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未納稅法律責任

未納稅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11 14:52:31

⑴ 不按時辦理納稅申報要負哪些法律責任

不按時辦理納稅申報會被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六十條
納稅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注銷登記的;
(二)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帳簿或者保管記帳憑證和有關資料的;
(三)未按照規定將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體報送稅務機關備查的;
(四)未按照規定將其全部銀行帳號向稅務機關報告的;
(五)未按照規定安裝、使用稅控裝置,或者損毀或者擅自改動稅控裝置的。
納稅人不辦理稅務登記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經稅務機關提請,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其營業執照。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使用稅務登記證件,或者轉借、塗改、損毀、買賣、偽造稅務登記證件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第三十一條
納稅人採取郵寄方式辦理納稅申報的,應當使用統一的納稅申報專用信封,並以郵政部門收據作為申報憑據。郵寄申報以寄出的郵戳日期為實際申報日期。 納稅人採取電子方式辦理納稅申報的,應當按照稅務機關規定的期限和要求保存有關資料,並定期書面報送主管稅務機關。
第三十二條
納稅人在納稅期內沒有應納稅款的,也應當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 納稅人享受減稅、免稅待遇的,在減稅、免稅期間應當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
第三十三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納稅申報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主要內容包括:稅種、稅目,應納稅項目或者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項目,計稅依據,扣除項目及標准,適用稅率或者單位稅額,應退稅項目及稅額、應減免稅項目及稅額,應納稅額或者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額,稅款所屬期限、延期繳納稅款、欠稅、滯納金等。
第三十四條
納稅人辦理納稅申報時,應當如實填寫納稅申報表,並根據不同的情況相應報送下列有關證件、資料:
(一)財務會計報表及其說明材料;
(二)與納稅有關的合同、協議書及憑證;
(三)稅控裝置的電子報稅資料;
(四)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和異地完稅憑證;
(五)境內或者境外公證機構出具的有關證明文件;
(六)稅務機關規定應當報送的其他有關證件、資料。
第九十條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辦理稅務登記證件驗證或者換證手續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⑵ 不交或漏交個人所得稅,會有什麼後果

個人不如實申報,目的是為了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根據違法程度的不同,既要追究行政法律責任,也要追究刑事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六十三條 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

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2)未納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辦法》的規定,如果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所得超過12萬元,無論其平常取得各項所得時是否已足額繳納了個人所得稅,或者是否已向稅務機關進行了自行納稅申報,年度終了後,均應當按《辦法》的有關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後,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個人,不論其所得平常是否足額繳納了稅款,都負有自行納稅申報的義務。

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個人,是個人所得稅的重點納稅人,他們取得的所得,如果扣繳義務人沒有扣繳稅款,或者沒有足額扣繳稅款,個人又沒有申報義務的話,就難以確定納稅人應繳未繳稅款的法律責任,從而影響稅法的執行力和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

因此,在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實行分類所得稅制模式的情況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訂稅法,賦予高收入者自行納稅申報的義務。

⑶ 不交個人所得稅有什麼後果

如果不交個人所得稅將可能被稅務系統拉入黑名單,個人的徵信系數也受連帶影響。如果超過12萬元的納稅人沒有繳納個人稅,那麼需要付兩種不同程度的法律責任:未造成稅款流失的法律責任:根據稅收征管法的相關規定,如果納稅人在規定的期限內沒有辦理個人稅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會有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兩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比較嚴重的,可以處兩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對於已經造成了稅款流失的法律責任: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如果納稅人沒有個人稅納稅申報,造成了不繳或者是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會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這種處罰還是行政處罰,違法程度沒有達到,犯罪不需要移送司法機關,由稅務行政機關作出的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五)經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⑷ 企業未納稅怎麼處理

企業稅款未交的處理辦法是,企業需要在規定期限內補交稅款,如果期限內未補足的,稅務機關可以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稅款,還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條
納稅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注銷登記的;
(二)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帳簿或者保管記帳憑證和有關資料的;
第六十八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⑸ 公司沒有給員工繳納個稅後果

