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法律知識競賽總結
『壹』 法律知識競賽心得體會三百字
例文,可適當修改。
[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觀後感]爭當守法好公民在看完"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後,讓我受益匪淺,使我明白,如果要當一個好公民,就要學法、守法、用法、普法,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觀後感。這次的節目為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素材,讓青少年在此次節目中懂得法律的重要性。這次的節目籌備精心,各領導人紛紛到場,觀看比賽,安排比賽,在此表示感謝。此次競賽中,六支代表隊同台競技,各顯神通,為青少年法律知識普及做出榜樣。評委更是專心致志,與選手一同答題,指出錯誤,糾正觀點。現場觀眾興致勃勃,使比賽進行十分順利。題目雖難,但在選手的充分准備下,一一解答。從各方面來看,此次活動影響廣泛,使法律知識快速傳播。比賽中,各代表隊的才華一覽無余,充分體現了我省法律教育的優良傳統。在答題中,使我知道了許多法律知識,讓我重新認識法律的重要性,培養了我對法律的認知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國社會逐步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度,觀後感《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觀後感》。由毛澤東主席編纂《憲法》一書,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們青少年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從一九五四《憲法》頒布後,一直至二零零九年,由各種法律出台後,我們的社會井井有條,人們在和諧的是會中發展著,進步著。這一切歸功於法律,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一條法例都銘刻在我們的靈魂上,如果你觸犯法律,就是褻瀆靈魂。法律,維護每個公民的權益,保護社會的和諧安定。法律不是讓一個人遵守,而是要靠大家一起來維護與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平等、團結、互助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法律的意義也就在於這三點,法律是國家的象徵,傳承書寫者中華的美德與團結。我國在堅持著社會主義道路,不斷的完善著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是平等的法制促使我們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法律對社會的影響已在青少年以至全國人民的心裡根深蒂固,如果要建設和諧社會,必須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用集體的力量建設國家的繁榮昌盛。法律能使一個人受益終生,它是一個民族的象徵,也意味著一個民族的興起。只有遵守法律,才能在這個和諧的社會下生存,不然,你會被和諧趕走,被社會淘汰,這就是法律。法律很嚴厲,但有時也近乎人情。法律很復雜,但只要你做到了,你才會發現那麼簡單。法律是把標尺,衡量我們的對錯,法律時刻刀,幫你修正心中的錯。來吧!讓我們共同遵守法律,當一個遵紀的好公民。
『貳』 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規知識
國家和政黨為調節民族關系,處理民族問題而採取的相關措施、規定等的總和。從回世界范圍來看,民族政策的答實質和作用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發展政策;後者如種族隔離、種族歧視政策等。
從內容來看,有政策原則和政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則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須遵循的大政方針,如我國實行的民族平等團結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等;具體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對涉及民族問題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體的規定。
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有關少數民族的政策。它是黨和政府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和民族問題長期存在的客觀實際制定的,其本質是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進步和共同繁榮,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的重要行為准則,是我國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叄』 <我和父母一起學習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規> 心得
對不起,不屬於具體的法律問題了。
『肆』 如何做好新形式下的民族宗教工作總結
一、樹立創新觀念,尋找民族宗教工作的金鑰匙
一是樹立「交朋友、辦實事、抓引導」三位一體的理念,與少數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保持良性互動關系。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建立與少數民族代表、宗教界人士的談話和交流制度,經常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困難,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辦實事、辦好事。在重大節日期間開展慰問少數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上層人士活動,把教育引導工作溶入融洽的情感交流之中。通過交朋友、辦事實,使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數民族群眾和信教群眾中入耳、入腦,切實改變發生矛盾和糾紛之後出現臨時「抱佛腳」找民族宗教界人士做工作的被動局面,努力形成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積極主動協助黨和政府處理民族宗教問題的良性互動關系。
