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美國政府公告法律效力

美國政府公告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5-10 14:45:00

㈠ 美國總統簽署的備忘錄 有什麼用,有法律效力

備忘錄不具備法律效力,但是備忘錄是表示美國總統的態度,打算督促下面的行政機關表示總統打算這么做,備忘錄以後可以成為總統的行政命令,要求下面的行政機關執行一段時間,最終經過美國國會批准,成為美國法律。

㈡ 美國國會通過的法律必須經聯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這句話對的還是錯的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從美國法律法規的制定的一般程序說起:
在美國,國會通過的是法律授權,由總統簽署後變成法律。聯邦政府部門根據法律給予的授權制定實施法律的法規、規章。聯邦政府部門制定法規時,要遵守《行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 Procere Act,APA)規定的要求,還要考慮立法對小企業的影響(管理靈活性法,The Regu.1atory Flexibility Act),對環境的影響(國家環境政策法)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對法規中包含的任何信息收集的必要條件的影響(減少文書工作法,The Paperwork Rection Act)等。APA規定了制定法規、規章的要求,包括聯邦機構制定、修改或廢除某項法規的程序,以及允許任何利益集團申請發布、修改和廢除某項法
規的程序等。聯邦政府機構根據APA所頒布的各項獨立法規具有法律效力。

美國的法規分為: 「普通」 (Not Significant)和「重要」 或「經濟上重要」 (Significant/Eco—
nomically Significant)兩大類。 「重要」或「經濟上重要」是指該法規的實施可能:① 每年對經濟的影響超過1億美元或對經濟體制、部分經濟體制、生產力、競爭力、職業、環境、公共衛生/安全、或州、地方、種族及團體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②與其他部門的法規出現重大矛盾或影響其他部門的執法;③ 使預算發生重大改變。影響了津貼、贈款、經費的使用或貸款項目或其受益人的權利和義務;④根據法律授權、總統優先權或12866總統執行令提出的新的法規或政
策議題。

法律法規制定過程涉及的部門及各部門的職責有:
1.國會
負責制定賦予聯邦政府管理職能的法律以及要求聯邦政府部門在實施某項法規之前應滿足或執行特定任務的法律,例如行政程序法(APA)、國會審議法、國家環境政策法等。它負責批准「重要」或「經濟上重要」 的最終法規。

2.總統執行辦公室下屬的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
根據第12866號總統執行令(Executive Order,E.O.)的規定,OMB統一審議美國所有的法規和確定為「重要」或「經濟上重要」 的最終法規,具體審議工作由OMB下設的信息與管理事務辦公室(OIRA)承擔。審議主要看法規是否符合12866號總統執行令以及行政政策的規定:需要確定所有與某法規相關的政府部門。需要協調白宮的各個分支以及聯邦政府的各個相關機構,前者包括USTR、政策發展辦公室、國家安全委員會、經濟咨詢委員會、科技政策辦公室等;後者包括商務部、國務院和司法部等。OMB審議的期限為90天,法規制定部門的部長或OMB的主任可以延長審議期限,但只能延長1次,且不超過30天。

3.聯邦政府機構(管理機構)
負責確定是否需要制定某項法規、起草並公布擬制定的法規、進行必要的分析、舉行聽證會或公開會議、接受評議意見並做出回應、起草並公布「普通」的最終法規。

4.公眾。包括消費者、生產者、利益團體等
公眾可請求政府部門啟動某項立法;可要求與政府部門或OMB見面討論他們關注的問題;可正
式提交對擬議法規的評議意見或者提供信息、數據幫助政府部門評估法規的效用;在法規生效
後,受影響的團體可到法院質疑有關法規。

5.法院
參與對法規的司法審查。

美國聯邦機構制定法律法規的程序
1.基本程序大體上可分為以下8個步驟:
(1)法規制定部門確定是否需要制定某項法規或規章。
(2)法規制定部門起草擬議法規並進行必須的分析。
(3)OMB對擬議法規的草案進行審議,確定法規的等級。
(4)法規制定部門公布法規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5)法規制定部門起草最終法規。
(6)OMB對「重要」或「經濟上重要」 的最終法規進行審議。
(7)最終法規的批准和在《聯邦紀事》上公布。
(8)法規制定部門將最終法規提交國會。

2.法規制定所需的時間 某項法規的最終出台所需的時間取決於該法規的復雜性、所收集到的評議意見的數量和性質、政府部門工作任務的先後順序、OMB確定的該法規所屬的等級等因素。一般出台一部「普通」 法需要1~2年的時間,出台一部「重要」或「經濟上重要」 的法規需要2~3年的時間。

