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微信轉發多少負法律責任

微信轉發多少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07 18:29:40

① 我幫別人轉發了一個微信朋友圈的二維碼別人掃碼被騙了十幾萬我要不要付法律責任

摘要 你好,要看情況,如果你事先不知道這是詐騙的,那可以減輕責任,如果知道,那你就是共犯,處罰較重,方便的話,可以來電告訴我詳情,我會為你提供專業的法律建議,盡力維護你的權益。

② 視頻轉發多少次違法

法律規定微信轉發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內容500次是違法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微信轉發涉及個人隱私或侮辱他人的內容時,則涉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權,人格尊嚴又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和隱私權等。當人身權受到侵害時,請求司法保護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它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泛。 但主要上指人的生命、健康、人格、名譽和人身自由等權利,以及與人身直接有關的權利.。
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事件信息,報道、傳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動實施細節,發布恐怖事件中殘忍、不人道的場景是一種違法行為。輕則會處以行政拘留,重則涉及刑事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第八十條規定:傳播恐怖信息,情節輕微,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罰款。如果情節嚴重,會涉嫌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罪。該罪的量刑有兩個檔次,分別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並處罰金,以及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所以,在網路上如果看到暴恐視頻,切莫因一時好奇,隨意傳播恐怖信息,以身試法。同時,收到此類信息時,要積極舉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第八十條
傳播恐怖信息,情節輕微,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者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極端主義活動的;
(二)製作、傳播、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物品的;
(三)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戴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服飾、標志的;
(四)為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者實施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活動提供信息、資金、物資、勞務、技術、場所等支持、協助、便利的。

③ 微信轉發謠言別人點接閱讀量超過多少要受處罰

兩種都是五百條

④ 微信轉賬多少可以立案

不小心微信轉賬轉錯了人,對方收了錢卻不還錢,甚者刪好友、拉黑,可以去法院起訴嗎?
民事經濟案沒有立案的數額標准,只要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收到侵害的,當事人就有權通過民事訴訟方式解決爭端。
訴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不管是1元的案子、還是100萬元的案子,公民只要認為侵犯了自己的權利,都可以起訴,法院都應受理。
律師提醒大家,使用微信支付這樣的平台轉賬,一定不能圖省事,要仔細核對收款人姓名,避免轉錯賬後追討的麻煩。另外,無論是用第三方支付還是用銀行轉賬,只要金額較大,都最好使用延時到賬方式,不要選擇實時到賬。這樣一旦發現轉錯了,還有可能通知攔截。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⑤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傳播謠言要負什麼責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從而為誹謗罪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量化的入罪標准。

也就是說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軟體上傳播誹謗他人的消息,當點擊量與轉發次數超過一定數量時,就會被認定為誹謗罪。根據我國《刑法》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現行刑法第291條中增加了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資料:

光憑法條的原文想必不少人還是對此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以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這條新增法條的主要內容 。

例:某網民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眾號的點擊量,故意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並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傳播,造成該地區人們出現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該網民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條中所述「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然後其又在微信上大肆傳播,滿足「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這兩個行為已經具有構成犯罪的主觀條件,再加之其傳播的消息造成了該地區人們的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滿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該網民已經構成了犯罪,將受到相關的處罰。

嚴厲打擊各類網路謠言行為的同時,警方希望廣大網民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增強自律意識、法律意識,規范網路言行,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為社會營造一個和諧、文明、清朗的網路環境。

⑥ 未經別人同意,在微信朋友圈私自轉發別人視頻或照片負法律責任嗎

這樣的情況,也有可能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畢竟有可能會侵犯到其他人的隱私或者肖像權。

⑦ 有人說轉發微信5000條會被拘留,是真的嗎

轉發5000條,共產黨萬歲,共產黨領導的好,你認為會拘留么?
你在轉發某些不好的留言,譬如反動的言論,哪怕一條,也會被封號的。
所以,不在乎轉發數量的多少,在乎的轉發的言論是什麼。

⑧ 網路謠言轉載多少次要負法律責任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回者被轉答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⑨ 微博微信等轉發量超過多少構成誹謗罪

法律分析:微博微信等瀏覽次數達到5000,轉發量達到500即能構成誹謗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是情節嚴重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⑩ 微信轉賬多少算詐騙

一般情形下,詐騙金額在3000元以上的,就會構成詐騙罪,公安機關應當依法立案,追究刑事責任。依據相關規定,詐騙公私財產價值3000元以上的屬於詐騙罪中數額較大的情形。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熱點內容
合同到期終止合同是勞動法的第幾條 發布:2025-02-07 13:41:31 瀏覽:977
一村一居一法律顧問簡報 發布:2025-02-07 13:18:24 瀏覽:775
山西財經大學法律碩士的學費 發布:2025-02-07 13:12:45 瀏覽:303
勞動法是雙休 發布:2025-02-07 13:12:28 瀏覽:841
律師外語 發布:2025-02-07 13:07:13 瀏覽:950
南寧工傷保險條例 發布:2025-02-07 12:24:46 瀏覽:648
法院證詞 發布:2025-02-07 12:07:51 瀏覽:757
欠條的法律效力幾年 發布:2025-02-07 11:57:28 瀏覽:827
法學張曉晨 發布:2025-02-07 11:41:41 瀏覽:449
城區法院纏 發布:2025-02-07 11:29:53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