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單位函的法律效力
A. 公函一定要蓋公章嗎
公函應當加蓋印章。公函是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間商洽和聯系工作時使用的一種文體。
單位公函的使用范圍很廣,平行機關或不相隸屬機關間聯系工作時可以使用公函,上下級機關之間聯系、詢問、答復工作時,也可以使用公函。
根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第八條第十四款 函。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
第九條第十三款 印章。公文中有發文機關署名的,應當加蓋發文機關印章,並與署名機關相符。有特定發文機關標志的普發性公文和電報可以不加蓋印章。
(1)機關單位函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黨政機關公文格式》7.3.5.1 加蓋印章的公文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編排,印章用紅色,不得出現空白印章。
單一機關行文時,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為准居中編排發文機關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壓發文機關署名和成文日期,使發文機關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頂端應當上距正文(或附件說明)一行之內。
聯合行文時,一般將各發文機關署名按照發文機關順序整齊排列在相應位置,並將印章一一對應、端正、居中下壓發文機關署名,最後一個印章端正、居中下壓發文機關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間排列整齊、互不相交或相切,每排印章兩端不得超出版心,首排印章頂端應當上距正文(或附件說明)一行之內。
7.3.5.2 不加蓋印章的公文
單一機關行文時,在正文(或附件說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編排發文機關署名,在發文機關署名下一行編排成文日期,首字比發文機關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長於發文機關署名,應當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編排,並相應增加發文機關署名右空字數。
聯合行文時,應當先編排主辦機關署名,其餘發文機關署名依次向下編排。
B. 公務說明函具有法律效力嗎
公文又稱公務文書,,公文產生完備的法定效力的基本條件有三項:一是公文專的合法性;二是公文的合理屬性;三是公文的制約性。這三個條件是相互聯系、缺一不可的
國家機構根據成文法制定許可權的劃分,以法律形式頒發的公文,都具有法律效力。 我國,除了憲法和法律是兩種主要法律形式外,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發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以及規范性的決議、命令、規章、條例和行政措施等,都是社會主義的法律形式。這些由不同機關制定、具有不同法律地位和效力的法律形
C. 事業單位蓋章的接收函法律效力
接收函的法律效力法律效力限於報到之前。
接收函通常是指具有人事接收權的單位同意接收畢業生而出具的函件。人事關系轉移的一種,計劃經濟制度時期極其重要的個人人事轉移手續。
D. 函有法律效力嗎
律師函並不是真正有效,具體還要法院的認可,如果法院不認可,則是無效的律師函。版
律師函的權本質是一種委託代理進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為,對於訴訟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律師函必須要有律師簽章和蓋章,代表對此函負有法律責任,如無則為偽造。如受到威脅、恐嚇、損失等,可向公安機關報警,追究委託人以及律師的責任。
(4)機關單位函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律師函的聯系方式包括發函律師的聯系方式及委託人的聯系方式。聯系方式一般包括律師事務所的名稱、發函律師的姓名、電話號碼、郵箱、傳真號碼、聯系地址和郵編等。這樣方便對方可以有多種方式和我方取得聯系。
實務中也有隻寫發函律師聯系方式的,這樣對方就可以直接跟律師溝通,律師再把溝通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委託人,這樣律師的工作就有形化了。如果對方直接跟委託人聯系,律師還得從委託人那獲得信息,那就比較被動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律師函
E. 個人可以給單位去函嗎
不可以。
個人如果有情況要向政府職能部門反映,需要以請求、請示或信件的方式進行溝通聯系。
函作為一種公文文種,是平行機關或不相隸屬機關間聯系工作時使用的,是上下級機關之間聯系、詢問、答復工作時使用的信函。單位公函,即處理公務所用的書信,單位公函是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間商洽和聯系工作時使用的一種文體。
公函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如:用於商洽的商洽函、用於詢問的詢問函、用於答復的復函、用於委託的委託函等。另外,還有用於慰問的慰問信、用於祝賀的賀信、公開發表的公開信等,實際上只要它們使用於公務活動中,也應劃入廣義的公函范圍。
(5)機關單位函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公函的格式:
公函包括標題、主送機關、正文、發文機關、日期、函告的事項、結語等。
標題一般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或者事由、文種組成。一般發函為《關於**(事由)的函》;復函為《關於**(答復事項)的復函》。
正文一般包括三層:簡要介紹背景情況;商洽、詢問、答復的事項和問題;用簡潔的題的語言把需要告訴對方的問題、意見敘寫清楚。如果屬於復函,還要注意答復事項的針對性和明確性。
結尾一般用禮貌性語言向對方提出希望,或請對方協助解決某一問題,或請對方及時復函,火情對方提出意見火情主管部門批准等。
結語同場景根據函詢、函告、函商或函復的事項,選擇運用不同的結束語。如「特此函詢」、」請即復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復」等,有的函也可以不用結束語,如屬便函,可以像普通信件一樣,使用」此致」」、敬禮」。
結尾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時間兩項內容。署名記得關單位名稱,寫名稱問時間年、月、日,並加蓋公章。
F. 單位便函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機關團體發出的形式比較簡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區別於公函。沒有法律效力。
G. 通知函和告知函有法律效力嗎
通知函和告知函只有司法機關的通知函。告知函。才有權威。其他任何的行政機關通知函告知函。有行政法規的約束力。其他單位無效。
H. 政府發函有法律意義嗎
發函只是表達意思的形式,是否有法律效力要看發函主體是否具備發函資格、發函內容是否合法。
I. 告知函是如何使用的告知函是否有法律效力
一. 告知函則告知對方有關情況。告知函正文通常包括兩項內容.
一是告知原由,說明制發本函原因。
二是告知事項。簡明扼要地敘述告知對方有關事項具體內容及應注意問題.。
告知函寫法:
(一)標題
函的標題一般由發文機關、事由和文種構成,有時也可以只由事由和文種構成。
(二)正文
1.開頭,寫行文的緣由、背景和依據。
一般來說,去函的開頭或說明根據上級的有關指示精神,或簡要敘述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需要、疑惑和困難。
復函的開頭引用對方來文的標題及發文字型大小,有的復函還簡述來函的主題,這與批復的寫法基本相同。
繼而,有的復函以「現將有關問題復函如下」一類文種承啟語引出主體事項,即答復意見。
2.主體,寫需要商洽、詢問、答復、聯系、請求批准或答復審批及告知的事項。
函,或去函和復函的事項一般都較單一,可與行文緣由合為一段。如果事項比較復雜,則分條列項書寫。
⒊結語,不同類型的函結語有別。如果行文只是告知對方事項而不必對方回復,則結語常用「特此函告」、「特此函達」。若是要求對方復函的,則用「盼復」、「望函復」、「請即復函」等語。請批函多以「請批准」、「請大力協助為盼」、「望能同意」、「望准予××是荷」等習慣用語收束。復函的結語常用「特此復函」、「特此回復」、「此復」等慣用語。也有的函不寫結語。
二.平常的告知函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只是起到警告作用,如果催告後不進行處理,下一步對方可能會採取其他行動,比如說到法院起訴。
告知函和答復函十分接近。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主要區別是答復對方所詢問問題,而告知函則是告知對方有關情況。告知函的正文通常包括兩項內容。一是告知原由。說明制發本函的原因。二是告知事項。簡明扼要地敘述告知對方有關事項的具體內容及應注意的問題。郵件、簡訊、信函、通知、告示都算,而且都有法律效力。
重要的是你要讓書面通知送達到相對方,也就是你通過以上方式寄出的通知能夠到達相對方手中,對此你能夠提供證明。
法律法規:
《合同法》第四十四條 合同的生效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