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知識身體權

法律知識身體權

發布時間: 2022-05-03 00:53:45

㈠ 我國民法典規定生命健康權包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嚴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權。
第一千零三條規定:自然人享有身體權。自然人的身體完整和行動自由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身體權。
第一千零四條規定:自然人享有健康權。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權。
擴展知識:
公民生命健康權包含三類: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1、生命權是公民維護其生命安全利益的權力,主要表現為生命安全維護權,當他人非法侵害自身生命安全時,有權依法自衛和請求司法保護。凡致人死亡的非法行為均屬侵害生命權的行為。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具有最高價值,生命安全是公民從事一切活動的物質前提和基本條件,生命一旦喪失,任何權利對於受害人而言均無價值。我們有權珍愛生命,維護生命安全。
2、健康權是公民維護其身體健康即生理機能正常運行。具有良好心理狀態的權利。健康的內容主要表現為健康維護權,又兩層含義。其一,保持自己健康的權利。其二,健康利益維護權,當健康受到不法侵害時,受害人享有司法保護請求權。
3、身體權是公民維護其身體完整的人格權 人格權是社會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整個法律體系中的一種基礎性權利。現代世界各國憲法均將人格權的保護放在重要位置,民法中也有特別人格權或一般人格權的規定。同時,根據各種人權國際公約和人權法學理論,人格權也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盡管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確認和保護人格權的重要性,但對其性質仍有爭論,即人格權究竟是人權、憲法權利還是民事權利。

㈡ 人身權利和人身權有區別嗎

人身權的范圍大,包括身份權(包括:配偶權、親屬權等)和人格權(包括一般人格權:人身自由、人格獨立、人格尊嚴等以及特殊人格權: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隱私權等)人身自由權是人身權利的組成部分

人身權利,公民依法享有的與人身直接相關的權利。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部分。包括生命健康不受侵犯,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等。 人身權利主要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人身自由回,生命健康和人格尊嚴,人格尊嚴又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和隱私權等。 當人身權受到侵害答時,我們可以請求司法保護。

人身自由權就是人身權里的一般人格權,所以人身自由權只是人身權的組成部分。

㈢ 論述患者的法定權利

法律分析:1、生命權

即個人在心跳、呼吸、腦電波暫停情況下的再生存權.患者的再生存權使醫生在患者心跳、呼吸暫停的情況下,也不能放棄對患者的搶救,應盡一切可能救治。

2、身體權

患者對自身正常或非正常的肢體、器宮、組織擁有支配權,醫務人員不經患者同意、家屬簽字不能隨意進行處理,否則將觸犯法律。

3、健康權

健康權是指患者僅擁有生理健康權,還享有心理的康權;患者到醫院就診的目的就是請求醫生為其解除身心疾病的痛苦,而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身心是每一醫務工作者的責任。

4、平等的基本醫療權

公民在患有疾病時,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醫療衛生事業。這是我國現行憲法第45條第一款所規定的公民權利,也即患者醫療權的法律基礎。

5、知情權

(1)患者對自己的病況有知情權,有權利從醫生處獲知有關自己的病情、醫生的診斷、病情的發展、醫生為患者制訂的治療計劃以及預後情形,包括治療中的常見問題及其他可行的治療方法。

(2)患者有權知道處方葯物的名稱,以及該葯物在通常情況下的治療作用及有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和正確的用法、用量。

(3)患者有權獲知有關自己病情及治療方面的病歷資料。

(4)患者有權知道規定的醫療護理服務項目、葯品的收費標准

(5)患者有權利知道醫制定的與患者有關的各項規定,以及自身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醫院應向患者提供此方面的書面介紹,以便患者遵守院方的有關規定和依法保護自身權益。

(6)患者有權利核對其醫療費用發票,也有權利要求醫院對發票予以適當的說明。

6、決定權

(1)患者有權自主選擇到任何一家合法醫療機構接受醫療服務。

(2)患者在任何醫療處置和、或治療前,醫生應告知其有關的詳情:包括目的、危險性、其他可選擇的方法等,以幫助患者作出決定。

(3)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如果覺得需要徵求其他醫生的意見,患者有權向醫生提出會診的要求,或自己向其他醫生或醫療機構咨詢。

(4)患者對於手術中切除的器官、組織,遺體的使用有決定權。

(5)患者有權選擇是否參加醫研究計劃。醫院方面必須事先取得患者的書面同意,才會請患者參加醫院所進行的醫學研究計劃。院方也必須事先向患者解釋清楚研究計劃各方面的詳情。

7、保護隱私權

患者對醫生所說的心理,生理及其它隱私有權要求保密,醫護人員未經患者同意,不得隨意公開患者隱私。

8、患者的求償權

在醫療過程中發生差錯、事故時,患者和家屬有提出一次性經濟補償的權利。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十一條在醫療活動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將患者的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等如實告知患者,及時解答其咨詢;但是,應當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

