:50:18

『壹』 醫療垃圾處理制度

第七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其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職責,防止因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和環境污染事故。

第八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制定與醫療廢物安全處置有關的規章制度和在發生意外事故時的應急方案、設置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負責檢查、督促、落實本單位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防止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發生。

第九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對本單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

第十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有效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為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必要時,對有關人員進行免疫接種,防止其受到健康損害。

第十一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規定,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

第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第十三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

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減少危害的緊急處理措施,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同時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並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

第十四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


(1)醫葯垃圾處理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醫療廢物的處理技術在我國還處於摸索階段,優選方法仍不夠成熟。相關的處理技術大體分為三類:①高溫處理法,如焚燒法、熱解法和汽化法;②替代型處理法,如化學消毒法、高溫高壓蒸汽滅菌法、干法熱消毒法、微波處理法和安全填埋法;③創新型技術,如等離子技術、放射技術。[6]

用於處理醫療垃圾已有多種技術,根據處理原理不同,一般可分為滅菌消毒法、焚燒法、等離子體由於醫療廢物具有全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污染等特徵,其所含有的微生物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廢物的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倍,如處理不當。

會成為醫院感染和社會環境公害源,更嚴重可成為疾病流行的源頭。醫療廢物中含有不同程度的細菌、病毒和有害物質。而且廢物中的有機物不僅滋生蚊蠅造成疾病的傳播,並且在腐敗分解時釋放出的氨氣(NH3)、硫化氫(H2S)等惡臭氣體,生成多種有害物質,污染大氣,危害人體健康。

同時也是造成醫院內交叉感染和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由醫療廢物引起的交叉感染占社會交叉感染率的20%。法、熱解法和衛生填埋法等。

『貳』 買賣醫療垃圾可能觸犯哪些法律,會受到怎樣的懲罰

醫療廢物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被第一個列入,產生環節歸衛生部門管,處置環節歸環保部門管。目前我國醫療廢物只能處置,不能利用,處置方式單一,只有焚燒和高溫滅菌,又因焚燒不被處置單位選擇,所以我國大部分醫療廢物處置工藝的高溫滅菌,滅完菌的塑料要毀型,然後可按一般固廢填埋。這是醫療廢物的正規去向。

法律角度,根據環境保護法,非法處置危險廢物,3噸以上入刑,可以看出國家對這種行為的嚴厲程度。但是法律的措辭是很嚴謹的,今年315曝光的這種塑料加工行為,不屬於處置,重點,不是處置行為!所以量刑可能會輕,再借鑒其他答案,如《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也只是行政處罰,所以法律在這種行為上,不算嚴厲。

但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五十五條、五十七條等。如果量大,可能會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通俗而言,醫療垃圾屬於危險廢物,收集、轉移、處置、利用全過程均需具有資質的單位完成(除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規定的豁免環節可不按照危險廢物管理),否則均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量大則會觸犯刑法(根據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6)29號):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三噸以上的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進而構成污染環境罪)。另外,也有專門管理醫療廢物的法規,裡面規定的很細致: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最後補充如果大家在涉及非法排放、收集、運輸、處置和利用醫療廢物(既無醫療廢物處置相關資質的單位,危險廢物處置資質在各省級生態環境廳可以查;醫院或者診所將醫療廢物交給不具備資質的單位也是違法的),可以撥打環保舉報熱線12369進行舉報,當然其他的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等相關的舉報均可撥打該熱線。

