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管理方行政主體的行政法律責任的特徵

管理方行政主體的行政法律責任的特徵

發布時間: 2022-05-06 05:55:00

① 行政主體的概念、特徵及種類

中國當今行政主體概念、特徵與分類淺析

sunxiao

內容提要:行政主體是個抽象的概念,指依法取得行政職權,能以自己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作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的行政組織。對於我們學習和理解行政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文章具體的分析了行政主體的概念和特徵,比較了行政主體和行政機關的異同,並對社會生活中具體的行政主體的表現形式進行了簡要地介紹。

關鍵詞:行政主體 概念 特徵 分類

一、行政主體的概念與特徵

行政主體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職權,能以自己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作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的行政組織。法律上的行政主體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具有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並不是所有的組織都能成為行政主體,只有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的組織才能成為行政主體。國家行政機關具有憲法、組織法規定的行政職權,它可以成為行政主體;企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非經法律、法規的特別授權,不能行使國家行政權和實施行政行為,因而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2)行政主體必須是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的組織。能否以自己的名義實施管理是判定一個行政機關是否行政主體的標准。比如被委託的組織雖然在委託范圍內也可以行使國家行政職權,實施某些行政行為,但它們不是以自己的名義實施的,而是以委託它的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的,因而被委託的組織不屬於行政主體。

(3)行政主體必須是能夠承擔行政活動的法律後果的組織。一個組織是否是某項活動中的行政主體,重要的標準是看其是否承擔行政活動所產生的責任,如果僅僅實施行政活動,但並不負擔由此而產生的責任,那麼,這個組織就不是行政主體。如某個社會團體接受行政機關的委託從事公務活動,但並不承擔由此而產生的責任,責任由委託的行政機關承擔,受委託的社會團體就不是行政主體,主體只能是委託的行政機關。再如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由公務員來行使,但公務員的職務行為,並不由其本身對外承擔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公務員不能作為被告應訴。公務員實施的職務行為,由其所在行政機關對外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由其所在機關為被告應訴。因而,公務員不是行政主體。

(4)行政主體一般由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提當。行政主體主要是由行政機關擔任,但又不限於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某種非行政機關社會組織行使某項行政職權,實施某種行政行為,該組織即取得行政主體地位。

二、行政機關和行政主體的區別

主體是一定關系的參加者,行政主體是行政關系的參加者,是行政關系中行使行政管理權力的一方。多數情況下,行政關系中的行政主體是由行政機關擔當,但行政主體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是生活中用語,行政主體則是一個法學上的概念。其區別在於:

(1)行政主體是行政組織在行政關系中的一種地位,只有在行政機關參加進一種行政管理關系時,它才在這種關系中具有行政主體地位。所以不能在行政機關和行政主體兩個概念中間劃等號。

(2)並非所有的行政機關都能成為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只有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成為行政主體,因而,某個政府機構可能是行政機關,但它並不一定就能成為行政主體。例如政府內部的某個辦事機構、協調性機構,它們僅負責管理、協調內部事務,並不對外行使職權,不能與相對人之間形成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因此也就不會有什麼責任需要承擔,因此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3)並非行政機關在所有場合都能成為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在法律上可以具有雙重身份,即民事主體與行政主體。它即可以民事主體的身份從事活動,如到商店購買辦公用品,也可以行政主體的身份從事行政活動,如作出行政處罰。當行政機關租用辦公用房、購買辦公用品時,其身份是民事主體;當其以行政職權享有者的身份進行管理時,其身份是行政主體。在不同的活動中,需要遵循不同的規則。在行政法上關注的是行政機關的行政主體身份。

(4)成為行政主體的不限於行政機關。在行政法上,行政主體是以行政職權的享有者身份出現的,行政職權為行政機關所享有,因而,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但行政機關對行政權並不構成獨占。在許多情況下,非行政機關的社會團體也可能享有行政權,在行政法上具有行政主體身份。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國家行政的范圍日益擴展,公共職能不斷擴張,許多事情授權於非行政機關的社會組織實施,它們因法律、法規的授權而取得行政法上的行政主體地位。

