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抽屜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① 抽屜協議具備法律效應嗎
如果協議的內容符合法律的規定,雙方都簽了名,蓋章(或按了指印),該協議就會產生法律效力。
② 銀行理財產品抽屜協議是什麼意思
「抽屜協議」是指相關方一同簽訂的私下協議,沒事的時候放在抽屜里,除了協議相關方,外人都不知道;一旦有相關情況發生就拿出來,因為雙方都簽字蓋章了,同樣具有法律效應,相關方可以據此追索。
抽屜協議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抽屜」未被打開前是在明面的合同上,規定好交易結構。風險一旦暴露,「抽屜」打開,則是在交易結構背後會有反擔保協議,該協議真正規定了風險的實質承擔方,通常和明面協議的承擔方不同。
(2)工程抽屜協議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最差原則:
最差原則,即考慮所有可能情況中,最不利於某件事情發生的情況。
例如,有300人到招聘會求職,其中軟體設計有100人,市場營銷有80人,財務管理有70人,人力資源管理有50人。
此時我們考慮的最差情況為:軟體設計、市場營銷和財務管理各錄取69人,人力資源管理的50人全部錄取,則此時再錄取1人就能保證有70人找到的工作專業相同。因此至少需要69*3+50+1=258人。
根據第一抽屜原理之原理2推導:mn+1個人的時候必有m+1個人找到的工作專業相同,所以是要求出mn+1的人數,現在已知n=3,m+1=70。考慮到人力資源專業只有50人,得出mn+1=(69*3+50)+1=258人。
③ 什麼是抽屜協議
所謂抽屜協抄議就是,各分行利用總行的額度進行放貸以最大化自己網點的放貸規模,操作手法是商業銀行與交易對手簽訂「雙買斷」協議(即回購協議和即期買斷加遠期回購協議)
或
買入信託受益權的模式跟票據類似,只不過交易對手換成了信託公司,信託根本沒有信貸額度一說,『買斷+回購』協議變成了隱性擔保協議,業內俗稱『抽屜協議』
④ 什麼是抽屜里的協議
所謂抽屜協議就是,各分行利用總行的額度進行放貸以最大化自己網點的放貸規模,操作手法是商業銀行與交易對手簽訂「雙買斷」協議(即回購協議和即期買斷加遠期回購協議)。
影響:
信貸資產轉讓已經成為商業銀行規避信貸規模控制的渠道之一,尤其是對於帶有遠期回購條款的資產轉讓,對這方面的會計處理並不清晰,亦難以監管。
對於這種通過「雙買斷」轉讓貸款的規模具體占整個銀行業貸款規模的比例具體有多大,很難估算,由於信息不充分,因此為貨幣政策的制定帶來了困難。
因此,銀監會在2010年1月份向各家銀行下發《關於規范信貸資產轉讓及信貸資產類理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繼監管層在2009年底杜絕銀信合作中的信貸資產轉讓通道後,銀行同業之間的信貸資產轉讓「雙買斷」亦被叫停。
(4)工程抽屜協議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潛在風險
1、信貸資產轉讓可能降低單家銀行風險抵禦能力。
對某一家銀行來講,不論其資產轉讓動機如何,如果其所轉讓的貸款資產被另一家銀行「買斷」,從法律上講銀行就不再承擔違約風險。從結果看,當信貸資產轉出資產負債表後,整體的資本要求和撥備要求都將有所降低。
但從實質看,判斷風險是否轉移應當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銀行通過資產轉讓滿足資本和撥備要求的做法,實際上是降低了銀行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
2、對監管有效性帶來挑戰。
資產轉讓對銀行經營成果和數據指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風險資產減少,資本充足率相應提高;
第二,撥備要求降低,財務成本降低;
第三,貸款余額減少,存貸款比例下降;
第四,對某一特定集團客戶或某一行業貸款減少,相應會降低大額風險暴露等貸款集中度指標;
第五,中間業務收入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占凈收入比重提高。此外,根據轉出資產到期日等具體特徵進行操作,可能還會對銀行流動性等指標帶來正面影響。銀行通過資產轉讓來調整指標,導致指標值與實際風險狀況出現偏差,對監管的有效性形成挑戰。
3、資產轉讓會影響當局對信貸增長的監測以及對貨幣政策執行效果的研判。
在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體的金融體制下,銀行信貸增量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宏觀調控顯得尤為重要。不同形式的信貸資產轉讓會導致相當部分的貸款游離於資產負債表外,未計入各期信貸增量中。
同時通過相關操作,銀行在需要時還能將這部分貸款由表外轉回表內。這樣的結果是,銀行可以根據自身業務需要和宏觀調控的要求「調整」貸款增長量。如果信貸數據無法准確反映銀行資金的流量與流向,這將在相當程度上干擾對政策效果的監測和判斷。
