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苗不合格法律責任
① 家裡種的草莓不大也不好吃不甜是怎麼回事
原因因素有很多:
草莓的品種,土壤,氣候,溫差,施肥,光照時間等都會引起草莓不大也不好吃不甜的。
分享下草莓種植技術特點:
1、草莓栽培特點
(1)花芽分化草莓大多數品種在溫度為13~17℃,8~12小時日照下分化花芽。在5~12℃的溫度下不論日照長短,皆能分化花芽。當溫度在30℃以上,不論日照長短,都不能分化花芽。4℃以下植株休眠,花芽分化停止。不同品種間花芽分化需要的低溫和日照長短有差異。
一季草莓於秋季形成花,來春開花,初夏集中結果。二季萄對花芽分化要求的低溫和日照長短感受不敏感,除年前秋季分化花芽,初夏開花結果外,在當年夏季冷涼和較長日照下再次分化花芽,至秋冬二次開花結果。四季莓花芽分化不受低溫短日約束,四季皆能開花結果。
(2)開花授粉與果實成熟草莓在日平均溫度10℃以上開始開花。開花前花葯中的花粉粒初步成熟,已有較低發芽力,開花後2日發芽力最高,花粉發芽適溫25~27℃。開葯適溫14~21℃,臨界最高相對濕度94%。溫度過高過低,濕度過大或降雨均不開葯,或開葯後花粉乾枯、破裂,不能授粉。雌蕊受精力從開花當日至花後4日最高。由昆蟲、風和振動力傳播花粉。
果實發育最適日溫18~20℃,夜溫12℃。果實成熟適溫17~30℃,積溫約600℃。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約30~50日,溫度低則成熟慢。適溫時果柄粗,高溫時細。在日照強度欠和較低溫的環境中,果實所含芳香族化合物、果膠、色素和維生素C均較高。
(3)休眠現象植株從秋至冬,受低溫短日的影響,葉中合成、積累休眠素類物質,全株矮化,葉柄短,葉片小而平地開花。花柄短,果小,產量低,不發生匍匐蔓和停止花芽分化,發生休眠現象。這是草莓植株適應冬季低溫而形成的一種耐寒的生理狀態。植株進入休眠後,需經過一定時期的低溫(-5~8℃)才能恢復生長。休眠期的長短,依品種而異,四季莓等休眠淺的品種僅50小時以下,北方露地品種需500~700小時。露地栽培的休眠期一般從10月中旬開始直到翌年1月。生理休眠解除後如溫度過低,乃處在強制休眠狀態,待春暖日照加長,才能進入正常生長。
2、草莓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草莓根系在2℃時便開始活動,根系生長最適溫度為17~18℃,30℃以上根系加速老化。草莓植株不耐熱,較耐寒,在氣溫達到5℃時開始生長,生長范圍10~13℃,適溫是15~25℃。匍匐蔓發生適溫20~30℃,葉生長溫度13~30℃,30℃以上高溫和15℃以下低溫,光合效率降低。-1℃以下35℃以上植株發生嚴重生理失調。但越冬根莖能耐-10℃的低溫。6~8月份天氣乾旱,炎熱,日照強烈,對草莓生長產生嚴重的抑製作用,不長新葉,老葉有時會出現灼傷或焦邊。草莓在平均溫度10℃以上開始開花,如果花期遇0℃以下低溫或霜害,會使柱頭變黑,喪失受精能力。
(2)光照草莓是喜光作物,對光照的要求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光照強度的要求,生長期間葉片周際的光照強度在2.5~6萬勒克斯范圍內,光照越強,生長越好。二是對日照長度的要求。草莓在苗期和結果期對日照長度沒有嚴格的要求,從光合作用角度講,日照時間越長越好,但光照過強並伴隨高溫時應採取遮光降溫措施。
(3)水分草莓的根系入土淺,不耐旱,但葉片較多,葉片更新快,因而需水量較多。為了解決需水量大,根系淺而少的矛盾,就必須多澆水,始終保持土壤濕潤。一般要求,正常生長期間土壤相對含水量不低於70%;果實生長和成熟期需水量最多,要求達到80%;花芽分化期要求水分較少,在60%為宜。
草莓既不抗旱,也不耐澇。要求土壤既能有充足的水分,又有良好透氣性。長時間田間積水,將會嚴重影響根系和植株的生長,降低抗病性。嚴重時會引起葉片變黃、脫落。雨季要注意田間排水。
(4)土壤草莓是須根系作物,大部分根系分布在20厘米淺層土壤中,因此土壤表層結構和質地好壞,對草莓的生長有嚴重的影響。最適於保水、排水、通氣性良好的富含有機質肥沃的土壤。草蔥對土壤要求不嚴,沙壤土能促進早發育,前期產量較高,但土壤易乾旱,結果期較短,產量低。在粘土上植株生長慢,結果期較遲,但定植後二、三年植株發育良好。草莓喜微酸性土壤,以pH5.5~6.0為宜。
