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土地房屋所有權法律效力
Ⅰ 1952年土地證和1953年土地證哪個有效力
無論是1952年的土地證,還是1953年的土地證,因為它確定的是土地和房屋使用權,所以對於所承包的土地來說現在已經失去它的法律效力;對於老宅基地來說,也只能作為參考。
Ⅱ 1952年的土地證還有效嗎
從法律上來說
應該是有效力的!
如果這塊土地國家沒有申明、公告處理的話
就應該是有效的!
具體你可帶上相關手續
去國土部門咨詢!
Ⅲ 老地契有法律效應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五二年以前的老土地證沒有法律效力,因為那是土地私有制時期的產物,與現行的土地公有制是不符的,經過土改後國家把土地都收歸國有,以前的土地所有權證書就都不具有法律效力了。五二年後的新的土地證是有法律效應的。
還有一種情況是,你一直居住在該地,或者有該地的使用權,那麼將地契換成新的土地證即可。
法律變遷:
1950年通過的《土地改革法》規定「土地改革完成後,由人民政府發給土地所有證,並承認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經營、買賣及出租其土地的權利」。到1953年時,《土地房產所有證》作為權屬憑證大量頒發給個人。
1982年憲法確立了土地公有,即國有所有和集體所有,標明使用權的《宅基地證》、《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以及現在的《集體土地使用證》應運而生。原有的老房契、老地契自然失效。但作為證明權屬來源的憑證,雖不能直接產生物權法律效力,但依然是其主張物權(房屋所有權或土地使用權)的證據之一。
希望能幫助你還請及時採納謝謝
Ⅳ 1952年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是否合法是否有效政府還承不承認它的法律效力
1952年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是合法及有效的,政府也確認其效力。但在司法實務中上世紀50年代的房產證明只能作為參考,因為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對房產進行過確權,如果當事人及其繼承人沒有對此提出異議,房產就按公共財產處理了。
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的房地產權屬登記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年-1955年),公有制和私有制並存。對公共房產進行管理和分配,私有房產仍允許買賣,但應在政府房產管理機構登記,發給房產契證。
第二階段(1956年-1965年),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階段。將私有制土地和房屋通過社會主義改造逐漸轉變為集體所有制,不再進行確權登記。
第三階段(1966年-1978年)房地產權屬登記全面停滯。
第四階段(改革開放至今)依法建制、創新發展。1982年,國家城市建設總局《關於城市(鎮)房地產產權產籍管理暫行規定》出台,重新開啟房地產所有權登記工作。隨後這些年,相繼制定和頒發了《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土地管理辦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物權法》,我國房地產權屬登記制度日趨規范化、法律化。
(4)52年土地房屋所有權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男子持1952年房產證討窯洞未果告政府敗訴》
劉占榮有1952年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和「契正契線」,還有一份「陝甘寧邊區房窯證」,但那三孔窯洞的主人卻早已換了人。關於延安祖上留有三孔窯洞的事成了劉占榮家人的心病,每每談及,大家都不免遺憾或抱怨。
劉占榮於2010年12月22日向延安市寶塔區人民法院遞交訴狀,起訴延安市人民政府和其法定代表人、市長梁宏賢,認為延安市人民政府向劉寶山後人等住戶頒發的房產證侵害了劉德本後人劉占榮的權利,要求撤銷此前頒發的相關房產證。
2011年8月,延安市寶塔區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撤銷延安市人民政府給劉寶山等人頒發的房產證,並承擔這一行政案件的訴訟費。法院的工作人員告訴劉占榮,只有原來的土地使用證撤銷了,土地管理部門才能重新確認劉家對這處房產的擁有權和繼承權。
但很快,律師告訴劉占榮,延安市人民政府上訴了。2011年10月,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簽發行政裁定書,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不當」,要求撤銷一審判決,並將此案發回重審。
2012年4月,延安市寶塔區人民法院做出再審判決,劉占榮敗訴。理由是劉占榮的主張權利超過了訴訟時效。
2012年7月,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簽發行政裁定書: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拿到中院裁定的第三天,不服裁定結果的劉占榮向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遞交申訴狀,要求省高院介入對此案的認定審理。三個月後,他接到了一份法律文書,本以為是省高院的開庭通知,但信封打開後他傻眼了,裡面裝的是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的「駁回申訴通知書」。通知書認為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前面做出的行政裁定正確,劉占榮的訴訟理由不成立,故「依法予以駁回」。
延安市中院和寶塔區法院都謝絕了記者的采訪,他們的理由是判決依據都在判決書里。延安市國土資源局城南分局負責人楊勇答復記者說,上世紀50年代的房產證明只能作為參考。他說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對房產進行過確權,但劉家後人並沒有對此提出異議,劉家的房產所以就按公共財產處理了。
Ⅳ 1952年的土地產權證到現在還有效嗎,能否解釋一下這張的主要意思,然後這張到現在還有效嗎
這份土地房產所有證可以作為房屋土地權屬來源的證明材料,不能作為權利證明文件了,也不能說無效,當有人對這宗土地和房產提出異議的時候,這份土地房產證可以作為證明材料,但效力沒有土地證和房產證這么大。
