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直播帶貨法律責任分析

直播帶貨法律責任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5-08 16:53:53

1. 網紅直播帶貨售假判刑嗎

法律分析:直播帶假貨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 直播賣假貨會有刑事責任嗎

直播賣假貨會有刑事責任。
法律分析
網路主播在直播中賣假貨的犯罪行為,售賣假貨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會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售賣假貨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會被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網路主播賣假貨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還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主播在直播賣貨時,對產品質量等是有審核義務的。如果主播推薦的商品是虛假廣告,對消費者權益造成損害的,主播要承擔連帶責任,在直播帶貨過程中,對銷售產品進行虛假宣傳,存在明顯的欺詐消費者行為,還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數額較大」標准;銷售金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銷售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數額巨大」標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一十四條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 一企業8萬請千萬主播帶貨只賣出6瓶護膚品,主播該不該承擔法律責任

引言:一企業8萬請千萬主播帶貨,只賣出去了6瓶護膚品,主播他應該承擔相對應的責任,但是不能說承擔法律責任吧,因為這個主播他已經履行了自己的銷售任務,但是存在著一定的瑕疵需要賠償,但是不能說人家沒有帶貨,這肯定是不行的,一碼歸一碼。

三、不要過分的相信主播帶貨

也是提醒大家永遠都不要過分的去相信,千萬主播他們在某些短平台上面可能會比較的火,但是在買東西上面人們還是比較注意的,如果說這個東西以前沒有什麼經驗,而且他這個品確實不怎麼好,你不管請誰來別人也不會買。

4. 網紅直播帶假貨最高可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上熱搜,網友怎麼看

有網友評論稱「從根源查處」、「該管了」,有網友呼籲道:「趕快出一些關於直播帶貨的相關法律法規吧」。

6月6日消息,據法制日報報道,我國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此外,網紅或明星利用自己的流量優勢,在直播帶貨過程中,對銷售產品進行虛假宣傳,存在明顯的欺詐消費者行為,還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直播帶貨暴露諸多問題

直播帶貨迅猛發展也讓亂象頻生。直播帶貨出現虛假宣傳甚至假貨的情況不斷。

不久前的一場直播帶貨中,坐擁千萬粉絲的主播薇婭售賣了一款198元的「Supreme聯名小風扇」,被時尚博主公開質疑是山寨聯名商品,而非美國潮牌。這場直播共售出了2.19萬件產品,銷售額高達433.62萬元。

去年,快手帶貨大主播辛巴深陷「糖水燕窩門」,辛巴聲明表示,其直播售賣的」茗摯」燕窩產品存在誇大宣傳的行為,決定將該產品召回並進行三倍賠償,總賠償金額達到了6198萬元。

羅永浩羊毛衫事件同樣也是最近的熱議話題。去年12月,羅永浩通過個人公眾號發布公告,承認其11月28日銷售的皮爾卡丹羊毛衫,「部分送檢後鑒定為非羊毛製品」。他承諾對「所有購買該產品的消費者,代為進行三倍賠付」。

5. 情感直播間帶貨強賣人家東西是犯法的嗎

情感直播間帶貨強買強賣的行為是犯法的,這一行為明顯地破壞了自由、平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要嚴厲的制裁,以保證市場經濟能夠健康、平穩地向前發展。
法律分析
在現實生活中網路直播是非常火的一個行業,有很多人進行網路直播,以吸引觀眾的關注, 強買強賣的行為是犯法的,這一行為明顯地破壞了自由、平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要嚴厲的制裁,以保證市場經濟能夠健康、平穩地向前發展,如果情節比較輕微,則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強買強賣指在商品交易中,以暴力、威脅手段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服務或者強迫他人接受服務的行為,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服務或者強迫他人接受服務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以暴力、威脅手段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服務或者強迫他人接受服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六條 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服務或者強迫他人接受服務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6. 明星直播帶貨出事以後,應不應該負責任呢

某人在快手平台直播房間收看直播購物時,從主播許某點購買iPhone一部,後發覺為「山寨手機」,並不是正品,經與主播及服務平台溝通交流未果後,訴至人民法院。近日,北京市智慧法院就張某訴許某、北京市快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網上購物合同糾紛案一案舉辦了網上庭前會議。

另外依據消費者消費者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要求:「經營者出示產品或是服務項目有詐騙個人行為的,理應依照消費者的規定提升賠付其遭受的損害,提升賠付的額度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合同款或是接納服務項目的花費的三倍」,消費者能夠 向經營者明確提出賠付或是根據直接證據向物價局投訴、向人民法院提到是民事訴訟。

帶貨「翻車」,主播是不是需承擔義務?

