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私自處分他人的財產法律責任

私自處分他人的財產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02 21:22:40

㈠ 擅自處分與他人共有財產是否構成犯罪

您好!
一般情況下這種行為屬於民事糾紛,不會構成犯罪。但如果處分的財產數額較大,可能構成侵佔罪。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㈡ 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的法律後果

法律分析: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出賣人因未取得所有權或者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買受人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零一條 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變更性質或者用途的,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㈢ 什麼是夫妻共同財產一方擅自處分共同財產有什麼責任

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的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擅自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該行為無效。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項財產的,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㈣ 未經他人允許私自毀壞、銷毀他人物品是侵犯了什麼權利

一、無權處分行為

未經他人允許私自毀壞、銷毀他人物品,屬於無權處分行為,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

我國《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二、無權處分行為有哪些特點

第一,無處分權人實施了處分他人財產的行為。此處所說的「處分」,是指法律上的處分,包括財產上的出讓、贈與、在財產上設定抵押等行為,處分財產只能由享有處分權的人行使,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則構成對他人財產的侵害。某個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處分共有財產,也構成無權處分。

第二,此種合同必須經過權利人追認。此處所說的「權利人」,是指對無權處分的物享有處分權的人。所謂追認,是指權利人同意該行為的意思表示。這種意思表示可以直接向買受人作出,也可以向處分人作出。如果權利人事後向處分人作出書面授權,允許其處分權利人的財產,在權利人與處分人之間已形成一種委託代理關系,處分人實際上是代替權利人處分財產,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均由權利人承擔。在此情況下,合同主體實際上已發生了變化。因此,權利人作出允許處分的授權以後,若處分人不履行義務,則買受人可直接請求權利人履行義務,因為權利人已成為真正的出賣人。

追認是一種單方意思表示,目的在於使無權處分的行為發生法律效力。在權利人追認之前,因無權處分而訂立的合同屬於效力未定的合同,買受人可以終止履行義務。在追認以後,此種效力待定的合同將得到補正,因此合同將溯及既往地產生效力,任何一方當然有權請求另一方履行債務。

因權利人拒絕承認而使無權處分合同被宣告無效,不應影響善意買受人根據善意取得制度所取得的權利。善意取得制度是法律為維護交易安全而設定的制度,其基本內容是:無權處分人處分其佔有的動產給他人,如果受讓人取得該動產時出於善意,則可以依法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例如,甲將其所有的一幅油畫借給乙作臨時裝飾之用,乙擅自將該油畫出售給丙。丙在乙處曾見過該畫,誤信該畫為乙所有,因此丙具有善意。如果丙已接受了乙交付的該畫,則可以取得該畫的所有權,而甲只能請求乙賠償損失或者返還不當得利。善意取得制度主要適用於可以進行交易的動產,對於不動產來說,因不動產所有權變動應實行登記,故不發生善意取得問題。

第三,如果無權處分人事後取得權利,也可導致無權處分行為有效。從法律上看,無權處分行為的本質特徵在於,處分人在無權處分的情況下處分他人財產,從而侵害了權利人的財產權利。一旦處分人事後取得了財產權利,便可以消除無權處分的狀態和導致合同無效的原因。

如果因權利人拒絕追認而使無權處分行為無效,權利人可基於物上請求權對無權處分人提出返還原物、賠償損失等請求。

㈤ 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私自處分被執行人的財產,執行程序該怎麼繼續

在執行過程中,如果法院執行的財產屬案外人所有,或者案外人對該財產享有其他足以阻止執行標的轉讓、交付的實體權利的,案外人首先應當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法院在收到相關書面異議後會在十五日內進行審查,如果異議成立,裁定中止對異議標的執行,如果異議不成立,裁定駁回。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在異議審查期間,異議標的可以被查封、扣押、凍結,但是不能被處分,如果案外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擔保,經法院准許後,也可以解除對異議標的的查封、扣押或凍結,但是如果解除查封、扣押或凍結有錯誤,致使異議標的無法執行的,法院可以直接執行案外人的擔保財產。所以,案外人如果想通過提供擔保解除查封、扣押或凍結,來進行財產轉移的話,基本不可行,但如果該異議標的對案外人具有重大意義,或者查封、扣押、凍結後嚴重影響案外人生產經營和生活的,可以提供擔保,請求法院予以解除。如果申請執行人在此基礎上又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擔保請求繼續執行的,仍應當繼續執行,如確有錯誤給案外人造成損失的,由申請執行人予以賠償。進入訴訟程序後,法院是不停止對異議標的的執行的,如果案外人訴訟請求確有理由或者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擔保後,法院也可以停止對異議標的進行處分,如果申請執行人又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擔保請求繼續執行的,仍應當繼續執行。不論是哪一方的請求,如有錯誤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予以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審理,但當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選擇向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案件,由本院再審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審,也可以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㈥ 故意破壞他人財物該負什麼法律責任

故意破壞他人財產沒有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對違法者給予拘留或罰款處罰。
故意破壞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以毀壞公私財物罪追究刑事責任。《刑法》275條規定,故意毀滅或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認定數額較大或有其他嚴情節為:
1、毀壞公私財物價值5000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
2、毀壞公私財物3次以上的;
3、糾集3人以上公然毀壞公私財物,造成財物損失2000元以上不滿2萬元的。

㈦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所有的財產會產生什麼法律後果

法律分析:1、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所有的財產的,如果數額較小,依法應當發生法律效力,因為夫妻雙方對共同財產都有處分權。

2、如果數額較大,夫妻-方擅自處分的,另-方可以申請法院撤銷該處分行為,確認該處分行為無效。如果受讓人是善意取得,把經支付合理價款的,處分行為有

效,不得申請撤銷。但是,棲-方應當就處分行為對另一方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

(二)產經營、投資的收益; .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 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㈧ 處置別人的東西在民事上構成什麼罪

【1】如果是無權處分,首先構成侵權責任,侵害他人財產權益,對方可以要求賠償。
無權處分,是指行為人沒有處分權,卻以自己的名義實施的對他人財產的法律上的處分,且對方拒絕追認的行為。
《侵權責任法》第2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如果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外表上屬於民法上的無權處分,同時可能構成刑法上的財產犯罪的行為,可能構成盜竊罪或詐騙罪,或二者的想像競合犯或數罪並罰。
備註:具體可以參照《張明楷:無權處分與財產犯罪》。

㈨ 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五十九條 佔有人因使用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致使該不動產或者動產受到損害的,惡意佔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人大最高立法權包括 發布:2025-02-08 07:25:34 瀏覽:485
今年是民法典 發布:2025-02-08 07:25:33 瀏覽:168
婚姻法中孳息的解釋 發布:2025-02-08 07:14:26 瀏覽:93
道德基礎測試 發布:2025-02-08 06:53:40 瀏覽:79
重慶大學法律碩士難不難 發布:2025-02-08 06:48:09 瀏覽:561
長春勞動法局電話號碼是多少錢 發布:2025-02-08 06:39:03 瀏覽:426
一村居一法律顧問ppt 發布:2025-02-08 06:16:45 瀏覽:441
社會與法頻道普法劇 發布:2025-02-08 06:16:23 瀏覽:963
合同法關於合同有失 發布:2025-02-08 05:36:27 瀏覽:433
司法考試怎麼繳費 發布:2025-02-08 05:21:06 瀏覽: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