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相關法律知識題目

相關法律知識題目

發布時間: 2022-05-09 21:17:28

A. 法律基礎試題

1.甲為一富商,生前立有四份遺囑,依次順序為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公證遺囑和口頭遺囑。上述遺囑均符合形式要件,但遺囑內容相互矛盾。應依照哪份遺囑繼承?( C )
A.代書遺囑
B.錄音遺囑
C.公證遺囑
D.口頭遺囑
解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規定:「遺囑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公證遺囑為准,沒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的遺囑為准。」這里明確規定了公證遺囑最具有法律效力

2.李某因故意殺人罪而被判處死刑,執行完畢後,李父悲痛欲絕加上舊病復發而亡。李有妻甲、子乙、兄丙、弟丁。李父的遺產應由( B )。
A.甲、乙、丙、丁繼承
B.乙、丙、丁繼承
C.丙、丁繼承
D.丁繼承
解答:丙,丁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李子乙代位繼承李父的遺產
3.下列幾項應當准予結婚的是(D )。
A.某女與其表哥 (近親)
B.某男20周歲,某女22周歲 (未達年齡)
C.某男與其妻已分居,某女離異(重婚)
D.某男35周歲,未婚;某女32周歲,喪偶;二人無血緣關系
解答:無效婚姻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未到年齡的
2.重大疾病的,不適合結婚的
3.重婚的
4.近親的。(直系或三代以內旁系)
4.下列選項中,哪些屬於無效婚姻?(ABD )
A 僅差兩天即達法定婚齡而登記形成的婚姻
B 表兄妹之間的婚姻
C 為取得巨額財產而與他人形成的婚姻
D 一審判決離婚,在上訴期內與他人結婚形成的婚姻
5.王某與趙某2000年5月結婚,2001年7月,王某出版了一本小說,獲得20萬元的收入,趙某繼承了其母親的一處房產。2002年2月,趙某在一處車禍中受重傷,獲得12萬元賠償金。在趙某受傷後,許多親朋好友來探望,共收禮2萬多元。對此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確的?(ABC)
A 王某出版小說所得的收入歸夫妻共有(知識產權收入)
B 趙某繼承的房產歸夫妻共有(正常繼承應該屬於雙方共同財產,但遺囑繼承中寫明只歸個人所有的例外,此選項未說明這個情況,不敢確定,姑且按正常的繼承來處理,當選)
C 趙某獲得的12萬賠償金歸趙某個人所有(身體損害賠償)
D 趙某接受的禮品歸趙某個人所有
解答:夫妻共同財產認定標准:
1.工資,獎金
2.經營,受益
3.知識產權收益
4.繼承或贈與的財產
夫妻個人財產認定標准
1.婚前財產
2.身體損害獲得的賠償
3.繼承和贈與中說明專屬於一方的財產
4.個人附屬物品
6.陳某1988年從部隊轉業,半年後與李某結婚,結婚時李某購置了一套傢具。1994年陳某創作長篇小說《軍人》。1999年李某得知1986年陳某的姑媽去世遺留陳某一套私房,一直由陳某的父母居住。根據以上情況,陳、李二人的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哪些?( BC)
A.陳某的轉業費(一方婚前財產)
B.李某所購置的傢具(婚後的收益)
C.出版小說《軍人》所得的稿費(知識產權的收益)
D.陳某姑媽遺留的房屋(一方婚前財產)
7.人民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時,有下列情形的,可以認定夫妻感情已經破裂(ABCD )
A、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B、實施家庭暴力的
C、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D、有吸毒惡習屢教不改的
解答:上面的四個選項就是認定夫妻關系破裂的四條標准

B. 一起練常識:常見的法律法規常識,法律常識會怎麼出題

其實這一類的東西有很多,在優浩律師事務所看來豐富自身經驗很重要,例如參版加實際的項目操作和權案例辯護。題目如下
工會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共幾章幾條?

答:共七章、五十七條。第一章 總則;第二章 工會組織;第三章 工會的權利和義務;第四章 基層工會組織;第五章 工會的經費和財產;第六章 法律責任;第七章 附則。

2、中國工會的性質是什麼?

答: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願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

3、加入工會具備什麼條件?

答:凡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和其他社會組織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或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認工會章程,都可以加入工會為會員。

4、工會的基本職責是什麼?

答: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

5、加入工會如何辦理手續?

