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p2p網路借款法律責任

p2p網路借款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10 16:56:23

① P2P借款不還會坐牢嗎

法律分析:P2P借款不還是不會坐牢的。不涉及其他非法集資,詐騙等行為的,屬於民事糾紛,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所以也不會坐牢,但會被追究民事責任。如果是正規的網貸平台,通常會對欠款者提起訴訟。最好能在逾期前盡快想辦法還清,以免陷入法律糾紛。如果長時間不還款,會產生罰息和附加利息。此外還會有不良的信用記錄,會影響到以後的貸款和信用卡辦理。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② P2P非法集資被立案,其借款人要承擔法律責任

來講非法集資是一定是觸犯了法律的,而且金額較大者可能會觸犯刑事法律造成犯罪,但是出借人換句話說。
就是借款人借出去的錢是屬於他們的義務幫助以及他們的眾籌的資金,對於借款人來講其實並沒有任何的風險,相反借款人的金錢應該得到法律的保障。
一旦這個p to p的非法集資組織被查處之後,應該首先將相應的資產還給借款人,這才是法律所正規的渠道,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借款人存在著惡意的借款行為。
或者是想要存在著高利貸利息的行為的話,那麼他也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關鍵是看這個借款人的本身性質,所以說關鍵是具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③ p2p網貸違法嗎

網路小額貸款是指互聯網企業通過其控制的小額貸款公司,利用互聯網向客戶提回供的小額貸款。網答絡小額貸款應遵守現有小額貸款公司監管規定,發揮網路貸款優勢,努力降低客戶融資成本。網路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由此可見,網路貸款本身並不違法,但網路借貸誘發非法集資將仍然是新的案件高發點。

④ p2p借款逾期了會不會坐牢

P2P借款不還的情況下,一般是不會坐牢的。但有特殊情況的除外。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借款糾紛一般屬於民事糾紛,欠款人僅需要承擔還本付息等民事責任;但如果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集資詐騙罪的,可能會坐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第一百九十二條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⑤ 網貸p2p不還會什麼樣

法律分析:1、沒有償還貸款會收到網路借貸平台的催繳通知;2、可能面臨被起訴後的敗訴風險,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決,對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3、自身的資信狀況也會出現污點,可能影響到日常生活;4、將背負更高額的利息之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報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錢債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支付。

第六百七十六條 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

⑥ P2P網貸會涉及哪些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

網貸會涉及《民法典》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等法律。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

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一條規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予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三條規定:在借貸關系中,僅起聯系、介紹作用的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對債務的履行確有保證意思表示的,應認定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⑦ P2P網貸平台性質法律上是如何界定的

法律分析:P2P網路借貸在實質上是一種民間借貸行為。作為一種新型的民間金融模式,在具有傳統民間金融特點的同時,其網貸平台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僅限於出借人和借款人的主體身份,一些P2P網貸平台還充當了居間人、擔保人等身份P2P網路借貸合同的效力認定問題:

1、借款合同。關於不具有金融業務許可資質的企業之間簽訂的借款合同的效力。隨著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出台,採取了有條件認定有效的思路,但對於司法解釋規定的「為生產、經營需要」的標准,則需要以指導案例的形式進行明確。關於標準的認定,建議採取從寬掌握的原則,如果掌握過嚴則容易使該條款沒有實際意義。

2、居間合同。P2P網路平台作為居間人,發生糾紛後是否需要承擔責任?按照傾向性意見,P2P網路平台作為居間人,發生糾紛後需要承擔責任。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否承擔責任,應按照合同法中關於居間合同的規定,以居間人是否盡到如實報告義務為標准來判定居間人是否承擔責任。關於責任大小,應當結合借貸雙方及居間人三方各自過錯大小來確定居間人的責任。

3、保證合同。在一般情況下,在不具有合同法、擔保法規定的無效事由情形下,第三方提供擔保應認定有效。但應當注意的是,如果P2P網路平台引入的第三方在提供擔保之時,資金有限,並不具備清償全部債務能力,則網路平台引入第三方擔保機構涉嫌非法集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條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⑧ 網路借貸平台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借款人向P2P公司借款有下列法律風險,即P2P公司沒有放貸資格的風險;借貸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風險;借貸合同違背公序良俗的風險;以及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將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風險等。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三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一)套取金融機構貸款轉貸的;
(二)以向其他營利法人借貸、向本單位職工集資,或者以向公眾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資金轉貸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六)違背公序良俗的。

⑨ 網貸P2P投資者受哪些法律保護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的合同編,《貸款通則》等。在我們進行網貸的時候,一般也是需要簽訂電子協議的,其實,電子協議和很多的紙質的協議一樣,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所以,對於網貸受不受法律保護這個問題,其實,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網貸和高利貸也是不同的,但是我們在簽訂電子協議的時候,也是需要反復檢查協議的內容然後再簽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條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⑩ 網路貸款的法律規定

投資人與借款人借貸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90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
(2)、《合同法》第21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53條規定: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的,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受償;協議不成的,抵押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合同法》第198條規定:訂立借款合同,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擔保。
拓展資料
網貸,外文名是Internet lending,p2p網貸是網路貸款的簡稱,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和商業網路借貸。P2P網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它是互聯網金融(ITFIN)行業中的子類。網貸平台數量在2012年在國內迅速增長,迄今比較活躍的有350家左右,而總量截止到2015年4月底已有3054家。
P2P模式
網路信貸起源於英國,隨後發展到美國、德國和其他國家,其典型的模式為:網路信貸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
在傳統P2P模式中,網貸平台僅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信息價值認定和其他促成交易完成的服務,不實質參與到借貸利益鏈條之中,借貸雙方直接發生債權債務關系,網貸平台則依靠向借貸雙方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維持運營。
在我國,由於公民信用體系尚未規范,傳統的P2P模式很難保護投資者利益,一旦發生逾期等情況,投資者血本無歸。
因此,P2P網貸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建議信用貸款方面引入親朋進行聯保,其他貸款方面則引入抵押或質押進行反擔保。同時,企業貸款項目引進第三方融資擔保公司對項目進行審核和本息擔保,並要求其擔保規模要與擔保方的擔保額度相匹配,擔保方也要加強自身的風控管理。
網貸,又稱P2P網路借款。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
債權轉讓模式
債權轉讓模式能夠更好地連接借款者的資金需求和投資者的理財需求,主動地批量化開展業務,而不是被動等待各自匹配,從而實現了規模的快速擴展。它與國內互聯網發展尚未普及到小微金融的目標客戶群體息息相關,幾乎所有2012年以來成立的網貸平台都是債權轉讓模式。

熱點內容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
僱傭律師 發布:2025-02-06 15:30:25 瀏覽:278
刑事訴訟法第151條具體內容 發布:2025-02-06 15:09:35 瀏覽:271
法考界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教主 發布:2025-02-06 15:08:22 瀏覽:724
勞動法福建哺乳期 發布:2025-02-06 14:58:58 瀏覽:94
審議環保條例發言 發布:2025-02-06 14:57:38 瀏覽:757
信訪聽證會結論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4:35:04 瀏覽:602
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多久可以消除 發布:2025-02-06 14:32:33 瀏覽:576
去法院起訴去哪個法院 發布:2025-02-06 13:47:16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