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合同無法按揭的法律責任
Ⅰ 買房的時候讓簽兩份合同,福州購房雙合同合法嗎
不合法。簽訂雙合同有很大的法律風險:1、涉嫌逃稅要承擔法律責任,即稅務機關一旦查實的話要追繳稅款,而且要處以稅款5倍以下的罰款。如果數額到了一定程度要受刑事處罰,我國《刑法》第201 條有規定,作為納稅人如果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10%以上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2、當買房人再次轉讓房產時,將面臨賣出和買入價之間差額較大,相應稅費被拉高的問題,將要承擔更多的稅賦。
Ⅱ 購房者因無法獲得銀行貸款而導致無法繼續履行合同的,違約責任究竟該由誰承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3條規定,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買受人以擔保貸款方式付款,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並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不能繼續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因購房戶的信用等問題導致銀行不予辦理按揭貸款的,購房戶又沒有能力全額支付房款,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不能繼續履行的,那麼違約責任在購房戶,開發商可以請求解除合同、主張違約責任和賠償損失。
Ⅲ 簽了購房合同,但在銀行無法辦理按揭,首付能否退還
這個目前還真沒有定論,不過我可以給你看一篇新聞,是今天發生在杭州的新聞,關於新政後銀行無法按揭的開庭情況。 原告和被告雙方律師的爭論焦點就是目前法律界的爭論的焦點。 你可以有參考價值。 ---------------------------------------------------------------------------------------------------------提要:新政算不算「情勢變更」成庭審焦點一旦判決,它將成為杭城首起購房「違約」判例而具有示範意義昨天在杭州下城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李全青案」,因為是房產新政後杭城首起退房案,備受關注。 新政算不算「情勢變更」成庭審焦點一旦判決,它將成為杭城首起購房「違約」判例而具有示範意義本報記者 婁煒棟張卉卉 肖菁本報通訊員 夏法蔣維岩 瞿靜李全青昨天向法院請求和自己的律師一起出庭,法官同意了。坐在原告席上,他顯得緊張。他不懂法,但這個案子對他來說太重要了,他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來面對,「8萬塊辛苦打拚賺來的血汗錢,不能說拿不回來就拿不回來了。買不了房子,不是我的錯。是國家的新政策,我無能為力。」李全青說。昨天在杭州下城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李全青案」,因為是房產新政後杭城首起退房案,備受關注。此前,雖然杭州退房潮洶涌,但杭州主城區尚無一起通過法院判決處理的退房官司。在兩次調解均告失敗之後,各界對「李全青案」未來會怎麼判更加期待。「如果它成為杭城第一起購房違約的判例,將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意義。」司法界人士如此描述這個案子的意義。據了解,由於房產新政糾紛適用法律的復雜性,省高院近日將就此類官司如何審理專門出台內部指導意見,作為法官審判此類案件的法律依據。咬牙買下的首套房遭遇新政辦不了貸款33歲的李全青是典型的新杭州人,他從河南來杭近10年。他有手藝,平時給人打工搞裝修,偶爾還自己承包一點活。日子過得還算可以,基本可以在杭州立足。去年,李全青在老家的兒子8歲了,到了上學的年紀。為了以後孩子能有出息,李全青咬咬牙,決定在杭州買房子,這樣可以把孩子戶口遷過來,也能找個好學校。他們看中了下城區石橋路新鄉里一號的一套公寓樓,房主曹先生夫婦很快和他談成了這筆生意。今年4月3日,雙方通過中介公司簽了一份轉讓居間協議,房子總價88萬元,首付先付3成,其餘房款申請銀行按揭。當天,李全青按約定付了2萬定金。10天後,他們又正式簽訂了合同並加了一份補充協議,約定88萬元的總價里,房屋款為80萬元,裝修款8萬元。李全青又付了6萬元,連同原先的2萬元,作為全部裝修款。一切都很順利,雙方都想把房子盡快過戶,可是誰也沒有想到,4月17日,國務院發布了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國十條」,其中一條對李全青來說是當頭一棒,「對不能提供1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放購買住房貸款。」