二是樹立以積極的心態看待宗教的理念,推動宗教界發揮積極作用。宗教同其他社會文化形態一樣,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如果我們用消極的眼光去看待它,或許它就會朝著消極的方面發展,並產生消極作用;如果我們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它,就會推動它朝著積極而有益的方向發展,產生積極的社會作用。因此,要摒棄過去消極看待宗教社會作用的片面思維,善於運用宗教文化的精華去服務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揮宗教特有的優勢,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為構建和諧社會多做好事、善事。
三是樹立社會化的民族宗教工作理念,整合各種資源,形成全縣上下齊抓共管的合力。民族宗教工作具有群眾性、長期性和特殊復雜性,單靠民族宗教部門一家之力,很難有大的作為,必須整合社會資源,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參與民族宗教工作,變民族宗教工作「風雨一肩挑」為「千鈞重擔眾人擔」。要建立快捷、靈敏的信息反饋機制,構建縣、鎮、村、協會四個層面的縱向網路和由統戰、民宗等部門互聯的橫向信息網路,做到民族宗教工作的關口前移、重心前移。
二、堅持辦實事,是抓好民族宗教工作的關鍵點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不能局限於「不出事」而消極地去當「滅火隊」,必須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正確導向,找准工作抓手,把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的注意力集中到抓經濟促發展上來,切實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幫助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困難,通過辦實事、辦好事,凝聚民心民力,取得支持理解。一是幫助制定經濟發展規劃。結合「十二五」規劃,幫助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認真做好經濟發展的短、中、長期規劃,將規劃具體到項目,具體到農戶,做到科學謀劃、統籌部署,有計劃按步驟地分步實施。同時,把民族經濟發展納入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定期研究、分析,及時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扶持民族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二是積極爭取把民族經濟納入全縣扶貧開發范圍,幫助論證、篩選適應鎮情、村情經濟發展的項目,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在資金上重點扶持,為民族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三是認真落實民族經濟社會發展扶持政策。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在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等方面給予其重點扶持,積極鼓勵、引導和幫助少數民族企業和信教群眾民營經濟發展。
三、加強宣傳引導,把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方向盤
一是加強各級幹部特別是民族宗教幹部的學習,全面提高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的能力和水平。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不懈地對廣大幹部和黨員進行民族宗教觀、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培訓,有效解決不願管、不會管、不敢管、不去管的「四不管」問題,努力提高幹部應對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
二是搞好少數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的聯系與溝通。組織召開座談會,邀請少數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上層人士參加,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發現問題,耐心細致地開展政治思想工作,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妥善處理,達到溝通思想、增強信任、解決問題的目的。
三是定期不定期組織少數民族代表、宗教場所教職人員及信教群眾學習。通過開展靈活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黨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教育,把信教群眾的注意力和力量轉移到建設和諧社會的宏大目標上來,使他們愛黨、愛國、愛教。
四是認真開展好「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自2010年8月啟動實施了創 「和諧寺觀教堂」活動。作為民族宗教部門,要以此為契機,規范宗教事務管理,完善場所內部規章,強化教職人員素質提高,形成一個愛國愛教好、遵紀守法好、民主管理好、團結互助好、環境美化好的「五好」宗教活動場所,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四、創造良好環境,營造民族宗教工作的大氣候
