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患者入院逃費要收到什麼法律責任

患者入院逃費要收到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05 14:33:56

⑴ 患者欠費醫生扣錢,你怎麼看

編者有話說:很多醫生都經歷過患者欠費的問題,當醫護人員拿著欠費單催促病人繳費時,總有幾個患者逃跑欠費。如果病人欠費逃跑,醫院是如何處理的?醫生又該怎麼辦?

⑵ 患者自動離院保險公司還會理賠嗎會找患者補齊住院費么要追究什麼

什麼自動離院
1、是放棄繼續治療嗎?這個保險公司要賠的
2、逃費的自動離院,只要補齊醫療費用就可以了,所有的憑拿回就可以保險公司賠償了。
患者自動離院和保險公司賠不賠無關。

⑶ 甘肅住院患者如何定義"惡意逃費"

住院患者惡意逃費將入黑名單

日前,甘肅省衛計委、甘肅省人社廳出台《關於防範和解決住院患者「惡意逃費」問題的通知》,保障「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報」等制度有效落實,切實維護醫療機構就醫秩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有效防範和解決住院患者「惡意逃費」問題。

對列入「惡意逃費黑名單」的患者,再次住院時不能享受免收押金等醫保相關優惠政策。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及時會同醫保管理部門及時更新「惡意逃費黑名單」。同時,結合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將「惡意逃費黑名單」同公民社會誠信掛鉤,達到聯合懲戒、有效防範的目的。

為何不降低醫葯費。

⑷ 出院以後 醫院的費用沒有付清會不會有什麼法律責任

最後出院的時候有7000多沒有結清,要承擔民事責任;出院後,因醫院費用沒結清而沒有病歷等手續辦理,沒有辦法做傷殘鑒定,因為做傷殘鑒定需要病歷、醫院的X光片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章民事法律行為第一百三十三條  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

第一百三十四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基於雙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於單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組織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規定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作出決議的,該決議行為成立。

第一百三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特定形式。

(4)患者入院逃費要收到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特徵:

(1)是一種因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承擔的法律責任。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是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前提條件。如果當事人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的規定,就不存在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問題。

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民事違法行為通常包括:侵權行為;違約行為;不履行其他民事義務的行為,如不履行撫養、扶養、贍養義務的行為,不返還不當得利的行為,無因管理不給付管理人必要費用的行為,接受遺贈而不履行遺囑所附義務的行為等。

(2)是一種以財產為主要內容的法律責任。

⑸ 請問對於醫院拒絕接收病人入院有相關的法律嗎

在現實中,由於法律知識的欠缺,或法律認識的不同,在類似案件中,訴訟當事人幾乎都是選擇侵權責任,並將締約費用,精神損害撫慰金等一並作為訴請內容。在此情況下,首先要求承辦法官明確法律關系,即原告享有兩個請求權,但只能擇一行使,選擇其一即喪失其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能保護當事人訴權,又合乎法律。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中,法官應當行使釋明權,告知當事人的權利,並要求當事人選擇其一請求。同時,法官也要告知當事人的訴訟風險。因為在當事人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情況下,當事人能否獲得及能獲得多少精神損害撫慰金是不確定的,也有可能存在精神損害撫慰金數額不及締約費用的情況。此時,當事人容易產生不平衡心理,易引發纏訟等現象。但在案件審理前,法官無法也不可能告知當事人哪種請求能夠得到最大支持。因此,法官釋明權的行使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既要當事人明白自己的訴權,又要其自願承擔選擇的法律後果。
在審判實踐中,也存在著當事人誤以為只產生侵權責任或締約過失責任的情況,忽視了締約過失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問題。為了避免如當事人以侵權為由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並獲法院支持,後又以締約過失為由請求相對方賠償信賴利益損失,就同一案件再次提起訴訟,因此,法官同樣需要行使釋明權,明確告知當事人以後不得再就該案件以侵權或締約過失為由提起訴訟。如果當事人日後就該案再次提起訴訟,法院應不予受理。但是若當事人此前以侵權為由訴至法院,後經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並不承擔侵權責任,原告的訴請未獲法院支持,則原告仍然可以締約過失為由另行起訴。

⑹ 如果在醫院沒付錢逃跑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是需要承擔的。

法律依據: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 【債務的清償】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

(6)患者入院逃費要收到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

(依據:《民法通則》)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一百零六條 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零七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零九條 因防止、制止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害人承擔賠償責任,受益人也可以給予適當的補償。

第一百一十條 對承擔民事責任的公民、法人需要追究行政責任的,應當追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對公民、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節 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一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採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於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

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一方違反合同時,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對於違反合同而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第一百一十三條 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分別承擔各自應負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因另一方違反合同受到損失的,應當及時採取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及時採取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無權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第一百一十五條 合同的變更或者解除,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

