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客戶信息泄露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客戶信息泄露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05 23:30:54

㈠ 中介泄露客戶信息是什麼罪

法律分析:屬於侵犯個人隱私。未經他人允許,私自侵犯或傳播他人信息、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屬於侵犯了他人權益,是法律不允許的違法行為。法律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㈡ 保險公司泄漏了客戶的信息要負法律責任嗎我應該怎麼維權

保險公司保單內含有客戶姓名、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住址等重要的個人隱私信息,電子保單也逐漸代替了紙質保單,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大數據時代和信息時代的來臨,互聯網上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層出不窮,保險公司泄漏了客戶的信息的行為屢有發生,如何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保護個人信息不被泄露,個人信息泄露的維權也成了時代的話題。



㈢ 保險公司泄漏了客戶的信息要負法律責任嗎

要負法律責任,保險公司應當對客戶信息承擔保密義務,如果保險公司泄漏客戶的重要信息,且造成後果的,消費者可直接起訴保險公司,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保險公司應當對客戶信息承擔保密義務,如果保險公司泄漏客戶的重要信息,且造成後果的,消費者可直接起訴保險 公司 ,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致他人損害的,應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由受害人一方來承擔安全保障義務人具有過錯的舉證責任,除非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否則不能適用過錯推定的嚴格責任。在受害人請求損害賠償的時候,只要基於其所受損害的事實提出賠償義務人負有符合社會一般價值判斷 、所認同的安全保障義務,安全保障義務人則應就其已盡到與其所從事社會活動相適應的安全保障義務進行反證和抗辯。
拓展資料
一、法律規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 【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隱私權侵害行為】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個人信息的定義】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七條 【個人信息主體的權利】自然人可以依法向信息處理者查閱或者復制其個人信息;發現信息有錯誤的,有權提出異議並請求及時採取更正等必要措施。 自然人發現信息處理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處理其個人信息的,有權請求信息處理者及時刪除。

㈣ 無意泄露客戶個人信息會被判刑么!

會被判刑,涉嫌侵犯別人隱私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隱私權是為眾多法律系統所支持的一種人身基本權利。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
法律分析
侵犯隱私權的量刑標准如下: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等。作為人格權之一,侵犯隱私權責任的構成也同侵犯其他權利一樣,須具備侵權責任構成的一般要件,即主觀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等四要件。主觀具有過錯,侵害隱私權因屬於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於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性,侵害隱私權的後果表現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㈤ 銀行工作人員泄露客戶信息違法嗎

銀行工作人員泄露客戶信息是違法的,這屬於個人信息隱私,泄露個人隱私信息屬於違法行為,造成損失後果需要負法律責任的。
1.銀行工作人員不得泄露客戶的個人隱私,這違背了銀行工作人員的職業操守,也違反了法律。
2.作為一名銀行的工作人員,首先得要有很充分保密意識,做為銀行工作人員,要為所服務的客戶的存款進行保密,尤其是要對客戶的個人信息保密這屬於客戶的隱私,泄露隱私是法律不允許的。還要要懂得業務知識,在回答客戶的問題時,能夠很專業的回答客戶的問題,讓客戶滿意。三是了解客戶的需求,在了解客戶要求的基礎上搞好服務。四是要有很強的安全意識,要充分的保護客戶的個人信息以及自我保護。
拓展資料:
銀行工作人員的基本職業素養:
(1) 銀行員工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客戶面前,他們代表著整個銀行和銀行中的業務單元。銀行員工的個人言行直接關繫到銀行的整體利益和形象。因此,他們應該珍惜自己的職業聲譽,自覺維護銀行形象,不得做有損銀行聲譽的事情。
(2) 銀行從業人員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銀行各項紀律和規章制度,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金融安全,不得在任何時候參與違法活動或非法組織,自覺接受監督管理。上級部門和組織。銀行員工要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積極踐行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拒絕色情、賭博和毒品,倡導和追求文明、健康、科學生活方式。
(3) 銀行員工應培養積極的思維,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對工作敬業,開拓務實,精力充沛,注重效率,樂觀進取,不斷自強不息,時刻體現積極的精神。
(4) 銀行員工應著裝得體,相貌大方,語言規范,態度親切,注意樹立銀行員工的良好形象。同事之間要加強信息溝通與合作,要有高度的團隊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5) 銀行員工應對激烈的行業競爭環境有清醒的認識和危機意識,認真學習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和銀行各項規章制度,對自身的職業發展和提升有積極進取的態度。綜合能力,將自身能力的提升與服務客戶、建設學習型組織相結合。
(6) 銀行從業人員應積極了解銀行業的發展趨勢和規律,積極關注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最新發展理念、運作方式設計和技術發展趨勢。銀行員工應當參加銀行內外組織的在職培訓和崗位資格考核,確保知識水平、業務能力和專業素質的提高與組織發展和崗位要求相一致。
(7) 本行倡導和鼓勵銀行員工在工作實踐中培養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總結、梳理和提高在業務活動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並期望銀行員工與組織分享個人知識成果和同事。
(8) 本行從業人員為本行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還應當遵守以下職業道德:認真執行國家政策,服從國家宏觀調控,維護大局。善於管理,公正正派,作風民主,堅持原則。忠實履行受託人職責和管理職責,組織制定科學發展戰略,科學決策,謹慎使用權力,防範風險,遠離職務犯罪。以身作則,自覺遵守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准則,承擔組織本機構從業人員遵守職業道德准則的責任。要知人、任人唯賢,關心銀行員工的職業發展,培養團隊意識。適度參與公共活動,遠離違法不良行為,不得利用職務之便謀取或傳達非法利益。細化管理,以監控為重點,明確組織關鍵崗位的特殊職業道德,組織關鍵崗位員工遵守。

