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單銀行法律責任
㈠ 銀行飛單違法嗎
保險法沒有這樣的規定的吧?不過銀行人員管理辦法里有。一旦有銀行人員飛單或協助業務人員飛單,一經核實開除處理。不過,很難界定
㈡ 理財產品曝出30億「飛單」,民生銀行將承擔哪些責任
銀行承擔什麼責任,這還真不好說。
即使真的承擔什麼責任了,也不會對外公布的,相當於還是不知道。
一般這情況,銀行會跟飛單的客戶私下解決的,而且解決之後,估計都會有保密協議的簽訂,外界還是不知道
要知道30億不是小錢,而且對於銀行來講,這事也關系自家臉面。
打聽小道消息的,就此為止吧,倒是可以多關注一下新聞報道。比如,下面給你放一張圖,你網路看看。
有不懂,繼續追問或直接關注我名字的公眾號提問,也希望能夠採納我的答案。
㈢ 存銀行的錢被其員工飛單,銀行負什麼責
你好!銀行是不負責任的,你只能找當時辦理業務的人員協商,銀行也就是通報批評,希望能夠幫助你。
㈣ 高息攬儲是如何定義的參與儲蓄的錢,若到期不還,追討打官司是否受法律保護
利息超過同期銀行利息的四倍就是高息攬儲,若到期不還,本金受法律的保護,如果銀行不還可以打官司討回。
法律分析
所謂銀行高息攬存,存在三種可能,對應的追索方式也不一樣:1、風險最低的:銀行存款,如果確定是銀行存款,只是銀行為了吸收存款,給的利息高一些,這種情況通常是不會存在問題的。如果說資金收不回,有可能是銀行給您提供加息或贈送禮品後,不允許提前支取,這種情況一般事先有說明,到期償還本息沒有問題。如果你確實想提前支取,可以和銀行協商,退回相關禮品或禮金,實在難以協調可以通過當地銀保監會解決。2、風險較高的:銀行理財,如果你當時辦理的不是銀行存款,而是購買了銀行的理財產品,這種產品不是剛性兌付的,需要自負盈虧,到期如果不能收回全部本金,可以了解一下相關情況,在正常風險范圍之內的,有點小損失也只能接受。如果感覺購買過程、中間運營、風險等級匹配等存在問題,可以和銀行交涉,也可以通過銀保監會進行投訴處理。3、風險最高的:銀行「飛單」,所謂「飛單」就是你到銀行辦理業務,卻被工作人員(或者冒充的的工作人員)把資金轉移到銀行之外的項目,這種騙局在全國也不少見。遇到這種「飛單」的情況,資金如果收不回來,當事人一般都找不到了,銀行也不願承擔責任,只能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維權。總之,「有錢的地方就會有人打主意」,投資理財一定要謹慎,不要認為到銀行、保險公司這樣的單位辦理金融保險業務就是安全的,一定要通過營業櫃台辦理,拒絕高收益誘惑,避免聽信個別員工的說法,確保資金安全。高息攬儲是指金融機構在辦理儲蓄存款業務過程中、違反利率規定,擅自支付手續費、補貼、實務等變相抬高儲蓄利率的一種攬儲方法。利息超過同期銀行利息的四倍就是高息攬儲,到期不還本金受法律的保護,只不過超過法律規定的四倍的范圍約定無效,不受法律保護。高息攬儲,違法國家金融法律規定,屬於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第七十三條 商業銀行有下列情形之一,對存款人或者其他客戶造成財產損害的,應當承擔支付遲延履行的利息以及其他民事責任:(一)無故拖延、拒絕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二)違反票據承兌等結算業務規定,不予兌現,不予收付入賬,壓單、壓票或者違反規定退票的;(三)非法查詢、凍結、扣劃個人儲蓄存款或者單位存款的;(四)違反本法規定對存款人或者其他客戶造成損害的其他行為。有前款規定情形的,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五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萬元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第七十四條 商業銀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五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十萬元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未經批准設立分支機構的;(二)未經批准分立、合並或者違反規定對變更事項不報批的;(三)違反規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採用其他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四)出租、出借經營許可證的;(五)未經批准買賣、代理買賣外匯的;(六)未經批准買賣政府債券或者發行、買賣金融債券的;(七)違反國家規定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的;(八)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或者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優於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的。
第九條 商業銀行開展業務,應當遵守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得從事不正當競爭。
㈤ 飛單可以算非公務人員受賄罪嗎
「飛單」並不是法律術語,飛單簡單來說就是銷售業務員拿到訂單後,不將訂單交由自己公司做,卻將訂單放在別的公司做。
2、就銀行的「飛單」簡單說,就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賣不屬於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傭金提成。可見,飛單情況復雜,不能一概而論,
對銷售業務員「飛單」行為:
第一、「飛單」行為涉嫌共同侵犯企業的商業秘密,應承擔侵權責任、賠償損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經營者不得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下列單位或者個人,以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一)交易相對方的工作人員;