第一百一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由於上級機關的原因,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向另一方賠償損失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再由上級機關對它因此受到的損失負責處理。

⑺ 治病期間住院因為患者沒錢給醫院而醫院卻擅自停葯,醫院負法律責任么

醫院以前的名稱都帶「人民」二字。比如:市人民醫院,縣人民醫院,人民中醫院等等。那時候老百姓很窮,比現在窮一萬倍,不過去住院的時候有錢就交一點,沒錢就不繳,繳和不繳的區別只是葯品的效果不同。至於出院後欠費根本就沒人來管,醫院要是去催繳說不定反而會被領導批評。因為當時老百姓才是國家的主人。
那時候你看見一個幫老百姓挑糞擔柴的熱心人說不定就是某個領導幹部。至於現在嘛,醫院那人民二字早就被風吹雨打掃進了下水道了。

⑻ 如果病人欠費逃跑,醫生該怎麼辦

沒辦法。醫生沒辦法。
只能住院時押金多交點。
醫院的初衷都是方便救人,但是一些人渣偏偏利用這些,最後醫院不得不要求先交費再治療,一項好的規則就此改變,承受後果的卻是大多數患者,可是大多數人根本不理解,站著道德的高處指責醫生只看錢才救人,卻看不到醫生們的無奈,在旁人眼裡可能是少數,對醫生卻是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對象。
誠心想賴賬的人,法律的效用其實很蒼白,而且醫院要是專門找人去催債的話,成本也很高,只能希望他們能自覺,有點良心,但是事實證明良心在他們看來不名一毛。
醫生能做的只不過是肉體上醫治,對於殘缺的靈魂和墮落的道德,醫生也無能為力。
對於整個社會已經付出了太高的代價相互間的不信任感,醫生也很難開出處方,這也不是僅僅一個醫生群體能夠改變的,需要所有人不懈的努力,醫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只管救治病人,而不受任何其他東西的影響。
對於建立更加完善的醫療體制,醫生比誰都更渴望,希望所有病者能有所依,而不是靠惡意逃單這種方式

⑼ 醫保病人住院期間私自回家,醫院怎麼處理呢

住院患者擅自外出是件讓醫院管理者頭疼的事,特別是在二級及以下的醫院。我曾經代理過一起患者擅自外出發生死亡,家屬起訴醫院,要求醫院承擔賠償責任的案件。

當時醫務科李主任給我案卷材料,閱過材料後發現,患者的護理級別二級護理,擅自離院後約14小時發生死亡,病歷資料中無患者住院期間不能擅自離院的告知書,也無患者外出請假條,我覺得很奇怪,這家醫院在告知義務方面一直做得很好,這次是怎麼回事呢?

我帶著疑問去當事科室了解情況,護士長說:入院時責任護士做了詳細的入院告知,並且有患者的簽字。那入院告知書呢?我問道。她說整理病歷時把這張告知書清理出來了,現在醫生都會在患者入院時給患者製作談話筆錄,告知患者住院期間不能擅自外出,既然醫生簽署的書面告知書,我們覺得護士簽署的這一份就沒必要存入病案了!

科主任告訴我:A醫生在給患者製作入院談話筆錄時用的是老模板,老模板沒有告知患者住院期間不能擅自外出這一條款。患者在2016年11月26日下午治療結束後向我請假,我沒有同意,並且我詳細跟患者說明了其病情嚴重,隨時有可能發生病情變化,不能外出。談話是在走廊進行的,但工作人員調取監控資料時不小心被覆蓋了!

是不是覺得他們倆的話不可相信?

如果我不是事先就認識他們倆,且對當事醫院的情況非常了解,也會認為他們倆在狡辯。

但無論事實如何,損害後果已經發生了,醫方沒有證據證明已盡告知及安全保障義務,則需對患者的死亡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最後,在法院的組織下,達成調解協議,醫方自願賠償患者家屬7.8萬元。

該事件發生後,醫方與我進行交流,探討尋找避免患者外出發生意外的恰當方式。其實,筆者認為,在醫院級別較低、醫院的醫護人員編制不足、安保等各方面措施不完善的情況下,較難避免患者擅自外出。

但近日,筆者帶姐姐(居住在外地)去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治療,發現該院在預防患者擅自外出發生意外方面做得非常好,下級醫院也可以借鑒。

筆者的姐姐於國慶假期後第一天上班時間去該院的心血管外科住院治療(當時留了兩個聯系電話,一個是筆者本人的號碼,另一個姐夫的)。由於去的時候未帶衣物和生活用品,加上患者還未做好住院的心理准備,於是我們向醫護人員提出回家拿衣物和生活用品並於第二天早上返回病房,但醫護人員均不同意。

筆者將姐姐帶回家裡,打算吃完晚飯收拾好行李再返回醫院。

由於筆者白天都在醫院,手上一堆任務沒完成,准備完成工作再送她回醫院。

期間,姐姐接到姐夫的電話,說醫院打了無數電話過來,最後一個他才接聽到,醫院要姐姐立即回病房。我拿過自己的手機一看,原來沒電自動關機了,待我插上充電器,電話就打進來了!

