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企業欠薪法律責任

企業欠薪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06 17:12:54

1. 拖欠工資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用人單位賠償。勞動者還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單位限期支付勞動報酬。涉嫌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2. 公司拖欠工資法人代表要不要負責任

法人具有獨立的人格,獨立承擔責任,你只以你的出資為限承擔責任,需要在規定期限內,支付員工被拖欠的工資。若是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的話,則應該補足差額部分。在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在一定期限內支付工資,而企業逾期不支付的,則可以責令企業加付賠償金。
法律分析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按月支付即包括工資應當以月薪的形式發放,也包括應當每月支付,因此用人單位應當在自然月結束的三十天內結算工資,超過三十天即構成拖欠工資。拖欠工資全稱是無故拖欠工資,即單位不屬於法律規定的情形而不按期或者足額支付勞動者工資的行為。對單位無故拖欠員工工資的認定,首先要明確,這里單位拖欠工資一定是沒有正當理由,若單位已經申請破產清算,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出現拖延支付工資的情況,但此時就不能認定為單位無故拖欠員工工資。除此之外,也要知道,在約定的時間內單位沒有支付員工工資,此時還不能構成法律意義上的拖欠工資,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一般在自然月結束後,超過三十日才支付工資的,那麼才能認定為拖欠工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3. 單位須知:拖欠工資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輕者承擔給付的責任以及相應利息的。如果重的話會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承擔刑事責任。

4. 工資拖欠多久算違法

雖然有許多公司可以按時發放工資,但是還有一些公司不遵守國家規定,經常出現拖欠工資的行為。一般來說拖欠工資超過30天就會違反我國的法律,大家一定要用法律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被拖欠工資該如何維權?

如果遇到拖欠工資的行為,可以到勞動部門的保障監察大隊投訴,也可直接申請勞動仲裁。首先應該到所在市區的勞動局對你公司進行投訴,勞動監察大隊會對此立案,留下你的基本資料,然後去你公司調查了解,事情屬實他們會出面調解,並警告你公司的行為已違反勞動法,遇到拒不執行的公司他們會強制執行。

【個人建議】

我知道有許多勞動者遇到拖欠工資的行為以後會忍氣吞聲,畢竟有一份工作就代表自己有穩定的收入,為了自己的家庭,許多勞動者不會進行舉報,只期待公司可以信守承諾。但是在我看來,如果出現這種行為並且拖欠金額多,拖欠時間長,就一定要用合法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法律依據

我國《勞動法》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按月支付」即包括工資應當以月薪的形式發放,也包括應當每月支付,因此用人單位應當在自然月結束的30天內結算工資,超過30天即構成拖欠工資。

如果用人單位確因生產經營困難,資金周轉受到影響,暫時無法按時支付工資的,經與本單位工會協商一致,可以延期在一個月內支付勞動者工資。延期支付工資的時間應告知全體勞動者,並報主管部門備案,無主管部門的報市或區、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5. 企業惡意欠薪相關法律後果

法律分析:公司不發工資勞動者可以到勞動部門的保障監察大隊投訴,也可直接申請勞動仲裁。拒絕支付工資的行為違法。拖欠工資可以選擇通過提起勞動仲裁維權。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6. 公司拖欠工資如何處理,拖欠工資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法律分析:1.用人單位依法要承擔民事責任: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用人單位賠償。用人單位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2.用人的單位無故拖欠職工工資,勞動者可以舉報到勞動行政部門,將要承擔行政責任:勞動行政部門應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責令按相當於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經濟補償總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勞動者賠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7. 拖欠工資的法律責任

1、民事責任: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用人單位賠償。用人單位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2、行政責任:用人的單位無故拖欠職工工資,勞動者可以舉報到勞動行政部門的,勞動行政部門應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責令按相當於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經濟補償總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勞動者賠償金。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8. 企業欠薪怎麼辦

目前我國法律為勞動者追討工資提供了 七個途徑 ,可以歸入四大領域:

一是 民間法領域 :主要通過法外程序即民間規則自行協商調解處理,具體包括途徑一學習維權、途徑二通過與用人單位「私了」和途徑三通過調解組織調解;

二是 行政法領域 :通過行政機關執法程序處理,具體包括途徑四向勞動監察查處和公布重大違法行為;

三是 民法領域 :通過民事糾紛處理程序處理,具體包括途徑五申請勞動仲裁和途徑六提起民事訴訟;

四是 刑法領域 :通過刑事法律程序追究刑事責任處理,具體包括途徑七啟動刑事追責刑事程序。

下面為大家說明下其中常用的三種維權途徑的流程和注意事項:

途徑一: 撥打電話,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舉報

維權流程:

1.直接撥打「12333」電話,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舉報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違法行為,

2.收到投訴核實情況後後,勞動監察部門對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違法行為直接查處,要求其支付拖欠工資給當事人,拒支付者可追究其刑事責任並對其進行曝光。

3.被拖欠當事人通過撥打電話投訴維權,不用自行打官司、自行提供證據,大大縮短維權時間。

注意事項: 在工資糾紛發生的2年內,要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舉報,否則,超過2年期限,可能得不到保護。

途徑二:通過調解組織調解

維權流程:

1.發生工資糾紛,如果不能私了,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介入調解處理,調解組織包括企業內部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鄉鎮街道調解組織。

2.組織接受申請後,會引導用人單位與員工積極調解,對拖欠工資達成調解協議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3.達成協議後還可以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置換仲裁調解書,也可向人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確認。置換為仲裁調解書或者進行司法確認的,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注意事項: 通過調解組織處理工資糾紛,除了能夠盡快拿到工資,還為將來可能產生的糾紛預留兩大好處:

①調解協議可以作為打官司的證據。

②勞動者可以持調解協議直接起訴。

途徑三:提起民事訴訟

維權流程:

1.企業欠薪情節嚴重,影響勞動者生活,且有工資欠條明確記載拖欠工資金額,不涉及其他勞動爭議,勞動者攜帶證明材料到人民法院起訴企業;

2.法院根據提供的證明材料受理案件並進行判決;

3.最終發生工資糾紛的雙方就法院判決的結果來解決問題。

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勞動爭議包括工資糾紛,都必須先申請仲裁,經過仲裁程序後,才能向法院起訴。至於可終局裁決的工資糾紛,終局裁決是用於限制用人單位訴權,對於勞動者而言,無論終局裁決還是非終局裁決,都可以直接起訴。

熱點內容
最後一次出走社會與法 發布:2025-02-07 14:27:26 瀏覽:224
法律服務所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2-07 14:20:24 瀏覽:350
專利侵權管轄法院 發布:2025-02-07 14:15:12 瀏覽:453
良知下集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 發布:2025-02-07 14:14:00 瀏覽:969
婚姻法財產分割過錯方 發布:2025-02-07 14:05:55 瀏覽:134
合同到期終止合同是勞動法的第幾條 發布:2025-02-07 13:41:31 瀏覽:977
一村一居一法律顧問簡報 發布:2025-02-07 13:18:24 瀏覽:775
山西財經大學法律碩士的學費 發布:2025-02-07 13:12:45 瀏覽:303
勞動法是雙休 發布:2025-02-07 13:12:28 瀏覽:841
律師外語 發布:2025-02-07 13:07:13 瀏覽: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