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屬社區矯正監督人法律責任
❶ 戶籍地司法所對矯正人員有監管責任嗎
需要看矯正人員是在那理報到接受矯正,若是在戶籍地,則是由戶籍地司法所進行監管,若是在居住地,則由居住地司法所監管。
依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
第二條司法行政機關負責指導管理、組織實施社區矯正工作。
人民法院對符合社區矯正適用條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決、裁定或者決定。
人民檢察院對社區矯正各執法環節依法實行法律監督。
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區矯正人員及時依法處理。
第三條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幫助。司法所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
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在社區矯正機構的組織指導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矯正人員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家庭成員或者監護人、保證人等協助社區矯正機構進行社區矯正。
第四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監獄對擬適用社區矯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調查其對所居住社區影響的,可以委託縣級司法行政機關進行調查評估。
受委託的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委託機關的要求,對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況、家庭和社會關系、一貫表現、犯罪行為的後果和影響、居住地村(居)民委員會和被害人意見、擬禁止的事項等進行調查了解,形成評估意見,及時提交委託機關。
第五條對於適用社區矯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監獄應當核實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時或者在其離開監所之前,書面告知其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的時間期限以及逾期報到的後果,並通知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判決、裁定生效起三個工作日內,送達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執行通知書、假釋證明書副本等法律文書,同時抄送其居住地縣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收到法律文書後,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送達回執。
第六條社區矯正人員應當自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生效之日或者離開監所之日起十日內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為其辦理登記接收手續,並告知其三日內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發現社區矯正人員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組織查找,並通報決定機關。
❷ 社區矯正人員違反監督管理規定的法律後果
第十一條 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定期向司法所報告遵紀守法、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活動的情況。發生居所變化、工作變動、家庭重大變故以及接觸對其矯正產生不利影響人員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及時報告。第十二條 對於人民法院禁止令確定需經批准才能進入的特定區域或者場所,社區矯正人員確需進入的,應當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准,並告知人民檢察院。第十三條 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社區矯正人員因就醫、家庭重大變故等原因,確需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在七日以內的,應當報經司法所批准;超過七日的,應當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後報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准。返回居住地時,應當立即向司法所報告。社區矯正人員離開所居住市、縣(旗)不得超過一個月。第十四條 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變更居住的縣(市、區、旗)。社區矯正人員因居所變化確需變更居住地的,應當提前一個月提出書面申請,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後報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審批。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徵求社區矯正人員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的意見後作出決定。經批准變更居住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將有關法律文書和矯正檔案移交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有關法律文書應當抄送現居住地及新居住地縣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社區矯正人員應當自收到決定之日起七日內到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第十五條 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識、時事政策等教育學習活動,增強法制觀念、道德素質和悔罪自新意識。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教育學習時間不少於八小時。第十六條 有勞動能力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社區服務,修復社會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集體觀念和紀律意識。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社區服務時間不少於八小時。第二十三條 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警告,並出具書面決定:(一)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二)違反關於報告、會客、外出、居住地變更規定的;(三)不按規定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等活動,經教育仍不改正的;(四)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無正當理由不按時提交病情復查情況,或者未經批准進行就醫以外的社會活動且經教育仍不改正的;(五)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輕微的;(六)其他違反監督管理規定的。第二十四條 社區矯正人員違反監督管理規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依法應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提請同級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公安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通知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第二十五條 緩刑、假釋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銷緩刑、假釋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之日起一個月內依法作出裁定:(一)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嚴重的;(二)未按規定時間報到或者接受社區矯正期間脫離監管,超過一個月的;(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四)受到司法行政機關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五)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司法行政機關撤銷緩刑、假釋的建議書和人民法院的裁定書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第二十八條 社區矯正人員符合法定減刑條件的,由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提出減刑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經地(市)級司法行政機關審核同意後提請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的中級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之日起一個月內依法裁定;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的減刑,案情復雜或者情況特殊的,可以延長一個月。司法行政機關減刑建議書和人民法院減刑裁定書副本,應當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第二十九條 社區矯正期滿前,社區矯正人員應當作出個人總結,司法所應當根據其在接受社區矯正期間的表現、考核結果、社區意見等情況作出書面鑒定,並對其安置幫教提出建議。
