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案例分析的解釋法律知識校園貸

案例分析的解釋法律知識校園貸

發布時間: 2022-05-03 22:07:37

Ⅰ 國考面試熱點:理應將校園貸變成校園安全貸

校園貸淪為「校園害」的背後,既有社會層面的問題,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命題。正如有人所言,我們的大學生還缺少財商教育。例如,金融被譽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財能力被稱為「公民實現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礎」,金融常識這堂課應該在大學生中普及,尤其是網上借貸流行、電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試想,如果高校能夠與時俱進,多一些金融常識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識中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學生的防騙能力,在培養財商中提升學生的理財才能,那麼學生哪怕看不穿校園貸的套路,也會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視金融知識教育,加強對不良校園貸的警示教育,無疑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非法校園貸走了,但換個馬甲的新騙局還可能登場。加強財商教育,就相當於為大學生披上抗擊詐騙的盔甲。
把非法校園貸掃地出門,體現了社會管理、教育管理的與時俱進。莘莘學子有機會掌握現代金融常識,更好地進行自我規劃和自我管理,這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也是我們社會進步的體現。
以上來源於新華網時評。希望能幫到你。

Ⅱ 從現有法律法規如何規制校園貸

網 貸平台來的自身建設仍要加強源。很多大學生之所以選擇網 貸,就是看中了便利和低門檻。很多針對大學生的網貸無需抵押,只需要身份證、手機號、學校專業等基本信息就能貸到款。看似便捷,卻有很大風險。一些網 貸平台開始發展線下調查隊伍,對大學生借 貸進行更為嚴格的資格審查。更加嚴密的風控措施,對平台和借 貸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
網 貸進校園,給一些有需要的同學解燃眉之急,將錢花在提升自己上,或者增加理財投資知識,都不是壞事。但從諸多案例中可以看到,大學生借 貸不少都是花在了手機、電腦、衣服等炫耀性消費上,甚至還有賭博等違法行為上。這說明大學生亟待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把金錢和時間花在最具長遠利益的事情上。此外,還要補上大學生「財商」教育短板,學會駕馭金錢、建立風險意識,把提前消費、信 貸投資等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Ⅲ 令人痛惡的大學生校園貸,現金貸,裸條貸到底是怎麼回事

前幾天分析了一下,支付寶花唄和信用卡的年利率,大概在10%--15%左右,因為信用卡一般是給有工作,有經濟能力的人用的,僅僅是這樣,一些人還為了還信用卡,支付寶花唄叫苦不迭。而風靡一時的大學生校園貸,現金貸,裸條貸又是怎麼回事?

先說說最近我遇到的一些情況,我同事的孩子今年剛上大學,每月要生活費2000元左右,我只能說現在的大學生太富裕了,我才畢業4年,那時候我一月的生活費還不足500元。然後他想買個手機,大約4000元,他父母一月工資也就2000-3000元,不給他買。可是沒幾天他竟然自己買了,他父母知道後,趕緊問他哪裡來的錢?他說,一部分借的,一部分貸款買的,他父母趕緊把貸款的錢還了,並且打了孩子一頓。

然後給小編說了一個事情,有改動,具體細節忘了。一個大學生想買一件衣服,大約幾百元,於是在校園貸的一個平台上借了1000元,各種手續費扣100元,再扣一期的利息,周利息10%,到手的現金只有800元。一周後,衣服買了還沒有發過來,就到了還錢的時候了,本息合計:1100元。一周時間比借的錢多交300元。她哪裡有錢還,也不敢告訴父母,聽了中介的話,又從另2個平台貸款各貸1000元,一個手續費100元,扣第一周利息100元,到手2個800元,合計1600元。等第二周時候要還一個1100元,2個2200元。一周時間多還600元。在這時候如果她趕緊讓父母還了,也僅僅是損失900元,總額也就是2200元。然而她越是不想讓父母知道,越是借多個平台來補窟窿,結果可以看到借的平台越多利息越多,最後等父母知道的時候都已經是幾萬了。有人說,大學生不至於那麼傻吧。

現在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這幾個貸款會產生利息那麼快。

1.周息,利率大,我們平常都是月息和年息,即使再高,支付寶花唄和信用卡的年利率按20%算,一周時間1000元*20%/52周=3.8元。幾乎是相當於沒有利息的。而周息10%,就是年利率52*10%=520%。1年翻5倍。加上復息更高了。

4周1月就有464元的利息,在加上先期扣你的手續費和第一期利息等等。比你的實際到手的本金,幾乎一月翻一倍,驢打滾也不過如此。

2.計息時間短,我們都知道,利息要想漲的快,和3個因素有關,1本金,2,計息期數,3,利率。當你的本金和利率都是固定的,利息漲的多不多就看你的時間了。所以你拖得時間越長利息越多。如圖3月翻了大約800元*4倍=3200元。