『叄』 醫用垃圾如何處理

依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第二章醫療廢物管理的一般規定
第七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其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職責,防止因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和環境污染事故。
第八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制定與醫療廢物安全處置有關的規章制度和在發生意外事故時的應急方案;設置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負責檢查、督促、落實本單位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防止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發生。
第九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對本單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
第十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有效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為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必要時,對有關人員進行免疫接種,防止其受到健康損害。
第十一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規定,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
第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第十三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
第十四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第十五條,禁止郵寄醫療廢物。
第三章醫療衛生機構對醫療廢物的管理
第十六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及時收集本單位產生的醫療廢物,並按照類別分置於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包裝物或者密閉的容器內。
第十七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第十八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使用防滲漏、防遺撒的專用運送工具,按照本單位確定的內部醫療廢物運送時間、路線,將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至暫時貯存地點。
第十九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根據就近集中處置的原則,及時將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
第二十條,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污水、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嚴格消毒;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後,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
第二十一條,不具備集中處置醫療廢物條件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自行就地處置其產生的醫療廢物。自行處置醫療廢物的,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療器具和容易致人損傷的醫療廢物,應當消毒並作毀形處理;
(二)能夠焚燒的,應當及時焚燒;
(三)不能焚燒的,消毒後集中填埋。
第四章醫療廢物的集中處置
第二十二條,從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活動的單位,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經營許可證;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不得從事有關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的活動。
第二十三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符合環境保護和衛生要求的醫療廢物貯存、處置設施或者設備;
(二)具有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以及相應的技術工人;
(三)具有負責醫療廢物處置效果檢測、評價工作的機構和人員;
(四)具有保證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的規章制度。
第二十四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的貯存、處置設施,應當遠離居(村)民居住區、水源保護區和交通幹道,與工廠、企業等工作場所有適當的安全防護距離,並符合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
第二十五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至少每2天到醫療衛生機構收集、運送一次醫療廢物,並負責醫療廢物的貯存、處置。
第二十六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運送醫療廢物,應當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使用有明第二十七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在運送醫療廢物過程中應當確保安全,不得丟棄、遺撒醫療廢物。
第二十八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安裝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控裝置,並確保監控裝置經常處於正常運行狀態。
第二十九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醫療廢物,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保護、衛生標准、規范。
第三十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定期對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環境污染防治和衛生學效果進行檢測、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檔案,每半年向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一次。
第三十一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醫療廢物,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醫療衛生機構收取醫療廢物處置費用。
第三十二條,各地區應當利用和改造現有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和其他設施,對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並達到基本的環境保護和衛生要求。

『肆』 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范

法律分析:醫療廢物(Medical waste):本規范採用《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的醫療廢物定義,具體分類名錄依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的《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執行。

1.4.2 運送(Transportation)

指醫療廢物運送者(通常也為處置者)採用專用車輛(或特殊情況下,經批准可使用船隻)按照本規范的要求,將醫療廢物從醫療廢物產生單位直接送至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的集中處置場所的過程。

1.4.3 暫時貯存( Temporary storage)

指醫療廢物產生單位和處置單位將運達的醫療廢物存放於本單位內符合特定要求的專門場所或設施內的過程。

1.4.4 交接(Hand over)

指醫療廢物產生單位將暫時貯存的醫療廢物移交給廢物運送者,並與運送者在《危險廢物轉移聯單》(醫療廢物專用)上簽字確認的過程。

1.4.5 周轉箱(桶)(Transfer container/barrel)

盛裝經密封包裝的醫療廢物的專用硬質容器。該容器用於醫療廢物運送車運送醫療廢物,使經包裝的醫療廢物不直接和車輛廂體接觸或直接暴露於外環境,或在發生包裝袋破損時起到防止廢物污染車廂和外環境的作用。

1.4.6 包裝袋(Packing bag)

用於盛裝除損傷性廢物之外的醫療廢物的初級包裝,並符合一定防滲和撕裂強度性能要求的軟質口袋。

1.4.7 處置(Disposal)

指醫療廢物處置單位按照規定的技術措施和要求,對醫療廢物進行安全無害和減量處理的過程。

1.4.8 高溫熱處置技術(High temperature disposal)

本規范是指高溫焚燒、高溫熱解焚燒及其他類似的固體廢物處置技術。

1.4.9 最終處置(Final disposal)

指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將經無害化處置後的醫療廢物及其殘余物進行安全填埋的過程。

法律依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公布。

第三條

本條例適用於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以及監督管理等活動。醫療衛生機構收治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按照醫療廢物進行管理和處置。醫療衛生機構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葯品及其相關的廢物的管理,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標准執行。

『伍』 2021年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根據國家《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醫療廢物包裝物、容標准和標識》等相關文件,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法律依據:《2021年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標准》

(一)醫院感染管理科、總務科負責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路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的醫療廢物處路管理相關法律規范、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

(二)生活垃圾路黑色垃圾袋中,由醫院清潔人員定時收集,院內用密封容器按固定線路進行運送,不能污染環境。集中收集後的生活垃圾應由市環衛管理部門及時運走,如無法及時運走的生活垃圾,必須路密封容器中存放。

(三)醫療科室應設有收集生活垃圾、醫療廢物的帶蓋(塑料)容器、利器盒等。未被污染的廢棄物(如葯品外包裝、鹽水瓶、青黴素瓶等)可以當作生活垃圾處路。敷料、棉簽按感染性醫療廢物收集;玻璃安甑、破碎玻璃器皿等按損傷性醫療廢物收集,分類路於套有黃色醫療廢物專用垃圾袋的容器中,小心處理以免損傷。