② 什麼是行政責任有什麼特徵

所謂行政責任,是指行政主體因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依法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它是行政違法(以及部分行政不當)所引起的法律後果。

行政責任的特徵
行政責任既不同於道義責任,也不同於其他的法律責任,有其自身的特徵:
第一,行政責任是行政主體的責任,而不是行政相對人的責任。行政相對人的責任,就表現為接受行政處罰。於是,已作為行政處罰的一種形式加以研究了。
第二,行政責任是一種外部責任,不包括內部責任。行政責任只是指行政主體對行政相對人所必須負的責任,而不是指內部主體之間或內部人員之間的責任。
第三,行政責任是一種法律責任,而不是道義責任。行政責任不是基於道義或約定而產生,而是由法律單方設定,與違憲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相並列的一種法律責任。
第四,行政責任是行政違法或不當所引起的法律後果,它基於行政關系而發生。行政責任由行政法所設定,發生在行政法律關系中;它是行政主體在國家行政管理中的違法行為或不當行為所導致的一種法律後果。行政責任的這一特性,使其同其他法律責任(違憲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相區別。
第五,行政責任是一種獨立的責任。這意味著,行政責任不能代替其他法律責任,其他法律責任同樣不能取代它。因為不同的法律責任有不同的內容與形式,有不同的承擔條件。行政責任與紀律責任同樣不能相互替代。

③ 行政主體的概念、特徵及種類是什麼

1 、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地承擔因此而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國家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此外依照法定授權而獲得行政權的組織,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
�6�1 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行政主體不等於行政機關,除行政機關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也可成為行政主體。
3 、行政主體與公務員。行政主體與公務員聯系緊密,不可分割。盡管行政活動是由公務員代錶行政主體具體實施的,但公務員並不是行政主體。
4 、行政主體的職權與職責:是國家行政權的轉化形式,是行政主體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資格及其權能。行政職責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國家賦予的行政職權,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過程中,所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行政職責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行政主體的概念與特徵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行政主體具有下列三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具體表現,也是—個組織成為行政主體的必備條件。

④ 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有哪些方式

行政責任按承來擔的主體不同可源分為行政主體及其公務員承擔的行政責任和行政相對方承擔的行政責任。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1)通報批評:(2)賠禮道歉,承認錯誤;(3)恢復名譽,消除影響:(4)返還權益:(5)恢復原狀;(6)停止違法行為;(7)繼續履行職責;(8)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9)糾正不適當的行政行為;(10)行政賠償等。公務員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1)通報批評;(2)賠償損失;(3)行政處分等。行政相對方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1)承認錯誤,賠禮道歉;(2)接受行政處罰;(3)繼續履行法定義務;(4)恢復原狀,返還財產;(5)賠償損失;(6)僅對外國人適用的限期離境、驅逐出境、禁止入境。

⑤ 行政主體有哪些特徵包括哪些機關

行政主體具有下列三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具體表現,也是—個組織成為行政主體的必備條件。
各級政府下設的具有行政職能的機關:如教育、衛生、人社、發改、交通、公安、安全、建設、農業、財政、民政、民宗、環保、工商、稅務等。

⑥ 聯系實際論述行政主體的特徵

找到一些相關資料,希望能夠對您有幫助:

