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出租出借許可證法律責任

出租出借許可證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10 01:26:16

A. 出租、出借葯品許可證的法律責任

《葯品管理法》第八十二條 偽造、變造、買賣、出租、出借許可證或者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吊銷賣方、出租方、出借方的《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或者撤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B. 借用資質合同後出借方承擔的法律責任

掛靠方以被掛靠方名義進行活動, 對內則以依照合同約定享受權利,承擔專義務。

根據屬《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 干問題的意見》

43.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的 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 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52.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銀行帳戶 的,出借單位和借用人為共同訴訟人。

(2)出租出借許可證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行政許可法》

第八十條 被許可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塗改、倒賣、出租、出借行政許可證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行政許可的;

(二)超越行政許可范圍進行活動的;

(三)向負責監督檢查的行政機關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的;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C. 把銀行卡租借給他人,屬於違法行為嗎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是違法行為。銀行卡或賬戶只限經發卡銀行批準的持卡人本人使用,非法持有他人銀行卡或賬戶、使用虛假身份證明騙領銀行卡或賬戶、出售及購買銀行卡或賬戶的,都是違法行為,都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通俗地說,使用別人的銀行卡、支付賬戶,或將自己的銀行卡、支付賬戶出售、出租給他人使用,是會坐牢的。
法律分析
銀行卡借給別人用是違法的。如果本人是自願借出,那麼是可以的但是有一定責任。銀行卡本身是實名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是只能本人使用,禁止對外出租出借自己的銀行卡的。將自己的銀行卡借給別人,首先違反了國家相關管理規定,其次如果對方拿該卡進行洗錢或者從事其他非法活動,其本人也是要承擔連帶責任的。出借銀行賬號可能引發民事責任。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銀行賬號的,出借單位和借用人為共同訴訟人。出借銀行賬號是違反金融管理法規的違法行為,人民法院應當依法收繳出借銀行賬號的非法所得並可以按照有關規定處以罰款,還應區別不同情況追究出借人相應的民事責任。所以,租借銀行卡給別人是違法法律的。
法律依據
《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 個人申領銀行卡(儲值卡除外),應當向發卡銀行提供公安部門規定的本人有效身份證件,經發卡銀行審查合格後,為其開立記名賬戶;凡在中國境內金融機構開立基本存款賬戶的單位,應當憑中國人民銀行核發的開戶許可證申領單位卡;銀行卡及其賬戶只限經發卡銀行批準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轉借。

D. 塗改食品流通許可證要負法律責任嗎

塗改食品流通許可證要負法律責任。根據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規定,偽造、塗改、倒賣、出租、出借許可證,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一萬元以下罰款。
法律分析
發現食品經營者偽造、塗改、倒賣、出租、出借、轉讓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違法行為,予以審查,決定立案。調查責任,對立案的案件,指定專人負責,及時組織調查取證,與當事人有厲害關系的應當迴避。執法人員不少於兩人,調查時出示執法證件,聽取當事人辯解陳述並作記錄。執法人員保守有關秘密。審查責任,審查案件調查報告,對案件違法事實、證據、調查取證程序、法律適用、處罰種類和幅度、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理由等方面進行審查,提出處理意見。告知責任,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製作行政處罰通知書送達當事人,告知違法事實及其享有的陳述、申辯等權利。符合聽證規定的,製作並送達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決定責任,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載明行政處罰告知、當事人陳述申辯或者聽證情況等內容。送達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按法律規定的方式送達當事人,其他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法律依據
《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 第三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一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一)未經許可,擅自改變許可事項的;(二)偽造、塗改、倒賣、出租、出借《食品流通許可證》,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食品流通許可證》的;(三)隱瞞真實情況或者提交虛假材料申請或者取得食品流通許可的;(四)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食品流通許可的。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對主動消除、減輕危害後果,或者有其他法定情形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違法情節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處罰。

E. 承擔出借資質行為的法律責任

出借資質的法律責任:建築施工企業轉讓、出借資質證書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許他人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可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
【法律依據】
《建築法》第六十六條
建築施工企業轉讓、出借資質證書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許他人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可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對因該項承攬工程不符合規定的質量標准造成的損失,建築施工企業與使用本企業名義的單位或者個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F. 借用資質即掛靠的法律責任如何認定