良好的工作環境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基礎,亦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保證。民族宗教部門要加大硬、軟環境建設,努力營造民族宗教工作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和諧的內部環境。一是要積極主動地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對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視,多向領導匯報,多向領導建議、多請領導支持、多請領導參與,加強交流,增進共識,爭取位置,使民族宗教工作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形成黨政主要領導重視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協助抓的工作格局。二是不斷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的機構和隊伍建設。根據中、省、市要求和規定,落實編制、人員和辦公經費,要不斷改善辦公條件,真正做到民族宗教部門有人辦事、有錢辦事、能辦好事。三是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民族宗教部門應以「樹一流形象,創一流業績」為目標,著力培養「團結、奉獻、務實、創新」的工作作風,強力打造服務、親和、務實、能乾的幹部隊伍,努力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伍』 民族宗教 工作總結
今年上半年,全縣民族宗教工作在深入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宗教事務條例》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民族、宗教工作全局,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和宗教和順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致力推進宗教工作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努力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能力和水平,極大地維護和保持了XX社會的穩定,促進了XX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現將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貫徹執行《民族法》為准繩,致力開展民族工作
1、開展了對全縣散雜居少數民族的情況調查。今年5月以來,我局針對全縣少數民族比例逐年上升的實際,在徵得縣委統戰部的同意後,著力開展了對常住少數民族的調查摸底工作,制定了詳細的操作程序:一是設計製作了調查表樣。按照少數民族的類別、人數、分布、文化程度、生活狀況等進行分項統計。二是組建了調查工作臨時機構。由統戰部牽頭,民宗局、民政局、公安局、鄉鎮、居民社區共同參與。三是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民宗局擬訂調查工作計劃(5月中旬—6月中旬);第二階段由統戰部召集相關單位參與協調會議安排布置工作(6月底);第三階段調查工作全面鋪開(7—8月);第四階段統計情況匯總。目前,整個調查摸底工作已進行第二階段。
2、實施了少數民族發展項目資金爭取工作。今年伊始,我局按照民族政策,積極向上級爭取發展資金。3月完成了河舒鎮桃花村建設村道公路的項目資金20萬元的方案申報工作。目前,整個項目審批已在進行中。
二、以貫徹執行《宗教事務條例》為依據,大力加強宗教事務的公共管理
1、狠抓宗教場所領導班子建設。今年以來,我局針對個別場所主要負責人鬧不團結的現象,實施了大力度整頓領導班子行動。在更換負責人的過程中,我們按照隊伍不散、工作不松、秩序不亂的工作方針,耐心細致地做好信教群眾的宣傳解釋工作,做好被更換人員的思想工作,整個工作交替井然有序。在此基礎上,我局在3—5月專門舉辦了3期共10天的宗教場所管理組織成員、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代表參與的政策培訓班,從政策理論、八榮八恥、法律法規、愛國愛教、社會責任諸多方面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半年來,各場所管理組織呈現出了和諧、團結、穩定的良好局面。
2、監督指導宗教場所執行內部管理制度。宗教事務主管部門重要職責之一,就是監督指導場所按制訂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進行操作和運行。近年來,全縣5個宗教場所不斷修訂和完善了內部各項管理制度,但由於宗教場所是較為鬆散的民間組織,在具體的運轉過程中,仍存在流於形式的多,嚴格執行的少,尤其是財務制度執行情況較為突出,隨意性大,信教群眾意見強烈。而往往出現宗教場所不穩定、不和諧情況,大多源於財務上的不清楚或是財務不透明。今年來,我局在去年對各宗教場所進行《社會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培訓的基礎上,嚴格要求各場所按新會計制度執行,對場所的注賬、報表等均要求統一模式,並嚴格監督各場所堅持每月一次或定期向信教群眾的公布帳目。同時,我局對場所管理組織制度、學習制度、崗位制度、財產保管制度、教務制度、安全制度等的執行方面,要求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則,嚴格從管理成員,每一位教職人員做起,人人遵守、人人監督,從而形成良好的場所秩序。
3、建立了南海寺佛教管理委員會機構。今年4月7日,我局按照《宗教事務條例》和國家宗教局對設立場所建立管理組織的具體要求,經過長期醞釀准備,在各方面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依法成立了南海寺佛教管理委員會。同時,指導該場所制訂了系列內部管理制度。
4、清理整治了基督教私設聚會點老大難問題。今年上半年,我局按照上級指示,匯同縣國安大隊、各片區派出所及相關鄉鎮,對全縣城區、新河、福德、羅家、三壩、興旺、河舒、馬回、利溪、徐家、柳灘、中華等地重點清理了私設聚會點突出問題,依據政策制止了6個不合法的聚會點,規范了2個家庭聚會,取締了打著基督教旗號進行非法聚會傳教活動點3個,較為徹底解決了我縣基督教信眾無序活動的重難點問題。
