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車禍致人死亡受什麼法律責任

車禍致人死亡受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04 00:46:55

⑴ 車禍致人死亡要負哪些刑事責任

法律分析: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⑵ 因車禍造成死亡應該承擔什麼刑事責任

車禍如果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需要承擔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事責任,如果沒有上述情形的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⑶ 車禍致人死亡要判刑嗎

法律分析:

車禍致人死亡的,肇事者需要被判刑。車禍致人死亡的,屬於發生重大事故,如果在行駛中機動車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造成的,構成交通肇事罪,死亡一人,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死亡二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屬於「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五)嚴重超載駕駛的;(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第四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二)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⑷ 車禍致人死亡是否要追究刑事責任

車禍致人死亡是否應承擔刑事責任,要看肇事者所承擔事故責任。如果致一人死亡,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構成交通肇事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則構成交通肇事罪,要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不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則不承擔刑事責任,但需根據責任進行民事賠償。造成交通事故構成交通肇事罪,依法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並吊銷其機動車駕駛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⑸ 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是否有刑事責任

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是有刑事責任的。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是過失犯罪,行為人是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的,同時是需要賠償受害人的民事損失的,有的交通肇事行為人可能會取得被害人的諒解。交通事故中如果判定肇事者負事故的主要或全部責任的情況下,是要負刑事責任的。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有過失,可以構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行為人由於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交通事故,則不存在罪過,因而不能認定是犯罪。行為人必須因交通肇事造成一定的後果,且對該後果負責的條件下,才能構成交通肇事犯罪。如果行為人的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某種危害結果,但既沒有違法交通管理法規,主觀上也不具有過失,則應當屬於交通事故中的意外事件。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通過調停人或其他組織使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溝通、共同協商,雙方達成民事賠償和解協議後,司法機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責任或從輕減輕刑事責任的訴訟活動。對於和解協議,由司法機關予以認可並作為對加害人刑事處分的依據。刑事和解的目的是恢復被加害人破壞的社會關系、彌補被害人所受到的損害以及恢復加害人與被害人之間的和睦關系,並使加害人改過自新、回歸社會。刑事和解以被害人的利益保護為核心理念,以其對被害人、加害人及公共利益的全面保護為基本內涵,實現以較小的司法資源耗費,獲得較理想的實體性目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⑹ 車禍致人死亡是否要追究刑事責任

交通致人死亡是否要追究刑事責任需要看是否構成犯罪。如果涉嫌交通肇事罪,一般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不符合犯罪的構成要件和立案標准,一般是不追究刑事責任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條,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6)車禍致人死亡受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違法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等,比如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道路安全交通費》等等,當然也包括刑法。而犯罪指的是違反刑法,觸犯了刑法中的罪名。犯罪的概念就包括了刑事違法性、社會危害性。可以說違法行為不一定是犯罪行為,但是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並且根據罪刑法定原則,任何行為只要不違法刑法,均不構成犯罪,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也不構成犯罪。

⑺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是否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分析: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具體刑期由法官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二對行駛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駕駛人員使用暴力或者搶控駕駛操縱裝置,干擾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駛,危及公共安全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前款規定的駕駛人員在行駛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離職守,與他人互毆或者毆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熱點內容
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 發布:2025-02-08 01:06:26 瀏覽:654
檔案法規檔案政策 發布:2025-02-08 00:26:39 瀏覽:335
道德經都 發布:2025-02-08 00:20:03 瀏覽:489
民事訴訟法判決給錢沒錢 發布:2025-02-08 00:04:29 瀏覽:767
二建法規編 發布:2025-02-08 00:03:48 瀏覽:359
法律援助向哪裡申請 發布:2025-02-07 23:53:51 瀏覽:236
行政法學綜述 發布:2025-02-07 23:31:58 瀏覽:38
食品安全法中的社會共治 發布:2025-02-07 23:25:06 瀏覽:441
思想道德文獻 發布:2025-02-07 23:19:44 瀏覽:87
法律的效力大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5-02-07 23:07:21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