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律責任
《勞動合同法》第七章除開90條、92條、95條以外,都是規定用人單位違法了,應該承擔法律責任的條款。
縱橫法律網
韋鋒律師
2. 員工跳槽後需要負的法律責任
3. 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1不限定書面勞動抄合同,用人單位襲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82條向勞動者支付補償金,最高十一個月工資。
2但在實際操作中,要想證明勞動關系需要具備三個關鍵要素。1人身隸屬性,也就是說你服從公司的管理。2經濟從屬性,可以通過工資單和報銷進行證明。3勞動成果屬於用人單位經營范圍。
3勞動糾紛一裁二審。仲裁從立案到結案45天。一審簡易程序三個月,一般程序六個月。二審平均三個月。勞動者作為弱勢群體,確實耗不起。但好在勞動爭議案件中不收訴訟費。立案和開庭的時候分別去一次就可以了,其他的時間不影響與其他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4但凡訴訟都有風險。能夠上法庭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股氣。就算不能贏官司,在花費你時間的時候公司同樣要人出庭,請律師也是支出,走關系需要支出,你也是在耗它。
4. 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
(1)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1個月不滿1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資。
提示:向勞動者支付每月兩倍的工資的起算時間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解釋:首月不罰;公式:工期乘2減1)
(2)用人單位違反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資。
(3)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4)用人單位違反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5.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內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容,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賠償金(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 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6. 員工違反勞動合同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須提前一個月提交書面申請書」的約定違法:勞動者提前一個月遞交辭職專書的,不需要屬向單位申請,也不需要單位批准,這是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權力而不是用人單位給予的權力,勞動者只要盡到提前通知的義務就行,單位沒有是否批準的權力。這是屬於無效的。
「乙方須承擔合同期限內甲方為乙方繳納的所有社保費用」、「並承擔合同期限內甲方為乙方繳納的所有社保費用」的約定違法:繳納社保本來就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用人單位沒有權力將其義務轉嫁到勞動者身上。這是屬於無效的。
「如未徵得甲方書面同意擅自離職的,視為乙方嚴重違約,乙方必須向甲方支付一定的違約金」的約定違法:只要勞動者提前書面通知用人單位辭職的,就不存在單位同意的說法,不需要單位同意。並且違約金的約定也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這是屬於無效的。
「違約金標准按甲方擅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近三個月內甲方付給乙方的平均月薪收入乘以未履行的合同期限計算(以月為准,未履行的合同期限超過三個月的按三個月計算)」的約定違法:一方面違約金的約定本身就違法,另一方面其計算方法也是沒有法律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