『陸』 醫療垃圾是如何處理的

1、滅菌消毒法

滅菌消毒處理方法較多,可採取高溫高壓蒸汽滅菌法、化學消毒法、微波消毒法等。滅菌消毒法主要是通過高溫、高壓、化學試劑、一定頻率或波長的微波等技術,破壞微生物及病毒的生存環境,降低醫療垃圾對人體健康及環境危害的程度。

2、高溫焚燒法

根據研究,醫療垃圾中占總重量92%的組分為可燃性成分,不可燃成分僅為8%,在一定溫度和充足的氧氣條件下,可以完全燃燒成灰燼。

3、熱解處理法

熱解法是利用垃圾中有機物的熱不穩定性,將醫療垃圾中有機成分在無氧或貧氧的條件下高溫加熱,用熱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鍵斷裂,使大分子量的有機物轉變為可燃性氣體、液體燃料和焦炭的過程。

4、等離子體法

等離子體法是處理醫療垃圾的一項創新技術,它消毒殺菌的原理是:用等離子體電弧爐產生的高溫殺死醫療垃圾中的所有微生物,摧毀殘留於細胞的毒性葯物和有毒的化學葯劑,並將金屬銳器及無機化學品熔融,使其徹底銷毀。

5、電弧爐處理技術

電弧爐是以電弧加熱的批次式反應爐,其燃燒溫度約為1650~3300℃,停留時間約8~10min。電弧爐的電極棒透過交變電流產生強大磁性攪拌作用,廢棄物與鋼液能充分混拌,廢物在極高溫情況下被裂解氧化成CO2和H2O,從而傳染性病菌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完全破壞。

6、輻照技術

輻照處理技術是利用電子束殺滅微生物和細菌。電離輻射源(如Co60)激發出來的電子與處理對象分子結構中的電子發生相互作用,所積累的能量可以破壞有機化合物的化學鍵,從而將微生物加以裂解破壞。

7、液態合金處理法

該技術是將Sn,Bi等特殊的低熔點合金加熱到400℃左右,使合金成為液態,然後將醫療廢物投入液態合金金屬中,在殺死細菌和病毒的同時可以實現水分的蒸發,而揮發出來的氣體被加熱至800℃,將其中揮發性有機物完全燃燒後排出煙氣。

(6)醫葯垃圾處理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醫療事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也因此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醫療廢棄物的處理。

醫療廢物品處理,是指有關人員,對醫院內部產生的對人或動物及環境具有物理、化學或生物感染性傷害的醫用廢棄物品和垃圾的處理流程。它包括對某些感染性強的醫療廢棄物品的妥善消毒乃至徹底清除的過程。因此,國務院於2003年6月16日頒發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2019年3月15日,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3·15晚會曝光了用過的注射器、血包,碾碎變成了蔬菜網袋、兒童玩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醫療垃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醫療廢物處理