「你是XXX嗎?我這里是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你出去3個小時了都不回來,打你電話關機了!出了問題怎麼辦呀?我們很擔心你,趕快回病房來,下次如果還這樣,我們......」,期間完全沒有我說話的餘地,且音量有點振耳,但我從她的語氣中感覺到了她對患者的擔心和關心,我心裡湧起一絲暖意,同時也有一絲愧疚,我說:對不起,今天確實沒做好住院的充分准備,所以我們擅自外出了,明天早上一早就回病房,下不為例,如果這期間發生任何問題,我們自行承擔責任。

接著,她說:那好吧,注意安全,明天早點來!好的,我回答道。

第二天,姐姐就老老實實地呆在病房,我也不好意思接她回家住了,今天已順利做完手術,感謝該院的醫務人員。

在上述案例中,醫方在以下幾方面做得很好:第一,詳細告知患者住院期間不能擅自外出,要求患者方留下兩個聯系方式,確保在患者外出期間醫方能與患者取得聯系。

第二,患者要求外出請假時,不予批准,也不要求患者簽署「本人提出臨時出院,離院期間發生的一切情況均與醫院無關,後果自負」的請假條。

第三,發現患者外出時採取積極有效的方式尋找患者。

第四,護士尋找患者時,恰當地運用了溝通技巧,讓患者不敢再擅自外出。

據了解,有很多醫院在患者需要外出時會要求患者簽署「本人提出臨時出院,離院期間發生的一切情況均與醫院無關,後果自負」。

醫務人員要求患者寫下類似的請假條,一方面便於管理,更主要的目的是,規避患者外出時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然而,這樣的請假條具有法律效力嗎?能成為醫方免除法律責任的理由嗎?

從法律上說,患者一旦交納了住院治療費用,且辦理了入院手續,醫患之間即建立了醫療服務合同關系。住院患者臨時要離院外出,醫院要求患者寫假條,屬於在醫院與患者的醫療服務合同的基礎上訂立了補充條款,該請假條屬於醫療服務合同的范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二)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從該法條的規定得知,如果患者外出期間,出現了人身損害,即便簽署了請假條也不能免責,因為請假條的內容違反法律規定屬於無效條款。

因此,避免患者擅自外出發生意外,首先要積極履行告知義務,詳細告知患者和家屬住院期間不能擅自外出,以及擅自外出的風險和責任承擔情況。盡量避免患者擅自外出。

其次,若發現患者擅自外出時,醫方需及時有效地尋找患者。

最後,掌握溝通的技巧,讓患者認識到擅自外出的風險,不敢擅自外出。

⑽ 患者的義務有哪些者不履行義務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
1、遵守醫院規章制度,不得侵犯醫院員工和其他患者的權利。

2、 配合主管醫生、護士及其他相關醫務人員的治療護理計劃和指導,當拒絕治療或不遵從指導時,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3、 了解自身疾病、治療、預後及出院後保健事項果不明了,應向主管醫生詢問。

4、 如實提供與疾病及診療相關的信息,不得故意隱瞞事實或提供與事實相背的信息。

5、 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配合醫院的教學工作。

6、 如果存在語言溝通障礙,要及時告知有關工作人員以取得幫助。

7、 愛護醫院設施和儀器。

8、 履行付費義務,按醫院有關規定交款。

9、 勿將非必需的貴重物品及私人財務等帶入病房。醫院對沒有遵守醫院規章制度而引起的財務損失,及患者或家屬自己攜帶的貴重物品和私人財務的損失不負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條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第二百九十一條 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聚眾堵塞交通或者破壞交通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對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熱點內容
海事法院院長的級別 發布:2025-02-07 18:49:16 瀏覽:672
社會公民懂法識法的演講稿 發布:2025-02-07 18:39:32 瀏覽:792
秀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7 18:26:11 瀏覽:629
司法部門投票 發布:2025-02-07 17:32:33 瀏覽:298
環境衛生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7:26:05 瀏覽:626
大法官五行 發布:2025-02-07 17:13:28 瀏覽:567
國有企業改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6:26:57 瀏覽:380
法學好找女 發布:2025-02-07 15:59:52 瀏覽:96
公司聘用法律顧問一年多少錢 發布:2025-02-07 15:55:39 瀏覽:35
道德一般屬於 發布:2025-02-07 15:50:27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