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大全14歲16歲
A. 小學生法律常識
小學生法律常識:
小學生要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尊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動打招呼。
小學生要尊老愛幼,平等待人。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欺負弱小,不譏笑、戲弄他人。尊重殘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待人有禮貌,說話文明,講普通話,會用禮貌用語。不罵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間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不隨意翻動別人的物品,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
小學生要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知錯就改,不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考試不作弊。虛心學習別人長處和優點,不嫉妒別人。遇到挫折和失敗不灰心,不氣餒,遇到困難努力克服。愛惜糧食和學習、生活用品。節約水電,不比吃穿,不亂花錢。
(1)法律知識大全14歲16歲擴展閱讀: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恐嚇取財罪。就是用不當的手法,包括:恐嚇、威脅、暴力等,向別的同學借錢不還或強索金錢。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條規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B. 青少年必知的法律常識有哪些
1、刑法關於刑事責任年齡
(一)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二)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三)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四)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2、青少年的主要合法權利
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財產所有權、財產繼承權、著作權、專利權、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取得國家賠償權、宗教信仰自由權、民族風俗習慣自由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受教育權。
3、關於未成年人勞動保護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任何組織和個人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招收已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在工種、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和保護措施等方面執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
4、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義務和責任
《未成年人保護法》就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義務和責任作了如下規定: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允許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結婚;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青少年的法律概念
青少年的年齡界限定在13周歲至25周歲。它既包括一部分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法學界關於青少年犯罪是界定於此年齡段);也包括一部分19—25周歲的已成年人(統計青少年犯罪率即界定於13—25周歲)。
青少年有關的法律
專門保護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
C. 成人之後必備的法律知識有哪些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依法治國的今天,各項法律規定已經深入我們尋常老百姓家,可見,掌握一些法律常識十分必要。
但法律規定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您真正了解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識嗎?
1、身份證復印件加註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盜用
身份證復印件應當用藍色簽字筆在正反面分別加註下述類似文本:本身份證復印件僅用於20XX年X月X日辦理XX銀行XX信用卡用,他用無效,再復印無效。加註文字不得遮擋身份證號碼,但是應當適當覆蓋身份證個人信息部分,以防裁剪後再復印。背面類似。
2、信用卡不需要設置密碼,只需要簽名即可
當被盜刷時,由商家承擔主要責任。因為商家有義務審核簽名。但是實踐中大部分收銀員根本不看簽名。如果設置了密碼被盜刷個人就需要承擔相應責任,因為有保管好密碼的義務。
3、不要勸酒
勸酒後被勸酒人發生人身傷亡,勸酒人承擔民事責任。
4、一事不再罰
違法行為人同一違法行為,只能處以一次行政處罰。比如你在高速路駕駛超載車輛行駛,由於不具備當場糾正條件,被高速交警處罰後,再次被查時不得被再次處罰。但是具備當場糾正條件的不適用一事不再罰,如不按照規定系安全帶,由於可以當場及時糾正,被處罰後,仍然不系安全帶可以再次處罰。
5、一定要分清訂金和定金
定金受擔保法約束,主合同成立前,給付定金方拒絕訂立主合同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取定金方拒絕訂立主合同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而訂金沒有雙倍返還。
6、就醫一定要保留所有票據、病歷信息
醫療機構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醫療,或者偽造篡改銷毀病歷資料的,直接推定醫療機構具有過錯。所以,就醫一定要保留所有票據、病歷信息。對於醫生來說該寫的都寫上去,保護自己,避免躺槍。
7、4S店試乘中發生事故責任賠償
4S店試乘中發生事故造成試乘人員人損害的由試乘服務提供者承擔責任,但是試乘人有過錯的應當減輕提供試乘服務者的責任。說到這,4S店都想哭了。
8、買賣不破租賃
房屋租賃合同期間,房屋所有權人出賣房屋後,買受人不得以房屋所有權人變更要求終止租賃合同。當然,補償給租房人雙方自願終止就沒問題。對於在大城市租房的奮斗青年請看完這條關注下一條。
9、租房一定要房東出具不動產所有權證且留存復印件,俗稱房產證。
租房一定要房東出具不動產所有權證且留存復印件,俗稱房產證。防止二房東。同時,房東一定要留存租房人身份證復印件且與原件核對無誤。房東有義務提供相關證件協助辦理居住證等。通過中介租房不要把房費直接交給中介,不要事事找中介談,中介的作用在於提供信息,其他事情請直接找房東。一定要房東出具收條。且同時在合同中註明清單,包含但不僅包含網路繳費情況、水費,電費,燃氣費,物業費等費用以及屋內設備設施清單,且同時約定是否可以進行裝修,裝修或者後置家電等問題。
10、離婚出軌等取證一定要合法,否則證據可能不被採納。
取證設備一定要來源合法,在自己家裝一百個攝像頭都可以,在外面隨便裝就要小心別違法。一般而言,通過手段去酒店調取監控挺好用。但是,這並不一定認定為出軌。
11、善用手機中的錄音功能
隨時准備開啟錄音功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請勿刪除原始錄音,復制以後的錄音證據效力不如原始錄音。不要在錄音中使用威脅恐嚇等語氣,和氣取證。
12、微信截圖,QQ截圖等並不當然具有證據效力
換句話說,我換個一樣的頭像,可以偽造出同樣的證據。所以聊天記錄勿輕易刪除,截圖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求個放心,可以去公證處公證。聊天記錄具有證據效力。
13、商家違法說法
很多人應該都看到過商家說。本活動/本卡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等類似話語。這是違法的。排除或者限制了消費者權利。霸王條款一律無效。另外說一句,商家如果對充值卡設置了消費時限過期歸零,也是違法的。