『柒』 醫療垃圾都是如何處理的

1.0 我國目前醫療垃圾的現壯
1.1 醫療垃圾:醫院、衛生所、衛生保健康復中心、衛生防疫等醫療系統在檢查、診斷、治療各類病過程中和病員在住院期間所產生的各類固體廢棄物:包裝箱、紗布棉球、輸液袋、輸液瓶、 輸液管、注射針等統稱為醫療垃圾。按醫療廢物管理分類是1、感染性廢物;2、病理性廢物;3、損傷性廢物;4、葯物性廢物;5、化學性廢物。按其材料分類比例:玻璃類61%、塑料類26%、紙類5%、棉紡類4%、橡膠2%、金屬類2%等六大類。用過的醫療用品攜帶各類病毒菌,危及到人類、動物、植物、微生物的安全,特規定為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復使用,不能流入民間再生利用。
1.2 醫療垃圾規定:醫療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真菌、病毒、細菌孢子等微生物的傳染病菌。如果重復使用或再生利用,會直接攜帶傳播病源菌,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甚至生命。為此,國家環保局、衛生部對醫療垃圾規定為集中統一銷毀,不得重復使用與再生利用,處理方法是焚燒或掩埋。其它國家也是無可奈何,全世界都稱醫療垃圾為頑症,深惡痛絕之。
1.3 醫療垃圾處理方法及引發的弊瑞
1.3.1 化學處理方法,即是將醫療垃圾掩埋在深土中,利用微生物自然分解。但醫療垃圾在無光照和風蝕的情況下幾百年也不易分解,因塑料、玻璃、橡膠、鋁製品都屬無機物質,單靠微生物自然分解是需要相當長的周期才能達到目的,還要引發土地土壤酸化板結、污染地下水資源、佔用土地資源等諸多弊病。掩埋方法是不科學的。
1.3.2 物理處理方法:用焚燒爐等方法將醫療垃圾燒掉,將醫療垃圾及病菌一起徹底焚毀。菌是燒沒了,但確耗損人力、物力及能源,又遺留廢棄物質和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特別是塑料在加熱燃燒的過程中,釋放出含有大量劇毒二惡英【致癌物質】。為此,焚燒也是不科學的。另外:醫用垃圾外流民間的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屢禁不止,防不勝防。網路及報紙上的實例觸目驚心。
2.0 醫療垃圾再生利用可行性分析
2.1 靜脈產業,前景廣闊。人們將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的企業形象地歸入靜脈企業,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如同將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臟的靜脈。我國也應建立法規式的閉路經濟模式,即:資源---產品---再生資源。近幾年來我國的方針政策非常重視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如果把對人類有害的醫療拉圾變成對人類有益的產品,何樂而不為之呢?
2.2 從醫用材料上分析。製造醫療用品的原材料都是合格品中之極品,如塑料、玻璃、金屬、橡膠等。醫用品用過之後都是可以再生利用的,再生利用後沒有改變其化學性質,只是改變其物理的形狀及用途,只是 為了防止病菌傳播,寶貴資源從此消失,實乃可惜。國家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重新審視醫療拉圾再生利用。將我國循環經濟和可持繼發展的戰略方針落到實處。
2.3 消毒殺菌達標是醫療垃圾再生的前題:關健的核心是破壞醫療拉圾中所攜帶的各種有害菌的傳播。在整個管理過程中,都要嚴格的在全封閉狀態下運輸、分類、清洗、殺菌、貯藏、加工等。集中到基地後要按醫療廢物分類有真對性的做殺菌處理工作。如:1、感染性廢物,2、病理性廢物,3、損傷性廢物,4、葯物性廢物,5、化學性廢物。集中殺菌消毒的前期主要是化學葯物方法,最主要是在生產過程中的高溫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殺菌的最佳方法【玻璃是1000℃左右塑料是350℃左右】。經過高溫殺菌後,再生產品是可以達到安全衛生標準的【由國家各相關部門制定標准】。含放射性物質的廢物交到管理放射性專業統一處理。
2.4 科學的選擇再生產品。關健是以不傳播病菌為前提條件,產品質量更加優秀,標准更高。筆者推薦「沼氣池」是最佳選擇之一。沼氣池主要特徵是密閉,人與畜禽的糞便、桔桿等可以分解的生活拉圾放入密封的沼氣池內,在一定的溫度、水份、酸鹼度適宜的條件下即可以產生沼氣,只要有發酵源料與沼氣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玻璃與塑料都屬於耐腐蝕性材料,重塑性及氣密性的特點是天賜的造池絕好材料,而且沼氣池深埋在地下,不與人類、動物、植物等相接觸,減少了病菌傳播的極會,能夠保障產品的安全性。
2.5 生產技術及質量,是醫用品再生的保障。塑料沼氣池的技術已經成熟,貴陽高新百塑沼氣池廠研發的浮罩式塑料沼氣池、水壓式塑料沼氣、摞疊試浮罩等產品都以經營多年了,產品遍布大江南北,生產技術是滾塑和壓塑再拼接的方法;我國的玻璃製造業技術是精湛的,北京等地流行的玻璃製品大型沼氣池號稱百年大計實乃當之無愧,利用我國的玻璃生產工藝,製造生產沼氣池及污水處理工程是可行的。
2.6 生態家園式的工作環境。靜脈產業的生產布局中建設計兩坐1000m³高效【利用工廠熱余】、兩級發酵、環保型沼氣池。將回收的醫用紙類包裝物、棉紡類紗布、棉球等可以分解的有機物投入沼氣池中厭氧高溫發酵。在不用能源、沒有污染的全封閉壯態下處理這類醫療垃圾是科學的,靜脈產業的所有生活垃圾、畜禽類的排泄物、植物類的剩餘物等一並放入池中,以凈化工作和生活環境。沼氣池不但能化解病菌和污染,還可以供給:生活、烘乾、貯藏及一部分生產用氣,一石多鳥。