㈣ 法律的人身權包括什麼

法律分析:法律中的人身權包括:人身權又稱人身非財產權,是指與人身直接相關而沒有經濟內容的權益。人身權主要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人格權具體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信用權。身份權包括配偶權、親權、親屬權、榮譽權、知識產權中的身份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㈤ 生命健康權屬於什麼權

1.生命健康權指公民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身體組織完整和生理機能及心理狀態的健康所享有的權利,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生命、身體和健康是每個公民最高的人格利益,是人本身存在的前提,也是公民作為主體存在和進行一切活動不可缺少的條件。因此,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人身權利。生命健康權還是公民享有姓名、肖像、名譽、榮譽、婚姻自主等人格權的前提,生命一旦喪失,任何權利對他來說都失去了意義。因此,我國《民法通則》將生命健康權列於人格權之首,體現了法律對生命健康權的高度重視。
生命權我國《民法通則》第98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生命權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第一個內容,是公民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法律權利,它以公民的生命安全利益為內容。公民的生命權從出生時開始;到死亡時結束。
未出生的胎兒,在客觀上具有生命的形式,但因其還未脫離母體,因而不能獨立享有生命權。不過,因為胎兒是一種特殊的生命的先期形式,因而國家法律對胎兒的利益進行了特殊保護,這稱為先期生命權益。
拓展資料:侵害生命權,以受害人死亡為其結果。民法學通說認為,侵害生命權的受害人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該損害賠償請求權可以在受害人死亡後由其繼承人繼承。根據《民法通則》第119條的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死亡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該規定侵害生命權應賠償財產損失和間接受害人的扶養損害賠償是正確的,但其缺乏賠償精神撫慰金是不妥當的。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18條的規定,受害人近親屬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應當依照《侵權責任法》第22條規定和《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判定。
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標准
在侵害生命權賠償的規則的演進中,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標准一直處於討論的重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規定,死亡賠償金應以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20年計算。人的生命本是無價的,但在生命權受到侵害後,需要以金錢的方式進行賠償,就必然涉及賠償標准問題。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是考慮到城鎮居民的平均消費水平和收入水平均高於農村居民,為合理地補償受害人的損失,同時避免加重賠償人的責任,故對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死亡賠償金計算標准加以區別,其本意並非人為地以戶籍因素劃分生命價值的高低。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員的流動性也日益增強,大批農村居民進入城鎮務工,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居民常年在城鎮工作生活,其收入相對穩定,消費水平也和一般城鎮居民基本相同,雖然戶籍登記仍為農村居民,但是事實上已經融入城鎮生活。如果這類人員發生死亡事故,在計算死亡賠償金額時,仍以其戶籍登記作為判斷依據,按照農村居民標准給予賠償,顯然不能合理的補償經濟損失,從而有失公平。全面正確地理解上述規定,在確認死亡賠償金計算標准時,不能簡單地依據受害人的戶籍登記作出判斷,而應當綜合考慮受害人的經常居住地、工作地、獲取報酬地、生活消費地等因素進行確定。譬如,在一案中,受害人雖登記為農村居民,但其生前常年居住於縣城,並在縣城多家單位從事工作,有較為穩定的收入。法院認為,如果按照農村居民的標准計算受害人的死亡賠償金,顯然不足以填補原告方的損失,有失公平。故在確認受害人的死亡賠償金計算標准時,應客觀考慮其生前的經常居住地、工作地、獲取報酬地、生活消費地等均在城鎮的因素,以城鎮居民的標准計算死亡賠償金。

㈥ 什麼是人身權人身權包括哪些內容

人身權是指與人身相聯系或不可分離的沒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亦稱人版身非財產權。人身權包括權人格權和身份權兩大類,其中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名譽權、肖像權等。身份權包括親權、配偶權、榮譽權、親屬權等。人身權是我國公民和法人的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體現和反映。人身權是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其價值,一般不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主要需以非財產的方式予以救濟。

熱點內容
人大最高立法權包括 發布:2025-02-08 07:25:34 瀏覽:485
今年是民法典 發布:2025-02-08 07:25:33 瀏覽:168
婚姻法中孳息的解釋 發布:2025-02-08 07:14:26 瀏覽:93
道德基礎測試 發布:2025-02-08 06:53:40 瀏覽:79
重慶大學法律碩士難不難 發布:2025-02-08 06:48:09 瀏覽:561
長春勞動法局電話號碼是多少錢 發布:2025-02-08 06:39:03 瀏覽:426
一村居一法律顧問ppt 發布:2025-02-08 06:16:45 瀏覽:441
社會與法頻道普法劇 發布:2025-02-08 06:16:23 瀏覽:963
合同法關於合同有失 發布:2025-02-08 05:36:27 瀏覽:433
司法考試怎麼繳費 發布:2025-02-08 05:21:06 瀏覽: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