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18歲月以下殺人是否負法律責任

18歲月以下殺人是否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06 05:23:08

① 18歲以下殺人判什麼

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罪,根據具體案情判決,但不適用死刑。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法律分析
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並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之前提。故意殺人罪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緊急避險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案例極少,通常要避險+立功才可能會不構成犯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後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② 我國法律,對於未滿18周歲的殺人犯怎麼量刑啊

我國法律規定,年滿16周歲的人進入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對自己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為負擔刑事責任,所以對於未滿十八周歲,但已滿十六周歲的殺人犯,其應付刑事責任,但應從輕或減輕處罰。

根據我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爆炸、投毒罪的、販賣毒品、放火、強奸、搶劫,應當負刑事責任。

未滿18周歲的犯殺人罪,可處無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不適用死刑。在民事賠償方面,先由本人財產進行賠償,贈償不足的由監護承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2條的規定: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在認定王超為可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時,必須同時具備二個條件,一是須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而不是別人資助,接受饋贈等方式取得財產;二是能以此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包括自己的衣、食、住、行的一般需要,並能維持當地群眾的一般生活水平。

(2)18歲月以下殺人是否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公民為可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即能夠通過自己的獨立的行為進行民事活動的能旦海測剿爻濟詫汐超摟力。完全行為能力人可以參加法律允許自然人參加的一切活動。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年滿18周歲的公民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和16周歲以上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為可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法律賦予18周歲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主要考慮的是公民的智力、辨別能力等自身狀況,而不是考慮公民的經濟狀況。

法律同時又特別規定後者為可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主要考慮的是公民雖未滿18周歲但已達到一定的年齡有一定的辨別能力有經濟來源,賦予他們獨立行為的能力有利於他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有利於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指公民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只具有受到限制的部分民事行為能力。我國民法通則第12條第1款規定: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③ 18歲前殺人用不用判死刑

14到18歲殺人有可能死刑。
————————————————
《刑法》
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
《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二條 監護人責任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
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④ 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殺人了怎麼辦

按實際情況,如果是年滿十四周歲的,對故意殺人不負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有相關的民事責任的,需要按法律規定承擔相關的民事責任。如果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對故意殺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但是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另外,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⑤ 未滿18歲的殺人,會受到什麼法律制裁

我國《刑法》對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採用了四分法。�1�絕對無刑事責任年齡,即不滿14周歲的,對任何犯罪都不負刑事責任。�2�相對刑事責任年齡,即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除上述罪名外,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要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3�減輕刑事責任年齡,即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4�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即已滿16周歲的,犯任何罪,都必須負刑事責任。但犯罪時未滿18周歲,不適用死刑。

如果是十四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殺人,無須承擔刑事責任.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或送工讀學校.

如果年滿十四周歲,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至於要判多少年,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罪,因有法定的從輕減輕情節,最重的刑期應該不會超過十年.

⑥ 未滿18歲犯故意殺人罪判幾年

《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四十九條【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以上規定,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罪,根據具體情節可在有期徒刑到無期徒刑之間量刑。具體由人民法院審理確定 。

⑦ 未滿十八歲少年殺人怎麼刑法

您好!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已滿十八周歲,辯護好的話,一般也專不會判死刑的屬。希望能幫助您!法律依據:《刑法》第四十九條【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⑧ 未滿18歲殺人一般會怎麼判請說詳細點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條: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盜竊、詐騙、搶奪他人財物,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當場使用暴力,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殺人的,應當分別以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第十一條:對未成年罪犯適用刑罰,應當充分考慮是否有利於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矯正。

對未成年罪犯量刑應當依照刑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並充分考慮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和目的、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後的悔罪表現、個人成長經歷和一貫表現等因素,應當依法適用管制、緩刑、單處罰金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第十二條:行為人在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前後均實施了犯罪行為,只能依法追究其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後實施的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

行為人在年滿十八周歲前後實施了不同種犯罪行為,對其年滿十八周歲以前實施的犯罪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行為人在年滿十八周歲前後實施了同種犯罪行為,在量刑時應當考慮對年滿十八周歲以前實施的犯罪,適當給予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三條: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極其嚴重的,才可以適用無期徒刑。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一般不判處無期徒刑。

第十四條:除刑法規定「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外,對未成年罪犯一般不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如果對未成年罪犯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應當依法從輕判處。

(8)18歲月以下殺人是否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七條:未成年罪犯根據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現好,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免予刑事處罰:

(一)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

(二)防衛過當或者避險過當;

(三)犯罪預備、中止或者未遂;

(四)共同犯罪中從犯、脅從犯;

(五)犯罪後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現;

(六)其他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

⑨ 未滿18周歲故意殺人該怎麼判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在量刑時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根據《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一、未成年犯故意殺人罪怎麼處罰

《刑法》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刑法》第四十九條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

二、未成年犯罪的處理原則

1、從寬處理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必須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也就是說,不滿十八歲是一個法定從寬處罰的情節。至於是從輕還是減輕以及從輕的幅度,則根據具體案件確定。根據這一原則,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原則上不應判處法定最高刑.

在具體量刑時一般應將未成年人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低齡犯罪者與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高齡犯罪者區別開來,在同一年齡段內的犯罪,在決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時,一般也要體現不同行為人年齡上的差別。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體現和實現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減輕處罰的從寬原則。

2、不適用死刑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49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規定,未成年人不論犯何罪均不應判處死刑。這是剛性要求,不允許有任何例外。所謂犯罪的時候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時候。

如果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即使審判的時候已滿18周歲也應適用本條規定。我國刑法之所以規定對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主要原因在於:死刑是一種最嚴厲的刑罰,它關繫到犯罪人的生死存亡。不滿18周歲的人由於未成年,還處在生理與心理發育過程中,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都還比較弱,因此,尚未達到罪行極其嚴重、不堪改造的程度,故不宜適用死刑。

3、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則

我國未成人保護法第38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條也明確地規定:「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這就從法律上明確了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教育、感化、挽救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在辦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確處理懲罰和教育的關系。要將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司法人員對未成人要堅持攻心為主,象父母對孩子、教師對學生一樣,針對其個人特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認識到自已行為的危害性。

⑩ 未成年人殺人法律如何判

《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

這兩條明確規定了對少年犯量刑的方向。是對未成年被告人適用刑罰的最基本原則之一。

在能夠構成故意殺人罪犯罪主體的未成年中,又將其分為了已滿16周歲與未滿16周歲,但不管是屬於哪種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如果是涉嫌故意殺人罪的話同樣也是要受到刑事處罰的,只不過是在故意殺人罪量刑的基礎上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同時對未成年人是不能適用死刑的。

(10)18歲月以下殺人是否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

2015年10月18日,劉某(13歲,父母再婚,母親長期在外打工,被父親長期打罵)、趙某(12歲,父母均在監獄服刑)、孫某(11歲,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三人到廉橋鎮一網吧上網。

當日12時許,劉某、趙某提出,到新廉小學玩耍。因感到肚子飢餓,三人到學校小賣部偷東西吃,被獨自守校的女教師李老師(52歲)在操場發現同時勸說離開。劉某三人擔心她報警,臨時起意傷害李老師。

隨後,趙某將女老師騙出教師宿舍,三人將李某打倒在地,並拖至衛生間用毛巾捂住李老師口鼻致其死亡。後劉某到李老師的卧室搜尋財物將其手機及2000餘元現金搶走。三人將李老師藏於卧室床底,隨後逃離。作案後三人仍無事一樣在網吧玩。

最後的處理結果是,三人被送往工讀學校。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