14、懲罰性賠償
經營者明知產品或者服務有缺陷,仍然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人傷亡的,受害人有權要求所受損失2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15、勞動合同違約金
剛畢業的大學生每次都很擔心違約金。其實不用擔心,因為那些都是格式文本。勞動者需要支付違約金的情況僅限於勞動合同法22/23條。其中22條規定的是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16、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所以,如果你沒有接受專項培訓且約定服務期,以及約定保密條款,勞動合同中的違約金條款然並卵。但是,最好還是請在尊重契約精神的前提下友好協商,友好離職。
17、什麼是交通肇事罪?汽車司機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都要追究刑事責任嗎?
交通肇事罪是指「從事交通運輸的人員違反規章制度,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犯罪行為。如果司機對意外事件,事先確實不可能有預見,主觀上既不是故意,又無過失,例如有人蓄意撞上行駛中的汽車自殺,汽車避讓不及,發生死亡結果。這是一種意外事件,駕駛員是不負刑事責任。
18、父母對成年子女還有撫養義務嗎?
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給付期限,一般至子女18周歲為止,子女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以其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並能維持當地的一般生活水平,父母可停止給付撫育費。下列情形父母仍有負擔必要的撫育費(1)喪失勞動能力或雖未全喪失的,但其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的;(2)尚在校就讀的;(3)確無獨立生活能力和條件的。除上述3種情形以外,父母對成年子女就沒有撫養義務了。
19、哪些公證事項不得委託他人代辦?
1、遺囑公證;2、遺贈撫養協議;3、贈與公證;4、認領親子公證;5、收養公證;6、解除收養公證;7、委託公證;8、聲明公證;9、生存公證;10、其他與當事人的人身有密切關系的公證事項。
20、什麼是法定繼承?
法定繼承,是指被繼承人生前未立遺囑處分其遺產或遺囑無效時,由全體繼承人按照法律規定的繼承順序,遺產分配原則等繼承其遺產的繼承方式。
D. 誰能給我講講法律上的14歲,16歲,18歲都有什
年滿14歲,就要對殺人放火等重罪承擔法律責任了,其他輕罪不判刑,管教。滿16歲就要對所有犯罪承擔責任,但一般減輕從輕。且滿16歲並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者就被視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簽合同什麼的都有效了。
滿18歲就具備完整的刑事,民事責任能力了,沒有任何優待了
E. 法律規定的十四歲、十六歲、十八歲主要區別在哪
一、14歲是刑事責任能力的界限,14歲以下的人觸犯刑法不承擔刑事責任。
二、14至16歲承擔部分罪名的刑事責任。
三、16歲以上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四、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據此,在我國,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擔刑事責任,因此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而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關押於少管所。
(5)法律知識大全14歲16歲擴展閱讀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自身預防
未成年人要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增加抵禦犯罪感染的能力,這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性措施。
二、家庭預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從家庭抓起。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子女樹好榜樣。其次,家長要與子女多溝通,建立起與自己孩子之間的相互理解、信任的柔情關系。
三、學校預防
堅持正面教育原則,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突出重點,狠抓後進生轉化。完善學校法制教育機制,使其發揮作用。
四、社會預防
要加強文化市場、娛樂場所管理,消除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良文化和社會醜陋現象,凈化社會環境。
F. 青少年法律知識有哪些
保護青少年的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家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
青少年保護法是青少年法規的一種。
這類法規重點規定了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保護。如青少年的就業、受教育的法律保護,婚姻和家庭的法律保護以及凈化青少年的社會環境等保護性規定。
許多國家對青少年犯罪的處理方面也規定了許多福利性和保護性措施。
如對未成人犯罪不得判處死刑;設立少年法庭審理少年案件;少年犯在條件、設施較好的青少年教養院、少年院等機構中教育改造等。
(6)法律知識大全14歲16歲擴展閱讀: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
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
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網路-青少年保護法
G. 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識有哪些
學校和家庭加強對未成年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是預防未成年學生犯罪或受犯罪分子傷害的最好方法。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包括:(1)曠課、夜不歸宿;(2)攜帶管制刀具;(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6)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8)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9)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2、《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稱「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1)糾集他人結伙打架滋事,擾亂治安;(2)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3)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4)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製品等;(5)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6)多次偷竊;(7)參與賭博,屢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3、任何人不得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或者為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提供條件,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未成年人發現任何人對自己或者對其他未成年人實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規定不得實施的行為或者犯罪行為(以上第一條、第三條),可以怎樣解決?
