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責任公司分支機構法律條文
1. 公司依法設立分支機構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公司和擅自設立分支機構,一種情況是以公司分公司的名義對外從事經營活動的分公司,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締,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還有一種情況是不以公司分公司的名義對外從事經營活動,而以其他名義,如經營部、分廠等名義對外開展經營活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百一十條
未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義的,或者未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義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締,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 分支機構承擔責任規定是什麼呢
分支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也可以先以該分支機構管理的財產承擔,不足以承擔的,由法人承擔。依照《公司法》的規定,明確了分公司民事責任的歸屬,即分公司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其一切行為的後果及責任由隸屬公司承擔。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十四條,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3. 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分公司嗎
有限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自決定作出之日起30日內向分公司所在地的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提交規定材料,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4. 分支機構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分支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法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賠償損失、修理、重作、更換、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七十四條
法人可以依法設立分支機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分支機構應當登記的,依照其規定。
分支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也可以先以該分支機構管理的財產承擔,不足以承擔的,由法人承擔。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5. 請問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分公司的規定和法律條文
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
分公司的范圍要求:分公司的經營范圍不得超出公司的經營范圍。
分公司設立的條件:公司設立分公司的,應當自決定作出之日起30日內向分公司所在地的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必須報經有關部門批準的,應當自批准之日起30日內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第七章 分公司的登記
第三十九條 分公司是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設立的從事經營活動的機構。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第四十條公司設立分公司的,應當向分公司所在地的市、縣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核准登記的,發給《營業執照》。
第四十五條分公司是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設立的從事經營活動的機構。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第四十六條分公司的登記事項包括:名稱、營業場所、負責人、經營范圍。
分公司的名稱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分公司的經營范圍不得超出公司的經營范圍。
第四十七條公司設立分公司的,應當自決定作出之日起30日內向分公司所在地的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必須報經有關部門批準的,應當自批准之日起30日內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
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設立分公司的登記申請書;
(二)公司章程以及加蓋公司印章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三)營業場所使用證明;
(四)分公司負責人任職文件和身份證明;
(五)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設立分公司必須報經批准,或者分公司經營范圍中屬於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項目的,還應當提交有關批准文件。
分公司的公司登記機關准予登記的,發給《營業執照》。公司應當自分公司登記之日起30日內,持分公司的《營業執照》到公司登記機關辦理備案。
(5)有限責任公司分支機構法律條文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分公司的登記程序:
第五十條申請公司、分公司登記,申請人可以到公司登記機關提交申請,也可以通過信函、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申請。
通過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申請的,應當提供申請人的聯系方式以及通訊地址。
第五十一條公司登記機關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一)申請文件、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申請人按照公司登記機關的要求提交全部補正申請文件、材料的,應當決定予以受理
(二)申請文件、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但公司登記機關認為申請文件、材料需要核實的,應當決定予以受理,同時書面告知申請人需要核實的事項、理由以及時間。
(三)申請文件、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予以更正,由申請人在更正處簽名或者蓋章,註明更正日期;經確認申請文件、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決定予以受理。
(四)申請文件、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在5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當場告知時,應當將申請文件、材料退回申請人;
屬於5日內告知的,應當收取申請文件、材料並出具收到申請文件、材料的憑據,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文件、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五)不屬於公司登記范疇或者不屬於本機關登記管轄范圍的事項,應當即時決定不予受理,並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請。
