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終止審理裁定書的法律效力
A. 終止審理刑事裁定書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中止審理用刑事裁定書的適用范圍
(一)在審判過程中,自訴人或者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
(二)案件起訴到人民法院後被告人脫逃,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
(三)由於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致使案件無法繼續審理。
B. 法院審理案件,終止審理與終結審理有何區別
一、時間不同。
終止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審判案件過程中,遇有法律規定的情形致使審判不應當或者不需要繼續進行時終結案件的訴訟活動。中止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後,作出判決之前,出現某些使審判在一定期限內無法繼續進行的情況,決定暫時停止審理,待有關情形消失後,再行恢復審判的活
二、原因不同。
終止審理是指審理中出現不應當、不需要繼續進行的情形,而中止審理是因為出現了使案件無法繼續審理的不可抗拒的情況;兩者導致的法律後果不伺。終止審理後,訴訟就終結了,不再恢復,中止審理只是暫停訴訟活動,一旦中止因素消失,即應恢復審理。
三、法律後果不同。
終止審理後,訴訟即告終結,不再恢復,而中止審理只是暫停訴訟活動,一旦中止原因消失,即應恢復審理。
(2)刑事終止審理裁定書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一百九十六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對證據有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
人民法院調查核實證據,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查封、扣押、鑒定和查詢、凍結。
C. 刑事裁定書是什麼
法律分析:刑事裁定書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審理或判決執行過程中,就程序問題和部分實體問題所做的書面決定。裁定有書面和口頭兩種形式。凡用書面語形式表達的,稱之為裁定書。裁定書是人民法院常用的一種重要司法文書,其作用在於保障訴訟順利進行,保障人民法院的判決得以實現。生效的裁定書與生效判決書一樣,都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一般包括復核死刑裁定、緩期執行裁定、發回重審裁定、維持原判裁定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 第一條 為了推進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保障刑事判決、刑事裁定和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的正確執行,提高教育矯正質量,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預防和減少犯罪,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D. 中止審理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
中止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後,作出判決之前,出現了某些使審判在一定期限內無法繼續進行的情況時,決定暫時停止案件審理,待有關情形消失後,再行恢復審判的活動。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或者仲裁機構裁決文書確認的事實,可以作為定案依據。但是如果發現裁判文書或者裁決文書認定的事實有重大問題的,應當中止訴訟,通過法定程序予以糾正後恢復訴訟。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百八十一條 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中止審理:
1、自訴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2、起訴後被告人逃脫,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3、在自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4、在審理期間發現不宜適用簡易程序情形的。應當決定中止審理,並按照公訴案件或自訴案件的第一審普通程序重新審理。
(1)公訴案件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的
(2)公訴案件被告人應當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3)公訴案件被告人當庭翻供,對於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予以否認的
(4)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充分的
(5)其他依法不應當或者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
5、由於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1、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2、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4、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5、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6、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E. 法院裁定書有效期多久
永久有效。法院裁定書一經生效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除非被依法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具體解釋為:裁判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如果義務人拒不履行裁判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權利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權利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否則,就喪失了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
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5)刑事終止審理裁定書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法院裁定書分類:
1、一審判決書
第一審程序的民事判決書,亦稱一審民事判決書,它是人民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對受理的民事案件和經濟糾紛案件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第一審普通程序或簡易程序審理終結後,依照國家的民事法律、法規,就解決案件的實體問題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文書處理決定。
2、二審判決書
第二審程序的民事判決書,亦稱二審民事判決書,它是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民事判決對當事人不服第一審法院民事判決提起上訴的民事案件或經濟糾紛案件,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第二審程序進行審理後,依法作出維持或者改變一審民事判決的書面處理決定。
3、再審判決書
審判監督程序的的民事判決書,亦稱再審民事判決書,他是人民法院對本院或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和調解協議,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再審後,就訴訟那個當事人之間的權力義務關系,作出重新確認處理的書面決定。
F. 刑事案件可以下裁定書嗎
當然可以。
刑事審判中,裁定是對訴訟中程序問題和部分實體問題所作的處理。其與判決有何區別?