「我在杭州幹活,戶口一直在河南老家。我拿不出相關證明,銀行不肯批下這筆按揭貸款。」李全青說,沒了貸款,他根本買不起房子。這導致了他沒有能力再履行房屋轉讓合同。4月25日,他通知曹先生解除合同並返還8萬元購房款。但曹先生不同意。多次請求無果後,他把曹先生告上了法庭。被告曹先生也很無奈。他為了把房子騰出來,已經提前還了房貸,並已租了房子,對於李全青的「違約」,他不能接受。庭審焦點:新政算不算「情勢變更」昨天開庭的焦點是當前房產界的熱點話題:新政算不算「情勢變更」?曹先生的委託律師鄭律師一上來就否定了情勢變更的說法,「按揭貸款本身就存在商業風險,這是可以預見的。大家都知道,房價很高已經是共同話題,媒體、官員、專家都在呼籲要抑制房價,宏觀調控政策隨時可能出來,風險指數已經很高,你們既然貸款就應該預見這些風險,所以不應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最高人民法院出台《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六條明確,『情勢變更』指的是合同依法成立後,發生了不可預見、且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事情,動搖了合同訂立的基礎。在此情況下,應允許合同雙方變更或者解除合同。」鄭律師再三強調,最高法院有規定,法院在採納情勢變更情況時也會相當謹慎,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需要得到省高院的核實。鄭律師的說法馬上遭到了原告律師的反駁。「我們很有誠意買這套房子,並沒有惡意想違約。」李全青的委託律師說,合同簽後一星期,他們就向興業銀行申請按揭貸款,但是就是因為新政對外地人限貸,貸不出這筆款,他們履行不了合約也是迫不得已。「這絕對可以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李全青作為外地人在杭州首次購房,他的貸款不存在有無商業風險的說法,盡管之前有很多報道和信號,可能出台宏觀調控,但是對於貸款方面,我們能預料的頂多是提高貸款的利率。對外地人限貸的政策是沒能想到的,怎麼談得上可以預見呢?」律師說,合同上明確寫著餘款通過商業貸款來支付,現在銀行不能貸款,這個合約就沒法繼續下去,所以8萬元購房款應該退還。「當然,將心比心,我們也願意給曹先生他們一點補償,這個數字大概在5000元。」對方搖搖頭,表示無法接受。法官庭後又做了一次「背靠背」(和各自律師單獨談)調解的努力,但是由於雙方要求差距很大,調解又一次失敗。各界關註:一旦判下來會有示範意義社會各界,尤其是司法界對這個案子將來怎麼判非常期待。曹先生的律師事後告訴記者,「我還是希望這個官司能夠由法院裁判,這也是給我們律師業一個相對明確的判例,以後可以供類似官司參考。」其實,早在房產新政出台不久,專攻房產官司的浙聯律師事務所就匯集了很多此類違約糾紛。針對這種二手房交易解約的情況,考慮到現在房價下跌的因素,浙聯戴和平律師會建議作為解約方的購房者適當補貼一點房東,一般是定金的20%,這樣可以節省時間,節省成本,促進調解成功率。不過目前戴律師手頭也有8例已經決定走法律途徑。浙大光華法學院方立新教授說,自從新政出台後,針對各類洶涌的房產違約高潮,浙江省高院和相關研究院也一直在商討和研究可適用的法律:「這個案例下城區法院會特別慎重,因為一旦判下來,對整個杭州二手房的違約糾紛將具有示範性的影響。」澤大律師事務所建築房地產業務部主任余合力律師說:「這次法院的判例,會在如何認定合同解除的條件上提供參考性。就拿這例事件來說,合同上約定了申請銀行按揭,因為新政下辦理不成銀行貸款,支付方可以此為條件解約。」
Ⅳ 購房的「雙合同」有哪四大風險呢
主要是會增加資金負擔,質量無法保證,出售時稅費更高,最後還會擾亂市場秩序。
Ⅳ 貸款不成無力購房 無法履行合同應如何處理
近來宏觀調控的一連串政策出台給房地產交易帶來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轉按揭停辦」、「按揭嚴控」對交易影響更大。
其中無法辦理轉按揭、下家貸款不成或貸款不足(以下統稱「貸款問題」)而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的問題最為突出。由於購房下家對銀行的依賴,因而在貸款出現問題後,往往沒有能力再購房屋。其後果是,上家認為下家逾期付款而要求根據合同約定索賠巨額違約金。出現該類貸款問題下家要不要賠?應該賠定金還是違約金?賠多少違約金?筆者對這些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如下:
一、適用定金還是適用違約金
下家出現了貸款問題後,會向上家提出解除合同。這時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雙方合同僅約定了定金罰則,另一種則是合同既約定了定金又約定了違約金。對大部分下家來說,希望以定金為代價來解除合同,而大部分上家往往是選用違約金,因為其數額較大。筆者認為對第一種情況,由於雙方都約定了定金而沒有約定違約金,下家可以以定金為代價解除合同。而對於第二種情況,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根據這個一規定,顯然到底適用定金還是適用違約金的權利在守約方。