1、首先是不造成稅收損失的法律責任。 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未在規定期限內(即納稅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提交納稅申報表和納稅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補交。限期改正,可以處2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2、二是稅收損失的法律責任。 依照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納稅人未進行納稅申報,造成不納稅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應當追繳不納稅或者少繳稅款,並予以追繳。逾期罰款,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這種處罰屬於行政處罰。違法程度尚不構成犯罪的,無需移送司法機關,由稅務行政機關予以處罰。
3、個人年收入12萬元以上未如實申報,不繳納或者少繳稅款的,按照違法程度,依法追究行政和刑事責任。 依照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納稅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以下罰款。 50000多元。 也就是說,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未如實申報、編造虛假計稅依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承擔5萬元以下罰款的行政法律責任。造成稅收損失的,承擔未繳或者少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罰款的行政法律責任。
拓展資料
1、個稅繳納制度:個稅實行公司代扣代繳制度,只要公司對員工支付了工資、薪金、勞務費等,就會自動從中扣除應繳納的個稅並進行明細申報。這是員工開具納稅證明的基礎,也是員工資產來源合法的證明。
2、納稅證明的重要性:從法律角度來說,公民收入的多少,是用納稅額度來評估的,在沒有納稅證明的情況下開具的收入證明是無效的。納稅證明會影響個人貸款、買房買車等,在北京辦理居住證需連續納稅6個月,辦理簽證移民時也需要提供財產合法來源的依據,若無納稅證明,這些事情都會受影響。

⑹ 欠稅不交 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
稅法中的「欠稅」概念,是指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稅款、拖欠稅款的行為。這里的納稅期限是指實體法中規定的納稅期限。欠繳稅款既影響國家稅款的及時入庫,又佔用了國家稅款,破壞了稅法的嚴肅性,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對不按期繳納或者解繳的,稅務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解繳。在現實中,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情況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非故意的。
有的是不知道應該納稅,有的是知道但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按期繳納或者解繳。
故意的。
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出於一定的目的佔用稅款,不按期繳納或者解繳。對這兩種情況,不論是否是故意的,稅務機關都要責令其限期繳納,如果過期仍不繳納,也沒有提出延期繳納申請,或者提出延期繳納申請,稅務機關沒有批准,對納稅人及扣繳義務人上述行為給予一定的處罰,避免其無償佔用國家稅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八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前、延緩徵收或攤派稅款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行政監察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八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四十條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⑺ 納稅人未按期申報未繳稅款,如何處罰

摘要 1、納稅人未按期進行納稅申報的法律責任

⑻ 不交稅會怎樣後果

不交稅會取消包括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的所有執照,還會強制要求處一定的罰金。

企業的稅務登記證將會被稅務局注銷,注銷後不可再被恢復,也就是說,企業的所有證照都會因為稅務登記證的注銷而相繼作廢。

個體地稅不交稅可能承擔行政責任,情節嚴重的承擔刑事責任。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注銷登記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期限改正,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8)未納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個體地稅不交稅可能承擔行政責任,情節嚴重的承擔刑事責任。

為鼓勵納稅人主動糾正稅收違法失信行為,將懲戒措施區分向社會公布的當事人和不向社會公布的當事人兩類懲戒對象分別列示,對於不向社會公布的,實施納稅信用級別降為D級的懲戒措施。

對納稅信用評價為D級的納稅人,申報納稅的時候稅務機關會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核,同時在經營、投融資、取得政府供應土地等方面,都會受到限制或禁止,D級評價會保留2年,同時第三年納稅信用不得評價為A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

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

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銀川律師電話 發布:2025-02-06 11:55:40 瀏覽:972
安陽免費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6 11:31:06 瀏覽:583
黃河管理和保護條例 發布:2025-02-06 11:11:26 瀏覽:872
開平法律援助中心在哪裡 發布:2025-02-06 11:06:57 瀏覽:886
在職法律碩士全日制 發布:2025-02-06 10:44:51 瀏覽:539
員工道德經 發布:2025-02-06 10:33:31 瀏覽:248
試述行政法上的控權理論 發布:2025-02-06 10:33:20 瀏覽:544
勞動法對社保的社會意義 發布:2025-02-06 09:39:12 瀏覽:90
任慧律師 發布:2025-02-06 09:15:42 瀏覽:238
對照準則條例自查報告 發布:2025-02-06 09:07:41 瀏覽:317