(一)掛靠的涵義及表現形式
掛靠是指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作業或私營企業等生產、經營者,與另一經營主體約定,由前者以後者提供的經營資格和憑證進行經營活動,並向後者提供報酬的經營形式。掛靠關系一般表現為掛靠者與被掛靠者簽訂協議,掛靠方使用被掛靠方提供的介紹信、合同書、銀行帳號、印章等經營資格、證明,以被掛靠方名義對外從事民事活動,並向被掛靠方支付所謂「管理費」的經營形式。掛靠雙方實際上是一種有償使用資格證照的合同關系;對外,掛靠方以被掛靠方名義進行活動, 對內則以依照合同約定享受權利,承擔義務。掛靠還可以表現為掛靠者與被掛靠者約定,掛靠者以被掛靠者下屬單位或分支機構的名義,從事被掛靠者營業執照范圍內的經營活動。
(二)掛靠的法律性質及法律後果
從法律上講,掛靠經營實質上就是一些自然人、合夥組織利用企業法人的獨立人格和資質,規避國家法律政策對某種行業的要求和限制,並利用所掛靠的企業法人所具有的某種資質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講,掛靠經營其實是一種「違法」行為。
1、從行政法角度分析掛靠的屬性及後果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某些市場主體要進入市場從事經營活動必須取得相關資格或資質,從而實現市場的有序性和規范化。而國家通過行政許可等手段,對市場主體的資格進行審查,對於達到某種行業要求的市場主體,允許其進入市場,而對未達到某種行業標準的市場主體,不允許其進入市場,有效防止了不具備資質或生產經營條件的經濟組織從事該項經濟活動,有效地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防止了不正當競爭和其他有損交易秩序的行為發生。而掛靠經營正是對行政審查的規避和違反,掛靠者在不具備資質的的情形下以被掛靠企業的名義從事市場活動,會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因此,掛靠經營在行政法上屬違法行為,行政機關應當對掛靠單位和被掛靠單位進行行政處罰。
2、掛靠在民法上的屬性及責任承擔分析
正如前文所述,掛靠是掛靠者以被掛靠者名義對外從事民事法律行為,既然是以被掛靠者名義對外從事民事法律行為,並徵得被掛靠者同意,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理應由被掛靠者承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三條規定,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的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第五十二條規定,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銀行賬戶的,出借單位和借用人為共同訴訟人。既然被掛靠者允許他人從掛靠經營中獲得了利益,其承擔必要的法律後果和風險也是理所當然的。
3、掛靠之刑法屬性及後果分析
在掛靠經營中,一部分是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在這些領域中,如果掛靠單位沒有取得相關資質而從事經營活動,情節嚴重的也可構成非法經營罪,依法承擔刑事責任。《行政許可法》第七十九條規定,被許可人出租、出借、轉讓、倒賣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第八十一條也規定,未經許可而從事相關活動構成犯罪的也應依法承擔刑事責任。《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或情節特別嚴重的,都構成非法經營罪,應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G. 借用資質的法律後果是什麼

1、從行政法角度分析掛靠的屬性及後果。掛靠經營正是對行政審查的規避和違反,掛靠者在不具備資質的的情形下以被掛靠企業的名義從事市場活動,會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因此,掛靠經營在行政法上屬違法行為,行政機關應當對掛靠單位和被掛靠單位進行行政處罰。
2、掛靠在民法上的屬性及責任承擔分析。掛靠是掛靠者以被掛靠者名義對外從事民事法律行為。
既然是以被掛靠者名義對外從事民事法律行為,並徵得被掛靠者同意,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理應由被掛靠者承擔。
3、掛靠之刑法屬性及後果分析。如果掛靠單位沒有取得相關資質而從事經營活動,情節嚴重的也可構成非法經營罪,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根據《行政許可法》第80條規定:被許可人出租、出借、轉讓、倒賣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H. (非法經營)租賃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法律責任