❸ 社區服刑人員違反監管規定將受到怎樣的處罰
對違反監督管理規定的社區矯正人員依法給予必要的處罰,對重新違法犯罪的社區矯正人員及時依法處理直至收監執行,是刑罰執行強制性、嚴肅性的體現。
一、發現社區矯正人員有違反監督管理規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情形的,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派員調查核實情況,收集有關證明材料,提出處理意見。
二、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警告,並出具書面決定:
(一)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
(二)違反關於報告、會客、外出、居住地變更規定的;
(三)不按規定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等活動,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無正當理由不按時提交病情復查情況,或者未經批准進行就醫以外的社會活動且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輕微的;
(六)其他違反監督管理規定的。
三、社區矯正人員違反監督管理規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依法應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提請同級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公安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通知縣級司法行政機關。
四、緩刑、假釋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銷緩刑、假釋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之日起一個月內依法作出裁定:
(一)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嚴重的;
(二)未按規定時間報到或者接受社區矯正期間脫離監管,超過一個月的;
(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機關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司法行政機關撤銷緩刑、假釋的建議書和人民法院的裁定書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五、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向批准、決定機關提出收監執行的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批准、決定機關應當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作出決定:
(一)發現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
(二)未經司法行政機關批准擅自離開居住的市、縣(旗),經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報告行蹤,脫離監管的;
(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機關兩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醫期間不按規定提交病情復查情況,經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後,刑期未滿的;
(七)保證人喪失保證條件或者因不履行義務被取消保證人資格,又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提出新的保證人的;
(八)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司法行政機關的收監執行建議書和決定機關的決定書,應當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六、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緩刑、假釋或者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將罪犯送交監獄或者看守所,公安機關予以協助。
監獄管理機關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監獄應當立即赴羈押地將罪犯收監執行。
公安機關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將罪犯收監執行。
❹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對違反監督管理的社區矯正人員有哪些處罰措施
按照《社區矯正實施辦法》規定,具體處罰措施如下:
第二十二條 發現社區矯正人員有違反監督管理規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情形的,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派員調查核實情況,收集有關證明材料,提出處理意見。
第二十四條 社區矯正人員違反監督管理規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依法應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提請同級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公安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通知縣級司法行政機關。
第二十六條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向批准、決定機關提出收監執行的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批准、決定機關應當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作出決定:
(一)發現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
(二)未經司法行政機關批准擅自離開居住的市、縣(旗),經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報告行蹤,脫離監管的;
(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機關兩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醫期間不按規定提交病情復查情況,經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後,刑期未滿的;
(七)保證人喪失保證條件或者因不履行義務被取消保證人資格,又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提出新的保證人的;
(八)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司法行政機關的收監執行建議書和決定機關的決定書,應當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第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緩刑、假釋或者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將罪犯送交監獄或者看守所,公安機關予以協助。
(4)親屬社區矯正監督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社區矯正人員的以下做法會使其受到處罰:
1、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
2、違反關於報告、會客、外出、居住地變更規定的;