3.0 從環境保護上分析
醫療垃圾不掩埋對土地環境產生的生態效益;醫療垃不焚燒對天空中的生態環境效益;醫療垃圾變成沼氣池後所產生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經顯而易見了,如果全國的醫療垃圾和垃圾場的頑症垃圾都在靜脈產業的囊括之中,我國的環境保護有不可個量的生態效益。
據東方IC披道:回收處理1萬噸廢舊塑料,相當於節約石油五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75萬噸,廢塑料回收再生是一個利國利民的產業,2008年,我國塑料消費總量達5194.4萬噸。居世界第二位。回收率約22%,而醫用垃圾100%焚燒。其中塑料也要上百萬噸。如果不焚燒減排放,不焚燒做沼氣池,每口池每年又可減排4.5噸二氧化碳。這是一組多麼可觀的數字。
4.0 醫療垃圾再生利用可行性深討
4.1 醫療垃圾產能:以地市級區域平均計算醫療垃圾每天可產生醫療垃圾20噸計算,一年為7300噸【全國大約要兩千萬噸以上】。其中玻璃與塑料佔87%左右。即6300噸。生產本地區域戶用沼氣池的生產源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靜脈產業的源料優勢為開發大中型沼氣池項目及污水處理工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2 公司化運作的可行性:靜脈產業的經營理念是:在工商管理局注冊,在衛生局支持協作下,在農業局沼氣池技術指導下,質監局質量監督之下,環保局環境監督下展開工作。最關健是政府政策補貼【補貼戶用沼氣池資金每口池1200元以上】資金的協助下;在醫用單位的處理費用上收取處理費用按全國最低標准,靜脈產業一定能操作的風生水起。待靜脈產業完成一定的資金積累、也想到倘若若干年後戶用沼氣池沒有這項補貼政策時,靜脈產業的技術以完成向污水處理和大中型沼氣項目產品的轉項過度。還要向國家交納各項稅費。這項工程的實施關健是政府在政策上和專項資金方面扶上一馬、送上一程。只有這樣,才能讓靜脈產業的未來在市場經濟的海洋里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4.3 市場需求是靜脈產業生存與發展的保證:能源枯竭--危急;生態環境--惡化;資源浪費—可惜;這就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生存與發展的主題,中國的戰略方針以定為大力發展新能源。戶用沼氣池、大中型沼氣池、污水處理設備等都是目前市場與未來市場需求產品。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即2009年以前在我國廣大農村安裝的戶用沼氣池五年後將有85%的沼氣池報廢或退役。產品升級換代,刻不容緩。靜脈產業的經營方針一定要與時懼進,以產品的質量與創新品牌為宗旨,在市場的風浪中定會佔一席之地。
4.4 轉變政府職能,樹立政府形象:用戶安裝沼氣池如同宅基地一樣嚴格的審批簽字制度,能源辦、質監局、環保局等聯合驗收。合格後將補貼款如數的支付給〔建議〕沼氣池生產廠家或是靜脈產業【政府給農民安裝沼氣池的補貼款不得層層截留和代購實物】,驗收的同時要抽檢復查上幾年的質量與產氣情怳,杜絕黒龍江沼氣池事件的發生。沼氣池以外的配套產市場化運作。重塑政府形象。
5.0 循環經濟式的生態家園【自身滾動發展中實施】
5.1 祿化園區、美化環境。以靜脈產業為中心,向外圍分層種植綠化帶,品種為綠化樹木、果樹和經濟林樹種。目的是美化園區;數據試驗區;沼渣沼液施肥試范區;主要是以綠化靜脈產業的環境為主。根據數據表明:每一顆樹每年可以吸收118.3千克的二氧化碳,靜脈產業的綠化工程要同地球的綠肺的功能一樣,將其自身在處理拉圾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吸收,帥先做出環保的典範。其次的主題是環保工程,林陰疊障的林木,能允分體現環保工程的科學性,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樹立靜脈產業的品牌和形象。
5.2 科學種養殖,試驗有保障。在靜脈產業外圍區域,規化出豬、牛、羊、雞、鴨、兔等畜禽小規模飼養場,還要育菇、養魚、繁殖蚯蚓等系列養殖繁育場所;以沼氣池為紐帶,實現無廢料生物鏈生態區。既是試驗試范園,還屬經濟實體,目的還是緊扣主題,無廢料生物鏈工程更能體現循環經濟之中的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
5.3 改造環境,建生態家園。的在規化區最外圍建立農業試范基地【因基地規化區以外方圓兩公里內不得有任何居住人家及建築等】,基地將這一輻射地帶的荒坡、溝坎、砂石地等都改造成農田試驗基地,為靜脈產業服務。
5.4 擴大靜脈產業規模。待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將全地區范圍內的垃圾場及民間所產生的垃圾袋塑料收歸靜脈產業【目前此類加工廠有95%的污水沒經過處理排放、交費不交稅、顆粒去向自由】。
6.0項目申請
醫療拉圾再利用是我國資源戰略,能源戰略,環保戰略中的一部分。請國家發改委、衛生部、環保局、國家能源局、農業部等相關部門邀請各路專家會診把脈,探討研究一套醫療垃圾再利用的企業標准。早日批復劃分一個試范區域與專項資金。完成這項環保工程。為我國能源自給9.12%的目標增添新的活力。走中國特色的靜脈產

