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行政法律責任的主要依據
1. 醫院感染與法律責任若由醫院感染導致病人死亡醫院應該承擔多大的責任,給家屬如何賠償
住院十天後病人出現腹瀉,醫院也未給好好治療只是用了多種大量的抗生素,病人的腹瀉更加嚴重,沒有制止,最後病人發燒一周,導致電解質紊亂,呼衰,最後死亡 況且用了不該用的葯
不知道況且用了不該用的葯指的是么,如果是過敏,醫院負有相當大責任,如果不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判定,發燒十天,培養早就該出了,再說根據經驗用葯明顯不對。醫院肯定有一定責任,建議私下解決
2. 院內感染有關賠償規定
法律分析:醫院內感染可以進行醫療事故斷定,只需斷定出結果是醫院方忽略了某些東西導致感染,可以去索要賠償的。
法律依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分未依照本方法的規矩履行監督處理和對醫院感染迸發事情的陳說、查詢處理責任,構成嚴重後果的,對衛生行政主管部分首要擔任人、直接責任人和相關責任人予以降級或許革職的行政處分。
3. 2020年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
法律分析: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與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目標的重要內容。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對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要從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視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醫療機構醫院感染防控能力,提高醫務人員工作水平,有效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
法律依據: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第一條規定:為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第二條規定:醫院感染管理是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針對診療活動中存在的醫院感染、醫源性感染及相關的危險因素進行的預防、診斷和控制活動。
4. 醫療機構感控工作追責問責機制主要內容有哪些
摘要 1、相關科室違反本制度,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責令改正,逾期不改的,提交醫院感染,理委員會討論,報院辦公會通過,給予警告並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1)未建立或者未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規范的; (2)未建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以及未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的; (3)違反對醫療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術規范的; (4)違反無菌操作技術規范和隔離技術規范的; (5)未對消毒葯械和一次性醫療器械、器具的相關證明進行審核,購入並投入臨床使用的;
5. 醫療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
醫療衛生管理相關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五十條 列入國家葯品標準的葯品名稱為葯品通用名稱。已經作為葯品通用名稱的,該名稱不得作為葯品商標使用。
第五十一條 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傳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葯品的疾病的,不得從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第四條入境、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運輸設備以及可能傳播檢疫傳染病的行李、貨物、郵包等物品,都應當接受檢疫,經國境衛生檢疫機關許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具體辦法由本法實施細則規定。
第五條國境衛生檢疫機關發現檢疫傳染病或者疑似檢疫傳染病時,除採取必要措施外,必須立即通知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同時用最快的方法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最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郵電部門對疫情報告應當優先傳送。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實施。
4、《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第七條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務。
婚前保健服務包括下列內容:
(一)婚前衛生指導:關於性衛生知識、生育知識和遺傳病知識的教育;
(二)婚前衛生咨詢:對有關婚配、生育保健等問題提供醫學意見;
(三)婚前醫學檢查:對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醫學檢查。
5、《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第八條 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設立血站向公民採集血液,必需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血站應當為獻血者提供各種安全、衛生、便利的條件。血站的設立條件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6. 醫院內感染怎麼追究責任
醫院內感染疾病,衛生行政部門將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第三十四條
醫療機構違反本辦法規定,未採取預防和控制措施或者發生醫院感染未及時採取控制措施,造成醫院感染暴發、傳染病傳播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 醫院感染報告制度
法律分析: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是醫院感染病例責任報告人。
醫務人員在診治病人過程中,發現病人有疑似醫院感染情況應嚴格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准」
做出准確診斷,在24h內通過杏林軟體系統t報醫院感染管理科。
管床醫生每天及時處理杏林軟體 系統篩查出的醫院感染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及時上報。
科室發生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於2h內向科室負責人及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協助完成現場
采樣、調查工作,迅速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杜絕醫院感染的繼續發生。
對發現醫院感染病例隱瞞不報,造成醫院感染暴發流行的科室或個人,醫院將追究科室負責人
和當事人的責任:後果嚴重的,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醫院必須對住院病人進行醫院感染病例監測,以及時掌握本院醫院感染發病率、高發部位、高發科室、高危因素、病原體特點及耐葯性等,為醫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二、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經常深入病區,以前瞻性調查的方法對醫院感染病例進行監測,回顧性調查作為補充,並在以上監測的基礎上每年開展1-2項目標性監測。
三、臨床一旦發現醫院感染病例,應及時進行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認真填寫登記表,並在24小時以內報感染管理科。
四、感染病例登記表由各病區主管醫師進行逐項認真填寫。具體參照本院「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填寫規定」。
五、檢驗科及時向感染管理科及臨床科室反饋微生物的耐葯性變遷情況。
六、專職人員每月將平時收集的資料進行匯總、分析,結果及時報告感染管理委員會和各臨床科室。
七、出現醫院感染爆發流行趨勢時,應在24小時內報告主管院長、醫務處,並通報相關科室。
八、確診為傳染病醫院感染時,按《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進行報告。
8.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內容
法律分析:一、在同一病區、短時間內、發生3例(含3例)以上同種同源醫院感染病例時,為醫院感染暴發。醫院感染暴發報告以院長為第一責任人,醫院感染暴發報告管理,以科室為單位的報告原則進行。
二、醫院感染暴發報告范圍,包括疑似醫院感染暴發和醫院感染暴發。
三、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負責全院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的管理工作。
四、主管醫務人員發現醫院感染暴發或疑似醫院感染暴發,要立即報告所在科科主任。科主任接報後要立即組織科內應當及時採取有效處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積極實施醫療救治,保障醫療安全。並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五、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接報後立即報告主管副院長,通知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立即對醫院感染暴發情況進行調查評估,並指導採取有效處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積極實施醫療救治,保障醫療安全。
法律依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
第五條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制定並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嚴格執行有關技術操作規范和工作標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防止傳染病病原體、耐葯菌、條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傳播。
第九條 衛生部成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專家組,成員由醫院感染管理、疾病控制、傳染病學、臨床檢驗、流行病學、消毒學、臨床葯學、護理學等專業的專家組成。主要職責是:
(一)研究起草有關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診斷的技術性標准和規范;
(二)對全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三)對全國醫院感染發生狀況及危險因素進行調查、分析;
(四)對全國重大醫院感染事件進行調查和業務指導;
(五)完成衛生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9. 院內感染問題應追究誰的責任
您好
您可以申請進行醫療事故鑒定,只要鑒定出結果是院方疏忽導致感染,您可以索要賠償。
法律依據: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衛生部第48號令)
第六章罰則
第三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未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履行監督管理和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報告、調查處理職責,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直接責任人和相關責任人予以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第三十三條醫療機構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給予警告並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一)未建立或者未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規范;
(二)未設立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分管部門以及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
(三)違反對醫療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術規范;
(四)違反無菌操作技術規范和隔離技術規范;
(五)未對消毒葯械和一次性醫療器械、器具的相關證明進行審核;
(六)未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提供職業衛生防護。
第三十四條醫療機構違反本辦法規定,未採取預防和控制措施或者發生醫院感染未及時採取控制措施,造成醫院感染暴發、傳染病傳播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醫療機構發生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未按本辦法規定報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通報批評;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