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勸酒者責任法律規定
㈠ 勸酒人駕車接著駕車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勸酒人應對酒後駕車交通事故承擔責任。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勸酒人對駕駛人勸酒的先行行為,導致其對駕駛人負有了勸阻義務。如果勸酒人未能成功勸阻駕駛酒後駕車的,應當就其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條
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暫扣六個月機動車駕駛證,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因飲酒後駕駛機動車被處罰,再次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飲酒後駕駛營運機動車的,處十五日拘留,並處五千元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醉酒駕駛營運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十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後,不得駕駛營運機動車。
㈡ 勸人喝酒要承擔什麼責任
按照我國《刑法》第18條第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就從法律上明確規定了醉酒犯罪應負完全刑事責任。
同時,對於這4種勸酒行為同樣也進行了立法規定----
比如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以及.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這4種行為同桌飲酒者,都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出現以下四種情況,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同飲者和勸酒者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0 1強迫性勸酒
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強迫對方喝酒的意思表示,比如用「不喝不夠意思,不喝看不起我,不喝不是兄弟」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
0 2明知對方不能飲酒仍勸其飲酒
比如明知對方酒精過敏、身體不適或者吃了頭孢類葯物不能飲酒,仍勸其飲酒而誘發了相關的疾病;
0 3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
如果飲酒者已經神志不清,失去控制能力,同飲者要將醉酒者安全送到醫院、家中或其親人身邊,讓醉酒者有人照顧;
0 4飲酒者酒後駕車未勸阻
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後果,勸酒人要承擔相應責任。
㈢ 醉駕受罰一起喝酒的人承擔責任嗎
一起喝酒的人竭力勸阻無效執意要酒駕的無責任,明知酒後駕車是違法的但不勸阻或縱容酒駕醉駕造成交通事故的,有連帶責任。如果酒駕方家屬以一起喝酒的人作為被告向法院提起民訴要求負民事連帶責任的,法院會支持該訴求。
法律分析
判斷酒友是否承擔責任,主要是看酒友是否存在過錯以及過錯的程度。 在喝酒過程中是否有強行勸酒的行為以及明知道他人不能喝酒而故意勸酒。勸酒者明知被勸酒者酒後要駕車,就應該預見到會發生交通事故,不要心存僥幸,對被勸酒者有輕信其能夠避免交通肇事的疏忽心態。當被勸酒者喝醉時其思維自控能力明顯降低,如果再駕車,必然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該後果明顯系勸酒者的行為所 導致。因此,其他酒友對被勸者有照顧、注意義務。倘若勸酒者放任被勸酒者獨自一人駕車,是為明知其駕車會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卻不加阻止,違反了照顧、注意義務,故對肇事者發生的損害,應當承擔責任。所以,酒友對被勸酒者的死亡承擔責任的法律構成要件是明知被勸酒者喝酒而放任其駕車,不盡照顧義務,致使其發生損害後果。首先,無論其喝酒多少,醉與不醉,不必再追究了,問題是只要其與事故發生存在因果關系就行了;其次,必須是發生了損害後果,勸酒者是否承擔責任,在於明知被勸酒者喝酒過量而放任被勸酒者獨自一人駕車,勸酒者由於未盡到照顧、注意義務,從而最終導致該交通事故的發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條 被侵權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㈣ 勸酒人能否承擔酒後駕車責任
根據因果關系來說,勸酒人一般不對酒駕交通事故負責。事故的責任是由酒後開車引起的,並不是勸酒引起的,但如果勸酒的人在勸酒之後沒有起到提醒以及照顧義務的,那麼需要負一定責任的。
【法律依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六十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三)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於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㈤ 在一起喝酒出了事故怎麼賠償
在一起喝酒出了事故怎麼賠償需要根據駕駛員在事故中的交通違法行為來確定。
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飲酒出事,有四種情況勸酒者需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
2、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比如明知對方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
3、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酒駕的危害如下:
1、觸覺能力降低,飲酒後駕車,因酒精麻醉作用,人的手、腳觸覺較平時降低,往往無法正常控制油門、剎車及方向盤;
2、判斷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飲酒後,人對光、聲刺激的反應時間延長,從而無法正確判斷距離和速度;
