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訴訟的法律責任
1. 最高法惡意訴訟罪的最新規定
【法律分析】: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惡意訴訟處罰的標准,實際上就是法院認定惡意訴訟行為事實成立的標准,必須把握三個要件:主觀標准、客觀標准和事實清楚的標准。在主客觀相互統一,事實清楚而且不能被證偽的情況下,法院才能採取處罰措施。主觀標准為提起惡意訴訟當事人的主觀意圖,即惡意。惡意可能包含兩種意思,一是指無正當理由故意從事某種違法行為;二是具有不正當的動機。 可見,惡意包含了行為意思上的違法性和目的意思上的不正當性,是主觀過錯中最為嚴重的一種。惡意訴訟的當事人明知自己不具備訴權或無正當理由仍提起訴訟,訴訟程序的啟動缺乏合理的事由,當事人對該訴訟要件的欠缺是心知肚明的,讓程序的啟動具備了違法性要件;當事人啟動程序是為了某種不正當的目的,也許是為了損害他人財產,詆毀他人名譽,造成他人精神痛苦等,且當事人對不正當目的的期待是通過積極的違法訴訟行為表現出來的,並非是因自己的重大過失而造成的。這種惡意同樣可以表現在被告一方的積極抗辯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惡意訴訟和調解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三條 被執行人惡意訴訟、仲裁和調解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 惡意訴訟罪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惡意訴訟罪的構成要件是:
1、當事人具有主觀的惡意,意圖使對方當事人受到損害而為自身謀取利益;
2、當事人須向法院提起訴訟,利用法院審判程序和法律的強制力使對方當事人受到損害;
3、對方當事人受到訴訟的困擾並因此受到損害;
4、當事人一方的獲利與另一方受損害之間具有因果聯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零七條之一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第一款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3. 惡意訴訟罪處罰標准
惡意訴訟罪的立案標准:(1)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採取財產保全或者行為保全措施的;(2)致使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干擾正常司法活動的;(3)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裁判文書、製作財產分配方案,或者立案執行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的等。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惡意訴訟的立案標准:(1)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採取財產保全或者行為保全措施的;(2)致使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干擾正常司法活動的;(3)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裁判文書、製作財產分配方案,或者立案執行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的;(4)多次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的;(5)曾因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被採取民事訴訟強制措施或者受過刑事追究的;(6)其他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情形。
4. 惡意訴訟罪的構成要件
惡意訴訟罪的構成要件:
1、主觀惡意,意圖損害他人為自己不當得利;
2、缺乏合法合理的訴訟理由;
3、以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為目的或者為主要目的。惡意訴訟終將會為自己的違法行為買單。
惡意訴訟往往是惡意當事人犧牲對方的利益來換取自己的不正當利益,法院若處理不當不僅會侵害到當事人的個人利益,同時會影響司法的權威和聲譽,因此杜絕惡意訴訟勢在必行。產生惡意訴訟的原因入手,對杜絕惡意訴訟應採取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以期有助於這一難題的解決。
所謂惡意訴訟,是指當事人以虛假的事實提起訴訟,利用訴訟獲取自己不正當利益的訴訟行為。惡意訴訟對司法制度和社會安定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司法機構,特別是法院若對此處理不當,勢必會造成公眾對訴訟的不信任感和對社會的抵觸情緒。
惡意訴訟往往是惡意當事人以犧牲對方的利益來獲取自己不正當利益的訴訟行為,因而對對方當事人而言,司法機關是否能正確處理案件對其至關重要,稍有不慎便會侵害到其個人利益。但同時,惡意訴訟又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從形式上看,這類訴訟行為往往都符合程序法的一切要求,主體資格、事實理由也往往具備程序法要求的條件,特別是當事人為達到目的,在起訴之前就會為案件今後的審理做好充分的准備和鋪墊。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零七條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第一款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5. 惡意訴訟的案件如何處理
故意惡意訴訟的法律後果:人民法院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虛假訴訟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一百一十三條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 惡意訴訟的認定
法律分析:行為人明知沒有事實根據和正當理由,但為謀取不正當利益或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故意提起訴訟的行為,構成惡意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三條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7. 惡意訴訟立案標准
惡意訴訟是指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可能構成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一經報案可以立案,構成犯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
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第一款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8. 原告惡意訴訟怎麼辦
法律分析:原告惡意訴訟,一般與檢察院沒有關系,如果構成犯罪的,可以由檢察院提起公訴,普通案件法院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訴訟請求即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9. 惡意訴訟罪的司法構成要件有哪些
惡意訴訟的構成要件:1、主體是符合刑事責任年齡的自然人;2、主觀是惡意;3、客觀方面是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4、侵害的客體是司法秩序和他人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第一款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