一、行政主體的概念與特徵
行政主體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職權,能以自己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作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的行政組織。法律上的行政主體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具有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並不是所有的組織都能成為行政主體,只有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的組織才能成為行政主體。國家行政機關具有憲法、組織法規定的行政職權,它可以成為行政主體;企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非經法律、法規的特別授權,不能行使國家行政權和實施行政行為,因而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2)行政主體必須是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的組織。能否以自己的名義實施管理是判定一個行政機關是否行政主體的標准。比如被委託的組織雖然在委託范圍內也可以行使國家行政職權,實施某些行政行為,但它們不是以自己的名義實施的,而是以委託它的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的,因而被委託的組織不屬於行政主體。
(3)行政主體必須是能夠承擔行政活動的法律後果的組織。一個組織是否是某項活動中的行政主體,重要的標準是看其是否承擔行政活動所產生的責任,如果僅僅實施行政活動,但並不負擔由此而產生的責任,那麼,這個組織就不是行政主體。如某個社會團體接受行政機關的委託從事公務活動,但並不承擔由此而產生的責任,責任由委託的行政機關承擔,受委託的社會團體就不是行政主體,主體只能是委託的行政機關。再如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由公務員來行使,但公務員的職務行為,並不由其本身對外承擔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公務員不能作為被告應訴。公務員實施的職務行為,由其所在行政機關對外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由其所在機關為被告應訴。因而,公務員不是行政主體。
(4)行政主體一般由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提當。行政主體主要是由行政機關擔任,但又不限於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某種非行政機關社會組織行使某項行政職權,實施某種行政行為,該組織即取得行政主體地位。

二、行政機關和行政主體的區別
主體是一定關系的參加者,行政主體是行政關系的參加者,是行政關系中行使行政管理權力的一方。多數情況下,行政關系中的行政主體是由行政機關擔當,但行政主體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是生活中用語,行政主體則是一個法學上的概念。其區別在於:
(1)行政主體是行政組織在行政關系中的一種地位,只有在行政機關參加進一種行政管理關系時,它才在這種關系中具有行政主體地位。所以不能在行政機關和行政主體兩個概念中間劃等號。
(2)並非所有的行政機關都能成為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只有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成為行政主體,因而,某個政府機構可能是行政機關,但它並不一定就能成為行政主體。例如政府內部的某個辦事機構、協調性機構,它們僅負責管理、協調內部事務,並不對外行使職權,不能與相對人之間形成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因此也就不會有什麼責任需要承擔,因此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3)並非行政機關在所有場合都能成為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在法律上可以具有雙重身份,即民事主體與行政主體。它即可以民事主體的身份從事活動,如到商店購買辦公用品,也可以行政主體的身份從事行政活動,如作出行政處罰。當行政機關租用辦公用房、購買辦公用品時,其身份是民事主體;當其以行政職權享有者的身份進行管理時,其身份是行政主體。在不同的活動中,需要遵循不同的規則。在行政法上關注的是行政機關的行政主體身份。
(4)成為行政主體的不限於行政機關。在行政法上,行政主體是以行政職權的享有者身份出現的,行政職權為行政機關所享有,因而,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但行政機關對行政權並不構成獨占。在許多情況下,非行政機關的社會團體也可能享有行政權,在行政法上具有行政主體身份。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國家行政的范圍日益擴展,公共職能不斷擴張,許多事情授權於非行政機關的社會組織實施,它們因法律、法規的授權而取得行政法上的行政主體地位。

⑦ 管理方行政主體的行政法律責任的特徵有哪些

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或行政公務人員的行政行為
必須有憲法和與憲法相一致的法律法規的確認
必須有特定的行為後果
國家全部或部分承擔責任

