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指紋屬於個人信息法律責任

指紋屬於個人信息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06 18:29:31

① 隨便採集指紋算不算犯法

隨便採集指紋是違法行為,指紋是公民的私人信息,沒經過合法的批准或合法部門(如公安局,國家安全部)審核,私人是不能隨便採集的。這可能會危害到國家安全。
法律分析
隨意採集他人的指紋會侵犯他人的隱私權,我國人和公民、自然人不得在沒有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核、批准下隨意採集他人的指紋。指紋是公民的個人隱私都到法律的保護,甚至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影響。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隱私就是私事,個人信息等個人生活領域內的事情不為他人知悉,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禁止他人干涉的純個人私事。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隱私權隱私權的主體應為自然人,不包括法人。隱私權的目標是保持人的心情舒暢、維護人格尊嚴,而且,隱私權是一種人格權,是存在於權利人自身人格上的權利,亦即以權利人自身的人格利益為標準的權利。人格權最明顯特徵在於其非財產性,企業法人的秘密則是與企業法人的經濟利益相掛鉤,是企業的一種財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② 指紋屬於私人信息嗎

簡單地說:理論上是的,但是這樣的事是非常普遍的,你多想了。比如:我到想反問你,指紋因為你不太懂吧,所以擔心,你的姓名/身份證號/性別/身高/年齡/籍貫/愛好/重體都是你的私人信息,你有沒有給到單位人事部門呢?
所以,沒有關系的,你完全可以給,這太普通了,但是對於員工的信息,公司具有保密義務和責任,如因此導致你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你可以追究你公司的負責(要有證據呀)。

③ 指紋膜被偷了,。是不是我這輩子就完了別人可以拿我的指紋膜在借條上按手印。。直到我這輩子也還不起

面對單位里要求定時按指紋打卡的規定,不少早上起不來的市民想盡辦法應對。9月1日,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從網上購買了一套製作指紋膜的材料,將自己的指紋復制出來後就可以找同事幫忙打卡了。記者在網上看到,銷售指紋膜的店家比比皆是,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對此專家指出,指紋膜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會威脅自身的人身、財產和信用安全,後果不堪設想。

市民

為了不被扣工資

早起按指紋打卡

在市區一家傳媒公司上班的李先生,因為工作性質的問題,不需要每天坐班,但單位去年安裝了指紋考勤機後要求每位職工早上必須在8:30之前按指紋打卡,如果當天沒有按或是按晚了,就會扣工資。

「我如果上午沒有什麼別的安排,按時去單位打卡是沒有問題的,但有時候客戶那邊上午會有活動需要去參加,跟打卡時間有沖突,我就必須得早起,先去單位按了指紋,再急匆匆趕到客戶那邊。」對此,李先生苦不堪言。

「而且單位的考勤機也不好用,有時候需要按上四五次才能顯示成功,要是再碰上人多的時候,還得排隊等。」李先生對記者說,單位里的同事對指紋考勤機也是諸多怨言,大家也只能在背後發發牢騷。

記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單位都安裝了指紋考勤機,作為對員工出勤的一種考核辦法。「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萬一臨時有急事去不了單位,根本找不到人幫忙,只能看著自己的工資被扣。」對員工來說,指紋考勤機被認為是「最糟糕的發明」。

應對

上網買來指紋膜

五分鍾做好一個

家住濰城區後姚小區的王先生所在單位要求每天早晚打兩次卡,月底才能領到全勤獎。之前為了不遲到,他也是每天早起,而自前段時間從網上購買了一款指紋膜後,就再也沒擔心過按指紋打卡的事了。

「我也是上網的時候無意中看到的,當時網頁上最吸引我的一句話是『找同事代打卡』,我看了看網頁上關於指紋膜的介紹和製作方法後,感覺不是很麻煩,就花了不到40元買了一套。」王先生對記者說,他起初只是抱著好奇的心態才買的。