公司登記機關對通過信函、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申請的,應當自收到申請文件、材料之日起5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6. 有限責任分公司法人獨資的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有限責任分公司法人獨資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股東以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公司以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7. 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分支機構有法人代表嗎
根據《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中分支機構含義界定的答復》,「《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所稱「分支機構」是指企業法人投資設立的、有固定經營場所、以自己名義直接對外從事經營活動的、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其隸屬企業法人承擔的經濟組織。」
其中明確分支機構並不具有法人資格,因此不能設立法定代表人,只能設立企業負責人。
8. 公司、分公司擅設分支機構如何處罰
《〈公司法〉修改後擅設分支機構處罰的依據》一文,對公司在其住所外擅設分支機構如何適用法律的問題,列舉了幾種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應適用《公司登記管理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總局83號令)第三十二條定性處罰;有的認為應認定為冒用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名義行為,按新《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八十條定性處罰;有的認為應按新《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七十三條有關未辦理變更登記處理;有的認為應當適用《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定性處罰;原文作者則認為,冒用、變更等詞語不能貼切表示出擅設分支機構的性質,而《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又無擅設分支機構無照經營類型的規定,因此,在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層面上,對此問題規定不夠明確,令基層執法人員困惑。
筆者認為,現行法律、行政法規對此問題的規定已經很明確了,關鍵是要正確理解法條。
《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二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從事無照經營。這里的無照經營,不僅包括相關單位或個人本身無營業執照卻開展經營,還包括本身有營業執照的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單獨或共同設立應當辦理營業執照卻未辦營業執照的經營機構開展經營。例如,新《公司法》第14條規定,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35條、《個人獨資企業法》第14條、《合夥企業法》第18條,也有類似的設立分支機構應當辦照的規定。因此,企業擅設無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分公司)開展經營活動,同樣屬於《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的調整范圍。
新《公司法》第211條及《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80條所規定的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義,是指未經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擅自使用分公司名義,既包括無任何營業執照而冒用分公司名義從事經營,也包括已依法領取除分公司營業執照之外的其他營業執照卻冒用分公司名義從事經營。
其實,《公司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規、規章並未使用分支機構的概念,而是使用分公司概念。《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46條規定,分公司是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設立的從事經營活動的機構。總局83號令第十五條第一款則明確,公司設立的不具備企業法人資格的經營機構,其名稱可以不含分公司字樣,但應當按分公司登記程序辦理登記。也就是說,凡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設立的從事經營活動的機構,無論其名稱中是否含有分公司字樣,都屬於分公司。當然,根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分公司名稱中不管是否含有分公司字樣,都應當冠以其所從屬公司的名稱。因此,分公司名義,既包括名稱中含有分公司字樣的情形,也包括名稱中雖不含分公司字樣,但通過冠以某公司名稱並綴以經營部、服務部等字樣的形式,表明其屬於某公司下屬經營機構的情形。
公司或分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設立經營機構,卻未辦理登記領取分公司營業執照的行為,首先構成了《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四條和第十四條所查處的無照經營行為;如果該擅設的經營機構使用了分公司名義的,則同時構成了《公司法》第211條及《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80條所查處的冒用分公司名義行為;如果該擅設的經營機構未使用分公司名義(如仍以公司名義從事經營)的,則僅構成無照經營而未構成冒用分公司名義行為。
如前所述,《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80條,並非專門調整無照經營,還調整有其他營業執照但冒用公司或分公司名義的行為。因此,此法條與《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四條第一款屬於法條的交叉競合,但相互間並無特別法與一般法的關系,不存在依《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轉致適用《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80條實施處罰的問題。對於同時構成無照經營行為和冒用分公司名義行為的,應分別適用《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四條第一款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80條,指出其違法性並實施行政處罰,但同種處罰僅適用法定幅度最重的法條實施一次。
總局83號令在被明令廢止前,凡與新《公司法》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不相抵觸的條款,均繼續有效。不過,總局83號令第32條對公司擅自設立分公司行為的處罰規定,其立法背景是原《公司法》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對此類行為均未設定行政處罰,而《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也尚未出台。當《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和新《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生效後,總局83號令第32條就與這些上位法相抵觸,不應再適用了。
另外,無論是新《公司登記管理條例》,還是老條例,均未將分公司作為公司的登記事項。因此,將公司擅自設立分公司行為,認定為擅自改變登記事項,按新《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七十三條處理,明顯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