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內容法律效力
『壹』 手機簡訊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嗎
手機簡訊是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
當然這個證據要與其他相關證據形成鏈條,如果單獨一個簡訊很難被法院採信的。
『貳』 簡訊具有法律效力嗎
1、簡訊可以作為證據使用。根據情況證明力不同。2、針對本案。簡訊也是可以作為證據,如果沒有其它證據來支撐這個簡訊內容的真實性,也是不會被法官採集的。
『叄』 請問手機簡訊的法律效力
目前我國法律上規定有以下七種類型: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無論是哪一類證據均應當具備客觀、關聯及合法三大性能。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調查人員收集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的,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
評定手機簡訊能否作為證據來使用,首先要考量手機簡訊是否具備證據效力,即手機簡訊亦應具備證據的三大性能: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
1、證據的客觀性是指證據作為已發生的案件事實的客觀遺留,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證據的客觀性要求手機簡訊必須真實的反映案件事實、手機簡訊的內容應當未曾受到過任何刪改;
2、證據的關聯性,是指證據必須與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或其他爭議事實具有一定的聯系。具體到手機簡訊,因每一個手機號碼均對應一個唯一用戶,手機簡訊的收發只能在特定的兩個手機號碼間進行,在沒有其他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兩個特定的手機號碼間的簡訊收發,可認定為兩個特定的用戶之間在特定的時間發生的通信行為;
3、證據的合法性,是指證據應當程序合法(指證據的來源、收集過程或提取方法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形式合法、主體合法(主要針對人證而言)。對於手機簡訊的來源,嚴格來說應推定審查以下內容:
(1)手機簡訊證據是否是客觀真實的存在;
(2)手機簡訊證據收集的主體、時間、地點、過程、對象等是否合法;
(3)手機簡訊證據是否被他人非法輸入和控制。
通過以上分析可看出,手機簡訊作為證據,已具備了證據的關聯特性,但因手機簡訊內容的易刪改性以及來源的復雜性,而直接影響到對案件事實進行客觀、真實的認定,在法無明文規定的前提下,如何判斷手機簡訊的證明效力,就要靠主審法官利用自由裁量權來綜合認定。
(3)簡訊內容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從手機簡訊的合法性來看,要通過合法的入網手續後,合法使用手機,手機收到的簡訊是合法的證據。因此,符合下列情況,法院還是有依據將簡訊作為有效證據的。
1、保證手機簡訊不被刪除,在手機儲存空間或儲存卡總保存。
2、將手機簡訊內容固定,可以請公證處的人員公證一下,摘成書面文字,進行公證,使其具有較強的證明效力。在公證時,公證機關應當機庫手機的品牌,和型號,以便以後核查。這樣提交的證據,對方要提供更強效力的證據才恩呢該推翻。多數情況下,公證機關的公證材料會被法院採納。
3、提起訴訟後,將公證文書或將固定的手機簡訊證據交給法院,或有法官對手機內容進行檢驗,並當場製成筆錄。做筆錄時,同樣應著名手機型號與品牌。除極少數款型的手機簡訊內容可以修改外,目前對大多數市面上出售的收集簡訊內容是不可修改的。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肆』 手機簡訊能不能作為證據用
手機簡訊能夠作為證據使用。
所謂證據,是指依法定程序收集並審查核定,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根據。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證據種類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等七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中明確承認了數據電文中的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該法第2條第二款規定,「數據電文,是指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信息。」第7條規定,「數據電文不得僅因為其是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而被拒絕作為證據使用。」雖然《電子簽名法》不是對電子數據文件的專門立法,但是它至少說明了數據電文是有別於書證和視聽資料的證據形式,具有單獨成為證據形式的可行性。
手機簡訊是以手機為傳播終端與載體的文本、圖片或者聲音文件,其本質是一種數據信息流,手機簡訊的操作流程及其特點決定其可以成為數據電文的一種,屬於數據電文的范疇。由此可以看出,手機簡訊只要符合證據屬性,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就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伍』 簡訊送達的法律效力
看具體情況:
一、如果是法院以簡訊方式送達傳票的,原則上無版法律效力;權
事實上,法院只可能以簡訊或電話的方式先聯繫上當事人,然後再正式送達相關文書,而不會直接以簡訊的方式送達。根據現實中的眾多詐騙案件,以簡訊直接送達傳票之類的,基本上就是騙子。
二、手機簡訊發送借條的,視同書面借條,具有法律效力;
三、簡訊方式通知出租人解除合同,符合雙方合同約定的,有效;
『陸』 簡訊約定的效力如何
該情況應視為「口頭協議」。應保留好約定內容的簡訊,並要求對方作出版回復。理論上與書面權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在司法實踐中難以確認簡訊是否由對方自己發送。如果實在要以這種形式約定,建議約定後打個電話給對方並保存電話錄音。
『柒』 催收簡訊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很多訴訟都出現了手機簡訊、電子郵件等電子證據,這些電子證據反映了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和低成本的便捷訴求。為應對瞬息萬變的復雜生活可能帶來的訴訟,我們既可以採取保存手機簡訊內容等較高司法風險的低成本策略,也可以採取公證手機簡訊內容等較低司法風險的高成本策略,進入訴訟後,甚至可以申請法院利用能復制特定電子信息的相應技術對手機簡訊證據復制的方式進行證據保全。所以,不應小視手機簡訊等電子證據的法律效力,應該增強電子證據意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八條 審查數據電文作為證據的真實性,應當考慮的因素是「生成、儲存或者傳遞數據電文方法的可靠性;保持內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用以鑒別發件人方法的可靠性;其他相關因素。
『捌』 簡訊工資條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
企業為員工發放的工資條,無論是何種形式,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簡訊發送的電子工資條也一樣。我的電子工資條就是壹人事平台每個月發放過來的。
『玖』 簡訊聊天記錄有法律效力嗎
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新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該規定將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其中細化了電子數據的種類,包括5大類各種形式:
(一)網頁、博客、微博客等網路平台發布的信息;
(二)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訊群組等網路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
(三)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錄、通信記錄、登錄日誌等信息;
(四)文檔、圖片、音頻、視頻、數字證書、計算機程序等電子文件;
(五)其他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信息。
今後這些電子數據
都可以正式作為打官司的證據啦!
一、手機簡訊
二、傳真件
三、電子郵件
四、網頁證據
五、電子聊天記錄
六、錄音
七、支付寶證據
八、微信證據
九、電子照片
十、互聯網電子數據證據舉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