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最低的是行政法規
① 行政法規和法律誰的效力等級更高
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十六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② 刑法 法律 行政法規 行政規章 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最低的是哪個
最低的是行政規章,我國法律的效力階梯是這樣的:憲法,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內律(基本法),國務院制定的容行政規章,地方人大制定的法律,地方行政規章。刑法屬於我國的基本法,它是全國人大制定頒布的,因此它的效力在上面的最高,行政法規規章在它之後。
③ 法律、行政法規的區別
法律是立法機關制定的,是相對穩定的;行政法規是行政機關制定的,成熟穩定後可上升為法律,也就是說法律是行政法規的上位法。
④ 技術法規和以上的法律式行政法規,法律效率誰高誰低
在回答兩者效力誰高誰低之前,先要搞清楚兩者的定義和特徵:如下:
一、技術法規定義:技術法規指規定強制執行的產品特性或其相關工藝和生產方法(包括適用的管理規定)的文件,以及規定適用於產品、工藝或生產方法的專門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的文件。這些文件可以是國家法律、法規、規章,也可以是其它的規范性文件,以及經政府授權由非政府組織制定的技術規范、指南、准則等。
特徵:技術法規具有強制性特徵,即只有滿足技術法規要求的產品方能銷售或進出口。凡不符合這一標準的產品,不予進口。戰後有過這樣的例子:由於義大利菲亞特生產的500型汽車有一個特點,它的車門是從前往後開的,為了不進口這種汽車,德國禁止生產和使用車門從前往後開的汽車。法國一度禁止進口含有紅霉索的糖果,這項技術規定實際上是針對英國的,因為英國的糖果在製造過程中曾普通用紅黴素染料染色。法國還曾禁止含有葡萄糖的果汁進口。這項規定一時為人們所不解。後來大家才弄清楚,原來它是針對美國有關貨物的,因為在美國這類產品是經常添加這種附加劑的。
二、行政法規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因此,制定行政法規是憲法賦予國務院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國務院推進改革開放,組織經濟建設,實現國家管理職能的重要手段。
國家法律效力的排名是第一層:憲法。第二層:民法、刑法、行政法、知識產權法、訴訟法等基本法律。技術法規,像商標技術法規,則屬於知識產權法,產品質量標準的具體規定則屬於產品質量法。
綜上,個人感覺行政法規法律效力高於技術法規。本人才疏學淺,還望高手前來指教。謝謝。
⑤ 法律的效力可以分為哪四種
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基本概述
1、法律效力,
2、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4、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詳細解讀
對人的效力
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對事的效力
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哪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
①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空間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時間效力
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有無溯及力。
生效時間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③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終止生效
法律終止生效的時間法律終止生效,即法律被廢止,指法律效力的消滅。它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
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
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
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為原則。各國普遍採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而在某些有關民事權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⑥ 行政法規的法律效力層次要高於基本法律,低於行政法規是否正確
錯誤的,憲法的效力最高,其次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⑦ 對法律規范效力等級從告到低的排列順序是什麼
《立法法》第七來十八條憲法具有最源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七十九條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條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八十二條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綜上:從效力上說,法律>行政法規 > 地方法規 >地方規章 ,
⑧ 在已下列出法律中,處於法律效力等級最低層次的是( )
答案應該是B,因為B是地方性法規,A是法律,C和D屬於行政法規。法律效力高於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
把C換成合同法,答案也應選B.
⑨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者之間的區別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制定的機關不同、效力不同、適用的對版象不同。
一、權制定的機關不同
1、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2、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
3、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法規。
二、效力不同
1、法律的效力大於行政法規及地方法規。限制人身自由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
2、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法律的效力,但高於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3、地方性法規低於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效力。
三、適用的對象不同
1、法律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
2、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
3、地方性法規只能在本轄區內實施。
⑩ 法律效力等級排序
法律的效力等級排序如下: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性法規;
5、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
在各個法的體系中,法的效力層次要貫徹以下兩個規則:
1、在整個法的效力層次體系中,憲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
2、除憲法的效力統攝所有法的效力之外,上一級法的效力均高於下一級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層次除要貫徹它的一般規則外,由於法的復雜性,法的效力層次以下特殊規則:
1、特別法效力優於一般法;
2、新法優於舊法;
3、法律文本優於法律解釋。
法的效力層次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包括如下:
1、憲法至上原則;
2、等差順序原則;
3、特別法優先原則;
4、實體法優先原則;
5、國際法優先原則;
6、後法優先或新法優先原則。
法律可以劃分為: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法律是從屬於憲法的強制性規范,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大會主席團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經批准後,由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經批准後,分別由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