到貨後,包裝盒裡放著一個針管、兩個裝滿了液體的小瓶子,兩個圓形的盒子和一個方形的透明盒子,還有一份詳細的製作流程。「製作流程寫了滿滿一頁,但其實製作起來特別簡單,我只花了五分鍾就做好了一個。」王先生告訴記者,用一個裝有像蠟一樣的模具,先用吹風機對著吹一陣加熱後,然後按下指紋,再把硅膠加上凝固液倒在模具上,等著自然晾乾就可以了。

記者看到,王先生做好的指紋膜被放在一個小盒子里,上面的指紋清晰可見,不過裡面零散分布著一些小氣泡。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做的這個「指紋」是硅膠材質的,只有一面有指紋,那些氣泡是在裡面的,不會影響使用效果。「店家說只要不壞,就能一直用,而且我買的那套材料可以做很多個。」王先生表示,他的指紋膜在單位的指紋考勤機上能夠順利使用,這樣他就可以不必每天都早起了。

調查

網上賣指紋膜的很多,價格從四五十元到百元不等

隨後,記者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指紋膜」,搜出8600多個相關結果,而關於指紋膜製作的相關視頻大約有38880個。「指紋膜代打卡」「駕校培訓打卡」「考試指紋膜」……成為不少商家宣傳的標語。

記者打開一家寫著「指紋膜指紋套全國銷量第一」的網頁看到,網頁上端不停顯示著「徹底擊敗指紋考勤機」「輕松找同事代打卡」等字樣,網頁上還有指紋膜打卡視頻以及詳細的製作流程圖。該網站的客服人員表示,指紋膜的製作非常簡單,5—10分鍾就可以完成,每套材料可以製作6—8個指紋膜,價格是100元。店家還發布了一個「重要公告」:指紋膜通過率極高,只適用於日常考勤應急,禁止用作考試作弊、過海關和其他違法犯罪活動,違者後果自負。

隨後記者又相繼打開了幾個網站,雖然店名不同,但宣傳的內容卻大同小異,都打著「百分百通過考勤機」的口號。而根據使用材質的不同,指紋膜價格從四五十元到百元不等。

至於是不是所有的指紋膜都能通過考勤機的考驗,有的店家表示自家的指紋膜只能通過激光型考勤機(特點是按指紋處會發綠光、紅光、藍光),而無法通過電容式考勤機(形狀像滑鼠,連接電腦,一般應用於海關、公關、銀行內部和葯劑師考勤等)。而有的店家則表示他們賣的是第六代指紋膜,所有的指紋考勤機都能通過,如果通不過他們會退款。有的店家從不過問買家買指紋膜是做什麼用的,有的則會先問明白是用來考勤的還是駕校使用的。

質疑

萬一丟失或交給別人保管,容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

「高考槍手指紋膜竟可亂真」「男子網購指紋膜偽造材料,騙取同事13萬元公積金」……這些關於指紋膜事件的報道,讓市民對於指紋膜存在的合法性以及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心生疑問。

「我買完之後,同事也有想買的,讓我把鏈接發給他,但是等我再回去找那家淘寶店的時候,發現怎麼也找不到了,我當時才意識到從網上買這種東西有可能是不允許的。」王先生說,後來他也搜了一些關於指紋膜的報道,發現大家對指紋膜的態度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它解救了早起的上班族,有的人則認為給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工具。

「我認為指紋膜的存在本身就說明了一些問題,如果不是單位採用『一刀切』的考核辦法,我們也不會想出這種對策來。」王先生說,出於安全考慮,他用指紋膜在自己有指紋識別的手機上試了一下,發現並不能解開手機鎖。

家住奎文區東方天韻小區的趙女士則認為指紋膜的使用弊大於利。「現在不僅是單位考勤要用指紋,有的市民家中用的是指紋防盜鎖,如果指紋膜不小心被偷了或是被別有用心的人拿去,最後受損失的只能是指紋膜的所有者。而且指紋應該屬於個人信息的一部分,就這么隨意復制出來交給別人保管或使用,萬一造成個人信息泄露怎麼辦?」趙女士認為,指紋膜還是不要使用的好。