最普遍的帶貨「翻車」很有可能便是宣傳策劃中出示虛假宣傳,這類狀況下主播是不是必須承擔法律責任,理應依據案例中主播的法律法規人物角色明確法律依據。

主播作為營銷推廣個人行為的行為主體,其人物角色並不是唯一,當其被判定為廣告代言人時,合乎一定標准時與廣告商承擔法律責任。廣告法第五十六條要求,公布虛假宣傳,蒙騙、欺詐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是接納服務項目的消費者的合法權利遭受危害的,有廣告商依規承擔法律責任。而針對關聯消費者生命健康的產品或是服務項目的虛假宣傳,導致消費者危害的,廣告代言人等理應與廣告商承擔法律責任。別的產品或是服務項目的虛假宣傳,導致消費者危害的,廣告代言人,明知道或是應知應會廣告宣傳虛報仍設計方案、製作、代理商、公布或是作強烈推薦、證實的,理應與廣告商承擔法律責任。因而,是不是承擔法律責任應依據上述不一樣情況給予明確。

「生產加工型」的主播兼顧角色定位,除開遵循廣告法的規定,也要遵循消費者消費者保護法、產品質量法、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中有關經營者、經營者的相關要求。這類主播要主要留意,市場銷售的商品是不是合乎產品品質規范或是食品衛生安全規范,一旦帶貨「翻車」,代表著要承擔大量的義務。實際承擔哪種義務,要依據案例之中體現出去的不一樣狀況開展剖析:

如經營者出示產品或是服務項目有詐騙個人行為,必須承擔「三倍承擔責任」;若生產製造或市場銷售的商品違背食品衛生安全規范的,必須承擔「十倍承擔責任」;若因產品品質不過關導致別人資產、人身傷害的,商品製作者、經營者理應賠付其導致的損害。兼顧角色定位的主播帶貨方式作為一種新市場銷售方式,造成的難題也許多,必須在案例中深入分析主播在案子中飾演的人物角色可用實際的法律法規。

網路直播平台需承擔什麼義務?

在我國針對網路直播平台早已擁有一些標准,總而言之網路直播平台需遵循《網路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關於加強網路表演管理工作的規定》《關於加強網路直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直播間主題活動的要求,依據規定,服務平台要開展辦理備案及批准、對主播開展實名驗證、創建直播間內容審核規章制度、執行內容日誌信息內容存留規定、重視個人隱私保護、創建信譽等級體系管理及信用黑名單管理方案等。

不一樣的網路直播平台還必須承擔附加的義務,以買東西類直播間為例子,直播間個人行為關鍵藉助電子商務平台進行,這時主播所藉助的網路直播平台便是電子商務平台,關鍵由電商法開展牽制。服務平台經營者理應對產品經營者的資質證書資質盡到審批責任,或是對消費者盡到安全防範措施責任,沒有盡到到責任,導致消費者危害的,服務平台應依規承擔相對應的義務。

審判長提議:

一方面,服務平台必須承擔相對應義務。第一,要立即升級服務平台標准,高度重視與消費者的溝通交流,合理運用服務平台的售後服務方式,依據服務平台標准妥善處置消費者對經營者或主播的糾紛案件。第二,要搞好審批監督工作中,運用方式方法監管如刷銷量等作假宣傳策劃個人行為,防止產生主播為了更好地吸引住總流量作出蒙騙消費者乃至違反規定的個人行為。第三,要搞好買賣安全性層面的宣傳策劃和管理方法,嚴厲查處各種誘發買賣、淘寶虛假交易、避開安全管理的私下交易等個人行為。第四,要搞好主播群體的信息內容備案核實及管理方法和管束,另外根據系統化的學習培訓、規范性的評定體制、健全的獎懲機制,提升互聯網主播的職業素質和標准觀念。

