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國家沒有法律效力
1. 英國沒有憲法典嗎 柔性憲法國家的憲法的法律效力和權威與普通法律
英國憲法和其他國家不一樣,不像我國的憲法通過一次會議,一個文本來表述憲法的內容,英國的憲法是散見於各種文本之中,甚至可以牽扯上百年的文本,這是英國憲法的特徵。
2. 什麼是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學理解釋。這三個哪個沒有法律效力,為什麼 大哥大姐們千萬別復制啊,我百
立法解釋是全國人大和各級有立法權的人大對法律、法規的條款解釋;司法回解釋是指最答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在執行法律過程中就程序和實體問題的解釋;學理解釋是指學者、專家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就效力而言,學理解釋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其他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經常適用的。
3. 英美法系國家採用不成文憲法,那麼不成文憲法和普通法律的效力一樣嗎
在不成文憲法國家,其「憲法」(憲法性法律)是指實質意義上的憲法和部門法意義上的憲法,憲法性法律與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完全相同,並沒有法律效力上的差異而僅有法律內容上的差異(其規定的內容在成文憲法國家一般規定於憲法典中),也不能以其為依據對其他法律進行違憲審查。
成文憲法國家,憲法則為根本大法,處於最高位階。
4. 國家之間的公報、宣言、聲明有無法律效力
其實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只是國家間的約定。
你可以想下,這些公報、宣言啥的如果不遵守,有沒有強制執行的機構呢。顯示是沒有的,所以說沒有法律效力。
5. 可不可以說美國是成文法國家 也是判例法國家
可以說美國是成文法國家也是判例法國家。美國早在殖民地時期就顯示了重視制定法的傾向,獨立後聯邦和各州都頒布了成文憲法。
但美國在法律的形式上,判例法佔有重要地位,從傳統上講,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佔主導地位,但從19世紀,其制定法也不斷增加,但是制定法仍然受判例法解釋的制約。19世紀末以來,英國和美國除了制定許多法規法典處,還頒布了大量委託立法,制定法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在判例法和制定法的關繫上,是一種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制定法可以改變判例法,同時,制定法在適用的過程中,通過法官的解釋,判例法又可以修正制定法,如果這種解釋過分偏離了立法者的意圖,又會被立法者以制定法的形式予以改變。
(5)哪個國家沒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由於歷史原因,有些國家或地區,如菲律賓、南非、英國的蘇格蘭、美國路易斯安納州、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律兼有兩系的特點。
而在亞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往往兼有西方某一法系與原有的宗教法系的特點,如印度法律主要屬於普通法法系,但又屬於印度教法系;敘利亞法律主要屬於民法法系,但又屬於伊斯蘭教法系。
總體上講,英美法國家主要是英國及其過去的殖民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等;不包括英國的蘇格蘭、美國的路易斯安納州、加拿大的魁北克省。
6. 為什麼西方國家沒有權力機關,但是其法律效力還是高於行政法規
怎麼會沒有權力機關?美國參眾兩院通過立法,最後,需總統簽字才能成為法律。總統不是行政首腦嗎?西方體制三權分主,各有各的權力。
7. 專利僅在申請國有法律效力,在其他國家沒有
專利具有地域性。所謂地域性,就是對專利權的空間限制。它是指一個內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授予和保容護的專利權僅在該國或地區的范圍內有效,對其他國家和地區不發生法律效力,其專利權是不被確認與保護的。如果專利權人希望在其他國家享有專利權,那麼,必須依照其他國家的法律另行提出專利申請。除非加入國際條約及雙邊協定另有規定之外,任何國家都不承認其他國家或者國際性知識產權機構所授予的專利權。
網頁鏈接
8. 哪個國家沒有法律
現在幾乎所有國家都有法律.在法律發展史也是人類的發展史,即使沒有法律產生的時候也有道德和倫理還有大家默認的規矩.所以,在人類產生並且發展成為有思想的人類的時候就有法律或類似法律的規定.即使沒有條文規定,也可以在法律的范疇內.雖然按照法律的解釋來說道德.倫理並不是法律的形式,但是這些都可以當為法律的前身.所以我的理解是,法律是和人類的產生一並產生的,沒有不存在法律的國家.即使不以法律條文為表現形式,但也起到了規范人類行為的作用.
9. 哪個國沒有法律規定
有國家存在就有法律條文。現在幾乎所有國家都有法律.在法律發展史也是人類的發展史,即使沒有法律產生的時候也有道德和倫理還有大家默認的規矩.所以,在人類產生並且發展成為有思想的人類的時候就有法律或類似法律的規定.即使沒有條文規定,也可以在法律的范疇內.雖然按照法律的解釋來說道德.倫理並不是法律的形式,但是這些都可以當為法律的前身.所以我的理解是,法律是和人類的產生一並產生的,沒有不存在法律的國家.即使不以法律條文為表現形式,但也起到了規范人類行為的作用.
沒有憲法的國家是哪個?
英國沒有特別指定的成文的憲法,但是有憲法性質的法律,如《權利法案》等。一個國家可以沒有憲法,但也可以有憲政,比如英國,因為英國人民的法制思想比較強;但有憲法的國家不一定就有憲政,他的憲法只是寫在紙上,並不一定能完全執行,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在這些國家沒有法治傳統。
憲法(constitution)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國家內部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的變化對憲法的發展變化起著直接作用,國際關系也對憲法發展趨勢有所影響。
10. 僅由愛沙尼亞一個國家承認的國家是哪個
愛沙尼亞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Estonia
首都: 塔林
面積: 45,100.00 平方公里
同北京時差: -10.00
國際電話碼: 372
人口: 146.41萬人(1997年)
語言: 愛沙尼亞語
貨幣: 愛沙尼亞克朗
民族: 愛沙尼亞族佔61.5%,俄羅斯族佔30.3%,烏克蘭族佔3.1%,其它族佔5.1%。
宗教: 信仰路德派基督教
簡史
愛沙尼亞民族形成於12到13世紀,多次遭受外國的侵略和統治.沙俄趕走瑞典人後,於1721年正式並吞愛沙尼亞.1917年3月愛沙尼亞獲得自治,同年11月建立蘇維埃政權.1918年初,蘇維埃政權被入侵的德國軍隊推翻後,愛沙尼亞各主要政黨聯合成立愛沙尼亞救國委員會;同年2月24日,愛沙尼亞宣布獨立並成立臨時政府.但是,德國拒絕承認愛沙尼亞獨立,愛沙尼亞繼續被德軍佔領. 1918年後,兩國政府於1920年2月2日簽署塔爾圖條約.根據塔爾圖條約,蘇聯政府承認愛沙尼亞獨立並放棄對愛的領土要求. 1921年1月西方大國承認其獨立後,愛沙尼亞加入國際聯盟.
1939年8月蘇聯和納粹德國簽署互不侵略條約(或稱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 條約的秘密補充議定書規定, 蘇聯可出兵佔領愛沙尼亞.同年9月愛沙尼亞政府被迫允許蘇聯在愛駐軍. 1940年6月愛沙尼亞政府辭職,由蘇聯當局任命的新政府上台執政;同年7月21日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8月6日愛加入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7月愛沙尼亞被德軍佔領.1944年9月以後愛恢復甦維埃政權.
1989年11月12日,愛沙尼亞最高蘇維埃(議會)宣布,1940年愛加入蘇聯的宣言「無法律效力」,是在蘇軍壓力下被迫加入的. 1990年3月30日恢復愛沙尼亞共和國.1991年8月20日正式宣布獨立,同年9月6日原蘇聯國務委員會予以承認.9月17日愛沙尼亞加入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