『捌』 醫療垃圾桶的管理條例

國務院令第380號 頒布日期: 實施日期:20030616 頒布單位:國務院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
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公布。
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以及監督管理等活動。
醫療衛生機構收治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按照醫療廢物進行管理和處置。
醫療衛生機構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葯品及其相關的廢物的管理,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標准執行。
第四條國家推行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鼓勵有關醫療廢物安全處置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
國家對邊遠貧困地區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給予適當的支持。
第五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的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醫療廢物處置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和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進行舉報、投訴、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醫療廢物管理的一般規定
第七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其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職責,防止因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和環境污染事故。
第八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制定與醫療廢物安全處置有關的規章制度和在發生意外事故時的應急方案;設置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負責檢查、督促、落實本單位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防止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發生。
第九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對本單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
第十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有效
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為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必要時,對有關人員進行免疫接種,防止其受到健康損害。
第十一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規定,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
第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第十三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
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減少危害的緊急處理措施,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同時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並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
第十四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
第十五條禁止郵寄醫療廢物。
禁止通過鐵路、航空運輸醫療廢物。
有陸路通道的,禁止通過水路運輸醫療廢物;沒有陸路通道必需經水路運輸醫療廢物的,應當經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採取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後,方可通過水路運輸。
禁止將醫療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
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水體上運輸醫療廢物。
第三章醫療衛生機構對醫療廢物的管理
第十六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及時收集本單位產生的醫療廢物,並按照類別分置於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包裝物或者密閉的容器內。
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應當有明顯的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
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的標准和警示標識的規定,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
第十七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應當遠離醫療區、食品加工區和人員活動區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場所,並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和防滲漏、防鼠、防蚊蠅、防蟑螂、防盜以及預防兒童接觸等安全措施。
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應當定期消毒和清潔。
第十八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使用防滲漏、防遺撒的專用運送工具,按照本單位確定的內部醫療廢物運送時間、路線,將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至暫時貯存地點。
運送工具使用後應當在醫療衛生機構內指定的地點及時消毒和清潔。
第十九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根據就近集中處置的原則,及時將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
醫療廢物中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在交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前應當就地消毒。
第二十條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污水、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嚴格消毒;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後,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
第二十一條不具備集中處置醫療廢物條件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自行就地處置其產生的醫療廢物。自行處置醫療廢物的,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療器具和容易致人損傷的醫療廢物,應當消毒並作毀形處理;
(二)能夠焚燒的,應當及時焚燒;
(三)不能焚燒的,消毒後集中填埋。
第四章醫療廢物的集中處置
第二十二條從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活動的單位,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經營許可證;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不得從事有關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的活動。
第二十三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符合環境保護和衛生要求的醫療廢物貯存、處置設施或者設備;
(二)具有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以及相應的技術工人;
(三)具有負責醫療廢物處置效果檢測、評價工作的機構和人員;
(四)具有保證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的規章制度。
第二十四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的貯存、處置設施,應當遠離居(村)民居住區、水源保護區和交通幹道,與工廠、企業等工作場所有適當的安全防護距離,並符合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
第二十五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至少每2天到醫療衛生機構收集、運送一次醫療廢物,並負責醫療廢物的貯存、處置。
第二十六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運送醫療廢物,應當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使用有明顯醫療廢物標識的專用車輛。醫療廢物專用車輛應當達到防滲漏、防遺撒以及其他環境保護和衛生要求。
運送醫療廢物的專用車輛使用後,廣州品諾清潔用品有限公司應當在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場所內及時進行消毒和清潔。
運送醫療廢物的專用車輛不得運送其他物品。
第二十七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在運送醫療廢物過程中應當確保安全,不得丟棄、遺撒醫療廢物。
第二十八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安裝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控裝置,並確保監控裝置經常處於正常運行狀態。
第二十九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醫療廢物,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保護、衛生標准、規范。
第三十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定期對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環境污染防治和衛生學效果進行檢測、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檔案,每半年向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一次。
第三十一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醫療廢物,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醫療衛生機構收取醫療廢物處置費用。
醫療衛生機構按照規定支付的醫療廢物處置費用,可以納入醫療成本。
第三十二條各地區應當利用和改造現有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和其他設施,對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並達到基本的環境保護和衛生要求。
第三十三條尚無集中處置設施或者處置能力不足的城市,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應當在1年內建成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縣級市應當在2年內建成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縣(旗)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的建設,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在尚未建成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期間,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制定符合環境保護和衛生要求的醫療廢物過渡性處置方案,確定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處置方式和處置單位。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職責分工,對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從事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中的疾病防治工作,以及工作人員的衛生防護等情況進行定期監督檢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