⑧ 聯系實際論述行政主體的特徵。

首先申明,呵呵,我也是從網上搜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因為這個題目實在太多了!案例:
2008年3月27日上午七點半前後,無錫健康參葯連鎖有限公司科室人員、健康參葯店員工按常規正常上班,但卻被崇安寺房地產開發公司委託的拆房公司在前一晚上(即26日晚23時至27日臨晨)突擊搭建的腳手架及彩色鋼板阻擋,店門前被全封閉。
分析:
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實施,對促進城市建設和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於政府在拆遷過程中的行政行為存在,導致我國城市房屋拆遷各方主體形成了相互交錯的復雜的民事法律關系和行政法律關系,由此帶來了拆遷爭議的復雜性和多重性。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不僅行政行為的過程必須符合法律規定,而且行政行為的結果也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它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行政行為必須依據充分確鑿的證據,不得超越法定許可權,必須符合法定程序。行政強制執行,是指有強制執行權的機關在行政管理相對方不履行行政法的義務時,採取強制的手段迫使其履行義務的行為。在我國,行政強制執行的實施機關有兩種:一是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一是人民法院。即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相對方拒絕履行義務時,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因此,行政機關要實施行政強制執行必須享有行政強制執行權,否則應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很明顯本案中崇安寺房地產開發公司委託的拆房公司的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
《無錫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第十五條 從事房屋拆遷業務的人員,應當掌握與房屋拆遷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以及其他業務知識,並經建設部門的專業培訓、考核,取得上崗證明。被拆遷人有權要求從事房屋拆遷業務的人員出具上崗證明。本案中崇安寺房地產開發公司委託的拆房公司在3月26日晚23時至27日臨晨突擊搭建的腳手架及彩色鋼板阻擋店門的行為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本案中的行政主體應該是批准《房屋拆遷許可證》無錫市建設局,而崇安寺房地產開發公司委託的拆房公司不是行政主體,不能實施行政強制執行。
行政主體應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一特徵將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區別開來。行政主體是一種組織,而不是個人。組織是一個系統,它由自然組織和社會組織所構成,社會組織是指人們互相依賴、互相作用,按一定方式結合起來並具有一定社會功能的群體,在現代社會,對整個社會具有重大影響的組織為政黨和國家組織,而在國家組織中龐大的是行政組織,組織(主要是行政組織但又不限於行政組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成為行政主體,而個人則不能成為行政主體。盡管行政權大多由國家公務員行使,但他們都是以組織而不是以個人名義實施的。
行使立法權的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審判權的人民法院,行使檢察權的人民檢察院以及一般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不享有行政權,不能成為行政主體。
行政機關享有國家行政權,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但不是唯一的行政主體,一定的行政機構和社會組織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和條件也可享受有一部分行政權,從而成為行政主體。
第二,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一特徵將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各種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區別開來。
所謂「以自己的名義」是指能夠依照自己的意志作出處理決定發布命令,並以自己的職權保障這些決定和命令的實施。一般來說,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的機關便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在行政法律關系中成為一方當事人;國家行政機關以外的組織處於行政系統之外,但如果有法定授權,它們同樣能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權,具備行政主體資格。也就是說,只有那些符合法定條件,履行必要法定程序而成立的,享有國家行政權的行政機關和接受法定授權的組織才有對外名義權。
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雖然具體實施行政行為,但該行政行為並不是以該內部組成機構名義實施,而是以行政主體名義實施的。如本案中崇安寺房地產開發公司委託的拆房公司不是行政主體不能實施強制行為。
第三,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一個組織是否能成為行政主體,還應看其是否能獨立對外承擔行政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即是否能獨立參加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活動,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一特徵使得行政主體同它的代理人相區別。行政主體代理人的行為後果不是由代理人本身,而是由作為委託人的行政主體承擔的。

⑨ 簡述行政主體的概念及特徵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做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
行政主體具有下列三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具體表現,也是—個組織成為行政主體的必備條件。
在中國,行政主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以上都是在網路里在內容,更多內容自己搜搜就找到了

熱點內容
國有企業改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6:26:57 瀏覽:380
法學好找女 發布:2025-02-07 15:59:52 瀏覽:96
公司聘用法律顧問一年多少錢 發布:2025-02-07 15:55:39 瀏覽:35
道德一般屬於 發布:2025-02-07 15:50:27 瀏覽:370
民法通則92條 發布:2025-02-07 15:01:48 瀏覽:583
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如何考核 發布:2025-02-07 14:39:47 瀏覽:619
法官詢問證人 發布:2025-02-07 14:31:30 瀏覽:331
最後一次出走社會與法 發布:2025-02-07 14:27:26 瀏覽:224
法律服務所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2-07 14:20:24 瀏覽:350
專利侵權管轄法院 發布:2025-02-07 14:15:12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