可以通過所在學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機關報告。受理報告的機關應當及時依法查處。
5、在別人打我時,我該怎麼做呢?
如果是同學之間發生輕微的摩擦,要盡量冷靜處理,決不能採取極端的方法去報復,如果雙方不能和解,可以向學校教師反映情況,由校方進行處理。如果是社會青年無端毆打你,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及早脫身,然後及時打110報警,不應盲目的抗打硬拼。
6、由於對方的原因引起互毆,而在互毆中將對方打傷,為什麼只追究我的責任,不追究對方的責任呢?
這類問題,司法機關在辦案中經常遇到,許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怎麼也不明白自己只是還手反擊,將對方打傷,而只追究自己的責任,對方卻沒事。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傷害只有達到輕傷時,才構成犯罪。即便對方也將你打傷,但你經過法醫鑒定,結果為輕微傷,而你將對方打成輕傷,那麼對方不夠成犯罪,而你卻構成犯罪。因為故意傷害罪是以結果論,看所受傷害的結果:達到輕傷才構成犯罪,達不到輕傷不構成犯罪。
7、怎樣拒絕別人的要求一起去違法犯罪呢?
一是要明辨是非,極力勸阻。二是勸阻無效,自己堅決拒絕。三是如被迫,應及時報案。四是積極向家長、學校、警方報告情況。
8、在校女生如何保護自己?
一是平時盡量少和社會不良青年及校內有不良傾向的學生接觸。二是注意端正自己的行為舉止。三是外出時盡量結伴而行。四是遇到情況要巧妙周旋,會自我保護。五是拒絕陌生人的好意。
9、自然人犯罪與年齡的關系是怎樣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7條規定: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10、在遇到社會青年或者高年級學生向我們要錢如何處理?
首先,如果是社會青年向在校學生要錢,應當及時向學校老師、家長反映或者向公安民警報案,以便盡快處理。既不能自己拿刀來解決,也絕不能逆來順受,從而助長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其次,如果是高年級的學生向低年級學生要錢,可以向老師舉報這種行為,不能幾個同學結伙來抵抗或者報復要錢者,否則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走向犯罪。
11、在遇到同學欺負自己時該怎麼辦?
在遇到同學欺負或者發生小摩擦時,要冷靜並正確地處理矛盾,可以向教師及時反映情況,而不是自己去冒然解決。
12、刑法對故意傷害罪是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13、違反學校紀律,對造成其他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學校可以給予相應的處分;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4、未成年人對犯罪如何進行自我防範?
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防範是指個人為減少被害可能性,進行自我保護而採取的各種措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未成年人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②樹立自尊、自律、自強的意識;③增強辨別和自我保護的能力;④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H. 中學生應知道哪些法律知識
14歲以上應該了解一些刑法的有關未成年人負責的行為。如:《刑法》17條規定的:版已權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I. 青少年應知應會的10條法律常識,你知道幾條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什麼人都要遵守法律,無論什麼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不因身份、地位、民族、性別、貧富、職業等而有所區別。
2、憲法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都不能同憲法的規定相抵觸,任何人要服從憲法權威。
3、我們國家的審判機關是人民法院,法律監督機關是人民檢察院,法院、檢察院以及公安部門要分工合作、相互監督。
4、我們國家實行的是依法治國。
5、《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條規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6、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7、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8、竊盜罪。所謂竊盜罪,就是指『偷東西』。在沒經過主人的同意下,隨便取走他人的財物,包括錢和物品。
9、恐嚇取財罪。就是用不當的手法,包括:恐嚇、威脅、暴力等,向別的同學借錢不還或強索金錢。
10、強盜罪。是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險性的東西,威脅同學,使他不敢反抗,然後強行奪取身上的財物。 11、義務教育法第四條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J. 未成年人應該知道什麼法律知識
一般是保護自己的條例,比如家長不可以對自己施暴、學校無權傷害自身或是辱內罵自己、無容權隨意開除或排斥自己、他人不應輕易查看個人物品,包括信件、日記等、不能公開給人檔案等~~
同樣要明白自己要承擔什麼樣的過錯,不去犯罪,超過16歲的要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