二、轉按揭停辦造成無法履約,下家是否屬於違約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轉按揭在各種買賣合同中的約定千差萬別,因此法律後果截然不同。概括而言,由於轉按揭並不是一種付款條件,而是原來雙方賴以交易的一個交易前提,因此轉按揭的停辦,一般是屬於不可歸責於雙方的原因導致履行不能,其責任不在下家,下家不存在違約更沒有義務墊資,如果雙方協商不能,下家有權解除合同。
三、貸款成數不足導致無法履約,下家是否屬於違約
這個問題非常普遍,是否違約要看合同的具體約定。這里往往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由於雙方在合同中僅約定部分房款要用貸款來支付的,比如在100萬元的房屋買賣中約定首期款30萬元,其餘70萬元通過貸款解決。這時由於貸款政策變化導致貸款成數下降,比如銀行只願意貸50萬元。對於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合同雙方均約定一部分貸款由銀行支付,下家也是以貸款為前提付款購房,如果貸款成數不足,事實上下家也沒有了繼續履約的能力,也就無法實現下家的合同目的。因此筆者認為參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商品房買賣解釋的有關精神,下家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種情形是: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了貸款成數不足,不足部分下家應該在多少天內予以補足的條款。這一條款將原來貸款不足的法律風險轉由下家承擔,對下家是不利的。但筆者認為這種貸款「不足部分補足」,由於純粹是系列調控政策出台所造成,這種情況無法預料,下家可以與上家協商變更相應的付款期限。
四、違約金應該付多少
目前二手房解除合同違約金一般在20%~40%之間,以一套150萬元的房屋計算,下家可能支付30萬~60萬元的違約金,因此對因貸款不能的下家,上家無一例外地提出高額索賠。但筆者認為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由於違約金主要是用於補償損失的,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因此筆者認為上家索賠巨額違約金應當對其損失予以舉證,否則巨額索賠便是有失公平,應當作適當調整。
對於下家因貸款問題而無法履行的情況,法院、仲裁機構會根據簽訂時間是否屬於系列調控政策出台之前,是否屬於不可歸責於雙方的原因作區別對待。而房產交易的當事人應當及時咨詢專業人士,作出細化的約定以防患於未然。
Ⅵ 無法辦理按揭貸款能否解除房屋買賣
法律分析:可以解除房屋買賣,對於解除房屋買賣給無責任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條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Ⅶ 簽訂房屋認購書繳納定金後,因買房人無法辦理按揭貸款導致無法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能要回定金嗎
認購金不是法律規定的必經過程,認購金是可以要回來的。
2001年6月1日《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符合商品房銷售條件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在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之前向買受人收取預訂款性質費用的,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所收費用應當抵作房價款;當事人未能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向買受人返還所收費用;當事人之間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如果交納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定金,消費者一旦違約將無權收回,因此定金交付容易、要回難,消費者一定要慎重。至於所謂的「認購金」、「意向金」、「訂金」等,雙方則要約定其性質及約好是否能夠退還,一並在合同里註明。
認購金不等同於定金。認購金不是法律規定的必經過程,而是房地產交易領域的一種習慣做法。是你與發展商就房屋買賣的意向初步達成協議時交的預付款。只是約定你需在指定期限內與開發商簽署正式合同,約定開發商在指定期限內不得將此房轉賣他人、加價等,認購金可退也可不退看雙方約定。
覺得我的回答可以,請選為最佳答案,謝謝!