3、不按規定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等活動,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4、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無正當理由不按時提交病情復查情況,或者未經批准進行就醫以外的社會活動且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5、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輕微的;
6、其他違反監督管理規定的;
❺ 社區矯正擔保人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擔保人未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或未履行保證義務的,處罰款;構成刑事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作為擔保人,必須履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對被擔保人起到監督、發現的作用。發現有違法行為應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條 保證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一)監督被保證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二)發現被保證人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違反本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被保證人有違反本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行為,保證人未履行保證義務的,對保證人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一條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❻ 司法行政機關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督管理有哪些方法
根據《實施辦法》的要求,司法行政機關要認真履行監管職責,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督管理:
一是加強日常管理。要採取有針對性的實地檢查、通訊聯絡、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時掌握社區矯正人員的活動情況。定期到社區矯正人員的家庭、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和居住的社區走訪,了解、核實社區矯正人員的思想動態和現實表現情況。重點時段、重大活動期間或者遇有特殊情況,可以要求社區矯正人員前來報告、說明情況。
二是加強對適用禁止令人員的監督管理。司法行政機關要根據禁止令的具體內容,結合社區矯正人員的情況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執行方案,明確具體的監督管理措施,落實監督管理責任人,並根據執行情況和效果及時調整執行方案。對於被禁止出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人的,司法行政機關要加強調查走訪,及時了解社區矯正人員的活動情況;對於人民法院禁止令確實需經批准才能進入的特定區域或者場所,社區矯正人員確需進入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審批,並告知人民檢察院。
三是嚴格社區矯正人員外出、居住地變更審批的程序和時限。認真核查社區矯正人員提交的外出、變更居住地的書面證明材料,如村(居)委會證明、單位證明等。社區矯正人員一次請假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到期仍有外出需求的,需重新辦理審批手續。居住地變更涉及到具體執行機關的變更,縣級司法行政機關還應當在徵求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的意見後作出決定,並做好銜接工作。
四是要加強檢查考核。司法所要定期到社區矯正人員居住的社區、學校、單位、家庭等進行實地檢查核查,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日常表現的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實施分級管理,調動社區矯正人員發行的積極性。
五是創新監督管理方式。發揮基層組織、社區群眾以及社區矯正人員家屬在監督管理中的作用,推廣應用手機定位等信息技術實施監管,提高監管工作的便捷性和實效性。
六是要健全應急處置機制。針對社區矯正人員脫離監管、參與群體性事件、實施犯罪、非正常死亡等情形,制定應急處置預案,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等有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機制,確保對突發事件防範有力,處置迅速,應對有效。通過全面加強監督管理措施,促使社區矯正人員認罪悔罪、遵紀守法,防止重新違法犯罪的發生。
❼ 如果在社區矯正期間被收監 擔保人和監護人又責任嗎
社區矯正期間,除非保外就醫,一般是沒有擔保人的,如果保外就醫被收監,那擔保人也是責任有限。監護人也只是針對未成年或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這種情況下收監也是違反了相關規定,與監護人沒有太大責任。
❽ 什麼是社區矯正監督人
社區矯正監督人是適應社區矯正好工作需要,由社區矯正部門組織、矯正對象所在社區(村)的駐區公安民警、社區幹部或矯正對象親屬擔任,負責矯正對象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
❾ 做社區矯正擔保人有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就是一些協助義務,一般不會有其他責任。主要是監督罪犯在緩刑執行期間遵紀守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六條 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本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❿ 社區矯正小組成員責任和義務是什麼
社區矯正工作是與監獄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的罪犯置於社區內,由專門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願者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並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
第二條司法行政機關負責指導管理、組織實施社區矯正工作。
人民法院對符合社區矯正適用條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決、裁定或者決定。
人民檢察院對社區矯正各執法環節依法實行法律監督。
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區矯正人員及時依法處理。
第三條 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幫助。司法所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
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在社區矯正機構的組織指導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矯正人員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家庭成員或者監護人、保證人等協助社區矯正機構進行社區矯正。
社區矯正工作者要做的首先不是簡單地管理,而是對矯正對象提供特別幫助和服務,包括幫助他們尋找工作或辦理最低生活保障,幫助他們在獲得工作後努力保持,幫助他們妥善解決個人與家庭、鄰里的關系,幫助他們樹立生活信心,正確認識社會正確面對自己,正確認識社會現實與主觀能力之間的矛盾,等等。
根據每個矯正對象的不同情況,充分運用社會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則和方法,對矯正對象予以充分理解、尊重和關心,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摒棄千人一面、一刀切的矯正思路和方法,視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將剛性、死板的矯正管理、紀律、要求等靈活實施或變通體現,量身訂制出帶有個人身份特徵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真正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實事求是地實現以個別教育為主的社區矯正目標。如果在這種狀態下,矯正對象依然動輒違規或違法,就可酌情建議收監。
當然,對於矯正對象來說,教育和感化並非萬能,因此思想改造也不可能百分百絕對成功,必須要有足夠的懲罰措施作為補充。實踐中拉攏甚至腐蝕矯正人員、不服從矯正管理、拒絕做義工、拒不報告行蹤的矯正對象已經出現,因此,除對嚴重違反矯正紀律和要求的矯正對象建議收監矯正外,對那些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還未重新犯罪的邊緣對象,要及時制定懲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