聲音

指紋膜的使用不得違反法規,造成隱患需個人承擔

這種在網上銷售指紋膜製作材料的行為是否合法,購買人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對此,山東泰琪律師事務所的高明律師表示,從目前的法律規定來看,指紋膜的製作材料並不屬於違規違禁物品,就銷售行為而言,並不存在法律所禁止的情況。而對購買人而言,是否違法以及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也得通過購買人如何使用指紋膜來區別對待。

「如果僅僅是用於個人單位考勤,違反的是單位的考勤制度,對社會不會造成什麼損害。但如果是將指紋膜用來進行違法犯罪活動,那麼購買者或者是使用者就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高明律師表示,指紋膜的使用不得違反法律規定,也不得違反社會的公序良俗。而一旦個人弄丟了自己的指紋膜,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也是需要個人來承擔的。

專家指出,指紋識別技術的應用將越來越普遍,指紋信息外露意味著將身份信息外露,如同將身份證借給他人,指紋膜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會威脅自身的人身、財產和信用安全,後果不堪設想。

文/圖 本報記者 竇圓娜

1622閱讀
搜索
打卡專用指紋套
透明膠布做指紋膜
萬能指紋套哪裡有賣
指紋膜在淘寶怎麼搜
手機萬能指紋套
熱熔膠做指紋膜

④ 手指紋考勤對員工隱私帶來什麼風險

指紋打卡考勤的主要危害與隱患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指紋打卡考勤違反了法律規定。目前,只有《居民身份證法》規定了公民申領、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應當登記指紋信息。公安部出台的《公安機關指紋信息工作規定》中第11條已將指紋信息的採集范圍明確限定。其他機關、部門無權要求公民提供公民個人指紋信息。
二、指紋考勤打卡侵犯了公民隱私。指紋作為特定的身份識別標記,具有唯一性、排他性,當屬其列。而隱私權的核心,在於公民有權拒絕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2004年美國以反恐需要為由,要求包括中國在內的部分國家公民須採集指紋並留影後才能入境,中方強烈要求美方取消這一做法,並指出這侵害了中國公民的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權。可見我國實際上已將指紋視為公民個人隱私權與人格尊嚴的一部分。
三、指紋考勤打卡有悖於現代人權觀念。指紋考勤打卡的推行反映出用人單位對員工的極度不信任,是用人單位管理制度對法律規范的挑戰。指紋考勤打卡是力圖以硬體改進取代軟體變革,並錯誤地將
「嚴格」與「人性化」對立起來,這既有悖於現代人權觀念,又損害用人單位的長遠和根本利益,也不利於社會和諧。
四、指紋考勤打卡留下安全隱患。隨著技術的成熟,如今指紋識別已經被廣泛運用於生活產品,比如智能手機、家庭門鎖,更重要的還有移動支付領域。也就是說,如果指紋被復制,對方就可以進行轉賬或付款。但是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無二的,一旦泄露可能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指紋與DNA的信息類似,具有專有性。個人獨特的指紋信息外泄,—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個人所特有的指紋卻不是本人經手,一方面會增加刑事破案難度,而且在民事糾紛中也會引發諸多問題,財產安全也會受到極大威脅,這樣的案例已經出現。
五、指紋考勤打卡不利於社會和諧。 「任何一個公司開始稽核考勤,打卡的時候,一定是它走下坡路的時候」。中域集團市場部經理呂修剛指出:「讓員工打卡是一種對員工不信任的表現,他們對打卡產生的抵觸心理很正常,既然敢用人就要相信員工」。在白岩松看來: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等紀律的時候,一定是它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因為一個走上坡路的單位,人人不待揚鞭自奮蹄。有調查表明:超過七成上班族表示希望企業實行彈性工作制,近四成上班族認為打卡讓自己的身心飽受折磨,極度痛恨機械的打卡制度。有人斥之為指紋考勤打卡機是奴隸制度的產物。管理者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怎樣激勵他提高工作效率,打卡不利於和諧,反而加劇用人單位與員工之間的矛盾。
為此建議:
一、盡早制定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完善、細化對指紋信息的採集、使用、管理條款。我國公民個人信息包括指紋信息濫用問題日趨嚴重,社會對個人信息包括指紋信息保護立法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對不當採集、使用、管理、出售公民個人信息包括指紋信息的應當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從源頭上對指紋打卡機的生產與銷售進行嚴格准入,指紋打卡機的生產與銷售的泛濫最終將會釀成一場大災難。因此,如有特別需要,應當憑公安部門許可證生產與銷售。
三、禁止用人單位非法採集員工指紋信息。已經採集的,應當採取措施刪除、消除指紋信息,不得外泄。
四、嚴厲打擊非法生產與銷售指紋機、非法採集員工指紋信息的行為,對責任單位與責任人進行法律制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民事責任。
五、教育公民加強對指紋信息的自我保護。
六、加強對管理者與用人單位自覺、積極尊重公民隱私的教育。鼓勵用人單位與管理者積極推行更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⑤ 私自採集指紋是否違法