答:由本人自願申請,經工會基層委員會批准並發給會員證。

C. 法律常識題目..求解釋

一、關於你的第一個問題,你所說的民政局在一般公民看來是行政機構,也就是行使法律所規定相關行政權利的行政機關,但是,民政局作為一個法律主體在不同法律關系中有著不同的法律地位,簡而言之,根據你的問題而言
(一)首先,關於民政局凍結建築公司資金。根據法律規定,民政局無權凍結建築公司帳戶資金,根據你的問題推測,民政局與建築公司應該是在同一民事法律關系(合同關系)中的不同主體,其參與的是地位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而在這一民事糾紛中,民政局就不屬於行政機關而只是一個普通的民事主體,就好比民政局要接待領導到街上買幾個蘋果與水果商產生的合同關系一樣。
(二)派出所傳喚公民進行詢問調查是公安機關在法律授權范圍內進行的執法活動,簡而言之就是派出所有這個權利,類似行政強制
(三)民政局頒發證書就是典型意義上的行政許可行為了。這時的民政局根據相關法律作為行政機關對成立社團這一法律行為進行確認,為行政許可。
總結一下,根據你的問題,首先要分析不同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也就是應該適用什麼法律所調整,同一主體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其地位是不同的,所有的權利和義務也不相同,民政局也好,派出所也罷,其作出的行為的性質要根據其所參與的法律關系所判斷,不可把其地位看作一塵不變的,要靈活變動。
二、判斷是否是行政處罰不可單看是否有處罰二字,應當就其本質來判斷。關於你提出的該規定是否為行政處罰,我對此持保留意見。
三、關於一事不再罰原則:一事不再罰原則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你所提的問題中,不同行政機關可以在各自管轄許可權內就同一違法行為作出不同處罰,但是,如果有一機關已經作出罰款決定後,其他行政機關不得作出罰款決定。但有例外。
(摘自http://ke..com/view/35712.htm 2011年1月31日13:57訪問)一行為不再罰原則應在四個層面上運作。(1)一行為不再理。行政主體對行為人的第一個處理尚未失去效力時,不能基於同一事實和理由給予第二次處理,除非第二個處理是對第一個處理的補充、更正或者補正。如果第一個處理違法不當,行政主體應當先撤銷,再重新處理。如果第一個處理合法正確但未達行政目標,行政主體應充分考慮信賴保護原則,必須撤銷的,應依法給受損失的相對人一定的補償。(2)一行為不再罰。除了法律有明確規定或者依基本法理和法律規則合理推定,如合並處罰、一事多層罰、一事罰多人、一事多行為等情形以外,行政主體應嚴格遵循一個行為一次處罰的原則。(3)一行為不再同種罰。對於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行政主體不能給予兩個以上相同種類的處罰。這主要指一個違法行為觸犯幾個法律條文的情形,即法理上所稱法條競合或者規范競合。一旦出現規范競合,應當允許各個法律條文對應的相關行政主體依據不同理由分別作出處罰。但為體現相對公平和公正,各行政主體不能對行為人採取相同種類的處罰。(4)一行為不得兩次以上罰款。對於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無論觸犯幾個法律條文,構成幾個處罰理由,以及由幾個行政主體實施處罰,只能給予一次罰款。如果幾個行政主體對涉案違法行為都有權罰款,根據效力優先原則,應該是誰先罰款誰有效。
當然,一行為不再罰也不是一個恆定的法律原則,它有以下幾個例外:(1)合並處罰。在法定並處的情況下,因可以並處的處罰種類極有可能在程序尤其是時限上不一致,故並處的幾種處罰可以在時間上有先有後,並可以採用幾個不同的處罰決定書。(2)一事多層罰。對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法的,如果法律有明確規定,行政主體可以採用不同的處罰決定書,分別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以及直接責任人進行處罰。(3)一事罰多人。幾個違法行為人共同違法的,行政主體可以以不同處罰決定書,對各該違法行為人分別處罰。(4)一事多行為。某一個違法事件涵蓋多個違法行為時,如果各該違法行為性質不同,在法律上應構成不同處罰理由,行政主體可以以違法行為為單位分別作出處罰;如果各該違法行為性質相同,則構成法律上的連續行為,行政主體只能以一個違法行為作出一個處罰。
四、關於行政賠償
賠償義務機關:是指實施行政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有義務代表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行政主體。我國國家賠償法規定,行政主體行使職權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該行政主體為賠償義務機關。兩個以上行政主體共同行使職權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職權的行政主體是共同賠償義務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是賠償義務機關。受行政主體委託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託的行政權力時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託的行政主體是賠償義務機關。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 行政賠償,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主體是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主體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主體是賠償義務機關。經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是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A中,超市不能作為被委託機關,因此負責賠償的機關應當是有處罰權的機關,如果該市衛生局有處罰權,則賠償義務人為該市衛生局,如果沒有處罰權,則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同級地方人民政府,即縣政府。
B中,派出所為公安局的派出機構,在一定范圍內是獨立的行政主體。我國法律規定派出所在一定范圍內(500元以下)有自行決定處罰的權利,因此派出所有處罰權,可以作為賠償義務人。
C中,按題意可知,該公安局委託的罰款走出了派出所自行罰款的范疇(超出500元),因此派出所在本題中不是獨立的行政主體,但可以作為為被委託機關,如果出現錯誤,則公安局作為委託人應當是賠償義務人而非被委託人的派出所。
五、專利委員會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行政機構,具有裁決權,是法律明確規定的,因此是行政裁決。而環保局的調解行為不具有法律的強制性因此只是一種糾紛解決的手段,沒有強制力。不是任何行政行為。
六、行政給付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特定的相對人提供物質利益或與物質利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行政給付的內容是賦予相對人物質權益或與物質有關的權益。如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費、社會保險金等的發放。它給予相對人以物質上的幫助,可以使相對人獲得一定數額的金錢或實物,或者為相對人提供與財物有關的其他利益等,所適用的對象是特定的公民或組織,如喪失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難以進行正常生活的公民。
七、行政指導是行政機關在其職能、 職責或管轄事務范圍內,為適應復雜多樣化的經濟和社會管理需要,基於國家的法律精神、原則、規則或政策,適時靈活地採取指導、勸告、建議等非強制性方法,謀求相對人同意或協力,以有效地實現一定行政目的之行為。簡言之,行政指導就是行政機關在其職責范圍內為實現一定行政目的而採取的符合法律精神、原則、規則或政策的指導、勸告、建議等行為。 不直接產生法律效果。不承擔法律責任。別人可聽可不聽。
八、根據我國《憲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樓主可自行判斷