3.詳細程序 以美國農業部為例,以上程序可細分為以下13個步驟:
(1)確認制定某項法規或規章的必要性。
(2)進行風險評估、環境評估以及其他必須進行的分析,並起草分析報告。
(3)起草工作計劃,並送交總統執行辦公室下屬的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由其確定擬制定的法規屬於不重要的法規、重要的法規或者經濟上重要的法規。
(4)起草擬制定法規的草案,並完成所有分析報告。
(5)草案進入內部批准程序。如果屬於OMB確定的重要法規或經濟上重要的法規,則需經
USDA內部10/11個部門或級別批准,包括法律事務辦公室、副局長、局長、預算與項目分析辦
公室、農業部首席律師、風險評估與成本效益分析辦公室(只適用於經濟上重要的法規)、負責
民權的部長助理、總經濟師辦公室、總信息師辦公室、副部長、部長;如果屬於不重要的法規,
則只需法律事務辦公室、副局長、局長、預算與項目分析辦公室和副部長5個部門或級別批准。
(6)在《聯邦紀事》(Federal Register)上公布法規文本的草案,並同時向WTO通報,提供60天的評議期。
(7)接收並分析各方面提出的評議意見。
(8)起草最終法規。
(9)最終法規進入內部批准程序,過程同以上第(5)步驟。
(10)在《聯邦紀事》上公布最終法規,並就法規制定部門對法規的改動和公眾評議意見的採納與否予以解釋,同時以通報補遺的形式向WTO進行通報。
(11)法規生效:最終法規一般在公布後30天生效,解禁令或有充足理由要提前生效的法規除
外。
(12)司法審查:最終法規生效後,任何受到該法規影響的利益團體或個人可到法院對相關法規提出質疑。

美國的司法權屬於聯邦法院,司法審查權既是對國會的制約,也是對總統的制約,因為國會通過的法律,很多是來自於總統的提案。美國國會行使立法權,議案一般經過提出、委員會審議、全院大會審議等程序。一院通過後,送交另一院,依次經過同樣的程序。法案經兩院通過後交總統簽署;若總統不否決,或雖否決但經兩院2/3議員重新通過,即正式成為法律。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美國國會通過的法律是否生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既有來自總統的也有來自最高法院的。聯邦法院行使的是司法審查權。司法審查權主要審查法律是否違憲,即國會和其他部門制定通過的法律是否違背憲法,如果被聯邦法院裁定違憲,則該法律無效。不過司法審查是有門檻的,主要標准有被訴行為標准、原告資格標准、適格被告。只有復核標準的案件才能進入司法審查程序。

因此,可以下這個結論美國國會通過的法律必須經聯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是錯的。正確的應該是美國國會通過的法律如果被聯邦法院司法審查裁決違憲是無效的,但是如果沒有進行司法審查或者裁決不違憲則依照該法適用的生效條件生效。

㈢ 政府官方網站發布的公告具有法律效力么

政府的正式通告肯定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公告違背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無效。

㈣ 政府通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具有法律效力。政府通告,是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的知照性公文。它所宣布的事項都是有關重大的、國內外關注的事項,內容莊重嚴肅,體現著國家及其權護_篙餃蕻祭戈熄恭隴力機關的威嚴。公告的發文機關一般由級別較高的國家行政機關或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構制發。包括某些法定機關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被授權的國務院部門如海關總署、新華通訊社、中國人民銀行等。地方機關、基層單位、群眾團體一般不宜制發公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標准(含標准樣品),是指農業、工業、服務業以及社會事業等領域需要統一的技術要求。標准包括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和團體標准、企業標准。國家標准分為強制性標准、推薦性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準是推薦性標准。強制性標准必須執行。國家鼓勵採用推薦性標准。

㈤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3國發表了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 )。

《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發表於1945年7月26日,全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這篇公告的主要內容是聲明三國在戰勝納粹德國後一起致力於戰勝日本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對戰後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

1945年7月17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柏林近郊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期間發表對日最後通牒式公告。由美國起草,英國同意。中國沒有參加會議,但公告發表前徵得了蔣介石的同意。蘇聯於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後加入該公告。

波茨坦公告共13條,主要內容有:

1、盟國將予日本以最後打擊,直至停止抵抗;

2、日本政府應立即宣布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

3、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日本投降後,其主權只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由盟國指定的島嶼;

4、軍隊完全解除武裝;

5、戰犯交付審判;

6、日本政府必須尊重人權,保障宗教、言論和思想自由;

7、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裝作戰的工業,但容許保持其經濟所需和能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准其獲得原料和資源,參加國際貿易;

在上述目的達到、成立和平責任政府後,盟國佔領軍立即撤退。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軍投降。

(5)美國政府公告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波茨坦公告》的意義:

《波茨坦公告》全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否則,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