法律分析:違法,指紋考勤前提要提取指紋,除了公安機關破案需要是行使這種權利,其他人行使提取指紋根本無法律依據。 而指紋、虹膜等都屬於個人的獨一無二的生物識別信息,即屬於個人信息范疇,和我們的電話、地址等個人信息一樣,正在起草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的保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⑥ 指紋屬於個人隱私嗎

2006年,我去美國。在上海梅隴鎮廣場美國領事館的簽證窗口,我被告知,請伸出右手的食指在一個中間為紅色的方形儀器上向左旋轉向右旋轉。然後請伸出左手的食指再在那個儀器上向左旋轉向右旋轉。從此,我知道美國海關、美國移民局,甚至美國國防部還有那個威名赫赫的FBI的電腦里多了我的一份檔案。這個檔案的信息甚至比我的戶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所掌握的信息還要多。因為簽證官告訴我:如果你的食指旋轉的不夠好,不能把整個食指的指紋給我們,那麼你就得重來一次,否則你就去不了美國。我承認,有那麼一瞬間,為了去美國,我感到了一種人格上的屈辱。
?我想是的。從法律上的角度來說,指紋是身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獨一無二的個人生理標識,指紋蘊藏著個人的重要生理信息。雖然我國尚沒有出台個人隱私保護法,但沒人會否認指紋對於個人隱私的重要性。但是我在梅隴鎮廣場的那一刻,讓我突然覺得,也許指紋,更屬於個人尊嚴。
公元1978年,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冒著風險按下紅手印,掀開了中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序幕。是什麼讓他們敢於冒著當時能把天捅漏的政治風險?18個紅通通的指紋見證了彼此的信任和聯產到底的決心。對於家徒四壁的農民來說,指紋是一個人最後的保證。又豈止是農民呢?當我們結婚,當我們生下了嬰兒,當我們去證明那些事關人身財產安全的時候,我們都需要指紋。因為它不可撒謊、不可更改,可靠一如磬石。
就在昨天,一支由外國人組成的抗議隊伍在日本的東京市中心集會,抗議日本在機場和港口對入境的外國公民採集指紋。在集會的宣貼畫上,一個大大的指紋上寫著「NO」。看到這樣的消息我不禁感慨萬分。其實關於指紋採集,日本早有圖謀。早在2006年初,就有日本法務省移民局的官員透露要在未來的幾個月內向國會提交移民法修正案。修正後的法案將允許當局採取更加嚴格的入境安檢措施,包括對外國人提取指紋和拍攝照片,並且根據修正後的法案,日本有權驅逐任何被懷疑是恐怖分子的入境外國人。看看,有權驅逐,把你的指紋留下來還要保留驅逐你的權利,這就是一個還難說是有真正主權的國家向世界宣示的主權。但這樣的宣示又何嘗沒有道理呢?但是我們的集會呢?為什麼我們不去抗議美國和日本的這種做法?為什麼我們不會在宣貼畫上在大大的指紋上寫上「USA」和「JAPAN」,然後再寫一個大大的「NO」?為什麼在那個小小的窗口,盡管我們心懷屈辱,但仍然會把自己的食指伸出去呢?
我想到了從美國回國的那個夜晚。我們的飛機在日本的上空遭遇了強氣流。經停成田機場後平安降落到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早已習慣了在美國機場的嚴密檢查,我以為祖國會以同樣的禮遇來對待那些外國人。但我錯了。我看到那些同機的外國人很快的從外國人專用通道走過去了,而我們卻排著長長的隊等候檢查通過。
凌晨,上海的機場空氣清冽。我拖著滿載美國商品的包裹走向停車場。有那麼一瞬間,我感到了一種心理上的屈辱。我對自己說,這就是我的祖國。無論她有多麼不好,我都應該相信她,並做到一生的不離不棄。

