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關於誹謗的法律責任

關於誹謗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10 16:34:21

⑴ 誣告誹謗負什麼法律責任

誣告誹謗負什麼法律責任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惡意誹謗誣陷他人的,如果不構成犯罪的,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行為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誹謗罪的構成要件如下:
1、誹謗罪客體要件,誹謗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
2、誹謗罪客觀要件,誹謗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3、誹謗罪主體要件,誹謗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誹謗罪;
4、誹謗罪主觀要件,誹謗罪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目的在於敗壞他人名譽。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把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則不構成誹謗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⑵ 誹謗怎麼判刑

法律分析:誹謗他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誹謗罪的關鍵是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因為捏造本身就是無中生有,憑空製造的行為。散布捏造的事實容易使人誤信,有損對他人的社會評價。主觀上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並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行為。客觀上實施了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至於這個虛假事實是自己捏造的,還是其他人捏造的在所不論,只要是虛假事實,就不影響犯罪的成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⑶ 惡意造謠、誹謗、污衊他人的法律後果是什麼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的人格,破壞他人的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在行為方面主要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首先,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若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則不構成本罪。其次,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就是利用文字或者言語等方式在社會上公開的擴散虛假事實,達到貶損他人人格、名譽的可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再次,必須針對特定的人進行,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內容上可以知道即可。最後,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標准,比如給他人造成惡劣影響、致其精神失常或自殺等情況。

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犯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該條規定是刑法上的權利救濟;其實,誹謗行為最主要的是損害他人的人格和名譽,我國民法上同樣規定了對於損害人格權的救濟。

根據民法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一旦出現遭受侵害,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其中「賠償損失」在誹謗罪中主要是指精神損害賠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自然人因名譽權、人格尊嚴權等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其第八條還規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行為人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⑷ 誹謗他人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誹謗,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誹謗他人,必然侵害他人的名譽,因此,根據 侵權責任法 的規定,侵權人應當承擔賠償精神損失的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⑸ 誹謗的法律後果是什麼

誹謗他人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行政處罰,如果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可能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⑹ 誹謗他人需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誹謗他人可能承擔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也就是說,誹謗他人可能被法院判定構成民事侵權,或者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處罰,或者被法院認定構成誹謗罪。

首先說民事責任。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誹謗他人屬於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的民事責任。法院如果認定構成誹謗他人,會根據原告的請求要求被告刪除誹謗資料、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

其次說行政責任。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可以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從上述法律規定可以看出,誹謗他人不僅屬於民事侵權行為,也是一種行政違法行為,公安機關可以對行為人採取行政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措施。被害人如果認為有人誹謗自己,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讓公安機關調查,追究誹謗行為人的行政責任。

最後說刑事責任。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也就是說,如果誹謗他人且情節嚴重,可以構成誹謗罪。一旦認定為誹謗罪,法院會對行為人判處刑罰,最高可以處以三年有期徒刑。

需要注意的是,誹謗罪是告訴的才處理,即誹謗罪是自訴案件,受害人應當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訴。但是,如果誹謗行為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則不再屬自訴案件,此時,報案人可以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

⑺ 造謠誹謗法律責任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判刑或進行管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提造事實浦謗他人的提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胎安管理處罰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提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⑻ 誹謗需要什麼樣的法律後果

民法誹謗定誹謗罪,應具有故意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損害他人人格和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後果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條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⑼ 誹謗罪的責任是什麼

行為人構成誹謗罪的,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⑽ 關於誹謗的法律條文

法律分析:誹謗罪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第九十八條 本法所稱告訴才處理,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

熱點內容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
僱傭律師 發布:2025-02-06 15:30:25 瀏覽:278
刑事訴訟法第151條具體內容 發布:2025-02-06 15:09:35 瀏覽:271
法考界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教主 發布:2025-02-06 15:08:22 瀏覽:724
勞動法福建哺乳期 發布:2025-02-06 14:58:58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