3.分裂你的貸款平台,你一個平台的時候,增長速度還不是很快,但是一旦分出幾個平台那就是幾何增長了。

對比上面2個到第8周時候,2個平台的是2928元,1個平台的是2143元。相差800元。對於你剛開始的800元,相當於多一倍。4周就是800元的4倍左右。相當於月利率400%。這僅僅是分出來一個,如果一旦分出4個以上,那速度簡直是一周翻一番。

4.有的一些中介一點點人性都沒有,幾家中介聯合,或者直接是一家的分出幾個名字,甚至是故意給你設計的陷阱,讓你不斷的貸款多個平台。比如故意拖延你的放款時間,故意讓你逾期,甚至是放款直接就沒有經過你的手直接給分到上級的幾個要還的平台。直到你的錢財,你家的錢財被榨乾。

上面僅僅是明面上的,我們知道的,有的甚至逼迫拍**照,錄**視頻,扣押,打人,逼迫你簽借條,不是貸款條,因為貸款年利率高於36%,不被國家承認。等等,已經不是借貸關系了,簡直是敲詐勒索。

說到最後有人會說,大學生難道這么傻。其實不是大學生傻,只是大學生人數多,對經濟知識不是很了解,有的是同學推薦的(有的案例就是一個人還不上了,只要讓其他人貸款就可以清了),以為可以信任,對自己的經濟實力不了解,等到知道了,害怕同學,老師,父母知道,以為自己可以償還,結果越借越多。有的是愛慕虛榮一下子借的多了,想還也還不上。當然絕大多數還是一意識到錯誤,就趕緊還了,所以出事的都是一直拖到捂不住了才被曝光出來。

為什麼他們找大學生?

1.大學生消費能力強。

2.沒有經濟常識,容易相信人。

3.住所固定,能找到。

4.有很多都是月底就沒有錢了,更容易來借錢。

5.最重要是愛面子,前期一般喜歡自己先瞞著,以為能解決,誰知道和陷阱一樣,一環套一環的等你知道了,也白白的損失很多。

最後還是那句天上不會掉餡餅,越是容易獲得的錢,說明風險和陷阱就在後面等著。為什麼支付寶花唄,信用卡要工作證明,收入證明,那麼低的貸款利率還怕你換不上。而這些校園貸僅僅是一張身份證,一個手機號就可以借到錢?

Ⅳ 2020國考面試熱點:理應將「校園貸」變成「校園安全貸」(2)

對於大學生來說,遠離「校園貸」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對廣告宣傳中出現的「免費」「優惠」「打折」「免息」多留個心眼,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二是在增強防範意識的同時,多學習金融常識,弄清其貸款利息的計算方法,提高對非法網貸業務的識別能力。
三是在遇到經濟困難時,及時找學校相關部門。
四是倡導大學生養成自強自立、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不要盲目攀比,不貪圖享樂,有大額消費及時徵求家人的意見;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儉節約、理性消費、科學消費。
五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大學生們在網路借貸時要注意保留證據,遇到非法催債等情況不要害怕和恐懼,要學會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為學生制定「校園安全貸」才是最好辦法
「校園貸」的套路是多樣化的,而它的危害也是極大,不少校園貸案例反映出大學生金融知識匱乏、風險防範和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這一點是需要每個大學生都需要注意的,也要加強防範的。而學校也是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律、金融、安全等相關知識的教育,引導他們在關鍵時刻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另外,還想補充一點,大學生應該崇尚自強自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支出,進行理性和科學消費。遠離虛榮心,遠離「套路貸。」

Ⅳ 你對校園貸有什麼了解,校園貸的危害在哪

對校園貸的了解:

1、概念

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正規金融機構或者其他借貸平台借錢的行為。這類所謂的校園貸,本質上就是高利貸。

2、分類:校園貸可以分為四類

消費金融公司——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還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

P2P貸款平台(網貸平台),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如名校貸等。因國家監管要求,包括名校貸在內的大多數正規網貸平台均已暫停校園貸業務;

線下私貸——民間放貸機構和放貸人這類主體,俗稱高利貸。高利貸通常會進行虛假宣傳、線下簽約、做非法中介、收取超高費率,同時存在暴力催收等問題,受害者通常會遭受巨大財產損失甚至威脅自身安全;

銀行機構——銀行面向大學生提供的校園產品,如招商銀行的「大學生閃電貸」、中國建設銀行的「金蜜蜂校園快貸」、青島銀行的「學e貸」等。

校園貸的危害:

1、校園貸款具有隱形高利貸性質

不法分子將目標對准校園,利用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防範心理較弱的劣勢,進行短期、小額的貸款活動,從表面上看這種借貸是「薄利多銷」,但實際上不法分子獲得的利率是銀行的20-30倍,肆意賺取學生的錢。

2、校園貸款會滋生借款學生的惡習

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費,若學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時就有惡習,那麼父母提供的費用肯定不足以滿足其需求。因此,這部分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並引發賭博、酗酒等不良習慣,嚴重的可能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3、若不能及時歸還貸款,放貸人會採用各種手段向學生討債