3.草莓主要品種
(1)全明星從美國引入我國。植株長勢強,較直立,株冠大。葉形較大,短圓形,葉色深綠。花序梗直立生長,低於葉面。果實較大,平均單果重15~20克,最大果重50克。果實圓錐形,肩部寬,先端圓,果面鮮紅色,有光澤。果面堅硬,耐貯性好,加工性能亦好。中晚熟品種,產量較高。植株耐熱性強,在夏季高溫乾旱下,抗病力強。
(2)寶交早生該品種從日本引進。早熟種,栽培適應性較廣。植株生長勢旺盛,株高中等,較開張,匍匐莖發生多,便於育苗繁殖。葉片橢圓呈匙形,托葉淡綠色稍帶粉紅色。果型中等大小,第一花序平均單果重10~20克,果形圓錐形,果面鮮紅色,有光澤。香味濃,肉質細,品質上乘,但不耐貯運。產量較高,植株抗病力較弱。露地、保護地均可栽培。
(3)豐香該品種從日本引進。植株長勢強,較開展。葉形較大圓形,葉色綠較厚。果實較大,平均單果重10克,短圓錐形,果面鮮紅色有光澤。有香味,品質優良。產量較高,早中熟,抗病力中等,適於保護地栽培。
(4)春香該品種從日本引進。植株長勢強,較直立,繁殖力極強。株冠大,葉片大而圓,葉色黃綠。果實中等偏大,平均單果重11克,果實楔形,果面鮮紅色,品質優良。產量中等,植株抗寒力和抗病力較弱。適於保護地栽培。
4.草莓春季早熟栽培技術草莓春季早熟栽培,是指當草莓自然休眠基本結束,但外界氣溫仍然很低,植株還被迫休眠時,進行保護地栽培,使之提早生長發育,開花結果。成熟期可提早一個月以上。為了達到早熟、高產、優質,必須採用以下相應措施。
(1)母株的栽植和管理選擇沒有病蟲害,尤其不能有黃萎病和病毒病的健壯母株。培育母株的田塊,也要選擇無病地塊,同時要土質肥沃,土壤疏鬆,地面平整,排灌方便。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3000~4000千克,然後進行翻耕、作畦。一側整枝時,畦寬2~2.5米;兩側整枝時畦寬4米,把母株植於畦中心。母株定植時期為4月上旬,每畦一行,株距0.8~1.0米。定植後充分澆水。
母株繁殖匍匐莖期間的管理:充分澆水,追肥兩次,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合理配置匍匐莖,除去花序,特別注意除草及病蟲害的防治。
(2)假植育苗為了培育合格的壯苗,在7月份進行假植。假植床要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栽植茄科蔬菜的地不宜做草莓假植圃。假植床不要深翻,以15厘米為好。假植床做好後,就可起苗移栽。起苗前一天繁殖圃必須澆透水,以減少傷根。每株小苗靠母株一側的匍匐蔓留2~3厘米長剪斷,另一側則齊根剪斷。最好是邊起苗邊假植。假植密度15厘米×15厘米,假植深度以埋入根莖為宜。假植後立即澆水,有條件最好遮蔭。假植後的1~5天內,每天澆水1~2次。
假植後的第一個月內,可以大水大肥管理,保持土壤相對含水量在70%~80%左右。經常除去匍匐蔓和老葉。假植一個月後,要減少澆水,少施氮肥,使土壤含水量降到60%左右,以增加體內細胞的濃度,促進花芽分化。在氣溫較高、雨水較多的地區,花分化困難,可採取斷根的辦法促進花芽分化。其方法是採用平面鏟將苗的兩側或三側的須根切斷一些,切口離苗5厘米左右。定植時苗子應具有5~6片健壯展開葉,根系粗,白色,單苗重30~40克,根莖粗達到1.0~1.5厘米。
(3)定植草莓春季早熟栽培的定植最好在草莓接近花芽分化結束時進行,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定植前15天施入有機肥,每畝3000~5000千克,復合肥50千克。精細整地,做成小高畦,每畦栽雙行,株距18厘米。定植苗要選擇葉柄短,白根多,心葉充實,根莖粗,沒有病蟲害的健壯大苗,帶土移栽。栽苗時使全行花序朝同一方向,便於以後墊草和採收。把根部土壤按緊,頂芽外露地表。
(4)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到覆蓋保溫前的管理草莓定植後,應及時促進成活。在這段不長的時間里,要長新根和不斷增加花芽。因此是早熟栽培的關鍵時期,其中水分管理是重點。一般情況下,連續晴天可每隔5~7天澆水一次,澆水量以土壤充分濕潤為限。澆水後及時中耕鬆土。在適宜條件下,定植後第二天心葉便會豎起來,3~4天後會陸續長出1~2毫米長的白色細根。
