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法律責任
① 對跨國公司的法律管制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為什麼
以公司的國籍為標准劃分可以把公司分為本國公司,外國公司和跨國公司。跨國公司嚴格講不是一個法律概念,只是一個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因為任何國家和任何國際組織都沒有專門的跨國公司的立法,跨國公司只是企業或企業集團的跨國經營,它不具有任何的法律意義。
外國公司分支機構
外國公司是指依外國法律在中國境外設立的公司,外國公司分支機構是外國公司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分支機構。
外國公司在中國境內設立分支機構,必須向中國機關提出申請,提交其公司章程,所屬國籍的公司登記證書等有關文件,領取中國公司登記機關發給的營業執照。外國公司分支機構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機構,外國公司必須指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管理其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分支機構,同時要撥付與其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其經營資金所需的最低限額由國務院另行規定。外國公司分支機構的名稱應當標明其所屬公司的國籍及責任形式,同時要將其公司章程置備於外國公司分支機構內。
外國公司分支機構是依中國法律設立的,其權益受中國法律保護,但是外國公司分支機構是外國公司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分公司,它不同於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外國公司分支機構取得中國法人資格,而外商投資企業它肯定是中國的法人,因此,外國公司分支機構在中國境內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因為它沒有自己獨立支配的財產,其經營活動所產生的民事責任由其所屬的公司承擔。
http://www.gongxue.cn/lannfalv/ShowArticle.asp?ArticleID=7806
http://www.intereconomiclaw.com/rdbbs/dispbbs.asp?boardID=6&RootID=1120&ID=1151
http://www.chinafiw.com/e_m/site/mysystem390.asp?trans_infoid=66488
② 論跨國公司在國際經濟法中的主體地位
真厲害,國際經濟法的問題都回答的是公司法內容。
我是沒論文了,但是我建議你參看武大韓老師的《國際經濟法》或者鄧瑞平的《國際經濟法》,後一本很厚也很貴--70!!
③ 2.為什麼說跨國公司不具有國際法上的人格,而只是國際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國際法主體也可稱為國際法律人格者(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law),其基本要件是:(1)具有獨立進行國際交往和參加國際法律關系的能力。(2)具有直接承受國際法上權利和義務的能力。(3)具有國際求償能力。
1.母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法律人格
它們的法律地位是依各自的所在國法律形成的。
(1)母公司依據母國法律成立,法律能力由母國法律決定。
(2)子公司則是依東道國法律規定的程序、條件成立,是具有東道國國籍的獨立法人,法律能力由東道國法律確定,東道國對於子公司既有屬人管轄權,又有屬地管轄權。
(3)分公司是總公司在東道國境內設立的辦事機構或營業機構,沒有獨立的法律地位,不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具有總公司的國籍,分公司代表總公司在東道國從事營業活動營應經過核准注冊登記,獲得東道國有關機構的認可才能進行,總公司所在的母國對於分公司具有屬人管轄權,而分公司所在的東道國具有屬地管轄權。
④ 跨國公司在中國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有哪些
無論是本國企業還是跨國企業,其要履行的社會責任的要求都是一樣的,不同只在於具體環境下(文化、法律)各國的履責標准可能有所不同。
法律責任:守法合規經營,不行賄。從去年跨國葯企葛蘭素史克的商業賄賂案,可以看出,中國對這一點的要求正在加強。法律也是履責的底線。
環境責任:跨國企業在環境標准上普遍比國內的企業高,但是應該看到,在中國空氣環境惡化的背景下,政府對三廢治理的決心很大,關於大氣污染、水污染的法律條例陸續出台,所以對企業不得不加強對環境的重視。
供應鏈責任:這一點在跨國企業的責任中較為明顯。多數跨國企業作為品牌上,而生產采購的供應環節在中國,無論是成本考量,還是其他,供應鏈環節往往容易出現責任風險。病毒車間、污水排放.....都是。監督、協助供應商履責即是跨國企業的責任,也是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增強的外力。
社區責任:跨國企業在中國獲得生產發展的資源,由於「內外」之見,社區問題往往比較敏感,所以回饋所在社區的教育、醫療可以贏得口碑。
。。。。。。
跨國企業在東道國履行社會責任,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海外履責,由於天然的「差異性」的存在,使得履責實踐與在本國有所不同,所以跨國企業需要了解分析這種差異。
⑤ 國際私法中什麼情況下適用跨國公司母公司所在地的法律
1.何為母國?是指注冊登記地的國家?