一、「簽訂」與「簽定"的區別。
「訂」和「定」許多地方可以通用。比如:「訂閱」「訂戶」「訂單」可寫作「定閱」「定戶」「定單」,意思上沒有什麼差異。但是,「訂」只表示雙方事先有所約定,並不管約定能否保證確定不變,強調的是過程;「定」表示事情已經確定下來了,不會輕易更改,側重的是結果。所以,像「訂婚」「訂貨」等一般用「訂」而不用「定」;「定金」「定購」等則用「定」更合適一些。「商品定價」不能寫作「商品訂價」,因為價格一旦確定了,就不能隨意改動。分清了「訂」和「定」,「簽定」與「簽訂」的區別就不難區分了。
二、「訂金」與「定金」區別。
1、在現代漢語詞典里,定金的詞義等同與訂金,但是在法律上卻有嚴格的界定:定金不是訂金。
2、定金是指合同當事人約定的,為確保合同的履行,一方當事人預先支付給另一方當事人的一定款項。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和《擔保法》的規定,定金是債權擔保的一種方式。從法律規定的定金罰則來看,定金為解約定金,即交付定金的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約定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同時,定金也具有證約定金的性質,即具有證明合同成立和存在的作用。此外,因為定金於債務履行後可以抵作價款,所以定金也就具有預先給付的性質,這是定金與訂金的相同之處。
3、定金與訂金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交付定金的協議是從合同,依約定應交付定金而未交付的,不構成對主合同的違反;而交付訂金的協議是主合同的一部分,依約定應交付訂金而未交付的,即構成對主合同的違反。
(2)、交付和收受訂金的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債務時,不發生喪失或者雙倍返還預付款的後果,訂金僅可作損害賠償金。
(3)、定金的數額在法律規定上有一定限制,例如《擔保法》就規定定金數額不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而訂金的數額依當事人之間自由約定,法律一般不作限制。
(4)、定金具有擔保性質,而訂金只是單方行為,不具有擔保性質。對於訂金,法律規定,當事人交付留置金、擔保金、保證金、訂約金、押金或者訂金等,但沒有約定定金性質的,當事人主張定金權利的,法院不予支持。所以,訂金不適用定金罰則,只在對方違約時原數奉還。
當事人起草、簽署一些具有法律證明力的文件,如合同、收據、發票等,一定要使用規范用語,防止產生歧義,必要時可以請律師用法言法語幫助起草或修改,尤其是對方提供的標准合同、收據時,要仔細審查。
Ⅷ 朋友想知道購房雙合同違反哪條法律,有什麼風險
要看的是開發商的補充協議,如果有不平等條款,都是在補充協議里出現,看詳細一點,首先看對自己的要求是否都能滿足,要避免自己出現違約情況,其次還是注意對等的問題,比如任何一個問題,如果是自己的原因要承擔責任,同樣如果是開發商的原因開發商同樣要承擔責任,很多霸王條款就是只約定了買房人的違約責任,而對開發商的違約責任
Ⅸ 現在雙合同購房,房產公司屬於違規嗎
房地產公司的雙合同是指房屋的實際售價遠高於備案價的情況!是屬於違規行為!
開發商樓盤辦理預售許可證的時候需要銷售房價備案,有一定的浮動比率!網簽合同時的房價超出時將無法網簽!
但在實際銷售過程中由於供不應求,房價大幅上漲,開發商又不想低價出售,所以以裝修費,車位等費用為明目吸收高出的價款,這些是不能貸款的!然後以備案價簽訂網簽合同,這就是雙合同的由來!
住建部房地產市場整頓要求中有明確規條,不允許雙合同的行為!各地房地產市場整頓中開發商的雙合同也是專項整治的重點!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向當地住建部門或房管部門投訴!
Ⅹ 買房「雙合同」到底是什麼意思
雙合同是開發商或者是買房的人為了避免政府的一些政策從而發展起來的另外一種合同,政府對那些價格比較高的樓房會提出限制介個的措施,這就會影響開發商的切實利益的,於是就拿出了雙合同來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
一份就是政府的指導價格房子買賣時的合同,而另一方就是以裝修、水電等為名義來補充並再次收費,簽了雙合同的房子要比其他房屋提交更多的首付和錢。
(10)雙合同無法按揭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雙合同」屬於違法行為,並不受法律保護,一旦未來產生糾紛,購房者很難維權。去年以來,中山實施限制網簽政策,部分樓盤為回籠資金盡快網簽,鋌而走險推出「雙合同」。
對於消費者而言,應認識到「雙合同」所存在的政策風險和商業風險,一方面,網簽備案價只顯示買房合同中的價格,日後發生糾紛難以維權;另一方面,高價裝修合同部分,一般只能採用短期商業貸款,會給購房者帶來巨大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