㈥ 泄露客戶信息及客戶資料是刑事犯罪還是民事案件

屬於刑事犯罪。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6)客戶信息泄露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認定

1.公民個人信息的內涵及特徵

根據法釋〔2017〕10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之規定。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從外延上看,公民個人信息具有以下特徵:

(1)與公民個人直接相關,能夠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體特點;或是一經取得、使用即具有專屬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紋等,後者如身份證編號、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護價值。公民個人信息承載了公民的個體特徵,甚至各項權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獲取,必然導致公民時刻處於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險狀態。

(3)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不以信息所有人請求為前提。除非基於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願,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泄露、獲取其個人信息。

2.非法手段的認定

根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條規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行為表現為:

一是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

二是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三是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

根據法釋〔2017〕10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之規定: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有關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向特定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通過信息網路或者其他途徑發布公民個人信息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

未經被收集者同意,將合法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通過購買、收受、交換等方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三款規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從竊取的特徵分析,非法手段具備以下特點:

一是違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願或真實意思表示;

二是信息獲取者無權了解、接觸相關公民個人信息;

三是信息獲取的手段違反了法律禁止性規定或社會公序良俗。

3.情節嚴重的認定

法釋〔2017〕10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條 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被他人用於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利用公民個人信息實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五十條以上的;

(四)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五百條以上的;

(五)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項、第四項規定以外的公民個人信息五千條以上的;

(六)數量未達到第三項至第五項規定標准,但是按相應比例合計達到有關數量標準的;

(七)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八)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數量或者數額達到第三項至第七項規定標准一半以上的;

(九)曾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受過刑事處罰或者二年內受過行政處罰,又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

㈦ 客戶信息泄露多少屬於犯法

法律分析:屬於刑事犯罪。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五十條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情節嚴重。

法律依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㈧ 泄露公司客戶信息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泄露公司資料如果屬於商業機密造成公司損失的應承擔責賠償損失,如果是竄通外面的,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如果事情有嚴重後果,則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一十九條 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三)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明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熱點內容
所得稅立法 發布:2025-02-07 20:04:38 瀏覽:131
法社會中的戀愛與婚姻的論文 發布:2025-02-07 19:26:09 瀏覽:336
在職法律碩士聯考大綱 發布:2025-02-07 19:20:55 瀏覽:346
海事法院院長的級別 發布:2025-02-07 18:49:16 瀏覽:672
社會公民懂法識法的演講稿 發布:2025-02-07 18:39:32 瀏覽:792
秀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7 18:26:11 瀏覽:629
司法部門投票 發布:2025-02-07 17:32:33 瀏覽:298
環境衛生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7:26:05 瀏覽:626
大法官五行 發布:2025-02-07 17:13:28 瀏覽:567
國有企業改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6:26:57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