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砸傷怎麼樣承擔法律責任
⑴ 工作時把別人弄傷了由誰承擔
工作中傷到別人,應由所在單位負責。
單位承擔責任後,可以在責任范圍內,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但不能超過事故損失總額的百分之三十。
當事人對他人進行人身傷害的,若構成輕傷或輕傷以上傷情,需要承擔刑事責任;若不構成輕傷的則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即可。
若當事人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當事人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第一千一百九十三條 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造成第三人損害或者自己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⑵ 工人幹活被別人砸了誰的責任
法律分析:職工在工作期間被砸傷可以申請工傷認定,如果確認為工傷的話,由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如果繳了社保的話,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但如果不屬於工傷的話,需要自己承擔責任或者是侵權人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條 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⑶ 在工地上工人不小心砸傷工人是誰的責任,是砸傷的工人還是包工頭
咨詢和解答法律問題,必須先釐清主體之間的關系,根據你的提問,涉及三個主體,傷人者,被傷者和「包工頭」,單純從侵權角度上來看,涉及損害結果的歸責問題,根據是「勞動關系」還是「勞務關系」,會有責任分擔上的變化,但根本問題還是在於對損害的因果關系分析,傷人者、包工頭乃至發包方都可能承擔責任。
法律分析
從問題描述上看,「砸傷」說明存在高空墜物,根據民法典侵權編的相關規定,擱置物及懸掛物致人損害或者危險施工的,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因此,作為材料所有人的發包方,作為管理人的包工頭,作為使用人的傷人者都必須舉證自己沒有過錯——具體而言,發包人需要舉證材料本身沒有問題,包工頭需要舉證提供了安全的生產條件,而傷人者必須舉證證明自己盡到了安全工作的注意義務。
關於承包人內部關系的解決,需要具體分析,有些工人與企業之間既不是勞動關系也不是勞務關系,他們通過「包工頭」進行工作,因此一般是勞務關系,或有些比較規范的通過勞務公司構成實質上的勞動關系,如果能夠被認定為構成勞動關系的,那麼受傷者的損害可以通過工傷保險制度來處理(但是不能是自殘或者故意犯罪),但如果是勞務關系的,如果確實因為不滿足安全生產條件導致受損的,應當由發包方和包工頭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四條 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⑷ 在工地上工人不小心砸傷工人是誰的責任,是砸傷的工人還是包工頭
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及造成職工受傷的第三人共同承擔責任。
法律分析
如果是一個工人在工地中把另外一個工人砸傷,這個過失砸傷別人的工人肯定是要負責的,但是畢竟是在工地上,包工頭也是有責任的,被害者可以同時向這兩位索要賠償。理論上可以同時享受工傷待遇和侵權賠償,但因為兩者是由同一事實引發的,故應在性質相同的物質性賠償項目上予以適當限制。工傷賠償和侵權賠償中性質相同的項目主要有工傷賠償中的原工資福利待遇、醫葯費、停工留薪期間的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費、食宿費、康復治療費、輔助器具費分別對應侵權賠償中的誤工費、醫療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費、食宿費、康復費、殘疾輔助器具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是工傷職工應獲得的工傷待遇,與侵權賠償不重合,工傷職工可分別從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獲得這三項待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由於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⑸ 在上班的時候我不小心砸到了別人 請問我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如果你是在工作中將人工友砸傷,你不存在主觀故意,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其責任應由你單位承擔,按工傷對待。
⑹ 被砸傷該怎麼賠償
法律分析: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賠償的范圍: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誤工費等,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⑺ 工人在幹活中受傷誰負責
工人在幹活中受傷,如果僱主和工人之間是僱傭關系,那麼僱主就要承擔責任。如果是承攬關系,僱主沒有過錯的,由工人自行承擔責任。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
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⑻ 如果員工在工作中受傷,老闆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在工作中受傷的,如果買有工傷保險的,就由工傷保險基金和公司共同承擔相關費用,這給老闆私人沒有一絲關系。
如果沒有工傷保險的,那就由公司賠付相關的費用。如果沒有公司的,全部費用就要由誰僱傭了你就由他來賠付。
⑼ 工作時把別人弄傷了責任由誰承擔
工作時把別人弄傷了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但是如果員工在損害過程中存在過錯的話,單位承擔責任後可以在責任范圍內,追究員工的責任,但不能超過事故損失總額的百分之三十。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損害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協商賠償費用的支付方式。協商不一致的,賠償費用應當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確有困難的,可以分期支付,但是被侵權人有權請求提供相應的擔保。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⑽ 員工意外受傷公司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員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屬於工傷,企業要承擔工傷賠償,如果不是工傷,不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