以他人的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冒名頂替大肆非法經營油漆謀利。在一年多時間里,非法經營額高達九萬元。日前,導演這起非法經營油漆案的兩位主角——陳某和郭某,被嘉定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據悉,這是近年來嘉定區破獲的一起非法經營危險化學品案。
2010年3月,犯罪嫌疑人陳某從其房東郭某處轉讓獲得位於嘉定區馬陸鎮寶安路的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永大油漆店的經營權。而後,陳某在無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借用郭某的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及銀行賬戶進行油漆經營活動。在此期間,陳某參加過安全生產培訓,郭某為陳某非法經營油漆的行為提供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銀行賬號及經營場所。2011年4月2日,由於陳某安全管理不當,發生火災,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但給郭某造成財產損失,並產生糾紛。
嘉定區人民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處陳某有期徒刑八個月,判處郭某非法經營罪,拘役3個月,緩刑四個月,沒收涉案的油漆。

租借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非法轉讓經營行政許可,無論是在原地還是在異地經營都屬無證經營。經營數額大,情節嚴重的構成非法經營罪。

租借他人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經營危險化學品,違反了國家對市場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是國家禁止的行為。

非法經營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故意從事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非法經營行為包括:(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1、租借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經營危險化品的行為違反國家規定
首先,經營危險化學品應申請領取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之規定,國家對危險化學品經營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危險化學品。
其次,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作為一項行政許可,不得違法轉讓。《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九條規定,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除法律、法規規定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可以轉讓的外,不得轉讓。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是國家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或者個人頒發的允許其從事危險化學品經營活動的行政許可證件,應當遵守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不得非法轉讓。租借他人的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是變相地承受他人轉讓的行政許可,為法律所禁止。
最後,行政規章明確規定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不得出租、出借。我國刑法所稱違反國家規定,是指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措施、發布的決定和命令。換言之,判斷是否違反國家規定,依據的准繩是法律和行政法規,不能依據行政規章。但是,我們應當看到,行政規章是法律、行政法規的具體化規定,體現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原則和精神,在判斷是否違反國家規定可以參照行政規章。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經營危險化學品必須申請領取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和行政許可不得違法轉讓的基礎上,《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經營許可證,或者出租、出借、轉讓其取得的經營許可證,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經營許可證。
2、租借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經營危險化品的行為擾亂了國家對危險化學品市場的正常管理活動
國家對危險化學品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危險化學品是國家限制買賣的物品。租借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經營危險化學品的行為不僅侵犯了危險化學品經營市場的准入制度,還會擾亂危險化學品經營市場秩序、危害消費者的權益。由於國家沒有對租借經營者的經營資格進行審查,可能會使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個人進入危險化學品經營市場,擾亂危險化學品經營市場秩序。而且,國家無法對租借經營者的經營行為進行有效監管,存在監管的盲點。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經營者主體不明確,給追究經營者主體法律責任帶來困難,造成法律制裁的漏洞。
總之,租借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經營危險化學品的行為擾亂了國家對危險化學品市場的正常管理活動,應當受到法律規制。

I. 借用他人營業執照怎樣擔責

法律分析:出借營業執照供他人使用是違法行為。出借、轉讓營業執照的,由登記機關處3萬元以上罰款;公司企業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二條 使用他人營業執照的違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消費者可以向其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營業執照的持有人要求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

(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J. 租借危化品生產許可證合同有效嗎

無效的,危化品生產許可證是不可以租借的。
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2011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41號,2015年5月27日國家安監總局第79號令修訂)
第四十四條:企業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沒收違法所得,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吊銷安全生產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立案責任:發現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企業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安全生產許可證的違法行為,予以審查,決定是否立案。
2、調查責任:對立案的案件,指定專人負責,及時組織調查取證,與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執法人員不得少於2人,調查時應出示執法證件,聽取當事人辯解陳述並作記錄。執法人員應當保守有關秘密。
3、審查責任:審查案件調查報告,對案件違法事實、證據、調查取證程序、法律適用、處罰種類和幅度、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理由等方面進行審查,提出處理意見。
4、告知責任: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應製作《行政處罰通知書》送達當事人,告知違法事實及其享有的陳述、申辯等權利。符合聽證規定的,製作並送達《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
5、決定責任: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載明行政處罰告知、當事人陳述申辯或者聽證情況等內容。
6、送達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按法律規定的方式送達當事人。
7、其他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追責情形和追責依據:《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2015年修正本)第三十六條 發證機關工作人員在對危險化學品使用許可證的頒發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
僱傭律師 發布:2025-02-06 15:30:25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