(二)受交易相對方委託辦理相關事務的單位或者個人;
(三)利用職權或者影響力影響交易的單位或者個人。經營者在交易活動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對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間人支付傭金。經營者向交易相對方支付折扣、向中間人支付傭金的,應當如實入賬。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也應當如實入賬。經營者的工作人員進行賄賂的,應當認定為經營者的行為;但是,經營者有證據證明該工作人員的行為與為經營者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無關的除外。
第九條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商業秘密權利人的員工、前員工或者其他單位、個人實施前款所列違法行為,仍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商業秘密的,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㈥ 協助他人飛單 犯法嗎
協助他人飛單犯法。飛單簡單來說就是銷售業務員拿到訂單後,不將訂單交由自己公司做,卻將訂單放在別的公司做。就銀行的飛單簡單說,就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賣不屬於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傭金提成。對於客戶來說,資金失去了銀行嚴格風控的保護就很容易打水漂。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㈦ 銀行理財經理賣飛單所在銀行承擔什麼責任
這個理財經理嚴重違規,銀行應該承擔相應責任,負責賠償損失
㈧ 飛單的定義 銀監會
銀監會飛單的定義就是即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出售不屬於銀行本身的金融產品,從中獲取高額傭金。對於客戶來說,沒有銀行嚴格風險控制的保障,很容易「打水漂」。
一、金融中的飛單是什麼意思?
財務飛單是銀行員工在銀行系統外銷售金融產品,資金流向銀行外部。然而,這些外部資金在沒有銀行監管的情況下風險很大。一旦出了問題,投資者損失慘重,連本金都得不到保障。金融票據可能是銀行出售的金融票據,也可能是一些外部資產管理產品,也可能是一些不存在的假貨。銀行賣理財一定要做雙重錄音,也就是錄音錄像。投資者必須通過銀行正規渠道購買:銀行櫃台、理財窗口、自助機、網銀、手機銀行等。
二、教你如何辨別「飛單」
每個銀行理財產品都有14位編碼。金融產品注冊碼是國家銀行業金融信息登記系統賦予銀行金融產品的識別碼,具有唯一性,是判斷產品是否合法合規的重要依據。注冊碼通常是以字母「c」開頭的14位代碼。投資者可在中國財富管理網站查詢界面輸入銀行理財產品名稱或代碼,驗證真實性。如果注冊信息中沒有出現理財產品的代碼,那麼這是非銀行渠道的理財產品。2.產品管理人不同。每個金融投資產品都有產品經理,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經理是銀行,而「飛單」產品的經理一定不是銀行,而是投資公司或者某個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投資者遇到理財經理介紹某個產品時,一定要問清楚誰是產品經理。3.投資收益不同。「飛單」產品主要以超高的投資回報吸引投資者,加上理財經理的各種口頭擔保,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很容易上當受騙。
總而言之,不管是什麼行業的飛單,一般來說是利益驅動,基本都是公司業務員和公司在分銷體繫上沒有達成共識造成的。
㈨ 總行查實銀行飛單對責任人如何處罰
年來,隨著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大發展,銀行理財產品日益受到投資者青睞,財富管理達到爆炸式增長的時代。截至2013年3月,中國的財富管理規模達8.2萬億元,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但近來一些銀行員工非法吸存、私售非銀行投資產品、非法集資案件頻頻被曝光,國內銀行「飛單」事件糾紛時有發生,凸顯了「銀行在向投資者出售投資產品過程中引發的信譽風險」。從法律角度看,即使是銀行合法合規代銷的產品,銀行作為中介機構也不提供代償,投資風險應由按照合同規定在發行人、擔保機構、投資者之間分擔。由於我國表見代理制度建立時間不長,還有不完善之處,有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其中,相對人對義務人的選擇權問題、無權代理人的法律責任問題以及代理人的抗辯權問題便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正是由於表見代理制度不完善,對「飛單」案件中銀行的責任認定還存在困難。而商業銀行的賣者之責應該體現在為客戶提供其需要的產品上,即為合適的客戶推介合適的產品。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在於中後台部門對產品進行審批,這需要金融機構具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和獨到的判斷能力。對理財產品的審批主要應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對代銷理財產品的機構進行審核,包括對這些機構做准入性審批,在合作期間按期作出復核、嚴格按照退出機制淘汰機構。第二是對理財產品作出審核,包括理財產品的交易對手、結構設計、風控措施等。目前部分銀行已經開始注意這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