D. 有什麼關於法律知識的競賽題

1 王某擔任某縣高二英語教師期間通過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學校以王某服務期未滿、學校英語教師不足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職學習。王某欲以剝奪其參加進修權利為由提出申訴,受理申訴的機構應當是(a)

A、當地縣教育局

B、當地縣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廳

2 有的學校在學生手冊中規定:「禁止男女生之間互訪宿舍。」此規定從法學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釋為:「男女生不得無故進入異性宿舍。」這一解釋屬於(a)

A、目的解釋

B、文法解釋

C、歷史解釋

3 聘任或任命教師擔任職務應當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為(d)。

A、三年

B、二年

C、四年

D、三至五年

4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下列有可能成為行政訴訟被告的是(c)

A、某教育局局長

B、某市市長

C、某市公安局

D、某鄉鎮黨委書記

E. 法律知識題目

法律就在你我身邊。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而法回律再哪裡呢?你們答想過嗎?它究竟在那裡?讓我們走近它感受它。
就從我們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例子說起。17歲的中學生趙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強奪小學生的財物,的贓款400多元。人民法律認定趙某犯了搶劫罪,那麼給它的刑法判處大家都可想而只吧,他被判處有期徒刑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的一條規定。
他為什麼會在違法後受到法律制裁?你聰明的大腦定會想到是因為法律在我們身邊啊,對、對、對實在太對了。因為法律再在我們身邊,所以說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衛士』,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
就拿這件事來說吧,若沒有法律的制裁,後果將會不堪設想他手持小刀來威逼同學不從呢?這位姓趙的同學會有什麼舉動,想想都覺的心驚膽顫。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若花朵在含苞欲放時遭到破損,他還會開得那麼嬌艷嗎?或許會從此凋零。那麼祖國的未來在那裡。
祖國是要我們共同去發展創造的。如果人們都來破壞,那麼祖國人民的生活要如何保障,因為有法律我們才有機會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只有人人遵紀守法,社會會和諧,祖國會更好的發展下去。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F. 有關法製作文題目

每個公民都應該學習社會主義法律知識。有人認為學法是一件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事。回其實,這種答觀念是不正確的。知法,守法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人民的希望。祖國和人民盼望我們健康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了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我們青少年學生不僅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現代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有法律知識和守法觀念,懂得合法與非法,違法與犯罪等道理,自覺依法辦事。這樣才能抵制各種不良影響,促進自己健康成長。否則,就會成為法盲,就會自覺的或不自覺的做出損害國家,社會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使自己陷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如果社會成員不懂法,不守法,大家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那社會就會陷入極端混亂之中。那樣社會就無法存在和平發展。人們就無法生活,學習和工作,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各種權利就無法得到保護。因此,知法、守法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為了祖國的明天,也為了我們自己,去學法、了解法,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吧!

熱點內容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