蓋膜保溫蓋膜時間必須掌握好。因為薄膜覆蓋時間就是腋化芽進入分化的時間,在正常氣候條件下,覆蓋薄膜的時間應為10月下旬至11月初。
開始保溫到收獲時的管理當長出5~6片新葉時,及時摘除老葉和枯葉,促進生長。為了防止早期的果實發生畸形,要在開花前幾天把蜜蜂引入保護地內,進行輔助授粉。
進入開花期後,最高溫度控制在25~27℃,晴大溫室或大棚內溫度如上升到27℃以上時,可適當通風。陰天中午也宜適當通風,以利授粉。單株側花枝與花蕾過多,營養不足,植株生長衰弱,常出現無效花、小果和畸型果,從蕾期開始,每株保留2~3個側花枝,每花枝留果3~5個,單株5~14個,余者疏除。開花前用地膜或麥秸等進行輔墊,防止果實被泥污染與腐爛,提高商品果率。
② 大棚草莓的管理方法
1、覆蓋大膜前,也就是在草莓花開前做好,防病防蟲工作,可噴味霉胺或撲海因加粉銹寧加蟎凈泥混合葯液1—2次,以防灰霉病、白粉病及蚜蟲、紅蜘蛛的早期發生。
2、適時掀放大棚兩側大膜,根據氣溫的變化以及棚內外溫度的差異,靈活防控,盡力做到既通風又能達到保溫效果。
3、每棚中間放置一箱蜜蜂,通過蜜蜂授粉,減少畸形果的產生,提高坐果率,並做好蜜蜂的管理工作,陰雨及寒冷天氣要及時飼喂。
4、按每棚順序對8成熟以上的果實進行採摘,及時採摘除老黃葉片,在三月份左右對全園進行脫葉一次,這樣可減少植株的營養消耗,增強植株的通風性,受果實易受光照,降低因氣溫逐漸回升引起的病蟲害發生率。
總之,大棚草莓種植因管理期長,管理人員應對每天的氣溫、大棚通風狀況,棚內溫度、濕度、植株生長狀況、果實的成熟度以及蜜蜂授粉等情況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數,這樣,進行大棚草莓種植才能取得穩產、豐產之效果。
草莓營養豐富,含有果糖、蔗糖、葡萄糖、檸檬酸、蘋果酸、水楊酸、胡蘿卜素、氨基酸以及鈣、磷、鐵、鉀、鋅、鉻等礦物質。此外,它還含有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C、PP,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果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有機酸、果膠等營養物質。草莓是人體必需的纖維素、鐵、鉀、維生素C和黃酮類等成分的重要來源。這些營養素對生長發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對老人、兒童大有裨益。草莓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多吃也不會受涼或上火,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草莓的吃法多樣化,鮮吃,加工,作為飯菜的煮食材料,蛋糕的裝飾或餡餅、水果撻的主角皆宜。
鮮吃
將草莓沖洗干凈,直接食用,或將洗凈的草莓拌以白糖或甜牛奶食用,風味獨特,別具一格。淋上優酪乳、奶油、果糖、巧克力、煉乳也可,草莓雪糕、草莓乳酪同樣是不錯的選擇。
加工
完整果實加工的有蜜餞、糖水罐頭、又可切細加工成果醬、果凍、或者榨汁後製成濃縮果汁或草莓酒。
吃草莓要注意
首先不買畸形草莓。正常生長的草莓外觀呈心形,但有些草莓色鮮個大,顆粒上有畸形凸起,咬開後中間有空心。這種畸形莓往往是在種植過程中濫用激素造成的,長期大量食用這樣的果實,有可能損害人體健康。特別是孕婦和兒童,不能食用畸形莓。
另外,由於草莓是低矮的草莖植物,雖然是在地膜中培育生長,在生長過程中還是容易受到泥土和細菌的污染,所以草莓入口前一定要把好「清洗關」。
第三,草莓最好在飯後吃,因為其含有大量果膠及纖維素,可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改善便秘,預防痔瘡、腸癌的發生。
另外,不少人喜歡把草莓切成塊兒,拌在酸奶或牛奶里一起食用,專家指出,從營養學角度講,這樣做不合理。因為草莓中的成分會影響酸奶和牛奶中鈣的吸收,還會降低乳蛋白的吸收率。
③ 溫室促成栽培草莓怎樣進行栽植
