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法的法律責任形式
Ⅰ 不正當競爭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市場不正當競爭應承擔的責任:1、民事責任,不正當競爭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2、行政責任,主要包括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責令改正以及吊銷營業執照等形式;3、刑事責任,嚴重損害他人權益或者損害社會經濟秩序的,需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七條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不正當競爭行為受到損害的經營者的賠償數額,按照其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經營者惡意實施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經營者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六條、第九條規定,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權利人五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Ⅱ 簡述競爭法的民事法律責任與民法中民事賠償原則的區別
1、簡單說來,競爭法本質上屬於經濟法的范疇,強調市場主體的實質公平和實現社會本位的法律理念。所以競爭法的民事責任是「懲罰性的」。
2、民法強調權利本位,同質救濟,形式公平。所以是「補償性的」。
Ⅲ 不正當競爭的法律責任
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經營者只要實施了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以及與不正當競爭有關的違法行為,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如果經營者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帶來損害的,經營者應承擔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並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行政責任:《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行政責任,要通過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督檢查部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查處來實現。行政責任的形式主要包括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責令改正、消除影響以及吊銷營業執照等形式。
刑事責任:刑事責任適用於那些對其他經營者、消費者和社會經濟秩序損失嚴重、情節惡劣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只對經營者承擔刑事責任作了原則規定,確定具體的刑事責任要適用我國《刑法》的相應規定。
Ⅳ 簡述競爭法律責任的特點
1、不正當競爭行為採取的是以行政處罰為主輔以相應民事救濟的原則。法律制裁措施主要是行政處罰,對所採取的行政法律措施作了比較詳盡的規定,突出了政府對市場競爭活動的主動干預,突出行政法律措施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製作用。 2、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依違法行為程度、性質之不同,法律責任有民事、行政、刑事之分。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於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調整,採取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相結合的綜合性法律責任制度。實施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人具體應當承擔何種法律責任,要按照其所實施的具體行為、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及有關法律的相應規定加以確認。 3、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三者並不是互相排斥的,同一不正當競爭行為,既可能觸犯民事法律、也可能同時觸犯行政法律及刑事法律。因此,行為人可能既承擔民事責任,又同時承擔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4、《反不正當競爭法》關於民事法律責任的規定,是以經營者承擔受侵害之經營者的損失為主要方式,並充分考慮到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受害人造成的損失在價值上有時難以計算,因此特別規定被損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侵權人「並應承擔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同時,違法行為人可能還會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5、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行政法律責任,就是行為人違反《反不當競爭法》的規定,實施了不正當競爭行為,而由監督檢查部門根據本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行為人所給予的各種行政處罰,其中包括罰款、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等。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於違反該法之經營者的行政處罰,是以罰款為基本手段的,其次則為沒收非法所得。
6、就不正當競爭的刑事法律責任來說,就是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實施了不正當競爭行為,依據我國刑事法律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人應承擔的刑事法律責任。目前,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有關刑事法律的規定,可以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有:以賄賂手段銷售或者購買商品,構成犯罪的;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或者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銷售偽劣商品,構成犯罪的;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構成犯罪的;侵犯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虛假廣告行為,構成犯罪的:侵犯他人商譽,構成犯罪的。
Ⅳ 反不正當競爭法法律責任有哪些
您好!復一、不正當競爭行為制的經濟責任和民事責任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濟責任、民事責任的意義在於保護合法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以及受到實際損害時得以補償。
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行政責任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行政責任,要通過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督檢查部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查處來實現。這樣規定的目的在於使被破壞的市場競爭秩序得以恢復。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行政責任形式主要包括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責令改正、消除影響以及吊銷營業執照等形式。此外,還規定了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的行政處分。
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對違法行為進行的最為嚴厲的法律制裁,適用於那些對其他經營者、消費者和社會經濟秩序損害嚴重、情節惡劣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對於刑事責任,《反不正當競爭法》只是作了原則規定,確定具體的刑事責任要適用我國刑法的相應規定。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Ⅵ 限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法律分析:(1)企業限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公用企業和其他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企業若違犯法律、行政規章的規定,實施上述行為的,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可根據情節,處以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被指定的經營者藉此銷售質次價高的商品和濫收費用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沒收違法所得,並可根據情節,處以非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2)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限定他人購買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區之間正常流通的,由上級機關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由同級或者上級機關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3)附加不合理條件行為。受侵害的經營者、消費者可根據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4)招標投標中的限制競爭行為。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7條的規定,在招標投標中,招標者和投標者有上述兩種行為之一的,造成的法律後果首先是中標無效;此外,監督檢查部門可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九條 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三)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四)教唆、引誘、幫助他人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Ⅶ 不正當競爭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不正當競爭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賠償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1)行政責任:《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行政責任形式主要包括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責令改正、消除影響以及吊銷營業執照等形式。此外,還規定了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的行政處分。(2)民事賠償責任: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3)刑事責任:違反《反不當競爭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當競爭法》 第二十七條 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其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責任。
Ⅷ 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形式包括
法律分析:根據情況分別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十七條 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因不正當競爭行為受到損害的經營者的賠償數額,按照其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經營者惡意實施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經營者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六條、第九條規定,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權利人五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Ⅸ 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以及其他有關市場參與者採取違反公平、誠實信用等手段去爭取交易機會或者破壞他人的競爭優勢,損害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民事責任:《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如果經營者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帶來損害的,經營者應承擔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並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行政責任:《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行政責任,要通過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督檢查部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查處來實現。行政責任的形式主要包括罰款、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責令改正、消除影響以及吊銷營業執照等形式。
刑事責任:刑事責任適用於那些對其他經營者、消費者和社會經濟秩序損失嚴重、情節惡劣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只對經營者承擔刑事責任作了原則規定,確定具體的刑事責任要適用我國《刑法》的相應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