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名加蓋手印法律責任
A. 合同簽名不對,但是按了手印,有效嗎
手印有效。即使合同的名字不對,但是在簽訂合同過程中,合同當事人摁手印的行為,是對合同內容進行確認,並表示受合同約束的意思。因此該合同是有效的。
法律分析
在簽訂合同時還要注意以下事項:首先是要核實確認對方當事人的主體資格。如果合同對方為自然人,要核實並復印、保存其身份證件,確認其真實身份及行為能力。如果合同對方為法人,要到當地工商部門查詢其工商注冊資料並實地考察其公司情況,確定其真實性;核實訂約人是否經其所在公司授權委託,查驗其授權委託書、介紹信、合同書;簽訂合同必須加蓋對方單位公章、合同專用章。其次是要注意合同的形式。必須以書面形式簽訂合同;採用口頭、信件、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必須簽訂確認書並蓋章簽字;倒簽合同要標明合同背景。最後是要注意合同的必備條款要具體明確。當事人名稱須真實、一致;合同標的、數量、質量、價款、包裝方式要具體、明確;注意驗收方法、程序和時間;履行方式約定具體,比如交貨方式、結算方式;履行期限須確定某一時間點或時間段;合同履行地也需要明確;違約責任要量化為違約金或確定違約賠償金的計算方法;以及約定具體的爭議解決辦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B. 承諾人在承諾書上簽字按手印有法律效力嗎
承諾人在承諾書上簽字按手印有法律效力。合同雙方簽字,表示意思表示一致,要約、承諾均已完成,合同成立。但如果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必須採用蓋章或按手印的形式合同才成立,這種約定是有效的。這種情況下,在蓋章或按手印之前,且沒有出現一方履行自己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情形,則合同尚未成立。
【法律分析】
承諾書,如果是單方設定義務的,義務負擔者必須簽字(法人或組織則應蓋章)。承諾相對人是單純權利享有者的,權利享有者不簽字不影響承諾的效力。比如單方權利的讓與,權利受讓人不必須簽字,但是權利讓與應當告知義務人。所以,承諾書只需要一個人簽字。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主要針對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違約責任等作出具體解釋: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應當簽字或者蓋章。當事人在合同書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具有與簽字或者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五百零三條 無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訂立合同,被代理人已經開始履行合同義務或者接受相對人履行的,視為對合同的追認。
第五百零四條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外,該代錶行為有效,訂立的合同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生效力。
C. 合同簽名按手印有效嗎
合同簽名按、手印有效。
按照合同法規定,只要當事人在合同書上簽字、蓋章就具有法律效力。按指紋是我國的傳統習慣一樣具有法律效力。實際上,只要本人簽字就具有法律效力。
D. 私自偽造簽名安手印是否屬於違法行為
偽造他人簽名構成詐騙罪,如果以此製造偽證,則構成偽證罪,如果用以偽造政府公文,情節將更為嚴重。簽名具有法律效力,偽造簽字是要負法律責任的。但是僅僅偽造簽名並不當然構成刑事犯罪,還需要結合偽造後的具體行為,社會危害性,危害後果等綜合判斷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
法律分析
偽造別人簽字和手印犯法,構成詐騙罪。根據授權人授權,代替授權人簽字的,屬於合法行為,如果沒有委託人委託、授權,私自代替他人簽字,是違法的行為。1. 根據授權人授權,代替授權人簽字的,屬於合法行為。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很普遍。有些是生活瑣事,也有些重大的經濟活動、重要的事項,是委託人授權他人簽字的。例如,委託人把自己的身份證、授權書交給被委託人,讓其去領取快件甚至在合同上簽字,這屬於很正常的行為。2. 如果沒有委託人委託、授權,私自代替他人簽字,是違法的行為。嚴重的還要負刑事責任。例如,國家公務員,對重要的請示報告,沒有經過有權處理的人的同意、批准、授權,就私自代簽,結果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人員傷亡,就要負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五十一條 走私武器、彈葯、核材料或者偽造的貨幣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黃金、白銀和其他貴重金屬或者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貴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走私珍稀植物及其製品等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各款的規定處罰。
第一百五十二條 以牟利或者傳播為目的,走私淫穢的影片、錄像帶、錄音帶、圖片、書刊或者其他淫穢物品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逃避海關監管將境外固體廢物、液態廢物和氣態廢物運輸進境,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E. 雙方簽字加手印的手寫合同具有法律效應嗎
手寫與否不影響合同效力。雙方簽名和手印的,可以認定為雙方達成合意。一般合同是有效的。
除非以下情形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F. 偽造客戶簽字並按上手印,若有法律糾紛要負法律責任嗎
你這個情況描述得還不是一般的復雜,其實事情很簡單。
對方偽造假協議,假內簽名和按容手印,你們完全可以根據證據去報警追究對方的偽證罪(詐騙罪這個還要看具體的證據,從你的描述中沒法判斷);
你父親沒有採取合法的方式來解決竟然去採取武力,雙方斗毆以至於警方根據你們的傷勢情況判定對方賠償50%責任,對於這個處理你不滿意可以去上級公安機關進行投訴或到法院申請行政訴訟。
1、對於對方偽造假協議,攜證據去檢察機關舉報;
2、對於派出所的調解結果不滿意,去上級公安機關進行投訴或到法院申請行政訴訟。
G. 別人的名字我代按的手印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這個行為是無效,你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H. 幫別人簽字按手印負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幫別人簽了協議按了手印,在沒有經過代理人同意的情況下,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一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第一百七十二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
I. 冒充他人簽名按手印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當事人在沒有得到他人授權的情況下,冒充他人,以他人的名義簽名以及按手印。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如果他人沒有在事後對該無權代理行為進行追認,那麼當事人需要承擔所簽名合同或其它文件的後果,賠償被冒充人,及簽名對方人的損失,甚至還有可能觸犯刑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一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