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污染法律責任
A. 黑心商家工廠環境污染,粉塵滿天飛,我們該用什麼法律途徑解決
摘要 您好,直接起訴他或者打12345舉報他!
B. 環境污染損害責任有什麼構成要件
您好,
行為人污染環境,造成他人人身權利的損害,行為人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這種責任的要件包括:
1、行為人有污染環境的行為。
環境污染從污染源來看,包括廢水污染、廢氣污染、廢渣污染、粉塵污染、放射性物質污染、雜訊污染、電磁波輻射污染等等,污染環境的行為多種多樣。
2、他人的人身權利受到損害。
在環境污染侵害人身權中,受害人只能為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組織只能成為環境污染侵害財產權受害人。受害人所受的損害一般是對其生命健康權的損害,如因環境污染而滋生疾病,甚至喪失生命。
環境污染對身體健康的損害具有潛伏性,往往是經過較長一段時間之後,損害才明顯地表現出來。另外,環境污染造成人身權損害也具有廣泛性。在實踐中,一般是多個受損害的公民共同對侵害人提起訴訟。
3、污染環境的行為與他人人身權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人身權損害是因環境污染行為使人的生命和身體受到的損害,也即生命被剝奪或受到威脅,或者人的生理機能受到損害。如果他人人身權的損害是由於其他原因,例如暴力傷害行為引起的,則不屬於環境污染侵害人身權。
《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一款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相關環保單行法亦摒棄了「違法性要件」。但法律之間的矛盾使得司法、執法實踐中往往以「違法性」為侵權污染民事責任的必備要件,從而不利於對權益人的保護。
《侵權責任法》則取消了對於「違法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等字樣,代之以「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條文表述強調「污染者」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事實,而不再拘泥於對合法性的苛刻要求。相較於《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侵權責任法》對違法性要件的拋棄無疑會更好的達到填補損害、制裁不法的立法目的。
C. 超標排放大氣污染物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九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以拒絕進入現場等方式拒不接受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及其委託的環境監察機構或者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監督檢查,或者在接受監督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
第九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並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一)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大氣污染物的;
(二)超過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大氣污染物的;
(三)通過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的。
第一百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一)侵佔、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改變大氣環境質量監測設施或者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的;
(二)未按照規定對所排放的工業廢氣和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進行監測並保存原始監測記錄的;
(三)未按照規定安裝、使用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或者未按照規定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並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的;
(四)重點排污單位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自動監測數據的;
(五)未按照規定設置大氣污染物排放口的。
(3)粉塵污染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一百零二條違反本法規定,煤礦未按照規定建設配套煤炭洗選設施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違反本法規定,開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煤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關閉。
第一百零三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原材料、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貨值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一)銷售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煤炭、石油焦的;
(二)生產、銷售揮發性有機物含量不符合質量標准或者要求的原材料和產品的;
(三)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機動車船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用燃料、發動機油、氮氧化物還原劑、燃料和潤滑油添加劑以及其他添加劑的;
(四)在禁燃區內銷售高污染燃料的。
D. 新環保法處罰事項及標准依據
【法律分析】
全國人大對這部法律的修改是高度重視的,對環保的一些基本制度作出了規定。比如從環境規劃、環境標准、環境監測、環評、環境經濟政策、總量控制、生態補償、排污收費、排污許可,特別是根據公眾意見,又規定了環境公益訴訟,針對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又設計了按日計罰。停建罰款就是項目環評未批先建的企業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根據相關規定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 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1月1日起,未批先建項目不僅會收到嚴厲處罰,法律規定,對企業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拘留。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三十五條 城鄉建設應當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保護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觀,加強城市園林、綠地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與管理。 第三十六條 國家鼓勵和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使用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產品和再生產品,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國家機關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組織應當優先採購和使用節能、節水、節材等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產品、設備和設施。 第四十二條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重點排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安裝使用監測設備,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保存原始監測記錄。嚴禁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
E. 關於噪音擾民,法律法規是怎樣規定的
一、新《治安管理處罰法》關於噪音擾民的規定
1、《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這就直接把很簡單的、常見的噪音擾民的情況直接歸入了法律的調整范圍之內。
2、根據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音標准》規定,在居民區內,戶外允許噪音級晝間為50分貝,夜間為40分貝,但實際上超標的情況十分嚴重。在日常生活中,對環境的污染形形色色,如果是重大的污染環境的案件,一旦是觸犯了刑法,可以直接用刑罰的手段去解決,直接去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社會生活中,經常出現一些輕微的污染環境的情況,這種情況一直有我們的環境保護部門進行處理。
3、以前,經常把一些噪音繞民大額行為當成是一種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依靠當事人的內心確信去解決這些問題,效果十分的差。尤其是在學生的考場的周圍、小區的周邊、公園等一些場所,經常會出現這些問題。現在如果有人製造了噪音對人的生活造成了侵犯,就是違法行為,就執法人員就可以依據法律的規定實施處罰。這種規定,將會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維護人們優美的生活環境。