第三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中的環境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定期監督檢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
第三十七條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交換監督檢查和抽查結果。在監督檢查或者抽查中發現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存在隱患時,應當責令立即消除隱患。
第三十八條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對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和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行為的舉報、投訴、檢舉和控告後,應當及時核實,依法作出處理,並將處理結果予以公布。
第三十九條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有關單位進行實地檢查,了解情況,現場監測,調查取證;
(二)查閱或者復制醫療廢物管理的有關資料,採集樣品;
(三)責令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單位和個人停止違法行為;
(四)查封或者暫扣涉嫌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場所、設備、運輸工具和物品;
(五)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
第四十條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環境污染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或者環境污染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臨時控制措施,疏散人員,控制現場,並根據需要責令暫停導致或者可能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環境污染事故的作業。
第四十一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對有關部門的檢查、監測、調查取證,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和阻礙,不得提供虛假材料。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組織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或者組織制定醫療廢物過渡性處置方案的,由上級人民政府通報批評,責令限期建成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或者組織制定醫療廢物過渡性處置方案;並可以對政府主要領導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三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未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監督檢查職責,發現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的違法行為不及時處理,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傳播或者環境污染事故時未及時採取減少危害措施,以及有其他玩忽職守、失職、瀆職行為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傳染病傳播或者環境污染事故的,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違反本條例的規定發給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經營許可證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通報批評,責令收回違法發給的證書;並可以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五條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設置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的;
(二)未對有關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的;
(三)未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採取職業衛生防護措施的;
(四)未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或者未保存登記資料的;
(五)對使用後的醫療廢物運送工具或者運送車輛未在指定地點及時進行消毒和清潔的;
(六)未及時收集、運送醫療廢物的;
(七)未定期對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環境污染防治和衛生學效果進行檢測、評價,或者未將檢測、評價效果存檔、報告的。
第四十六條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貯存設施或者設備不符合環境保護、衛生要求的;
(二)未將醫療廢物按照類別分置於專用包裝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標準的專用車輛運送醫療廢物或者使用運送醫療廢物的車輛運送其他物品的;
(四)未安裝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控裝置或者監控裝置未經常處於正常運行狀態的。
第四十七條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傳染病傳播或者環境污染事故的,由原發證部門暫扣或者吊銷執業許可證件或者經營許可證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未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的;
(三)將醫療廢物交給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的;
(四)對醫療廢物的處置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保護、衛生標准、規范的;
(五)未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對污水、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進行嚴格消毒,或者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排入污水處理系統的;
(六)對收治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醫療廢物進行管理和處置的。
第四十八條醫療衛生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將未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的污水、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排入城市排水管網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傳染病傳播或者環境污染事故的,由原發證部門暫扣或者吊銷執業許可證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未採取緊急處理措施,或者未及時向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的,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傳染病傳播或者環境污染事故的,由原發證部門暫扣或者吊銷執業許可證件或者經營許可證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無正當理由,阻礙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執法人員執行職務,拒絕執法人員進入現場,或者不配合執法部門的檢查、監測、調查取證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發證部門暫扣或者吊銷執業許可證件或者經營許可證件;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不具備集中處置醫療廢物條件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未按照本條例的要求處置醫療廢物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傳染病傳播或者環境污染事故的,由原發證部門暫扣或者吊銷執業許可證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未取得經營許可證從事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三條轉讓、買賣醫療廢物,郵寄或者通過鐵路、航空運輸醫療廢物,或者違反本條例規定通過水路運輸醫療廢物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轉讓、買賣雙方、郵寄人、托運人立即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並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承運人明知托運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運輸醫療廢物,仍予以運輸的,或者承運人將醫療廢物與旅客在同一工具上載運的,按照前款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五十四條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五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醫學科研、教學、屍體檢查和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廢物的管理,依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六條軍隊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的管理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主管部門參照本條例制定管理辦法。
第五十七條此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八章 醫療廢物的性質與管理
醫療廢物也稱醫療垃圾,是指診斷、治療人或動物的免疫過程中,在相關的研究過程中,在生物製品的制備或檢測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包括醫院診所、衛生防疫、保健、檢驗等與醫療衛生有關的單位排出的全部垃圾的總稱。國家環保局、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公安部於1998年1月4日頒布了環發[1998]089號《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明確指出醫療垃圾屬於危險廢物。國務院、衛生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先後頒發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等法律法規以及技術標准,要求對醫療垃圾嚴格管理,實施申報登記制度、轉移聯單制度和許可證制度,解決因醫療垃圾管理處置不當造成的環境污染、疾病傳播。
第九章 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技術
醫療廢物的處理處置技術主要包括焚燒、高壓蒸氣滅菌、等離子體、微波輻射、破碎高壓消毒、化學消毒等,其中,焚燒是醫療垃圾最普遍的無害化處理方式。1986年國務院頒布的57號文件便明確規定:「醫院垃圾及其他單位有毒有害廢棄物,須經單獨收運焚燒處理。」2001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科學技術部頒布的《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第9.1條明文規定醫院臨床廢物宜建設專用焚燒設施進行處置,禁止一次性醫療器具和敷料的回收利用。 2003年衛生部頒布的《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細則中也規定:「能夠焚燒的,應當及時焚燒」。同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了《GB 19218—2003醫療廢物焚燒爐技術要求》(試行),規范實施醫療垃圾焚燒處理。第十章 醫療廢物焚燒爐