另一方面,主播人群在進行直播間時,要深刻認識作為主播或經營者要承擔的法律依據和風險性,為消費者出示真正、靠譜的信息內容和產品。主播們在宣傳策劃產品、正確引導消費者買東西的另外,更要重視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決不能只享有益,不承擔責任。

7. 直播帶假貨最高可判十年,這一法規可以減少哪些事件的發生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網紅主播會在網路上面去進行直播,但是大部分的網友在購買了一些東西之後發現這些東西全部都是假貨。而辛巴在2020年售賣了假的燕窩,這件事情也被很多的網友所熱議。如今我們國家也是針對這種騙局越來越多,出台了一條法律規定,這條法律規定主要就是如有在發現直播帶貨,最高可以判十年。這樣的規定,也只是想讓很多的人注意自己在直播帶貨的一些錯誤行為。

大家不可能繼續上當受騙

但如果說我們的東西質量非常的差勁,跟描述的完全不一樣。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在一個地方摔倒兩次,大家也不可能再當回頭客。那麼我們就很難再把自己的東西給售賣出去,這樣的話也會讓自己有一些損失。不僅如此,現在還要被判刑,這也是得不償失的。

8. 律師稱薇婭帶貨產品涉虛假宣傳,直播是否需要擔責

任何事情的出現其實都是有著兩面性的,能夠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必然會存在一些弊端,所以在度過野蠻生長的階段以後,相應的法律法規必須要完善才行。直播行業也是如此,近些年來直播行業都處於一個如火如荼的階段,同樣也進入了野蠻生長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當中,我們承認直播帶貨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便利,同時商品的質量也成為了我們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

很明顯在此次事件當中,薇婭及其團隊並沒有對這些商品進行嚴格的篩選。所以才造成了此次虛假宣傳,並且虛標的時間發生。消費者正是由於相信直播團隊,所以才對商品進行購買,很顯然如今主播以及直播團隊辜負了消費者的信任。

9. 直播帶貨有風險嗎出了問題主播要負責嗎

當然有風險。5月1日,《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正式執行。根據新政,直播帶貨視頻必須保存3年,通過直播售出的產品,將強化主播的問責環節。另外,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直播帶假貨最高可判處十年有期徒刑。所以直播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不過話又說回來,做什麼沒有風險了。重要的是守規矩、有底線,自然就不會出啥問題了。建議直播帶貨前,一定要嚴把產品關,不要帶三無產品、劣質產品或一些經常翻車的產品。如果你自己拿不定主意,可以上喜推翻車指數網站看看,這是個專門查詢哪些產品容易翻車的軟體,很好用,也很有用。

10. 教師直播帶貨違規嗎

法律分析:國家法律並無禁止教師不能直播帶貨的規定。因此,教師直播帶貨是不違規的,只要不涉及賣課等禁止的事項,不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即可。不過,教師還要受到紀律的約束。紀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所以,教師直播帶貨可能受到紀律處分。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熱點內容
騰訊控制立法 發布:2025-02-07 06:31:03 瀏覽:894
婚姻法在在線 發布:2025-02-07 04:52:59 瀏覽:751
酸洗刑法 發布:2025-02-07 04:52:58 瀏覽:894
以下不屬於傳統婚姻法的特徵 發布:2025-02-07 04:47:57 瀏覽:551
俄羅斯司法學院 發布:2025-02-07 04:46:31 瀏覽:449
婚姻法測 發布:2025-02-07 04:40:49 瀏覽:31
轉包土地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7 04:18:36 瀏覽:449
英語專業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2-07 03:36:24 瀏覽:45
深圳市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2-07 03:29:16 瀏覽:38
防金融詐騙法律知識網路競賽題 發布:2025-02-07 03:15:24 瀏覽: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