上面記載的內容主要包括幾個部分
一個是土地的四至鄰居,一個是頒發的依據、時間、面積和頒發人
建議你到當地國土部門和房產部門分別重新辦理新的土地使用證和房屋所有權證
Ⅵ 一九五二年的老土地房屋所有權證現在還有沒有法律效力
沒有法律效力,但可以做證據使用。
Ⅶ 五三年的土地證還有法律效力嗎
1953年的土地證現在無效了。
我國的土地現在只有國家或者集體所有兩種形式。
土地證是由地方人民政府頒發的,證明持證人對一定面積的土地享有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書面文件,是持證人享有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法律憑證。五十年初期,我國完成土地改革後,人民政府曾在農村給分得土地的農民頒發過土地所有權證;在城市郊區給分到國有土地的農民頒發過土地使用證。後經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民的私有土地變為集體的公有土地,城市郊區農民使用的國有土地也由集體統一使用。土地證失去意義和作用。為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全民所有制單位及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
現土地證主要有三種,即國有土地使用證、集體土地所有權證和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凡變更土地屬權或變更土地用途的,均經按照法定程序辦理土地權屬變更登記手續,更換證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和聽證會等情況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後,應當組織有關部門與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示範文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對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申請徵收土地時如實說明。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完成本條例規定的征地前期工作後,方可提出徵收土地申請,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應當對徵收土地的必要性、合理性、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為了公共利益確需徵收土地的情形以及是否符合法定程序進行審查。第三十一條 徵收土地申請經依法批准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發布徵收土地公告,公布徵收范圍、徵收時間等具體工作安排,對個別未達成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的應當作出征地補償安置決定,並依法組織實施。
Ⅷ 一九五二年的老土地房屋所有權證現在還有沒有法律效力已經被公家佔領是否能要求補償
一句話回答:沒有法律效力,早幹嘛去了?
1962年,我國改變了土地所有制,從私有制變到了公有制。當時發布的《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其中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生產隊范圍內的土地,都歸生產隊所有。生產隊所有的土地,包括社員的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等,一 律不準出租和買賣。
也就是說,從這條規定發布之日起,您的土地房屋所有權證已經是一張廢紙了。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重新承認土地使用權和房屋產權私有制,80年代,我國對當時的土地房產進行過大規模的登記確權。為了糾正特殊時期的錯誤,此時,若房屋仍實際歸你所有,你可以向國家申請換發新的房屋產權證。這個房產證至今仍然有法律效力。當時你沒有換發房產證,那麼確權的時候,這處房產應該被登記為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了。從此就再跟你沒有半毛錢關系。
Ⅸ 我家有1952年的土地房產證現在還能不能有效
問題是你現在使用的土地、房屋與1952年的土地房產證相符嗎?如果是相符的,沒有變更該證應該有效;可還是建議你速到土地、房產管理部門去換成最新版的相關證書。
如果是不相符的,有變更;首先要搞清變更的原由;變的小了或大了要搞清變更的合理合法性.只要變更的合理合法性存在1952年的土地房產證不能全部有效;反之還是有效.
如已有了新的《土地使用權證》、《房屋所有權證》原1952年的土地房產證只能成為紀念品__不發生任何效力.關鍵是看變更的合理合法性才能決定.
Ⅹ 憲法對1952年發的房產證有保護嗎
1952年縣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雖然已失效,已不能作為擁有土地使用權的物權憑證,但在某種意義上,仍具有一定的土地權屬來源證據效力的。
如你仍持有1952年縣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而沒有依法申請土地登記並沒有獲頒土地證,可以依法申領現有土地證,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1949年9月29日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下簡稱《共同綱領》)第一章總綱第3條規定:「……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發展新民主主義的人民經濟,穩步地變農業國為工業國。」根據《共同綱領》,1950年6月2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第30條規定:「土地改革完成後,由人民政府發給土地所有證,並承認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經營、買賣及出租其土地的權利……」。1952年縣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正是這一時期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權屬憑證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