⑦ 醫院採集指紋合法嗎

你好!
醫院採集指紋合法的!
(7)指紋屬於個人信息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指紋考勤前提要提取指紋,除了公安機關破案需要是行使這種權利,其他人行使提取指紋根本無法律依據。 而指紋、虹膜等都屬於個人的獨一無二的生物識別信息,即屬於個人信息范疇,和我們的電話、地址等個人信息一樣,亟待正在起草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的保護。 法律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這也是各國的通例。比如英國1998年的《數據保護法》規定:個人信息包括生物信息均受到法律的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儲存、使用個人信息,都必須經過責任部門批准和本人同意。2003年實施的新版《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第29條中,首次規定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指紋、血型、病史等,並作為隱私權納入人格權范疇。

⑧ 對於職工上班需提取指紋,以指紋打卡是否侵犯職工的隱私權

以指紋打卡涉嫌侵犯職工隱私權。
指紋考勤前提要提取指紋,除了公安機關破案需要是行使這種權利,其他人行使提取指紋根本無法律依據。 而指紋、虹膜等都屬於個人的獨一無二的生物識別信息,即屬於個人信息范疇,和我們的電話、地址等個人信息一樣。
即使國家治安機關,除破案需要針對特定嫌疑人之外,也無權強制公民提供指紋,所以企業更無權以加強管理為由,不經員工本人同意採集指紋。當然,一些特殊的企業,比如絕密機關、安全部門需要指紋考勤機以起到保安作用的話,則不是侵權行為。
隨著科技的發展,根據個人信息開發的指紋考勤的出現,如果管理不當,員工的指紋很容易被竊取而產生嚴重後果,企業則要為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如果僅僅從企業管理的目的出發,對員工的指紋嚴格保密,採取了切實可行的保密措施,並且採集時徵得了員工的同意,則不屬於違法行為。否則,就違反了憲法、民法通則等法律規定的人身自由權和隱私權。
因此,員工指紋儲存和保護是個很嚴肅的問題,萬一今後發生泄密,企業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現代企業員工的流動性較大,指紋一旦被某一企業採集,如何對指紋進行管理和保密,這對員工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權利保護的問題,具了解幾乎所有使用指紋考勤機的企業都未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

⑨ 人臉特徵指紋航班行程是否屬於個人信息

人臉特徵指紋航班行程是屬於個人信息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民個人信息是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信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⑩ 指紋身份證的法律規定

泄露個人信息將面臨刑罰
針對流動人口如何錄入指紋信息的問題,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長黃雙全表示,按照規定,居民身份證需要到常住戶口的所在地機關進行辦理,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都要在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辦理。
黃雙全稱,全國現有兩億多流動人口,要集中回去錄入指紋信息確實有很大難度,所以這次沒有採取集中錄入指紋的做法,今後將逐步實現。流動人口在居住地辦理身份證技術上是可以辦到的,並不存在技術障礙,但為避免通過多種渠道換領可能產生的信息安全問題,仍然要求流動人口回原籍辦理。
流動人口錄指紋要回原籍
法規在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中增加了指紋信息,規定:「公民申請領取、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自願錄入指紋信息。」這一決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據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長黃雙全介紹,已經領取身份證的持證人不能在證件有效期內直接追加寫入指紋信息,根據修改後的法律,還是要通過上述方式換領、補領身份證時錄入。
此外,修改後的居民身份證法加大了對泄露公民個人信息行為的處罰力度。根據相關條款,泄露公民個人信息,不僅要面臨刑事處罰,還要承擔經濟賠償等民事責任,對公民個人信息進行多重保護。
法律還規定了一代身份證有效期內繼續有效。以前領取的其他居民身份證,在其有效期內,也繼續有效。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