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承擔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不同

承擔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不同

發布時間: 2022-05-10 21:08:08

『壹』 稅收法律責任的形式

第一個答案是回答什麼是稅收法律責任,第二個則是它的表現形式。沒有對錯之分。
通說稅收法律責任是指納稅主體和征稅主體違反稅收法律規定的義務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它的形式包括行政、刑事、民事法律責任。

『貳』 在我國稅收法律關系的征稅主體包括各級稅務機關和海關

1、征稅機關
在我國,稅收徵收管理分別由稅務機關、海關和財政機關等征稅機關具體負責,在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中,這三個機關相互獨立。其中,稅務機關是最主要的、專門的征稅機關,負責最大量的、最廣泛的工商稅收的征管;海關負責關稅、船舶噸稅的徵收,代征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財政機關在很多地方還負責農業稅收(包括農業稅、農業特產稅、耕地佔用稅和契稅)的征管,但隨著財稅體制改革的深入,其具體負責的稅種和范圍將逐步轉由稅務機關征管。由於關稅的特殊性,各國關稅的徵收管理一般均由海關負責,其徵收的依據和程序也主要適用海關法和關稅法等法律,而不適用一般的工商稅收法律。
2、征稅委託主體
在征稅主體制度中,還存在與征稅主體有關的征稅委託主體和征稅協助主體等「征稅相關主體」。征稅委託主體是指受征稅機關委託行使一定征稅權的單位和個人。根據我國有關法律的規定,征稅委託主體具有以下特徵:
(1)征稅委託關系的成立是基於征稅機關的委託而產生的,即只有徵稅機關有權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委託有關單位和個人徵收稅款。
(2)征稅委託主體只能行使一定的征稅權,而不是一般的征稅權。征稅機關不得將有關行政處罰、強制執行措施等權力委託他人行使,因為這些權力只能由征稅機關自己行使;同時,委託代征的稅收一般也是少數零星分散和異地繳納的稅源。
(3)征稅委託主體徵收稅款時,必須在受託許可權范圍內,以委託征稅機關的名義行使征稅權。因此,征稅委託主體不是獨立的征稅主體,其在法律性質上屬於代理的范疇,它對外實施征稅行為的法律責任也由委託征稅機關承擔。
(4)征稅委託主體與委託征稅機關的關系不同於征稅機關內部的委託、代理關系。征稅委託主體一般是其他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不是征稅機關;而征稅機關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或者是發生在上下級征稅機關之間,或者是發生在不同地域的征稅機關之間。委託代征制度是征稅機關藉助於外部資源履行征稅職能的有效手段,它可以降低稅收成本,加強稅源控管,防止稅款流失。
3、征稅協助主體
征稅協助制度是各國為保障征稅順利進行而規定的一項重要稅收征納制度,它是指征稅機關在執行征稅職能時,有權請求其他組織和個人予以協助的一項制度。例如德國《稅收通則法》第111條規定,所有法院和行政機關必須提供實施征稅所必需的行政協助;我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五條規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支持、協助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很多國家也在行政程序法中規定了行政協助制度。因此,征稅協助主體是指應征稅機關的請求,為其履行征稅職責提供支持、幫助的組織和個人。征稅協助主體履行協助義務時,通常只履行征稅活動的部分事項,是為征稅機關的征稅行為提供幫助、便利和協助,其本身並不處於獨立的地位,征稅活動仍以征稅機關的行為為主,因此,征稅協助主體不屬於征稅主體。
征稅協助制度的內容一般包括征稅協助發生的情形、征稅協助的拒絕、征稅協助爭議及處理等。征稅協助主體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上的征稅協助主體只包括行政機關,不包括其他組織和個人,它發生在行政機關之間的內部程序中,可稱為征稅行政協助主體;廣義上的征稅協助主體還包括行政機關以外的其他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它們可稱為征稅社會協助主體(護稅主體)。我國稅收征管法規定的征稅協助主體很廣,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公安機關、人民法院、金融機構、車站、碼頭、機場、郵政企業和個人等,有關稅種也規定了征稅協助制度。

『叄』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主要有三類:即國家、稅務機關、納稅人。如果按性質不同,可將其分為兩類:即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
征稅主體指參加稅收法律關系,享有國家稅收征管權力和履行國家稅收征管職能,依法對納稅主體進行稅收徵收管理的當事人,從嚴格意義上講,只有國家才享有稅收的所有權,因此政府是真正的征稅主體。但是,實際上國家總是通過法律授權的方式賦予具體的國家職能機關來代其行使征稅權力,因此,更具法律意義的征稅主體是稅務機關。
納稅主體應當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上,就是通常所謂的納稅人,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廣義上,除納稅人外,還包括扣繳義務人,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不同種類的納稅主體,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不盡相同。

『肆』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是什麼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主要有三類:即國家、稅務機關、納稅人。如果按性質不同,可將其分為兩類:即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

征稅主體指參加稅收法律關系,享有國家稅收征管權力和履行國家稅收征管職能,依法對納稅主體進行稅收徵收管理的當事人,從嚴格意義上講,只有國家才享有稅收的所有權,因此政府是真正的征稅主體。但是,實際上國家總是通過法律授權的方式賦予具體的國家職能機關來代其行使征稅權力,因此,更具法律意義的征稅主體是稅務機關。

(4)承擔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不同擴展閱讀:

