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夫妻間保證書法律效力

夫妻間保證書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5-04 05:14:34

『壹』 夫妻之間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

夫妻之間寫的保證書滿足以下條件是受法律保護的:
1、協議內容以及形式不得違反法律的;
2、夫妻基於真實意思表示而訂立保證書的;
3、雙方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
4、其他條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貳』 夫妻之間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夫妻承諾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夫妻承諾書本質上是一種雙方民事法律行為,因此只要雙方對此協商一致,且承諾書的內容沒有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那麼就是有效的,承諾書的內容應當是當事人內心真實意思的表達,不能被強迫或威脅或利誘、欺騙等。在夫妻承諾書約定的內容上,關於財產分配的保證是有效的,但是對於涉及身份的內容,如禁止再婚、禁止離婚等約定,則是無效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叄』 夫妻之間一方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夫妻間的保證書保證的內容條款合法的,並且沒有和法律相抵觸的話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保證書具有法律效力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保證書是一方真實的意思表示;

2、保證書的內容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3、保證書的內容沒有違反公序良俗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五條 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肆』 夫妻之間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夫妻之間的保證書如果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不是在脅迫的情形下簽訂的,內容沒有違背公序良俗且合法,那麼保證書就具有法律效力,在離婚的時候可以按照保證書雙方的意思表示執行。但是如果保證書中存在將來不允許過錯方再婚這種規定,則本條款無效。一般保證書中關於財產的分配協議是有效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依據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爭議條款的含義。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相關條款、性質、目的以及誠信原則等予以解釋。

『伍』 夫妻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夫妻間的保證書保證的內容條款合法的,並且沒有和法律相抵觸的話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五條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陸』 夫妻之間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夫妻之間簽字的保證書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

「婚內保證書」「財產協議書」等,如果確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現行法律,都是合法有效的。但具體到個案,則需要探查具體情況才能確定。比如,附生效條件的保證書,條件的成就需要當事人舉證證明。再有,在保證書中常常有「如犯錯就放棄所有財產」、賠償1000萬等懲罰性條款,在很多情況下,這些都不是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對於婚內借款,相關法律明確規定可視為夫妻之間對於財產的約定,婚內借款同樣可以受到法律保護。

另外,「婚內保證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君子協定」,當事人想以此在離婚訴訟中爭得主動,僅靠保證書是無法辦到的,還要有合法的證據配合才能真正實現。在法庭上,如果一方對保證書的內容不認可,對於另一方來說,要拿出可靠的證據來證明保證內容的合法和有效並非易事。

無過錯方在要求對方書寫此類「保證書」時,應當要求對方首先對所犯過錯的具體情況作出適當的書面承認,特別是那些依法不適合撫養孩子的過錯,更要表述清楚,絕不能一帶而過。同時,對於「放棄財產」之類的承諾,要明確具體,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爭議和分歧。條件許可時,也可以採用「財產約定書」的形式,將共同財產直接轉化為個人財產,並辦理財產過戶、更名等相關法律手續。

『柒』 夫妻之間簽字的保證書的保證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夫妻之間簽字的保證書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

「婚內保證書」「財產協議書」等,如果確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現行法律,都是合法有效的。但具體到個案,則需要探查具體情況才能確定。比如,附生效條件的保證書,條件的成就需要當事人舉證證明。再有,在保證書中常常有「如犯錯就放棄所有財產」、賠償1000萬等懲罰性條款,在很多情況下,這些都不是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對於婚內借款,相關法律明確規定可視為夫妻之間對於財產的約定,婚內借款同樣可以受到法律保護。

另外,「婚內保證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君子協定」,當事人想以此在離婚訴訟中爭得主動,僅靠保證書是無法辦到的,還要有合法的證據配合才能真正實現。在法庭上,如果一方對保證書的內容不認可,對於另一方來說,要拿出可靠的證據來證明保證內容的合法和有效並非易事。
(一) 婚姻保證書中約定有財產權歸屬及子女探視權條款時,是否有效

1、「凈身出戶」條款是否有效

所謂「凈身出戶」是指婚姻的雙方當事人在婚前或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約定,在婚姻雙方決定離婚時,婚姻的一方要求另一方退出婚姻時不能得到任何共同財產。當事人一方在婚姻保證書中約定有「凈身出戶」的條款也並非全都為法律所禁止。若訂立此類婚姻保證書時系其真實的意思表示,可以視為夫妻雙方對其所屬財產的約定,理應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是,若書寫該條款的當事人有證據證實其在做出該意思表示時有被脅迫等情形,依據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及公平原則,該條款亦屬可撤銷情形。

2、約定取消一方子女探視權的條款是否有效?針對「背叛婚姻方不得探望子女、不得做孩子的父母」的保證條款,法律的態度很明確,此類約定概屬無效。因為涉及到子女的探望權及子女與離異父母的關系屬身份關系,當事人不能約定予以排除相關當事人的權利。

(二)若一方當事人違反了婚姻保證書中約定的內容,另一方當事人向法院起訴離婚,該婚姻保證書可否作為雙方感情破裂的依據,法院可否據此判決解除雙方的婚姻關系

『捌』 夫妻之間簽字的保證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夫妻之間婚內保證書,通常是在夫妻生活期間,一方存在過錯行為,比如婚外情、吸毒、賭博、家庭暴力等,因為行為暴露或親友規勸,為挽回婚姻而承認錯誤並作出“如若再犯,自願離婚”、“財產歸對方所有”、“放棄孩子的撫養權”、“給予對方經濟賠償”等各種書面承諾。對於該類保證書,因其內容不同,法院認定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承諾書實際上是合同的一種,當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諾書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保證書將涉及人身權利的內容作為保證的內容,這部分約定屬於無效部分。如果保證書的內容如果違反公序良俗原則的,這部分也無效。當然,如果簽訂此類保證書時是真實的意思表示,可以視為夫妻雙方對其所屬的婚前或婚後財產的約定。

『玖』 夫妻之間手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夫妻間的保證書保證的內容條款合法的,並且沒有和法律相抵觸的話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保證書具有法律效力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保證書是一方真實的意思表示; 2、保證書的內容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3、保證書的內容沒有違反公序良俗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五條 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清償。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熱點內容
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 發布:2025-02-08 01:06:26 瀏覽:654
檔案法規檔案政策 發布:2025-02-08 00:26:39 瀏覽:335
道德經都 發布:2025-02-08 00:20:03 瀏覽:489
民事訴訟法判決給錢沒錢 發布:2025-02-08 00:04:29 瀏覽:767
二建法規編 發布:2025-02-08 00:03:48 瀏覽:359
法律援助向哪裡申請 發布:2025-02-07 23:53:51 瀏覽:236
行政法學綜述 發布:2025-02-07 23:31:58 瀏覽:38
食品安全法中的社會共治 發布:2025-02-07 23:25:06 瀏覽:441
思想道德文獻 發布:2025-02-07 23:19:44 瀏覽:87
法律的效力大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5-02-07 23:07:21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