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
1. 法律責任分為哪幾種
法律分析: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經濟法責任、刑事責任、違憲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法律責任是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而形成的法律後果,以法律義務存在為前提;法律責任即承擔不利的後果;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由國家專門機關依法定程序進行;法律責任的實現由國家強制力作保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繼續履行;(八)賠償損失;(九)支付違約金;(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一)賠禮道歉。
2. 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
所謂歸責原則是指據以確定侵權民事責任應由行為人承擔的理由、標准或者說最終責任歸屬決定性的根本要素。而侵權的歸責原則,實際上是歸責的規則,它是確定行為人的侵權民事責任的依據和標准,也是貫穿整個侵權行為法之中,對規范各個侵權法起著統帥作用的立法指導方針。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責任法定原則,是指法律責任作為一種否定的法律後果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包括在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之中,當出現違法行為或法定事由時,按照事先規定的責任性質、責任范圍、責任方式追究行為人的責任。其包括以下內容: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責任的唯一法律依據,罪刑法定;由特定的國家機關或國家授權的機構歸責;反對責任擅斷;反對有害追溯;同時,允許人民法院行使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准確認定和歸結行為人的法律責任。(2)因果關系原則,不僅包括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還包括人的意志、心理、思想等主觀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其內容包括: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行為與危害或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意志、思想等主觀方面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區分這種因果關系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3)責任與處罰相稱原則,其是法律公正精神在歸責原則上的體現。其內容是:法律責任的性質與違法行為性質應當相適應;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應當與違法行為的危害或者損害相適應;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還應當與行為人主觀惡性相適應。(4)責任自負原則,是指違法行為人應當對自己的違法行為負責,既要保證責任人受到法律追究,又要保證無責任者不受法律追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3. 簡述法律責任的認定與歸結
1.責任法定原則。其含義包括:(1)違法行為發生後應當按照法律事先規定的性質、范圍、程度、期限、方式追究違法者的責任;作為一種否定性法律後果,它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2)排除無法律依據的責任,即責任擅斷和「非法責罰」。(3)在一般情況下要排除對行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2.因果聯系原則。其含義包括:(1)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行為與危害或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這是認定法律責任的重要事實依據。(2)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意志、思想等主觀方面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聯系,有時這也是區分有責任與無責任的重要因素。(3)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區分這種因果聯系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3.責任相稱原則。其含義包括:(1)法律責任的性質與違法行為性質相適應。(2)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應當與違法行為的危害或者損害相適應。(3)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還應當與行為人主觀惡性相適應。
4.責任自負原則。其含義包括:(1)違法行為人應當對自己的違法行為負責;(2)不能讓沒有違法行為的人承擔法律責任,即反對株連或變相株連;(3)要保證責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證無責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縱。
4. 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按問責主體是怎樣分類的
根據問責主體,分為行政機關認定和追究的責任、權力機關認定和追究的責任、司法機關認定和追究的責任。
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是由具有法定歸責權的專門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因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法律規定而引起的法律責任進行判斷、認定、追究和減免的活動。
在法律規范原理上使遭受損害之權益,與促使損害發出之原因者結合,將損害因而轉嫁由原因者承擔之法律價值判斷因素,即為「歸責」意義之核心。當公務員的違法行政行為發生以後,首先需要明確的就是由誰來認定和追究法律責任,只有明確了問責主體,才能使法律責任得以實現。
認定公務員的法律責任並依法予以追究的,只能是具有歸責權的專門國家機關。在我國有權代表國家認定和追究公務員法律責任的國家機關包括行政機關、權力機關和司法機關。
在現實生活中,公務員的法律責任大多是通過行政機關認定和追究的。除了政府組成人員的罷免權只能由權力機關行使之外,行政機關享有廣泛的對違法行政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力。權力機關認定和追究公務員法律責任的主要方式是進行違憲審查,依法撤銷違法或不當的行政行為,罷免政府組成人員。司法機關認定和追究公務員法律責任主要是通過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進行的。一方面,法院可以通過審理行政案件,依法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並根據行政相對人的請求,判令被告承擔賠償責任;另一方面,法院和檢察院還可以通過審理職務犯罪案件,依法追究公務員的刑事責任。
5. 法律責任的認定和歸責原則包括
法律責任認定的原則包括:一般原則和特別原則。
歸責原則主要包括:責任法定原則、因果聯系原則、責任與處罰相當原則、
責任自負原則。
6. 在我國,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主要有
在我國,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主要有責任法定原則、責任相稱原則、因果聯系原則。
歸責原則的概念,在司法實踐和法學研究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歸責原則對侵權行為法之適用,在司法實踐和法學研究中則常常被當作一個預設的前提,似乎重要得不言而喻,無需畫蛇添足多作限定。
由此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在對侵權行為法進行研究、對民事侵權案件進行分析和審理時,歸責原則的討論自覺不自覺地被提高到了就侵權行為法整體而言的層次。
(6)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擴展閱讀:
歸責原則的特點:
1、各項歸責原則之間須相互作用和補充,而不是自相矛盾,相互抵消;其次,歸責原則體系須體現法律的全部功能;
2、歸責原則體系須具有周延性適用范圍,能夠指導各種案件的處理;
3、歸責原則的體系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兩在歸責原則的地位必然有著輕重之分,過錯責任原則在中國的歸責原則體系中必然有著輕重之分,過錯責任原則在中國的歸責原則體系中必然處於核心地位,至於公平責任原則不過是對過錯責任原則的補充。
以致於中國的司法實踐中,法官對案件的處理首先考慮的是行為人是否有過錯,能否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當調查舉證發現行為人不存在著過錯問題或無法證明行為人是否有過錯時,才考慮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在法律規定的情形之中,是否適用特殊的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原則,以保護受害人的利益。
而當出現行為人沒有過錯,其行為又不屬過錯推定適用范圍的情況時,才考慮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予以解決。
7. 根據承擔義務人的范圍法律義務可分為
根據相對應的主體范圍可以將權利義務分為絕對權利義務和相對權利義務。
絕對權利和義務,又稱「對世權利」和「對世義務」,
是對應不特定的法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絕對權利對應不特定的義務人。絕對義務對應不特定的權利人。
相對權利和義務,又稱「對人權利」和「對人義務」,是對應特定的法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相對權利」對應特定的義務人。「相對義務」對應特定的權利人。
法律責任根據不同種情,分以下幾種類型:
1、根據責任行為違反的法律性質,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違憲責任。
2、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分為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
3、按照行為主體的名義,分為職務責任、個人責任。
法律責任的特徵為:
1、法律責任是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而形成的法律後果,以法律義務存在為前提。
2、法律責任即承擔不利的後果。
3、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由國家專門機關依法定程序進行。
4、法律責任的實現由國家強制力作保障。
(7)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
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8. 法律責任的種類有哪幾種
法律責任根據不同種情,分以下幾種類型:
1、根據責任行內為違反的法律性質容,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違憲責任;
2、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分為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
3、按照行為主體的名義,分為職務責任、個人責任。
法律責任的特徵為:
1、法律責任是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而形成的法律後果,以法律義務存在為前提;
2、法律責任即承擔不利的後果;
3、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由國家專門機關依法定程序進行;
4、法律責任的實現由國家強制力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