5、加強了對宗教事務的日常化、經常化管理。今年來,我局既突出了重點工作,也對宗教事務的日常管理工作緊抓不放。嚴格按照《宗教事務條例》和《四川省教職人員管理規定》把好了宗教場所、教職人員、宗教活動三個環節的具體管理。一是從嚴規范場所的各項事務,對不合法的行為或事件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整改;三是對教職人員實施掛牌管理,重點對那些不服從領導的教職人員特別是遊走教職人員嚴格進行宗教場所、縣級主管部門二級審驗管理,經教育不改的,我局從嚴執行驅逐或解聘或取消教職人員身份的懲戒;三是實施舉辦宗教活動申報審批制,嚴格對大型宗教活動或跨行政區域宗教活動的時間、內容、規模及方式進行把關,同時對舉辦活動的場所涉及安全問題如消防、食品衛生、活動秩序等,我局都要親臨現場專事監督指導進行重點防範,堅決杜絕不必要的事件發生,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6、協調宗教界內外部關系,保護宗教界合法權益。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是「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禦滲透、打擊犯罪」。我局在堅持嚴格管理的同時,努力化解宗教界不同宗教、不同教派等各種復雜的矛盾,倡導宗教和順,社會和睦,引導宗教逐步以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此基礎上,我局今年以來大力開展了為宗教界服務的活動。一是為龍雲寺協調解決好進山土路的修復問題。由於該寺廟進廟土路地處南渠路高左側,南渠路在修建過程中毀損了土路,導致進廟燒香車、人不好進出。今年上半年,我局與龍雲鎮、南渠路工程指揮部進行了積極洽商,現道路已修復如初。二是南海寺開初建廟在經濟上與大森溝水庫有絞織,在成立南海寺管委會前,我局就著手對雙方的經濟利益進行了雙贏式的劃割區分,從經濟和管理上理順了寺廟的自主管理體制,保障了寺廟民主管廟的正常運作。三是今年以來,我局按照統戰政策,多次向統戰部反映,在政策范圍內為宗教界代表人士解決生活補貼問題,經多方努力,目前該項工作已進入審批程序。
三、以維護公共安全為目的,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1、編制了「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體性事件的應急預案」。今年5月初,我局按照省、市、縣要求,成立了應急處置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體性事件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局長擔任,成員分別由副局長、各宗教場所負責人組成,並明確了應急小組職責、應急處置程序等相關事項,至此我縣已牢固構築了一道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堤壩。
2、堅持了安全教育的常抓不懈。今年以來,我局針對各場所基本無建修任務、安全防範意識漸趨淡薄的實際,有的放失地結合場所開展宗教活動進行了安全教育,重點對公眾聚集場所的活動秩序,電線、食品、山岩、房屋等凡存在不安全隱患的要求立整立改,並要求場所安排專門人員實行全日制安全監控。半年來,我局共發放安全資料300餘份,舉辦場所安全保衛人員培訓20餘人次,有效地杜絕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3、強化愛國愛教信念,不斷增強抵禦滲透的能力。今年,我局繼續開展了「向格達活佛學習,堅持愛國愛教」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重點實行對教職人員的教育引導,通過時勢宣傳、政策法規教育,不斷增強教職人員愛國愛教的信念,自覺參與抵制地下宗教勢力的滲透。到目前為止,我縣尚未發現外來宗教勢力的滲透事件。
總之,半年來,全縣民族宗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實效和成績,形成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我們將以更扎實的工作、更深入的作風、更創新的思路,力爭下半年民族宗教工作獲得更為豐碩的業績。
民族宗教事務局工作總結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漾濞彝族自治縣以來,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全縣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力地促進了民族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呈現出社會穩定、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的可喜局面,1999年我縣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多年來,縣民宗局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和有關宗教工作方針,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全縣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宗教活動正常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教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方針政策 民族宗教工作在全縣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歷屆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實抓好民族宗教工作。一是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雲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辦法》的學習宣傳納入縣委理論中心學習組必學內容,反復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縣領導時常關心民族宗教工作,定期不定期聽取民宗局工作匯報,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是把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民族宗教法律法規納入全縣普法規劃,在全縣范圍內組織幹部職工進行學習、考試、知識競賽,把學習情況納入年度考核。三是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傳教育。