一般認為,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稅收利益,包括物和行為兩大類。具體而言,在稅收征納法律關系中,稅收利益表現為納稅主體部分財產的單向轉移,同時也表現為征稅主體稅收收入的無償取得。進一步說,納稅主體因為償付了公法上的債務——繳納稅收,從而獲得了要求並享有國家提供社會公共需要的權利,與此同時,國家也因其實現了公法上的債權——獲得稅收,從而負有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義務,由此,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由三方主體組成的稅收法律關系。

『伍』 稅法的法律主體包括

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是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以及征稅對象。

『陸』 會計主體、納稅主體、法律主體有哪些區別和聯系

如從法律角度看,獨資和合夥企業所有的財產和債務,在法律上應視為所有者個人財產延伸的一部分,獨資和合夥企業在業務上的種種行為仍然視為其個人行為,企業的利益與行為和個人的利益與行為是一致的,獨資和合夥企業都因此而不具備法人資格(即不是法律主體)。 但是獨資和合夥企業都是會計主體,在會計處理上要把企業的財務活動與所有者個人的財務活動截然分開。 多數情況下,會計主體是納稅主體,但也有特殊的會計主體不是納稅主體。從納稅的角度看,會計主體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時,凡是符合稅法的納稅范圍的,該會計主體作為納稅主體;若該會計主體所進行的經濟活動不是納稅范圍,則該會計主體不是納稅主體(比如說增值稅納稅人,要看這個會計主體屬不屬於增值稅徵收范圍)。

『柒』 如何正確的理解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之間權利義務的不對等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權利義務關系具有不對等性。這是稅收法律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在內容上的區別。

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主體權利義務的設立與分配既完全對等又表現出直接性;在稅收法律關系中,稅法作為一種義務性法律規范,賦予稅務機關較多的稅收執法權,從而使稅務機關成為權力主體,納稅人成為義務主體。

這種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性是由稅收無償性和強制性的特徵所決定的。但是,稅收法律關系並非是一種完全單向性的支配關系,即是說,納稅人在一般情況下是義務主體,但在某些特定場合又可能轉化為權利主體,不對等也不是絕對的。

(7)承擔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不同擴展閱讀:

稅收法律關系的要素包括:

(1)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也稱為稅法主體。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主要包括國家、征稅機關、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2)稅收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主要包括納稅人的權利義務和征稅機關的權利義務。

(3)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主要包括貨幣、實物和行為。

『捌』 我國稅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形式有三種

所謂稅收法律責任,是指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因違反稅收法律規范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稅收法律責任依其性質和形式的不同,可分為經濟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依承擔法律責任主體的不同,可分為納稅人的責任、扣繳義務人的責任、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責任。

『玖』 稅法構成要素中的稅收主體有哪些

稅收的主體分課征主體和繳納主體,而這地位不同,作用也不同;課征主體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課稅主體,二是征稅主體。

稅收主體又稱征稅人,是在稅收分配過程中行使征稅權利的主體。也就是稅收法律關系的權利主體,是稅法中規定的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稅收是以國家為主體的特殊分配形式,所以征稅主體只能是國家,而不是其它主體。在我國,征稅主體的具體部門有稅務部門、財政部門和海關。

稅法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納稅主體,又稱納稅人或納稅義務人。

這是指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納稅人應當與負稅人進行區別,負稅人是經濟學中的概念,即稅收的實際負擔者,而納稅人是法律用語,即依法繳納稅收的人。稅法只規定納稅人,不規定負稅人。二者有時可能相同,有時不盡相同,如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與負稅人是相同的,而增值稅的納稅人與負稅人就不一定一致。

2、征稅對象,又稱征稅客體。

這是指稅法規定對什麼征稅。征稅對象是各個稅種之間相互區別的根本標志。征稅對象按其性質的不同,通常劃分為流轉額、所得額、財產、資源及行為五大類。

3、稅率。

稅率是應納稅額與課稅對象之間的數量關系或比例,是計算稅額的尺度。稅率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納稅人的負擔和國家稅收收入的多少,是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稅收政策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稅收制度的核心要素。稅率主要有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和定額稅率三種基本形式。

4、納稅環節。

納稅環節是指商品在整個流轉過程中按照稅法規定應當繳納稅款的階段。

5、納稅期限。

納稅期限是稅法規定的納稅主體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的具體時間。納稅期限是衡量征納雙方是否按時行使征稅權力和履行納稅義務的尺度。納稅期限一般分為按次徵收和按期徵收兩種。在現代稅制中,一般還將納稅期限分為繳稅期限和申報期限兩段,但也可以將申報期限內含於繳稅期限之中。

(9)承擔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不同擴展閱讀:

稅法在經濟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

1、稅法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重要保證。

2、稅法是正確處理稅收分配關系的法律依據。

3、稅法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

4、稅法是監督管理的有力武器。

5、稅法是維護國家權益的重要手段。

熱點內容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
僱傭律師 發布:2025-02-06 15:30:25 瀏覽:278
刑事訴訟法第151條具體內容 發布:2025-02-06 15:09:35 瀏覽:271
法考界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教主 發布:2025-02-06 15:08:22 瀏覽:724
勞動法福建哺乳期 發布:2025-02-06 14:58:58 瀏覽:94
審議環保條例發言 發布:2025-02-06 14:57:38 瀏覽:757
信訪聽證會結論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4:35:04 瀏覽:602
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多久可以消除 發布:2025-02-06 14:32:33 瀏覽:576
去法院起訴去哪個法院 發布:2025-02-06 13:47:16 瀏覽:736
法考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發布:2025-02-06 13:46:41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