二、噪音擾民標准
城市5類環境雜訊標准值如下:
1、0類50分貝40分貝。
2、1類55分貝45分貝
3、2類60分貝50分貝
4、3類65分貝55分貝。
5、4類70分貝55分貝。
【法律依據】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F. 有噪音和灰塵污染應向哪個部門投訴
一、適合向公安機關報案的環境雜訊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的規定,有下列環境雜訊污染的,由公安機關進行處罰。也就是說按照規定,你的周圍環境有下列環境雜訊污染的,你可以直接撥打110報警,公安機關應該及時做出處理。公安機關所管轄的主要是社會生活雜訊,是指人為活動所產生的除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和交通運輸雜訊之外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
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七條: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應當限製作業時間,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以減輕、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二、適合向城市執法局報案的環境雜訊有:
在城管執法局職能中,對城區環境雜訊的管理范圍是:負責轄區內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生產、生活、建築施工雜訊污染和飲食服務排污行為監督檢查和行政處罰。
具體包括:
1、工業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使用固定的設備時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2、建築施工雜訊(是指在建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3、交通運輸雜訊(是指機動車輛、鐵路機車、機動船舶、航空器等交通運輸工具在運行時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三、另外對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污染可以向城市環保局投訴。
四、對交通運輸產生的雜訊污染的可以向具體的職能部門進行投訴。
1、機動車輛不按照規定使用聲響裝置的,由當地公安機關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2、機動船舶有雜訊違法行為的,由港務監督機構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3、鐵路機車有雜訊違法行為的,由鐵路主管部門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但是不管怎樣,在你的環境周圍如果發生了雜訊污染,影響居民生活,市民直接可撥打110舉報,110指揮中心將根據公安、城管、環保部門職能下發指令,要求相關部門人員行使職能。
G. 煤礦的粉塵污染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是否該賠償
有該賠償,但賠償也沒解決問題粉塵污染對人身體很不好.也不是一天兩天的
H. 某企業排放污染物,給他人造成損害,但該企業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污染物排放標准,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四條規定:「因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責任」。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造紙企業應承擔的是民事侵權責任。不過環保法雖然直接規定適用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但侵權責任法第五條規定:「其他法律對侵權責任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8)粉塵污染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環境污染的行為人盡管達標排污,只要從事排污行為並發生了危害後果的即應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不得以達標排污作為免除其民事責任的抗辯理由。
這意味著合法行為(如排污達標或繳納了排污費),只要導致了損害後果也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可以免於承擔行政責任。通過本案也可以警示眾多的排污企業,即使合法達標排污也應加強管理,避免造成污染損害承擔侵權責任。
I. 判斷排污者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依據是
法律分析:判斷排污者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依據是環境質量標准。環境質量標準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對環境中有害物質或因素的容許濃度所做的規定。是國家環境政策目標的具體體現,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依據,也是環保部門進行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環境質量標准包括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和地方環境質量標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重點排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安裝使用監測設備,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保存原始監測記錄。嚴禁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
J. 環境污染致人損害民事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熱門城市:阜陽律師
萍鄉律師
東營律師
鎮江律師
六安律師
上饒律師
鹽城律師
貴陽律師
宿州律師
湖州律師
環境污染問題是近年來的社會焦點,環境污染也損害了人的健康。隨著社會發展,老百姓不僅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不斷增強,而且對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維權意識也在增強。在維權的同時,我們更重要的是要清楚我們的哪些利益被侵犯,對方要承擔什麼的法律責任。小編將在本文中重點講述環境污染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問題。
一、環境污染致人損害民事責任
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是指污染環境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而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根據《環境保護法》第2條的規定,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凡是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的行為都是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二、污染環境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
(1)有污染環境的行為並造成一定程度損害的事實。《民法通則》第124條規定,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此規定的含義就是行為人的污染環境的行為造成了他人的損害,而且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即違反了國家制定的有關污染環境的標准,這個標準是界定行為人是否構成污染環境侵權行為的依據或尺度。從我們的司法實踐來看,也是依據國家有關環保標准來判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標準的。所以說,未超過國家相關環保標準的輕微損害,並不構成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2)損害與污染環境的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損害與污染環境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是指受害人的損害是因行為人實施的污染環境的行為造成的。如果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則不構成侵權行為。但是,由於污染造成的損害在很多情況下具有復雜性、潛伏性的特點,因此,如果能證明受害人未來顯現的損害與當初行為人實施的污染環境的行為有必然的聯系,亦應認定二者之間有因果關系。
以上內容介紹了環境污染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內容,給出了污染環境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你可以參考著兩個要件來判斷對方是否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環境污染問題不容小覷,保障你自身的環境的利益,需要熟悉相關法律,更多相關問題您可以咨詢無錫律師。
延伸閱讀:
環境污染的民事責任包括哪些,需要注意什麼
環境污染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處理中注意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