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戲犯法律責任嗎
① 玩游戲開掛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玩游戲開掛是屬於違規行為,情節嚴重只會被封號處理,不會觸犯刑法。售賣外掛才屬於違法行為,外掛程序就是一種作弊程序,它通過欺騙或修改游戲程序達到作弊的目的。網路游戲雖是虛擬世界,但並非法外之地,游戲玩家仍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遵守服務協議和游戲規則。
法律依據:《公安部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下列危害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的活動:
(一)未經允許,進入計算機信息網路或者使用計算機信息網路資源的;
(二)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功能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三)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路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四)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的;
(五)其他危害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的。
② 幫別人打游戲賺錢犯不犯法
法律分析:是合法的。只要你玩的游戲是正規游戲,並且雙方對於代玩的報酬沒有異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③ 中小學生到電子游戲機打電游戲違反了什麼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為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第二次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分為總則、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路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法律責任和附則,共九章132條。
專門機構: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要求,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督促和指導,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作為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
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任領導小組主任。國務委員王勇,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民政部部長李紀恆,國務院副秘書長孟揚、陸俊華任領導小組副主任。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民政部,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民政部部長李紀恆兼任。領導小組實行工作會議制度,工作會議由組長或其委託的副組長召集,根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參加人員為領導小組成員,必要時可邀請其他有關單位人員參加。
④ 玩網路游戲犯法嗎
只要在國內有版權號不犯法。
網路游戲,英文名稱為Online Game,又稱 「在線游戲」,簡稱「網游」。指以互聯網為傳輸媒介,以游戲運營商伺服器和用戶計算機為處理終端,以游戲客戶端軟體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實現娛樂、休閑、交流和取得虛擬成就的具有可持續性的個體性多人在線游戲。
網路游戲區別與單機游戲而言的,是指玩家必須通過互聯網連接來進行多人游戲。 一般指由多名玩家通過計算機網路在虛擬的環境下對人物角色及場景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操作以達到娛樂和互動目的的游戲產品集合。
而單機游戲模式多為人機對戰。因為其不能連入互聯網而玩家與玩家互動性差了很多,但可以通過區域網的連接進行有限的多人對戰。
網路游戲的誕生使命:「通過互聯網服務中的網路游戲服務,提升全球人類生活品質」。
網路游戲的誕生讓人類的生活更豐富,從而促進全球人類社會的進步。並且豐富了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讓人類的生活的品質更高,讓人類的生活更快樂。
⑤ 打游戲罵人犯法嗎
法律分析:公民在游戲里罵人不一定犯法,若是罵人的行為並沒有損害到他人的名譽,也沒有造成其他的危害,那麼就不算犯法。若是採用侮辱的字眼去罵人,那麼罵人的行為就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情節嚴重的還會構成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⑥ 未成年人沉迷游戲違法嗎
你好!我覺得未成年沉迷於游戲不違法,但是但是未成年人不應該經常玩游戲,因為玩游戲會對身體傷害是很大的
⑦ 未成年玩網游犯法嗎
未成年玩網游不犯法。
《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通知》是為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就有關要求印發的通知。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於2021年8月30日印發,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規定:
一、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的時間。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所有網路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網路游戲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
二、嚴格落實網路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所有網路游戲必須接入國家新聞出版署網路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
所有網路游戲用戶必須使用真實有效身份信息進行游戲賬號注冊並登錄網路游戲,網路游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含遊客體驗模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
三、各級出版管理部門加強對網路游戲企業落實提供網路游戲服務時段時長、實名注冊和登錄、規范付費等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檢查頻次和力度,對未嚴格落實的網路游戲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四、積極引導家庭、學校等社會各方面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監護職責,加強未成年人網路素養教育。
在未成年人使用網路游戲時督促其以真實身份驗證,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使用網路游戲時段時長規定,引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網路使用習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
五、本通知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所稱網路游戲企業含提供網路游戲服務的平台。
⑧ 未成年人玩游戲犯法嗎
未成年人玩網游不犯法。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所有網路游戲用戶必須使用真實有效身份信息進行游戲賬號注冊和登錄,網路游戲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的時長,法定節假日每日累計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累計不得超過1.5小時。對於網路游戲以外的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戲,家長和未成年人可根據情況自行把握。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十三條
國家支持研究開發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產品和服務,依法懲治利用網路從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路環境。第十四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