公告在本質上,是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一個最後通牒。它界定了日本戰爭的侵略性質,文件第六條「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鏟除」;

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可以領有之小島在內」,在這一條明確了將日本國家的主權領土范圍,限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以及中美英三國所指定的范圍之內。

由於在8月8日蘇聯加入該公告,指定日本戰後領土范圍的權力也可以擴大為中美英蘇四個國家,並且,由於在表述上使用了「吾人」,英文採用的是「we determine」,用的同樣是復數「我們決定」的概念。

那就應該是四個國家共同的指定才具有法律效力,或者至少是中美英三個國家共同的指定才具有法律效力。因為畢竟在發表的時候,蘇聯還沒有加入。

從這種意義而言,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關於日本領土任何單方面與日本的變更,只要沒有中國的同意,都違反了《波茨坦公告》,是非法的,也是無效的。

因為不僅美國是《波茨坦公告》的發起國和簽字國,日本天皇裕仁在終戰詔書當中也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和軍方代表簽訂的投降書上,在此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因此,《波茨坦公告》對於美國、日本都具有庄嚴的法律效力。日本等於完全接受了《波茨坦公告》。所以,日本和美國於1972年對於釣魚島政權的變更,不僅違反了《波茨坦公告》的相關規定,更是非法無效的。

因為《波茨坦公告》相當於二戰後法源性質的文件,構成了二戰後一系列國際法律的源頭和基礎,具有非常崇高的國際法地位。

維護《波茨坦公告》的國際法權威和地位,對於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勝利成果,意義十分重大。

它可以在法律上有效地遏制在日本通過國內法,制定新安保法案以後,通過各種借口,隨意霸佔,或者尋找其他借口,擴張自己的領土和島嶼。

因為只要沒有《波茨坦公告》簽字國的共同意志決定,共同指定日本除了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以外的領土或者島嶼,日本就沒有資格以各種借口,擴張自己的領土。

因此,即使日本通過新的相關安保法案,以集體自衛權的名義獲得對外交戰權,日本也沒有權利打破《波茨坦公告》對日本國家領土所規定的法律界限。這就是日本右翼勢力,為什麼那麼害怕《波茨坦公告》的最主要原因。

同時,《波茨坦公告》第六條還規定了,必須永久剔除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

其含義,就是要徹底消滅日本的法西斯勢力,以及可能導致日本侵略的右翼勢力。這也擊中了日本現在右翼勢力的要害。

另外,日本右翼勢力總是糾纏於日本是不是無條件投降的問題,他們不甘心承認日本是無條件投降,但是,《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了日本的無條件投降。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就已經確定了日本投降的性質是無條件投降。其實,這早已經沒有了爭論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的現實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波茨坦公告

㈥ 美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及影響

美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及影響:

1、美國政黨的產生是與總統的競選相聯系的,也是為總統競選服務的,同時,它的發展也是同選舉權的擴大緊密相連的。可以說,美國總統的競選造就了美國的政黨,美國選舉權的擴大,則推動了美國政黨的發展。

2、美國政黨的內部組織十分鬆散,在黨內團結上表現出相當低的水平,沒有嚴格遵守的一套思想體系或政策目標,黨內權力結構分散。

3、政黨之爭存在於聯邦和州一級的政治機構中,在州以下的地方政府中,政黨的色彩比較淡漠。

(6)美國政府公告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美國政黨的產生是18世紀末的事情。當美利堅合眾國的締造者在1776年起草《獨立宣言》和1787年起草《憲法》的時候,他們並沒有看到政黨在政府制度中所起的作用。

通過各種憲法上的安排,諸如分權、約束和平衡、選舉團間接選舉總統等,使得新的合眾國遠離政黨和小黨派的影響。當時華盛頓就有過一個天真的想法,他認為這個新興的國家沒有政黨一樣也能存在,他曾說,「如果黨派存在,我們得使它們合而為一。」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高新軍:美國的政黨政治及其運作規律和特點

㈦ 公告怎麼發才有法律效力

1、人民政府和法院的公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2、公告,是指政府、團體對重大事件當眾正式內公布或者公開容宣告,宣布。國務院2012年4月16日發布、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對公告的使用表述為:「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其中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公布依據政策、法令採取的重大行動等;二是向國內外宣布法定事項,公布依據法律規定告知國內外的有關重要規定和重大行動等。

熱點內容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
僱傭律師 發布:2025-02-06 15:30:25 瀏覽:278
刑事訴訟法第151條具體內容 發布:2025-02-06 15:09:35 瀏覽:271
法考界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教主 發布:2025-02-06 15:08:22 瀏覽:724
勞動法福建哺乳期 發布:2025-02-06 14:58:58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