(1)品種選擇 溫室促成栽培是一種特早熟栽培,以早熟、優質、高產、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但因草莓不同品種休眠期長短及忍耐低溫能力不同,直接導致結果的早晚和產量的高低,所以日光溫室栽培能否成功,品種選擇是非常重要的。適宜溫室促成栽培的品種,主要是選擇花芽分化要求溫度較高,休眠較淺,耐寒,長勢強,花粉多而健全,果實大小整齊,畸形果少,產量高,品質好的早熟品種。具體要求有以下三個方面:①品種促進花芽分化容易,採用假植育苗、高山育苗、斷根育苗或營養缽育苗等促進花芽分化的育苗措施可以使該品種在9月中旬進行花芽分化。②植株不經低溫處理,可正常生長發育,保溫後不矮化,在較低溫度下花序能連續抽生和結果。且花、果耐低溫性能好。③果實大小整齊度好,開花結果期短,風味香濃微酸,早期產量和總產量均高。從我國目前各草莓產區的生產經驗看,豐香是應用最多的品種;其次春香、靜寶、寶交早生等均適宜溫室栽培。目前一些新品種如童子一號、弗傑尼亞、吐特拉、達賽克萊特、女峰、早紅光、麗紅、草莓王子、明寶等也表現很好。
(2)定植時期 草莓促成栽培的定植時期因不同地區而異,南方溫暖地區可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定植,北方地區一般為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不論南、北方均以自然氣溫達到15~17℃、地溫在20℃左右定植為宜,不可過早、過晚。若定植過早氣溫太高,水分蒸發量大,定植成活率低;定植過晚距休眠期較近,不利於緩苗後的生長,形不成健壯合格的秧苗,也會影響花芽分化和產量。但北方地區如因某種原因不能按期定植,可在10月上旬以後再定植,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是草莓花芽分化的盛期,如在這期間進行定植,會影響花芽分化質量,生產應加以避免。
(3)整地施肥 草莓促成栽培結果期長,產量較高,對營養的需求量較大,所以施足底肥對草莓的豐產優質很重要。定植前每667米2施用腐熟的優質有機肥5000千克以上。此外,底肥中要加入草莓專用肥或氮、磷、鉀復合肥50千克。底肥撒勻後翻耕2~3遍,使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疏鬆土壤,翻耕深度為30厘米左右,然後做畦。溫室內栽培要做成高畦,最好南北走向,畦面寬40厘米、底寬60厘米,畦間距20厘米,畦高20厘米。草莓忌重茬,重茬後易感染黃萎病、根腐病及凋萎病等多種土傳病害。由於日光溫室內倒茬困難,為確保減少病蟲為害,豐產高效,應採用太陽能消毒法對土壤進行消毒,具體的操作方法:先將基肥中的農家肥施入土壤,深翻30~40厘米,然後灌透水,土壤表面覆蓋地膜或舊棚膜。為了提高消毒效果,建議棚室土壤消毒在覆蓋地膜或舊棚膜的同時扣上棚膜,密封溫室。土壤太陽能熱消毒在7、8月份進行,時間至少為40天。太陽能消毒法對防治草莓萎黃病、芽枯病及線蟲病等具有較好效果。
(4)選擇優質壯苗 由於草莓促成栽培比半促成栽培採收更早,產量更高,花前生長期更短,所以,對秧苗的要求也更高,以選用在專用育苗圃中培育的假植無病毒優質壯苗為最好。草莓苗易感染病毒病,用帶毒苗進行生產會影響草莓的產量和品質。脫毒苗生長勢強,結果數多,單果重,早期產果量高,且抗病蟲能力強,一般可比非脫毒苗增產15%~25%。所選的秧苗根系要發達,一級根量要在25條以上;葉柄粗短,長15厘米左右,粗3毫米左右;具成齡葉5~7片,新莖粗1厘米以上,苗重25~40克,花芽分化早、發育好,無病蟲危害。
(5)栽植技術 溫室促成栽培一般採用高壟栽植,壟高30厘米,上寬50~60厘米,下寬70~80厘米,壟溝寬20厘米。定植時每壟栽2行,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每667米2栽8000~11000株。為了提高成活率,縮短緩苗時間,應帶土坨定植,並盡量少傷根系。定植時選擇在陰天或下午4、5點鍾以後為最好。定植前1~2天假植畦要澆透水,便於起苗帶土,隨起隨栽。如果是異地栽苗,把苗挖出後要輕輕把苗根上的土抖落,運輸時蓋上浸過水的草袋或帆布,避免風吹,起出的秧苗盡量當天栽完。栽植前摘除乾枯老葉、莖蔓,根系充分伸展開,根頸部與地面平齊,弓背向外,深不埋心,淺不露根,用力壓實土壤。
