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私人協議的股東需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私人協議的股東需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09 06:58:51

1. 股東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依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公司發其財產承擔有限的民事債務,如果公司的股東有虛假、抽逃出資,或者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承擔連帶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 規定,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第二十八條規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八條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2. 股東以個人名義簽署的合同產生的債務應該怎麼處理

既然你已經明確是個人名義而非以公司名義,那麼這個債權債務糾紛就是你廠和回這個A股東之間的糾紛答,而不是你廠和A股東所投資公司之間的糾紛,除非有相反證據,否則就只能針對個人起訴。具體建議你向當地律師提供完整資料以便判斷並採取相應解決方案。

3. 股東私下簽訂協議,不承擔公司之前債務有法律效應嗎

你好,在股東之間是有法律效力的,但不可以對抗第三人,也就是說協議只能在股東之間生效,股東只能要求股東履行合同義務,但債權人仍然可以要求現在的公司承擔債務,若協議內容與債權人經過協商,由股東承擔,則公司不需要再承擔之前的債務,而由股東直接向債權人負責。僅供參考。

4. 名義股東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呢

名義股東應當承擔以下的責任:實際出資人不按規定繳納出資的,名義股東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還需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應公司債務等承擔責任的,以實際出資人的出資比例承當;名義股東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實際出資人追償。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七條公司債權人以登記於公司登記機關的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為由,請求其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股東以其僅為名義股東而非實際出資人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名義股東根據前款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後,向實際出資人追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5. 名義股東要承擔什麼風險和責任

一、掛名股東承擔什麼責任

1、被借名股東的法律責任。

如果有證據證明經登記注冊的股東僅僅是被別人借名而掛名,並未參與公司的治理,未享有過真正的股東權利,也未履行過股東義務,那麼法律不會保護其作為「股東」而應享有的權利。因為對公司履行出資義務是享有股東權利的基礎,而並未實際出資的掛名股東,則不會享有基於出資而享有的公司知情權、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轉讓出資權、收益權等股東權利。相反,在公司資不抵債時,因為其股東身份已向社會公示,實際出資人與掛名股東之間的這種私下借名行為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所以掛名股東不但不會享有股東的權利,卻存在在其出資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風險。

2、約定掛名的法律責任。

因為約定掛名的形式主要體現在股權轉讓的法律行為中,所以因約定掛名而在實務中發生的糾紛則往往涉及到公司股權轉讓協議的效力問題。對於股權轉讓後未進行登記而是否影響股東資格的取得,筆者認為應根據在股權轉讓後當事人的行為狀況來確定,不能簡單肯定或否定。但一般認為在各種要件具備的前提下,僅僅未進行工商變更登記,應當肯定其股東資格。根據我國《合同法》及其解釋的立法精神,只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在登記後生效的,才依此認定合同的效力,比如《擔保法》中關於抵押權生效的規定。否則適用當事人合意成立即合同自由原則,只要當事人雙方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一致,或者符合《合同法》第37條規定的情形,合同即為成立。因此,股權轉讓協議成立的要件應當是當事人合意,與合同是否經過工商登記沒有直接關系。工商登記是國家對法人進行行政管理的一種方式,是社會公信力的具體體現,這種證權性登記僅旨在向社會宣示股東資格的證權功能,起到對抗第三人的表面證據功能,而不具有設權性功能。所以,在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前提下,法律同樣不會保護約定掛名股東的股東權利,而已履行受讓對價義務,實際享有股東權利並履行股東義務的受讓方其股東資格則應受到法律保護。

掛名股東承擔什麼責任

二、掛名股東是否可以享有股東權益

1、掛名股東是可以享有股東權益;所謂掛名股東,是指一方與他方約定,同意僅以其名義參加設立公司,實際上並不出資,公司注冊資本均由他方投入,該不出資一方即為掛名股東。

