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的法律責任
A. 居委會給法庭開具虛假證明,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但不是刑事責任,而是行政責任構成要件:
1、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刑事偵查、起訴、審判中,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的行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所謂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指證人作了虛假的證明,鑒定人作了不符合事實真相的鑒定,記錄人作了不真實的記錄,翻譯人作了歪曲原意的翻譯。所謂隱匿罪證,指掩蓋歪曲事實真相、毀滅證據,將應該提供的證據予以隱匿。所謂與案件有重要關表的情節,主要是指對案件是杏構成犯罪、犯罪的性質或者對罪行輕重有重大影響的情節。如果偽證的事實無關緊要、對案件的處理影響不大,不能以偽證罪淪處。至於偽證行為是否造成了錯判,不影響定罪,可作為量刑的情節予以考慮。
行為人偽造、變造、毀滅憑證、隱瞞事實真相的行為,不是發生在司法機關的刑事訴訟活動中,而是在一般責任事故調查處理中,或是在審計、監察等行政活動中發生的,不能以偽證罪論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26條規定,單位行政領導人、會計人員和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的,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也規定,對於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的單位、單位直接責任人員、單位負責人以及其它有關人員,審計機關可予以警告、通報批評,並可酌情處以罰款;審計機關認為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人員,移送監察或者有關部門處理;對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審計機關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國務院1987年6月29日頒布實施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23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或者事件後,丟失、塗改、隱匿、偽造、銷毀病案或有關資料,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其行政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上述法律、法規中提及的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隱瞞事實真相,毀滅、偽造、隱匿有關資料,但不是在刑事訴訟中,行為所侵犯的客體不同於偽證罪,只能分別情況,以其它犯罪論處。
2、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能是在刑事訴訟中的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證人」,是指根據司法機關的要求,陳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況的人,「鑒定人」,是指司法機關為鑒別案件中某些情節的真偽和事實真相而指派或聘請的、具有專門知識或者特殊技能的人,「記錄人」,是指為案件的調查取證,詢問證人、被害人或審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作記錄的人。「翻譯人」,是指司法機關指派或聘請為案件中的外籍、少數民族或聾啞人等訴訟參與人充當翻譯的人員,也包括為案件中的法律文書或者證據材料等有關資料作翻譯的人員。
3、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自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其虛假陳述是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但為了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而為之。如果行為人不是出於陷害他人的意圖或者隱匿罪證,就不能以本罪論處。如行為人因粗心大意,工作不認真,或者學識、業務能力不高而作出了錯誤的鑒定結論、記錄、翻譯,或者因錯記、漏記、錯譯、漏譯等而不能反映原意,等等。
《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偽證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三百零五條 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B. 證明人在法律上有責任嗎
證明人如果故意做偽證,妨害正常的司法秩序,構成違法犯罪,應由司法機關根據不同的情況,依法給予必要的懲治。
C. 證明,責任人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你只起到證明借款屬實的作用,並非承擔擔保義務,你無需承擔法律責任,除非你在借條上承諾承擔保證責任,否則債權人無權找你要錢的。
D. 證明人的法律責任
您好!朋友!證明人無需承擔經濟責任。證明不是擔保。但是在今後打官司內起訴的時候可以作為容證人,出庭作證。先決條件是在借據上要清楚的寫明證明人是誰,並有親筆簽字和手印。希望能幫到您!謝謝不懂可以追問。望採納哦
E. 合同上的證明人有法律責任嗎
如果在合同中沒有特殊約定,證明人只是起到對合同簽訂真實性的見證作用,不應當承擔合同的權利當然也不承擔合同義務。違約責任應當由違約方承擔。
F. 個人收入證明的法律責任
1、在為他人做擔保之前,必須了解擔保人所承擔的責任和被擔保人的真實狀況。版如果承擔的是連帶保證權責任,保證人與主債務人為連帶責任人,債權人在保證范圍內,既可以向債務人求償,也可以向保證人求償,無論債權人選擇誰,債務人和保證人都無權拒絕。 2、如果擔保人存在詐騙行為,開具收入證明的單位就涉嫌惡意串通詐騙善意第三人,如果經法院調查認定,該單位的法定代表人要負法律責任。如果單位開具虛假收入證明或誇大工資收入,從而誤導銀行,造成銀行貸款損失的,該單位也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G. 證明能起法律責任嗎
這個不是證明書,相關內容寫入股東協議中,對於2人之間有效。關於公司決策問題,只專要在股東協議和屬章程中約定所有決策由公司股東會100%表決權通過即可做到2人共同決策,但缺點是可能造成公司很難做出有效決策,失去一些商業機會。關於2人公司地位一樣,可以各持50%股權,一方擔任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另一方就擔任監事並另找本方人擔任總經理,將公司權力基本在前述職位中平分。各持50%股權即可解決公司資產共有。商標可以約定對方為代持,實際商標所有權屬於公司所有,但最好將商標權轉讓給公司。
H. 公證處的證明人,有什麼法律責任
如來果是去放棄源繼承權的公證,你領導的姐姐是需要本人攜帶身份證明親自公證處的,你的身份應該是領導的委託人吧?
如果僅僅是委託人的話,在其家庭基本情況上面簽字確認是沒有什麼問題。至於他姐姐事後反悔,如果是她本人去辦理的話,是不存在事後反悔這個說法的,放棄了就是放棄了。如果他姐姐本人沒有去,而由你全權辦理的話,估計,公證處是不會做這個公證的。
I. 經辦人和證明人在法律上的責任一樣嗎
所謂經辦人,是事件的直接負責人。證人:知道案件情況並提供證言的人。顯然兩者的權利義務是不一樣的,經辦人權利義務要超過證人的權利義務。
經辦人:辦理某事的直接責任人,審核人是經辦人的上級,用於審核經辦人的工作,對其確認。經辦人是部門中事件的提出者及處理者,經辦做完的事要上面主管查核。這都是政府部門業務流程的俗稱,它只是業務流程中的一個階段名稱和辦理人名稱。
法律上的證明人應是指保證人。保證人是對某項事務作出保證行為的人。比如債務事項的擔保方面,保證人是指具有代為清償票據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是非票據債務人,對於出票人、背書人、承兌人作成保證行為的人。
保證人與被保證人承擔同樣的責任。國家機關、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和職能部門不得為保證人,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9)證明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
(1)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
(2)主合同債權人採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
(3)主合同債務人採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並且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欺詐、脅迫事實的。
如果債務人與保證人共同欺騙債權人,訂立主合同與保證合同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由保證人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