一、人民法院用裁定處理的程序問題主要有:
1、駁回起訴;
2、中止審理;
3、終止審理;
4、補正法律文書;
5、維持原判;
6、發回重新審判;
7、維持或者撤銷原裁定;
8、核准死刑等。
二、人民法院用裁定處理的實體問題主要在執行程序中,包括:
減刑、假釋;撤銷緩刑、假釋;減免罰金等。
三、判決與裁定的不同
1、適用對象不同。判決用於解決實體問題,即用於解決定罪和量刑問題。裁定則多數用於解決程序問題,少數用於解決實體問題。
2、數量不同。一個刑事案件中,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只能有一個,但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個。
3、形式要求不同。判決只能採用書面形式,格式和內容應當符合規范。裁定則既可以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採用口頭形式。
4、上訴、抗訴期限不同。對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期限是10日,而對一審裁定的上訴、抗訴期為5日。
G. 判決書和裁定書的效力區別
1、適用的事項不同。裁定解決的是訴訟過程中的程序性問題,目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版地指權揮訴訟,清除訴訟中的障礙,推進訴訟進程。判決解決的是當事人雙方爭執的權利義務問題,即實體法律關系,目的是解決民事權益糾紛,使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得以解決。2、作出的依據不同。裁定根據的事實是程序性事實、依據的法律是民事訴訟法,可以在訴訟過程中的任何階段作出。判決根據的事實是人民法院認定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依據的法律是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法等實體法,判決只能在案件審理的最後階段作出。3、形式、上訴范圍、上訴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裁定可以採取口頭形式或者書面形式,而判決必須採取書面形式。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的和駁回起訴的裁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准許當事人在裁定後10日內上訴,其他裁定一經作出,立即生效;而判決允許上訴的范圍比較廣泛,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判決,在判決作出後15日內准許上訴。裁定的效力可以相應改變,如對中止訴訟的裁定,在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應作出恢復訴訟程序的新裁定;而判決的效力及於實體,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
H. 在刑事案件中,1.裁定書與判決書區別,2.是否只要裁定書,不要判決書就可以,裁定書是否可以定刑
在刑事案件中,裁定書與判決書區別是解決不同的法律問題。
判決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終結時就實體問題所作出的決定。裁判的一種。是法院行使審判權的體現。刑事判決在於解決確定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種罪、應否處刑、如何處刑以及刑罰的執行方法等問題。
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或判決執行過程中,就訴訟程序問題或部分實體問題所作出的決定。裁判的一種。裁定是解決訴訟進行中的程序問題,大部分是形式裁 判、中間裁判。例如關於延期執行的裁定。小部分是終局裁判、實體裁判。前者如移送案件的裁定,後者如執行過程中的減刑裁定。
裁定、判決是人民法院在審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過程中,根據案件事實和法律對各類案件的審理結果和審理案件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作出的結論和決定。但二者的適用是有嚴格區別的:
(1)解決問題的性質不同。判決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就實體所作的決定;裁定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或判決執行過程中就訴訟問題或部分實體問題所作的決定。
(2)適用范圍不同。刑事判決在於解決確定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種罪應否處罰、如何處罰以及刑罰的執行方法等問題;刑事裁定主要適用:①駁回自訴。②駁回上訴或抗訴。③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④停止執行死刑。⑤依法應予減刑或假釋等。
(3)採用形式有所不同。判決必須採用書面形式;而裁定則可書面或口頭形式作出。例如延期審理、傳喚未到庭的證人。更換不符合條件的當事人等可以製作口頭裁定。但必須將口頭裁定記入筆錄。
(4)發生法律效力的條件和時間不同。刑事判決的上訴和抗訴期限為10日,刑事裁定的上訴和抗訴期限為5日。在此期間內不上訴和不抗訴的,在期滿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第二審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判決、裁定,不準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