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解除的法律效力
『壹』 合同到期會不會自動解除
按照法律規定在合同到期前一個月要通知對方是否續簽勞動合同,如不續簽要給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然後解除勞動關系。實際工作中往往勞動者不會主動提出、都是由用人單位來主動提出、因為你合同到期公司不與你續簽合同、是要承擔雙倍工資差額的賠償風險的。所以建議你不用理會公司是否續不續簽、只要等著即可,公司續簽你就簽、不續簽你就繼續干你的工作、等到不想乾的時候要求公司支付你未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即可。如果辭退你就要支付違法解除的經濟賠償金。不續簽也要支付你經濟補償金,無論怎樣對你都有力。所以不用著急。關於周六上班的500元工資,那是你周六加班的工資、公司實行雙休、肯定要把那500扣除的、你不同意也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貳』 協議解除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是,對於合同中已經履行的部分,當事人可以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請求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以及請求賠償損失;對於尚未履行的部分,則終止履行;以及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合同解除後,違約方仍需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條
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請求賠償損失。
合同因違約解除的,解除權人可以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後,擔保人對債務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仍應當承擔擔保責任,但是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五百六十七條
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叄』 解除合同的法律效力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合同解除後自始不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尚未履行的,中止履行,已經履行的,雙方應當返還原物,如果沒有必要返還或無法返還的,應當由得益一方向受損一方折價補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條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後,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肆』 已經解除合同的協議條款還有效么
合同解除之後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還有效。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合同解除後,合同條款不再發生相應的法律效力,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解除。但合同解除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條
當事人一方依法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通知載明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履行債務則合同自動解除,債務人在該期限內未履行債務的,合同自通知載明的期限屆滿時解除。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行為的效力。
第五百六十七條
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伍』 託管公司倒閉後合同算自動解除嗎
法律分析:不會自動解除。合同的解除權是當事人的權利,託管公司不是合同當事人,其倒閉不會影響合同的法律效力。合同的解除可分為以下情況:
(1)協議解除。借款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提前解除合同。
(2)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借款合同當事人一方可以提前解除合同:①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②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③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④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⑤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借款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3)約定解除。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一方當事人保留解除權,當解除條件成就時,可以提前解除借款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二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第六百七十三條: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陸』 合同解除將產生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合同解除後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1、一般規定
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該條規定,確立了合同解除的兩方面效力:一是向將來發生效力,即終止履行;二是合同解除可以產生溯及力(即引起恢復原狀的法律後果)。學者認為,非繼續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有溯及力,繼續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無溯及力。
2、損害賠償
民法通則第115條和合同法第97條均規定,合同解除與損害賠償可以並存。但對於損害賠償的范圍,有不同觀點。其一認為,無過錯一方所遭受的一切損害均可請求賠償,既包括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也包括因恢復原狀所發生的損害賠償;其二認為,對損害賠償范圍的確定應具體分析,在許多情況下,損害賠償與合同解除是相互排斥的,選擇了其一便足以使當事人利益得到充分的保護,沒有必要同時採取兩種方式,例如協議解除、因不可抗力而解除。
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該合同失去意義,應歸於消滅。在此情況下,我國合同法允許當事人通過行使解除權的方式消滅合同關系。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此即債務人拒絕履行,也稱毀約,包括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作為合同解除條件,它一是要求債務人有過錯,二是拒絕行為違法(無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此即債務人遲延履行。根據合同的性質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內容中非屬特別重要時,即使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後履行,也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在此情況下,原則上不允許當事人立即解除合同,而應由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履行催告,給予一定的履行寬限期。債務人在該履行寬限期屆滿時仍未履行的,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對某些合同而言,履行期限至為重要,如債務人不按期履行,合同目的即不能實現,於此情形,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也應如此。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法律針對某些具體合同規定了特別法定解除條件的,從其規定。
『柒』 本協議自簽字時生效,履行完畢後自動失效有法律效應嗎
【法律分析】
有法律效力。我國法律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八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但是根據其性質不得附條件的除外。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捌』 勞動關系自動終止的問題
一、依據我國現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關系是不存在自動解除的。
我國對勞動合同的解除方式共有三種,即勞動者單方面解除、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雙方協商解除,但不存在自動解除。為保護勞動者的權益,法律對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最為寬松,除了雙方有明確約定等特殊情況,只要提前通知用人單位即可,而企業如要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則要受到更多的限制。
二、依你所述的情形,在法律上稱之為勞動關系終止。
對單位而言,如果單位有員工的死亡證明,可以直接辦理勞動關系終止手續。如果單位沒有,單位可以到當地勞動局去填寫一張「終止勞動用工登記表」來終止與職工的勞動合同。另外作為單位,還需要填寫一份書面的「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用快遞等方式,送達到死亡職工家屬手中。注意,作為單位要保留好委託快遞的相關單據,預防以後有糾紛可以做為證據。
三、 職工因病死亡待遇:
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退休養老後死亡時或非因工傷殘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後死亡時,發給喪葬補助費和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喪葬補助費標准為 2個月的企業職工平均工資;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標准為:供養1人的,為死者本人工資6個月;供養2人的,為死者本人工資9個月;供養3人或3人以上的,為死者本人工資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