⑤ 什麼是抽屜協議
抽屜協議我的理解是和保密類似的,不能對外公開的一些條款,雙方就協議裡面的一些條款一定要嚴格遵守協議的標准來執行,否則就要承擔責任。
⑥ 抽屜協議是什麼意思
抽屜協議一般是被解釋為並未及時披露或者故意未給第三方知曉的協議。交易雙方往往在明面上的合同之外,簽訂抽屜協議,來調和相互之間的利益矛盾。這樣的協議一般都是上市公司在並購重組、定向增發等過程中頻繁發生的,協議的簽訂有利於保障雙方的利益。就當前來說,這個協議有點類似於影視圈的陰陽協議。
抽屜協議多數情況下都是我們投資者所看不到的,因為這是上市公司私下簽訂的。因而我們能發現,多數被曝光的抽屜協議都是在雙方出現糾紛後,尤其是業績補償抽屜協議、減持補償協議等利益格局瓦解,而隨之攤開在公眾面前。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識全知道系列叢書》
⑦ 政府和信託公司簽訂的抽屜協議是否有用
按理說是有用的,做好是人大的決議!!政府是有任期的,期滿後,下一屆政府是否承認就不好說了
⑧ 效力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抽屜協議屬於無效協議
只要不違背法律相關規定的協議都有效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回之一的,合同無效答: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口頭協議不在於效力,而在於發生糾紛時的了取證
⑨ 簽了多少抽屜協議,感覺坑太多了
1、合同名稱與編號:產品采購合同、服務合同等必須言簡意賅的寫清楚,合同編號是為了方便公司以後記錄保管,所以也要確認好。
2、簽訂時間和簽訂地點:合同的簽訂時間會影響合同生效時間,簽訂地點則需寫明公司地址和訴訟地,最好是我方所在地的法律和法院。
3、甲乙雙方主體:這里的主體一般指公司,通常我們不建議跟個人簽署采購合同,如果跟個人簽署合同,一定要在合同中確定對方能開具合格有效的發票。
4、合同有效期:一般的物品、產品采購有效期是從合同簽署之日開始到驗收完畢+付款完成。
5、產品明細:產品型號、數量或服務的范圍、頻率、價格等,都需要詳細列明,如果產品復雜則可以在合同內添加附件。
6、付款和結算:對我方最好的當然是100%驗收合格,正常使用後+月結XX天支付(一般用於長期穩定供應商);還有預付訂金+驗收後支付的,依照雙方談判的結果來定;設備和裝修類的還會有保固金或保修金,等保固期或者保修期滿了才支付(10%),結算方式大都是電匯。
合同是賣家與供應商合作的基礎,是唯一能保護雙方合法利益的證明文件,因此,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對方是長期友好合作關系,或是為了規避繁瑣的流程而不簽合同,因小失大。
⑩ 上市公司抽屜協議的合法性
抽屜協議一直存在多家上市公司當中,成為股市中的潛規則,從近兩年有愈發加劇的趨勢。對此證監會多次對抽屜協議下達警示函。專家也指出此類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關鍵在於協議是否系雙方真實意思表達。如果協議簽署時存在強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虛假表示、乘人之危等因素, 則可以判定協議並非雙方真實意思表達。
最高法對此也做出解釋,《紀要》肯定了上市公司公告及決策程序的必要性。這意味著,上市公司大股東或董事長等關鍵少數在未履行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決策程序、未公告的情況下,私自以上市公司名義進行的對外擔保將不受法律保護。這也意味著,抽屜協議的合法性已經從法律層面被否定,依法應認定為無效。
近期,華有公司代中潤資源原股東鄭強訴冉盛盛遠、冉盛盛瑞、郭昌瑋一案在山東省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再次引發市場討論。對此,睿財經也就該案件做出解讀。
爭議點頗多
「抽屜協議」一直都存在上市公司當中,對其合理性質疑聲不斷。華有公司代中潤資源原股東鄭強訴冉盛盛遠、冉盛盛瑞、郭昌瑋一案其實存在諸多爭議點。在簽訂「抽屜協議」時,冉盛盛遠已經持有中潤資源的25%股份,是第一大股東。而鄭強僅持有7%左右股份,所以協議的簽訂是否符合邏輯?冉盛盛遠與中潤資源原股東鄭強曾於2018年2月簽署《確認協議書》,該協議書約定由冉盛盛遠引進戰略投資人承接鄭強持有的剩餘全部中潤資源股票,如股票轉讓價格未達到鄭強預期,則由冉盛盛遠進行差額補足。
雖然有部分機構人士認為,「抽屜協議」在一定程度上對上市公司的並購進展起到推動作用。但是必須承認的是,在此種協議中,往往也存在著灰色地帶甚至違法違規的情況。由此可見,想要靠著承認「抽屜協議」來推動市場合規發展,並非良策。
就本次案件而言,若證監會調查到原股東存在損害上市公司和欺瞞冉盛盛遠的行為,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中小投資者都會蒙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