2.由於各國的民商事實體法及沖突規范不同,特別是沖突規范的復雜性,例如一些國家承認轉致、反致等,而原告向公司注冊地法院、爭議發生地法院以及其他相關法院提起訴訟都是可以的,如果原告或原告代理人仔細研究過各國實體法律及沖突規范,通過精心選擇起訴的法院,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實現適用母國實體法律的目的,從而使該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⑥ 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如果違反當地法律,其責任在於哪一方(母公司還是子公司)
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在當地注冊,適用當地法律,當地注冊的子公司承擔內法律責任。容
根據美國的海外投資法規,如果母公司在美國上市,其海外子公司的經營行為觸犯有關美國法律,如:商業賄賂,母公司會面臨美國的法律風險。
⑦ 請問跨國公司與跨國經營的區別是什麼謝謝
跨國經營與跨國公司外表粗看貌似一樣,其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前者只是有業務(生意)分布在不同國家,除注冊所在國外沒有在其它國家建立二級法人經濟實體,只設立一些不能承擔獨立法律責任的辦事或代理機構;後者直接在其它國家注冊成立二級法人經濟實體,如子公司、合資公司等。
⑧ 跨國公司相關國際法律問題
一、何為東道來國,何為母國自?是否東道國是指業務所在地國家,而母國是注冊登記地的國家?
二、由於各國的民商事實體法及沖突規范不同,特別是沖突規范的復雜性,例如一些國家承認轉致、反致等,而原告向公司注冊地法院、爭議發生地法院以及其他相關法院提起訴訟都是可以的,如果原告或原告代理人仔細研究過各國實體法律及沖突規范,通過精心選擇起訴的法院,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實現適用母國實體法律的目的,從而使該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⑨ 跨國公司是一個經濟實體,但可能是多個法律實體,對嗎
跨國公司作為在國內外擁有較多分支機構、從事全球性生產經營活動的公司,與國內企業相比較,是有其一些區別的。這些區別表現在:
1,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是以國際市場為導向的,目的是實現全球利潤最大化,而國內企業是以國內市場為導向的。
2,跨國公司是通過控股的方式對國外的企業實行控制,而國內企業對其較少的涉外經濟活動大多是以契約的方式來實行控制。
3,國內企業的涉外活動不涉及在國外建立經濟實體問題,國內外經濟活動的關系是鬆散的,有較大偶然性,其涉外經濟活動往往在交易完成後就立即終止,不再參與以後的再生產過程;而跨國公司則在世界范圍內的各個領域,全面進行資本、商品,人才、技術、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動,並且這種「一攬子」活動必須符合公司總體戰略目標而處於母公司控制之下,其子公司也像外國企業一樣參加當地的再生產過程。所以,跨國公司對其分支機構必然實行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
跨國公司並不是一個法律實體,只是若干公司的集合,作為一個整體跨國公司並不具備國際法或者國內法上的法律主體地位,也不具備國際經濟法主體資格。聯合國及國際社會對跨國公司的調整是將其作為法律關系的客體來進行的。跨國公司中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在其所在國各具獨立的法律地位,由於關聯企業所產生的問題可以通過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強化來解決。
⑩ 跨國公司母子公司的法律責任問題
1,在子公司具有足夠的或必要灼自主性,是一個獨立自主的自洽體,能獨立作出決定從事各種民事活頓,獨立對外承擔民事責任時,有限責任的原叫應占優勢,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不負責任。這時,衡浪的標准可以法人應具備的條件為據,如當該子公司具有其經營活動所必要的資產,汀自己的經營管理機構,並根據自己的意思獨立進行活動,承擔責任時,可以認為子公司具有自主性,應獨立承擔責任。 2,當子公司在某些事項上的自主性由於母公司的干涉和支屺,如母公司的錯誤決策,不當指示,而被剝奪,並對子公司或其債權人造成損害時,母公司應對由此造成的特它損害承擔責任。 3,當子公司由於母公司的控制而基本或完全失去自主性時,應讓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直接負責任,、因為這時子公司失去獨立性,實際上與母公司的分支機構的地位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