在理想狀態下,醫療垃圾進入焚燒爐後,依次經過乾燥、熱解和燃燒三個階段,其中的有機可燃物在高溫條件下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並釋放熱量。影響醫療垃圾焚燒的主要技術因素包括:醫療垃圾的性質、停留時間、溫度、湍流度、空氣過剩系數等。其中停留時間、溫度、湍流度稱為「3T」要素,是反映焚燒爐性能的主要指標,是焚燒爐以及煙氣凈化系統研發設計過程中的關鍵。四川長城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發的除塵凈化垃圾熱解焚燒爐工作過程是垃圾從垃圾進口進入垃圾乾燥熱解室進行乾燥,經旋轉爐盤攪拌、粉碎研磨後進入垃圾燃燒室進行燃燒,產生上升熱氣,其內含有的粗大塵粒被拋擲在上爐體內壁和逆流方向運動的固體垃圾上,再次乾燥垃圾,最後反復落入燃燒室多次燃燒。同時燃燒室內進行缺氧燃燒後的煙塵(微細粉塵)經凈化系統,凈化後煙氣經集氣室進混合室與空氣混合再通入煙氣燃燒室完全燃燒。也可在煙氣燃燒室出口處煙囪內噴射預熱空氣,產生自燃,充分燃燒裂解。尾氣經射流器產生微負壓由煙囪對尾氣高空排放。濾帶主要依靠慣性碰撞、直接攔截、擴散、重力沉降、靜電吸引等綜合篩濾獲得除塵凈化。同時除塵後被污染的濾料按調節速度,緩慢落入傘形篩分器清篩,潔凈的濾料經爐體外輸送裝置或由人工再送入濾帶,使濾料循環使用。

『玖』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適用於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適用於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以及監督管理等活動,具體規定如下:
1、醫療衛生機構收治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按照醫療廢物進行管理和處置;
2、醫療衛生機構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葯品及其相關的廢物的管理,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標准執行;
3、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公布。

法律依據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第四條 國家推行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鼓勵有關醫療廢物安全處置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
國家對邊遠貧困地區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給予適當的支持。第五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的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醫療廢物處置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十三條 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
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減少危害的緊急處理措施,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同時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並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