(6)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後要立即順畦溝澆水,水一定要澆透,這樣有利於草莓根系生長。澆水後及時檢查,對淤心苗、歪倒苗、露根苗重新按要求栽好。定植後第一次澆水是秧苗成活的關鍵,2~3天後再澆1次小水,以後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必要時可每天在畦面上澆小水。有噴灌和滴灌設施的,要經常向葉面噴水或向行間滴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緩苗以後(約栽後2周)開始發生新葉並展開,植株開始旺盛生長,此時應將最下部發生的腋芽或剛開始發生的匍匐莖及枯葉、黃葉、病葉摘除,但不能摘除過度,以保留5~6片健壯葉為度,以免腋花序發生不整齊或頂花序花數減少,開花期延遲。草莓植株以新展開葉向外第三至第五片葉為功能最強的葉,應盡量保留,不能在摘除匍匐莖或腋芽時造成損傷。在這一階段只要土壤不幹就不用澆水。9月中旬正值花芽分化前,每667米2可施磷酸二銨10千克+硫酸鉀8千克,然後澆水,葉面噴0.2%的磷酸二氫鉀2~3次,扣棚前每667米2結合澆水追施復合肥15~20千克,但肥水不可過量,避免植株徒長,影響花芽的形成。
④ 草莓怎麼種怎麼管理啊
草莓春季早熟栽培,是指當草莓自然休眠基本結束,但外界氣溫仍然很低,植株還被迫休眠時,進行保護地栽培,使之提早生長發育,開花結果。成熟期可提早一個月以上。為了達到早熟、高產、優質,必須採用以下相應措施。
(1)母株的栽植和管理 選擇沒有病蟲害,尤其不能有黃萎病和病毒病的健壯母株。培育母株的田塊,也要選擇無病地塊,同時要土質肥沃,土壤疏鬆,地面平整,排灌方便。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3000~4000千克,然後進行翻耕、作畦。一側整枝時,畦寬2~2.5米;兩側整枝時畦寬4米,把母株植於畦中心。母株定植時期為4月上旬,每畦一行,株距0.8~1.0米。定植後充分澆水。
母株繁殖匍匐莖期間的管理:充分澆水,追肥兩次,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合理配置匍匐莖,除去花序,特別注意除草及病蟲害的防治。
(2)假植育苗 為了培育合格的壯苗,在7月份進行假植。假植床要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栽植茄科蔬菜的地不宜做草莓假植圃。假植床不要深翻,以15厘米為好。假植床做好後,就可起苗移栽。起苗前一天繁殖圃必須澆透水,以減少傷根。每株小苗靠母株一側的匍匐蔓留2~3厘米長剪斷,另一側則齊根剪斷。最好是邊起苗邊假植。假植密度15厘米×15厘米,假植深度以埋入根莖為宜。假植後立即澆水,有條件最好遮蔭。假植後的1~5天內,每天澆水1~2次。
假植後的第一個月內,可以大水大肥管理,保持土壤相對含水量在 70%~ 80%左右。經常除去匍匐蔓和老葉。假植一個月後,要減少澆水,少施氮肥,使土壤含水量降到60%左右,以增加體內細胞的濃度,促進花芽分化。在氣溫較高、雨水較多的地區,花分化困難,可採取斷根的辦法促進花芽分化。其方法是採用平面鏟將苗的兩側或三側的須根切斷一些,切口離苗5厘米左右。定植時苗子應具有5~6片健壯展開葉,根系粗,白色,單苗重30~40克,根莖粗達到1.0~1.5厘米。
(3)定植 草莓春季早熟栽培的定植最好在草莓接近花芽分化結束時進行,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定植前15天施入有機肥,每畝3000~5000千克,復合肥50千克。精細整地,做成小高畦,每畦栽雙行,株距18厘米。定植苗要選擇葉柄短,白根多,心葉充實,根莖粗,沒有病蟲害的健壯大苗,帶土移栽。栽苗時使全行花序朝同一方向,便於以後墊草和採收。把根部土壤按緊,頂芽外露地表。
(4)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到覆蓋保溫前的管理 草莓定植後,應及時促進成活。在這段不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