積極配合相關部門舉辦培訓班進行學習、宣傳、教育,使全縣各級幹部了解掌握民族宗教法規政策,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在全縣開展「三基本知識」(民族宗教理論,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知識)、「三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的相互離不開)、「四個維護」(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維護人民利益、維護國家統一)宣傳教育;在全縣12所中學、25所小學中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開設《民族政策常識》、《民族常識》課程,使「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和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2004年度受教育學生8000人,教師994人。幾年來,共培訓各級各類幹部5期200餘人;召開民族傳統節日座談會10次,參會200餘人。四是認真學習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國家宗教事務條例、雲南省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辦法及縣自治條例等法律法規。 二、千方百計加快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也要靠發展。多年來,縣民宗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努力服務於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1996年至今,爭取民族專項資金500多萬元,實施人畜飲水、道路、教育、科技、架設輸電線路等項目,幫助民族地區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地區脫貧致富步伐。一是解決人畜飲水困難2件,受益1500餘人,500餘頭(只)牲畜;架設輸電線路5件,受益1200餘人;路、橋4件,受益5000餘人;科技培訓20期,參訓萬餘人次。二是積極主動與縣農業局配合,在全縣3鎮4鄉19個村委會40多個自然村推廣電腦農業專家系統工程,推廣面積達80%。幾年來,共召開現場技術培訓會305場次,參訓1.6萬人次,發出小麥、水稻、玉米指導卡1.1萬份,全縣累計推廣面積近30萬畝,累計增加產量900多萬千克,產值900多萬元。三是長期以來與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部門密切配合,一直把山區少數民族文教衛生事業發展作為民族工作重點之一來抓。積極向省州民宗部門爭取資金,共投資40多萬元,幫助解決教育、衛生方面的困難。四是重視民族文化的發展和搜集整理工作,編輯了《漾濞民間文學選(第一集)》,整理出版了《雲南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漾濞彝族自治縣資料卷)》,並經常與文化、體育等部門合作組織開展民族文藝體育活動,使少數民族民間傳統歌舞活動廣為普及。其中,傳統的民族射弩比賽,歷年都有優秀選手被選拔參加州省乃至國家級的運動會比賽。漾濞的射弩選手一直是大理州民族射弩隊的主力,在歷屆省州民運會上奪金掛銀摘銅,創造優異成績,為家鄉民族爭得了榮譽;五是注重宗教工作,加強對場所的管理,在認真貫徹「四句話」的同時積極幫助場所改善環境,開展正常活動。 三、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我縣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和維護穩定工作,建立健全縣、鄉鎮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縣委、縣人民政府聯系分管領導兼任領導組長、副組長,每年都要層層簽訂民族團結目標管理責任書,狠抓落實。一是經常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工作,把調研中發現的問題以及群眾的要求和意見及時向縣委、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匯報,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二是定期不定期地檢查民族團結目標責任書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提出,逐一落實;三是在工作中始終堅持是什麼問題就按什麼問題處理,在哪裡發生就在哪裡解決的原則,不把不是民族問題的事往民族問題上拉,不把不是宗教問題的事扯到宗教問題上,不把問題擴大化;四是充分相信和依靠基層組織,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五是注意做好來信來訪工作,堅持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不傷害民族感情和對宗教的感情;六是重視平時的政策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讓各族人民學法知法守法,並經常與民族宗教界人士交心談心,建立友好感情;七是積極開展「民族團結示範點」的創建活動,營造民族團結和諧的社會氛圍,以點帶面,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多年來,全縣沒有發生過影響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糾紛和矛盾。 四、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各類專業人才 長期以來,我縣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幹部和各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將其視為做好彝縣工作的關鍵,縣民宗局積極配合組織人事等相關部門,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各類專業人才。在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方面,邁出了很大的步伐,一大批優秀中青年同志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目前,全縣共有幹部860人,其中少數民族幹部714人,佔82%。處級幹部(包括下派掛職)40人,其中少數民族幹部25人,佔63%,科級領導幹部295人,其中少數民族幹部221人,佔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