2、股東資格的取得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實質條件如有取得股東資格的真實意思表示、實際履行出資義務等,形式要件如在股東名冊上進行了記載、在工商登記簿上進行了登記等,因此從理論上說,任何實質要件或形式要件的欠缺都會導致股東資格的無法取得。所以,只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有文件證明(諸如注冊會計師出具的驗資報告)掛名股東出了資;第二,股東名冊或者工商登記證明上有掛名股東的名字,則不管事實上該掛名股東是否出資,就應該推定為該掛名股東已經實際出資並確認該掛名股東具有公司的股東資格。

三、掛名股東協議怎麼寫

掛名股東協議甲方:乙方:

甲方投資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乙方作為掛名股東,是公司工商登記的名義上的出資人。為了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達成協議如下:

1、甲方作為公司實際出資人,享有公司資產的所有權和處分權。

2、乙方作為公司名義上的出資人,沒有實際出資,承認在公司驗資報告中的資金及公司經營過程中所有投入的資金屬於甲方所有,乙方不主張權利。

3、公司的經營管理權由甲方行使,甲方確保公司的經營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規定,依法納稅及履行其他應盡義務。

4、公司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法律責任與乙方無關,因公司經營活動造成乙方的經濟損失由甲方承擔。

5、乙方對公司的經營狀況享有知情權。

6、公司需要變更股東時,乙方應予配合,甲方應支付乙方因此產生的勞務費用。

7、本協議一式 份,甲乙雙方簽字,見證後生效。

8、本協議甲乙雙方各執一份,見證律師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身份證號:身份證號:

日期:日期:

6. 請問合夥開了公司,如果公司出問題了,股東需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不是法人,需要承擔責任嗎

公司是獨立法人,公司獨立承擔責任,股東對公司除了承擔出資義務外不承擔其他責任。採納謝謝

7. 名義股東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應承擔以下責任:1、名義股東對內按照協議承擔相應責任,對外承擔隱名股東應承擔的一切責任。2、對債權人、對隱名股東、對其他股東按情況承擔不同的責任。3、如果實際出資人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則名義出資人需要對公司債務在實際出資人未出資的本息范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七條

公司債權人以登記於公司登記機關的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為由,請求其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股東以其僅為名義股東而非實際出資人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名義股東根據前款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後,向實際出資人追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8. 股東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在有限公司中,股東一旦完成了出資義務,那麼公司的債務就應當由公司獨立承擔,股東只以自己認繳的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但在一些情況下,有限公司股東也需要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1、公司注冊資金不到位,出資不足的(虛假出資)、虛報注冊資本,如果實際到位的注冊資金沒有達到公司法關於公司注冊資金的最低標准要求,使公司的法律人格未能合法生產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由股東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如果實際到位的注冊資金達到了公司法關於公司注冊資金的最低要求,股東對差額部分承擔賠償責任。2、股東抽逃公司資產,導致公司履約能力不足的,應在抽逃公司資產的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3、公司的實質股東僅一人,其餘股東僅為名義股東或者虛擬股東的,公司的實質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名義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十一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熱點內容
邊緣性人格障礙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7 02:17:09 瀏覽:585
兒童道德發展包括兒童的發展 發布:2025-02-07 02:09:47 瀏覽:631
道德信念有 發布:2025-02-07 01:37:14 瀏覽:863
端正執法司法理念大討論活動 發布:2025-02-07 01:31:25 瀏覽:312
勞動法不能上夜班 發布:2025-02-07 01:24:16 瀏覽:565
李佳行政法精粹 發布:2025-02-07 01:14:10 瀏覽:532
婚姻法中關於性的認識 發布:2025-02-07 01:02:16 瀏覽:543
婚姻法解釋一不得已不知情 發布:2025-02-07 00:28:46 瀏覽:336
勞動合同法講座ppt 發布:2025-02-07 00:00:01 瀏覽:806
2017婚姻法婚前買房 發布:2025-02-06 23:41:18 瀏覽: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