一些放貸人進行放貸時會要求提供一定價值的物品進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學生的學生證、身份證復印件,對學生個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學生不能按時還貸,放貸人可能會採取恐嚇、毆打、威脅學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進行暴力討債,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園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5)案例分析的解釋法律知識校園貸擴展閱讀:

遠離校園貸的方法或途徑:

1、強化監管和引導,堵「偏門」開「正門」

一方面,要鼓勵更多的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平台等市場主體進入校園金融市場,滿足大學生合理的消費信貸需求;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要與公安、法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等單位同心協力,打出治理的「組合拳」,形成對違規校園貸的高壓態勢,防止死灰復燃。

2、加快大學生徵信體系建設,強化風控能力,降低借貸成本。

由於徵信數據不足,目前商業銀行的大學生信用卡授信額度非常有限,「花唄」「白條」等消費信貸產品雖然給予大學生一定額度,但與有收入來源的成人信用評級方式相同。

在無法及時形成個人信用報告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的唯一選擇就是走嚴格的信用審查程序,這會導致其運營成本升高、業務規模收縮,而嚴苛的貸款申請條件也讓大學生望「貸」興嘆。因此,商業銀行大步走進校園的當務之急,是建立完善大學生個人徵信體系。

3、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和風險防範意識。

「今天的大學生就是明天的高消費人群,開展小額借貸服務,有利於銀行培育潛在的消費群體。」某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負責人的這番話,是業界的共識。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認為,不少校園貸案例反映出大學生金融知識匱乏、風險防範和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學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律、金融、安全等相關知識的教育,引導他們在關鍵時刻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Ⅵ 與校園貸有關的法律法規是什麼,謝謝大家的回答

校園貸背後的法律問題:
校園貸其實也是民間借貸的一種,應該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的司法解釋,利息應不得超過年利率36%,對於超過部分,法律認定無效。若校園貸約定的利息超過了法律規定,那麼貸款的學生完全可以不支付。
校園貸會面對的催款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最惡劣的一種是持學生的裸照威脅還錢。這是學生以自己的裸照申請貸款的方式,簡稱裸貸。在學生申請貸款時,放款人或放款機構稱,如果按期還款的,就會消除這些照片。但是根據調查,這些照片很多被流傳在QQ空間、各大貼吧等網路平台,完全沒有保護學生的隱私,甚至以此獲利。
裸貸網路圖片
其實這種借貸方式本來就不合法。《民法通則》第3條規定,一切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合同法》第7條亦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由此可知,裸貸是違反了公序良俗原則。

裸貸的危害
放款人以學生裸照要挾學生還錢,如果超出法律規定的利息和金額達到一定數額,可能會構成敲詐勒索罪。散播他人裸照到網上,如果瀏覽量和點擊率達到一定數量,會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罪。而且,受害學生可以向其追究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可構成侮辱罪。

Ⅶ 什麼是校園貸及其危害

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各類借貸平台借錢的行為。

目前校園貸產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這些:

1、高出本金眾多的的利息。目前網貸平台多數產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所謂的「低利息」並不可信。0.99%月利率是營銷把戲,學生容易「上當受騙」。

2、連累身邊同學家人。有的貸款很便捷,只需要一張身份證就可以,有的同學礙於人情關系等原因,用身份證替別人辦貸款。這種行為風險很高,因為一旦對方無力還款,剩餘的債務就由「被」辦理人獨自承擔。

3、一旦逾期,催款就是「全方位」的。有些案例中,一旦學生貸款還不上,網貸平台並不會通過正當途徑追款,而是採用給父母、親友、老師群發簡訊、在校園里貼大字報,甚至安排人員上門堵截等威脅恐嚇的手段向學生催款逼債。

4、易滋生借款惡習,有的學生愛攀比,又有惡習,父母提供的費用不能滿足其需求。這些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並引發賭博、酗酒等惡習,甚至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5、易誘發其他犯罪,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信息搞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Ⅷ 關於校園貸的案例,談談隱藏在網路中的危害

部分不良網路借貸平台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因此要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平台的監管和整治。業內人士表示,不良平台將被逐漸淘汰,今後整個行業的發展會更加規范化和專業化~

熱點內容
檔案法規檔案政策 發布:2025-02-08 00:26:39 瀏覽:335
道德經都 發布:2025-02-08 00:20:03 瀏覽:489
民事訴訟法判決給錢沒錢 發布:2025-02-08 00:04:29 瀏覽:767
二建法規編 發布:2025-02-08 00:03:48 瀏覽:359
法律援助向哪裡申請 發布:2025-02-07 23:53:51 瀏覽:236
行政法學綜述 發布:2025-02-07 23:31:58 瀏覽:38
食品安全法中的社會共治 發布:2025-02-07 23:25:06 瀏覽:441
思想道德文獻 發布:2025-02-07 23:19:44 瀏覽:87
法律的效力大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5-02-07 23:07:21 瀏覽:394
法學考研英語要求 發布:2025-02-07 22:53:53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