3、視覺障礙,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過0.3%。就會導致視力降低,在這種情況下,人已經不具備駕駛能力。如果酒精含量超過0.8%。駕駛員的視野就會縮小。至於醉酒的駕駛員,甚至只能感覺到周圍環境的很小一部分;
4、心理變態,酒精刺激下,人有時會過高估計自己,對周圍人勸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做出力不從心的事;
5、疲勞,飲酒後易睏倦,表現為駕車行駛不規律、空間視覺差等疲勞駕駛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第九十一條 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暫扣六個月機動車駕駛證,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因飲酒後駕駛機動車被處罰,再次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飲酒後駕駛營運機動車的,處十五日拘留,並處五千元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醉酒駕駛營運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十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後,不得駕駛營運機動車。飲酒後或者醉酒駕駛機動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㈥ 勸朋友喝酒發生交通事故是否要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分析:看情況。以下情形勸酒需承擔法律責任:強迫性勸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的情形,如明知對方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交通事故等損害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㈦ 酒駕造成交通事故一起喝酒的人有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多數情況下應由發生事故的飲酒人自負損失。但如果發生強迫性勸酒、惡意勸酒、灌酒者和未能保證喝酒者安全,則共同飲酒人也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同行人盡到了提醒、勸阻、通知家人、照顧、護送義務,同行人是無過錯的,不需要進行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二十二條 機動車駕駛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影響安全駕駛的,不得駕駛機動車。任何人不得強迫、指使、縱容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
㈧ 酒後駕車,勸酒者是否要負法律責任
你這個問題是很普遍的是了。但是你沒有說清楚,酒後駕車是遇到交通將是將別人撞傷,構成交通肇事罪?還是只自己受傷?
針對以上的假想,酒後駕車構成交通肇事罪的,作為勸酒者不負刑事責任,因為對此法律沒有規定。
那麼如果喝酒自駕車受傷,作為勸酒者,應負民事賠償責任。因為你作為成年人明知他人開車,屬於高度危險作業。你還勸他喝酒,增加其其危險程度加,有一定過錯,對其損害應承擔相應責任。當然,酒後駕車人也有過錯,明知自己開車,還要喝酒,對其造成的損害,自己也應承擔一不定期的責任。
㈨ 出車禍後開車出事故一起喝酒的有責任嗎
作為一起喝酒的人,事實上已經建立了法律關系,根據《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出現了以下四種情況,一起喝酒的人都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這四種情況分別是:
一、強迫性勸酒。
有的人不想喝酒,但在酒桌上被同飲者用野蠻灌酒、言語要挾、刺激、糾纏等方式勸喝酒,那麼勸酒者的行為屬於強迫性勸酒。
四、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明知對方酒後需要駕車卻不加勸阻,如果駕車人發生損害結果,同飲者要承擔責任,不過中途盡到勸阻義務的人可減輕責任或者免責。
㈩ 勸酒承擔責任的法律規定
以下四種情況,勸酒者通常需要負法律責任:一、強迫性勸酒。二、明知對方不能喝仍勸酒。三、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四、未勸阻醉酒者駕車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
【法律分析】
一、強迫性勸酒:根據法律規定,多數情況下應由發生人身損害的飲酒人自負責任。但是,如果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的強迫性勸酒行為,如野蠻灌酒、言語要挾、刺激對方、不喝就糾纏不休等,只要主觀上存在強迫的過錯,此時對於損害後果的發生,勸酒人應當承擔相應的過錯賠償責任。二、明知對方不能喝仍勸酒:如果明知對方不能飲酒,最後因喝酒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導致傷殘、死亡的情況發生,勸酒者需要擔責;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勸酒誘發疾病的,勸酒者無需承擔過錯責任,但根據公平責任原則也要承擔賠償責任。即勸酒者無論是否知道對方不能喝酒,都應承擔責任,只不過前者須承擔較大責任。三、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同飲人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此時如果發生意外,同飲人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四、未勸阻醉酒者駕車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在明知對方酒後駕車而不加以勸阻情況下,一旦發生損害結果,同飲人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醉酒人不聽勸阻,同飲人則可以減輕或免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