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法律責任
1. 樓上瓶子意外掉下去砸到別人車,有法律責任嗎
屬於違法行為。高空墜物砸到別人車法律責任的界定方式為:高空墜物砸壞車輛的,應當由墜落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承擔侵權責任;對此情況需要提示的,砸壞車輛造成一般損失,難以找到侵權人,不適用舉證倒置。只有造成人身傷害的才適用。
法律分析
對於高空墜物的法律責任問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這是違法的行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從高空墜下的物體小到紙巾、果核、牙簽,大到晾衣架、煙灰缸、花盆,更讓人觸目驚心的還有鋼板、防盜網等龐然大物。幾個需要定期檢查的點:門窗邊沿螺絲和窗框是否出現松動脫落、外窗玻璃是否變形,破裂或發生松動、查陽台,天面等懸掛物是否松動、陽台種植植物,花盆等是否有墜落風險、外牆滲水情況。可對自家高空墜物砸傷路人給予賠付,窗框、花盆等因意外從自家中墜下導致他人受傷或他人財物損毀,而因這事件需負上法律責任的費用將可獲賠償。甚至您所住樓宇范圍內發生高空墜物,而無法確定肇事者,由此經法院判決由相關住戶分攤的費用將可獲賠償,此附加險提供最高5萬元保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2. 意外事件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嗎
法律分析:意外事件發生後,只要認定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就不能作為行為人免責事由。如果這種行為在法律上規定按無過錯責任原則處理,就應依照相關推定責任。如果法律未按特殊侵權作出特別處理規定,則要考慮公平責任適用問題。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條 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
3. 急!急!!熱心人在幫忙過程中意外死亡,該由誰承擔責任
有被幫工人賠償,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根據幫工人和被幫工人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被幫工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法律另有其他規定,應當依照其規定。
法律分析
幫工的人因為第三人的侵權行為而遭受到了人身損害的,賠償責任應由第三人承擔。無法確定第三人的或者第三人沒有賠償能力的,可以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在不能確定第三人或者第三人沒有賠償能力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這說明在幫工的侵權責任中第三人是直接責任人,被幫工人承擔補充責任。補充責任是指當第一責任人不能完全承擔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的時候,負補充責任的人對不足的部分應當承擔的責任。補充責任與連帶責任不同,補充責任人是第二責任人,連帶責任是第一責任人。例如對幫工人實施侵權行為,實施侵權行為的是直接侵權人,被幫工人對幫工人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間接地侵害了受害人的權利。受害人的權益需要更為周到的保護,因此首先應追究造成傷害的第三人的責任,如果順序在先的第三人責任無法實現或不能得到滿足,受害人就可以行使第二順序的請求權,即要求被幫工人給予補償,以保障受害者得到充分的救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4. 民法典中意外事故有侵權責任嗎
意外事故有侵權責任。因緊急避險、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侵權責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因意外事件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要依據實際情況才能確定侵權人要不要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刑法》第三十一條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5. 民法典意外事件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意外事件不應承擔侵權責任。意外事件說明行為人主觀上無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過錯。根據法律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
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6. 員工在公司宿舍意外死亡,公司要負什麼責任
員工在公司宿舍意外死亡,這要看公司管理是不是存在漏洞,如果是公司管理疏忽造成意外發生,公司就要承擔全部責任;如果意外發生與公司管理沒有關系,則公司沒有責任。員工在公司宿舍意外死亡,也不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上,所以不能算工傷。
法律分析
員工在公司宿舍意外死亡,如果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單位沒有任何過錯,沒有賠償的責任;如果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構成工傷,享有法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7. 孩子意外傷害他人的法律問題!
只要是未滿十四周歲的小孩傷害到他人的話,一般是不用負法律責任的。但是做為小孩的監護人需要承擔小孩做錯事的民事責任。所以大人應該照顧好自己的小孩,讓小孩健康成長,如果他長大了,想起小時傷害到人賠錢的事,我想成人後他也會有一定的陰影的。小孩是每個家長的天使,是家裡的希望,但要讓小孩成長的開心快樂,需要小心翼翼的呵護。讓小孩有個難忘的美好童年時光,是大人很想努力去做的事情。
8. 意外事件的民事責任
法律分析:意外事件是指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主觀上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情況。意外事件有三個特徵:第
一,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如果損害結果不是由行為人的行為造成的,則談不上意外事件。第
二,行為人在主觀上既沒有故意也沒有過失。第
三,引起損害結果的主要是不能預見的原因。也就是說,行為人的行為並不是引起損害結果的惟一原因。行為之外且行為人不能預見的原因對於損害結果的發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從而成為引起結果的主要原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9. 意外事件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1、意外事件一般分過失和不可抗力兩類。2、在民法上過失意外事件一般只需要適當地補償就可以了刑法上只有明文規定,如過失致人傷害,過失致人死亡等才追究責任,其餘不承擔法律責任。3、而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屬於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事件,在民法和刑法上都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六條 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 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